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蒡子治疗小鼠病毒性肺炎后肺纤维化的机制:基于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方法
1
作者 李国永 黎仁玲 +3 位作者 刘艺婷 柯宏霞 李菁 王新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5-1199,共15页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牛蒡子治疗病毒性肺炎后肺纤维化(PP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鉴定牛蒡子提取物化学成分,SPF级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分别为空白组(Ctrl)、模型组(BLM)、AL低剂量组(A...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牛蒡子治疗病毒性肺炎后肺纤维化(PP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鉴定牛蒡子提取物化学成分,SPF级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分别为空白组(Ctrl)、模型组(BLM)、AL低剂量组(ALL)、AL高剂量组(ALH)。采用博来霉素气管给药模式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给予牛蒡子治疗后,记录体质量变化、观察HE及MASSON染色的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基于OMIM、TTD、Gene Cards等数据库获取病毒性肺炎与肺纤维化的共同靶点,通过PPI、GO、KEGG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筛选核心靶点和有效成分,并构建“基因-代谢物”调控网络;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相关基因信号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鉴定出牛蒡子化学成分53个,牛蒡子可显著改善肺纤维化小鼠的体质量下降、肺组织炎症浸润(P<0.05)以及纤维化(P<0.05)。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柠檬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途径、色氨酸代谢、谷氨酸代谢、谷胱甘肽途径等能量代谢途径,调控了能量代谢途径中间产物的产量。筛选出23个关键活性成分(以木脂素、酚酸等为主)和82个核心靶点,涉及PI3K/AKT、HIF-1、MAPK、Foxo等非经典Smad信号通路,“基因-代谢物”调控网络显示非经典Smad信号途径中的基因参与到了能量代谢的调节。并且牛蒡子调控Fibronectin、Vimentim、Snail、E-cadherin、N-cadherin等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标志蛋白(P<0.05),抑制MAPK信号通路激活。结论牛蒡子通过调控能量代谢抑制EMT治疗纤维化,并且涉及调控MAPK等非经典Smad信号通路,为牛蒡子治疗PPF的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 病毒性肺炎后肺纤维化 网络药理学 代谢组学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