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10在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徐爱茹 彭杨 +2 位作者 陈诗颖 关伟杰 王德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克拉拉细胞10-kD蛋白(CC10)是呼吸道分泌物中表达最丰富的蛋白之一,在免疫应答、抗感染和肺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是两种最常见的慢性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CC10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深入了解C... 克拉拉细胞10-kD蛋白(CC10)是呼吸道分泌物中表达最丰富的蛋白之一,在免疫应答、抗感染和肺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是两种最常见的慢性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CC10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深入了解CC10的生物学特性,可为将来治疗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靶点。该文综述了CC10在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医务人员参与医疗纠纷医患协商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红 郭春丽 刘玉莹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8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参与医疗纠纷医患协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8-12月期间,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工作满1年及以上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医务人员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的认知和...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参与医疗纠纷医患协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8-12月期间,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工作满1年及以上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医务人员人口学特征、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的认知和医务人员参与医疗纠纷医患协商的意愿等。结果在472名被调查者中,作为医疗纠纷的当事者,分别有25.0%和37.9%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参与医疗纠纷的协商。但作为医疗纠纷的非当事者,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参与纠纷协商的比例下降为16.9%和30.1%。针对参与协商不同原因导致的医疗纠纷的意愿调查中,参与协商因医患沟通不足导致纠纷的意愿最高(非常愿意占24.4%),参与协商因患方道德素质低下导致的纠纷意愿最低(非常愿意占14.8%)。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未经历过医疗纠纷、所在科室对存在过错的纠纷当事医务人员处罚较为严厉和医院对医疗纠纷更加重视将提高医务人员作为纠纷当事者参与医患协商的意愿。结论医务人员参与医疗协商的意愿较高,但同时还需从保障参与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提升医务人员纠纷处理技能、运用促进式调解技巧改良和规范医患协商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当事及非当事医务人员的参与意愿,充分发挥医患协商作为解决医疗纠纷桥头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医患协商 医务人员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脾气虚方对体外新冠病毒增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谢佩芳 李慧 +11 位作者 马钦海 李洪梅 李芳 邵榆岚 方越 沈智丽 李蓉涛 杨子峰 赵金存 董书维 杨洪军 夏雪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0-469,共10页
目的研究新冠肺脾气虚方(简称4-1)对新冠病毒(SARS-CoV-2)及普通冠状病毒(HCoV-OC43,229E和NL-63)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探讨其抗病毒抗炎机理。方法通过LC-MS分析4-1化学药效物质,MTT法检测药物毒性,CPE法确定该处方体外抗病毒活性,qRT-PC... 目的研究新冠肺脾气虚方(简称4-1)对新冠病毒(SARS-CoV-2)及普通冠状病毒(HCoV-OC43,229E和NL-63)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探讨其抗病毒抗炎机理。方法通过LC-MS分析4-1化学药效物质,MTT法检测药物毒性,CPE法确定该处方体外抗病毒活性,qRT-PCR法检测病毒载量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4-1含黄酮、甾体、倍半萜等94种化合物,对新冠及3种普通冠状病毒的选择指数范围为(8.44±0.49)~(52.26±2.3)。该处方在10、5、2.5 g·L^(-1)剂量下可抑制新冠病毒增殖,影响ACE2及S蛋白mRNA表达,下调IL^(-1)α及CCL-5/RANTES过表达;在20、10、5 g·L^(-1)等剂量下可抑制3种普通冠状病毒增殖,且抑制OC43、229E引起的IL-6、CXCL-8/IL-8、CXCL^(-1)0/IP-10、TNF-α、IFN-α、CCL-2/MCP-1、CXCL-9/MIG和CCL-5/RANTES表达上调,且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肺脾气虚方具有抗多种冠状病毒增殖的活性,可抑制冠状病毒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上调。该研究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新冠病毒等新发传染病的中药治疗提供了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脾气虚推荐处方 4-1 新冠病毒 普通冠状病毒 抗病毒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受者术后肺功能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宇航 练巧燕 +6 位作者 王晓华 陈奥 王璐琳 杨雅兰 徐钰 何建行 巨春蓉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6-682,共7页
目的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肺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81例行双肺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者术后一般情况。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1个月、3个月、每3个月(术后3~18个月)以及每6个月(术后18~36个月)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指标。分... 目的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肺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81例行双肺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者术后一般情况。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1个月、3个月、每3个月(术后3~18个月)以及每6个月(术后18~36个月)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指标。分析受者术后的最佳肺功能特点。结果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4(2,9)d,术后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为10(7,20)d。81例受者中,27例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发生率为33%。受者术后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FEV_(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VC%pred)、校正后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c%pred)随时间发生变化(均为P<0.001)。FVC%pred、FEV_(1)%pred在术后9个月内逐渐上升,DLCOc%pred在术后3个月内逐渐上升(均为P<0.05)。FVC%pred≥80%者36例,FEV_(1)%pred≥80%者41例,FEV_(1)/FVC%pred≥92%者76例;FVC%pred≤40%者1例,FEV_(1)%pred≤40%者1例。DLCOc%pred≥80%者16例,校正后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肺泡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c/VA%pred)≥80%者63例;DLCOc%pred≤40%者4例,DLCOc/VA%pred≤40%者1例。原发病为阻塞性肺疾病的受者术后FVC%pred、FEV_(1)/FVC%pred、DLCOc%pred均高于原发病为限制性肺疾病的受者(均为P<0.05)。发生PGD的受者术后DLCOc%pred低于未发生PGD的受者(P<0.05)。结论肺移植受者肺通气功能在术后9个月达到最佳状态且达到稳态,肺弥散功能在术后3个月达到稳态,原发病以及是否发生PGD可能对术后肺功能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肺通气功能 肺弥散功能 阻塞性肺疾病 限制性肺疾病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 慢性移植肺功能障碍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鼠源性广谱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再学 田新贵 +3 位作者 张耀忠 程庆秋 陆小梅 钟柏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5-650,共6页
目的制备可以同时阻断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感染的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EV71病毒体蛋白1(VP1)羧基端的163~177位氨基酸(SP55)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用EV71中和抗原表位SP55以及... 目的制备可以同时阻断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感染的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EV71病毒体蛋白1(VP1)羧基端的163~177位氨基酸(SP55)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用EV71中和抗原表位SP55以及高度同源的CV-A16 VP1羧基端的第163~177位氨基酸(PEP55)同时进行检测,筛选同时与EV71和CV-A16发生交叉反应的mAb,并进行体外中和试验检测对EV71和CV-A16的中和作用,并分析mAb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筛选获得1株可以同时中和EV71及CV-A16的mAb 6E5,其重链为IgG1亚类,轻链为Kappa链;细胞微量中和实验表明其抗EV71感染的中和效价为1∶128,抗CV-A16感染的中和效价为1∶32。结论成功获得1株能同时中和EV71及CV-A16的广谱中和活性m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病毒A16(CV-A16) 中和抗原表位 单克隆抗体(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临床应用与研发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邓炜 吴正昊 +1 位作者 母长明 金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256-1260,共5页
近年来,为了避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全身给药方式存在较强的毒副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正有望成为临床应用的新手段,其研发已为目前抗生素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综述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各类新剂型在临床的应... 近年来,为了避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全身给药方式存在较强的毒副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正有望成为临床应用的新手段,其研发已为目前抗生素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综述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各类新剂型在临床的应用研究,以期为日益增长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临床新用途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吸入制剂 脂质体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