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社区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病与“三高”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惠玲 邓杏艳 +4 位作者 曾谋 安娟 方晓涛 沈粤春 田作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7-900,905,共5页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病与"三高"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查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确诊的广州社区本地新发脑梗死患者367例。先将患者分为前、后循环脑梗死两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病与"三高"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查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确诊的广州社区本地新发脑梗死患者367例。先将患者分为前、后循环脑梗死两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三高"等因素与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再将前循环脑梗死分为腔隙性和非腔隙性梗死2个亚组,以同样方法分析这两个亚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P=0.04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的比率(P=0.012)高于前循环,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前循环(P=0.05)。且其发病与患有高血压(OR=1.767,P=0.035)及HDL水平降低更相关(OR=0.380,P=0.021)。前循环中,非腔隙性梗死的收缩压(P=0.011)及舒张压(P=0.000)水平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的比率(P=0.000)均高于腔隙性梗死,且其发病与收缩压水平增高关系更密切(OR=1.045,P=0.001)。结论在"三高"因素中,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病与患有高血压及HDL水平降低关系更密切;前循环中,非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舒张压、收缩压,特别与收缩压的水平升高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脑梗死 后循环脑梗死 危险因素 社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7
2
作者 潘甚豪 李炎坤 +2 位作者 伍哲维 毛玉玲 王春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7-1415,共9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辅助生殖治疗(ART)中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3年11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ART治疗的4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并将其分为建模人群(60%)和验证人群(40%)... 目的构建并验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辅助生殖治疗(ART)中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3年11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ART治疗的4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并将其分为建模人群(60%)和验证人群(40%)。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SSO回归分析EMs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EMs患者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别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为提高模型性能,本研究采用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集成GBM、XGBOOST、MLP 3种机器学习方法,利用它们各自优势相互补充以提高模型预测性能。结果女性年龄、Gn启动用量、ART次数、移植胚胎数是影响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因素(P<0.05)。通过LASSO模型筛选纳入变量:女性年龄、FSH、Gn时间、Gn启动用量、ART次数、获卵数、移植胚胎数、HCG日内膜厚度、HCG日P。训练集中,模型准确性为0.642(95%CI:0.605-0.679),测试集中,模型准确性为0.652(95%CI:0.600-0.704)。集成学习方法可以提高模型的性能:训练集中,模型准确性为0.725(95%CI:0.680-0.770),测试集中,模型准确性为0.718(95%CI:0.675-0.76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ART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临床妊娠率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蛋白43半通道介导NLRP3炎症小体激活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林辉 李丹 +1 位作者 胡志强 左夏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0-1454,共5页
缝隙连接蛋白在脑缺血后的神经炎症扩散中发挥重要作用。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连接蛋白,通常以寡聚形式形成六聚体的半通道,与相邻细胞上的半通道对接,形成缝隙连接通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细胞表面的... 缝隙连接蛋白在脑缺血后的神经炎症扩散中发挥重要作用。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连接蛋白,通常以寡聚形式形成六聚体的半通道,与相邻细胞上的半通道对接,形成缝隙连接通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细胞表面的半通道开放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然而,在脑缺血的过程中,Cx43半通道的过度开放导致了大量的离子(Na^(+)、Cl^(−)、Ca^(2+)、K^(+))、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三磷酸腺苷(ATP)等物质的释放,引起相邻细胞功能紊乱,从而加重神经细胞的损伤。此外,Cx43半通道的开放还诱导炎症因子的释放,这与脑缺血后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调控Cx43半通道能够缓解脑缺血后神经炎症,进而减轻脑缺血损伤。本文重点综述了Cx43半通道蛋白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关系,以及其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旨在为脑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缝隙连接蛋白 Cx43半通道 炎症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素通过炎症和Ras/Raf1介导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清君 李鹏 +3 位作者 边朝辉 宋广明 马文明 张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3180-3184,3190,共6页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减少炎症和抑制Ras/Raf1表达保护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补骨脂素低剂量组(22 mg/kg补骨脂素处理)、补骨脂素中剂量组(44 mg/kg补骨脂素处理)、补骨脂素高...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减少炎症和抑制Ras/Raf1表达保护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补骨脂素低剂量组(22 mg/kg补骨脂素处理)、补骨脂素中剂量组(44 mg/kg补骨脂素处理)、补骨脂素高剂量组(88 mg/kg补骨脂素处理)、补骨脂素高剂量+NC组(88 mg/kg补骨脂素+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处理)、补骨脂素高剂量+Ras组(88 mg/kg补骨脂素+Ra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Raf1)、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骨钙素(OC)、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表达;检测关节肿胀度,HE染色对关节组织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组织中Ras、Raf1、MMP-3、MMP-13蛋白表达以及关节肿胀度、关节组织病理评分和IL-2、TNF-α、IL-6水平均升高,Osx、COL1A1、OC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关节组织中除Osx、COL1A1、OC蛋白表达均升高外,其他指标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补骨脂素高剂量+NC组比较,补骨脂素高剂量+Ras组大鼠关节组织中Osx、COL1A1、OC蛋白表达均降低,而其他指标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补骨脂素通过减少炎症和抑制Ras/Raf1表达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损伤,促进软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补骨脂素 Ras/Raf1 炎症 关节肿胀 基质金属蛋白酶 软骨修复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与同种异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简盛生 冯文哲 +3 位作者 陈康 陆伟 杜世新 朱伟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自体与同种异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行同种异... 目的分析自体与同种异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行同种异体腘绳肌腱重建MPFL的3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MPFL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IKDC评分、复发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和IKDC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髌骨脱位,自体和异体腘绳肌腱重建MPFL均有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髌韧带 复发性髌骨脱位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