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实体瘤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晓晔 邹青峰 +2 位作者 金川 李卫东 陈文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39-2542,共4页
目的:检测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sBALP)水平,评价其在实体瘤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二科住院化疗的实体瘤骨转移患者32例。在治疗前... 目的:检测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sBALP)水平,评价其在实体瘤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二科住院化疗的实体瘤骨转移患者32例。在治疗前后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小麦菌凝集素沉淀法测定uNTX、sBALP。随访骨相关事件(SREs)及生存状况。结果: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基线uNTX/Cr及sBAL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其浓度与骨转移负荷成正相关,与疼痛强度无显著相关。治疗3个月时uNTX/Cr及sBALP水平明显降低,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尚无明显改变;32例患者中,24例基线uNTX/Cr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15例降至正常,9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3%比89%(P=0.039);26例基线sBALP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16例降至正常,10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0%比90%(P=0.038)。uNTX/Cr,sBALP水平对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代谢标记物uNTX、sBALP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对治疗反应的监测及骨相关事件的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骨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功能的形态学证据及钙离子浓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春华 罗荣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47-214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应答时的形态学证据及抗原递呈时胞浆内Ca2+的浓度变化,从而为DC的功能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生物学评价指标。方法:体外诱导人成熟DC,用光镜、共聚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性、CD86和CD1... 目的:探讨人工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应答时的形态学证据及抗原递呈时胞浆内Ca2+的浓度变化,从而为DC的功能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生物学评价指标。方法:体外诱导人成熟DC,用光镜、共聚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性、CD86和CD1a分布及D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形态学特征。以Fluo-3Ca2+荧光探针为标记,在与T淋巴细胞的瞬间接触时,分别检测DC群胞浆中总体Ca2+浓度变化和单个DC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人工诱导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且细胞膜上表达丰富的CD86和CD1a分子;在T淋巴细胞存在时,DC迅速递呈抗原,并在总体细胞水平上和单个细胞水平上表现出了显著的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论:人工体外诱导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表达丰富的成熟标记CD86和CD1a;DC接触T淋巴细胞时迅速形成免疫应答"簇",细胞内Ca2+浓度发生瞬间变化可能与免疫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钙离子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