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与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露霞 郑英俊 +4 位作者 郭振辉 李理 王晓雅 李建勋 卓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对照分析ICU、内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血标本和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分两组:同一患者、同期从痰标本和血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为A组;同一患者仅痰标本分离鲍曼不动... 目的对照分析ICU、内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血标本和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分两组:同一患者、同期从痰标本和血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为A组;同一患者仅痰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而血标本未分离出该菌患者为B组。收集患者临床信息,检测菌株体外药敏,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2015年6-12月入选A组患者14例,获得非重复菌株28株;入选B组患者28例,获得非重复菌株28株。两组分离的56株鲍曼不动杆菌全部为多重耐药株,除对替加环素高度敏感外,对碳青霉烯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都在80%以上,两组分离株的药敏谱无统计学差异。A组同一患者两种标本获得的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株经PFGE证实均为同源株,28株菌共有6个克隆型。B组28株菌按PFGE分为9个克隆型,其中有5个克隆与A组的克隆型相同。MLST分析,A组菌株共分为9个ST型(ST 195、ST 208、ST 229、ST 369、ST 373、ST 457、ST 836和2个新ST型ST N2、ST N5);B组菌株共分为8个ST型(ST 195、ST 208、ST 381以及5个新ST型ST N1、ST N2、ST N3、ST N4、ST N5)。两组主要ST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e BURST分析,ST 195、ST 208、ST 457、ST 369、ST N1、ST N2、ST N51均属于CC92流行株。结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ICU患者血与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在药敏谱、基因分型上高度相似,病房存在CC92流行株的传播。VAP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菌株基因型无直接关系。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对防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血流感染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74
2
作者 陈越 孙景勇 +30 位作者 倪语星 孙自镛 陈中举 胡志东 李金 徐英春 张小江 汪复 朱德妹 胡付品 蒋晓飞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褚云卓 田素飞 徐元宏 沈继录 张朝霞 季萍 俞云松 林洁 魏莲花 吴玲 张泓 孔菁 单斌 杜艳 王传清 王爱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5所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的7270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统一材料、方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和判断标准(CLS...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5所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的7270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统一材料、方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和判断标准(CLSI2013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2年15所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727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2.3%分离自住院患者,71.1%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3.5%。分离自门诊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5%~20.5%,分离自内科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8.7%~23.4%,分离自外科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2.2%~26.8%。分离自成人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3.5%~35.6%,而分离自儿童患者的菌株耐药率为12.9%~29.7%。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11%。结论我国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耐药性增长趋势稳定。分离自不同年龄、标本类型及科室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47型和KL64型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菌株特征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晴 王露霞 +7 位作者 卓超 郭振辉 陈金辉 孙朝晖 廖扬 肖斌 黄晓燕 吴玉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1-346,共6页
目的分析KL47型和KL64型荚膜血清型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KPC-KP)的菌株特点,比较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型和KL64型KPC-KP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216例患者不同部位分... 目的分析KL47型和KL64型荚膜血清型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KPC-KP)的菌株特点,比较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型和KL64型KPC-KP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216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280株经PCR确认携带blaKPC的KPC-KP菌株。用wzi测序法进行荚膜血清型测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以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80株KPC-KP中168株为患者单一部位分离的菌株,另112株来自48例患者2~5个不同部位分离到菌株。168株荚膜血清分型以KL47型和KL64为主,分别占44.6%(75/168)和38.7%(65/168),其他荚膜血清型(KL10、KL12、KL19、KL27、KL28、KL105、KL110)占14.9%(25/168),3株(1.8%)菌株无法归类于以上血清型。112株KPC-KP中82株来自37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荚膜血清型均为同一型,另30株来自11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荚膜血清型为不同型;KL47型和KL64型分别为54.5%(61/112)和27.7%(31/112),其他荚膜血清型为12.5%(14/112),有6株(5.4%)无法归类于以上血清型。KL47型和KL64型两组患者患有基础疾病中,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临床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L47和KL64型患者14 d及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6株KL47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率为95.6%、97.8%和98.5%,MIC_(90)分别为16、2、8 mg/L;96株KL64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率为88.5%、91.7%和100%,MIC_(90)分别为16、2、4 mg/L。多黏菌素B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和KL64体外抗菌活性相当(P>0.05),而替加环素对KL47和KL64型KPC-KP菌株体外抗菌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该院KPC-KP荚膜血清型以KL47和KL64型为主。多黏菌素B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和KL64体外抗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加环素对KL47具有更好的体外抗菌优势。KL64的高流行率、高耐药率可能带来临床难治愈及高死亡率,亟需感染防控措施的加强及临床流行病学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KPC酶 多黏菌素B 替加环素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