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RS-CoV的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的信号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要国华 杨新艳 +1 位作者 姜勇 徐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interferon-gamma induc-ible protein 10)的信号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采纳RT-PCR...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interferon-gamma induc-ible protein 10)的信号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采纳RT-PCR、EMSA、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进一步分析JAK-STAT通路中信号分子的磷酸化、IRF-1和IP-10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相应信号分子抑制剂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诱导了JAK-STAT信号通路涉及的重要转录因子基因IRF-1的表达,该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STAT1在刺激后15 min发生磷酸化,2 h即可检出IP-10基因的表达,IP-10的表达可以完全被STAT1、JAK2抑制剂阻断。EMSA显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S蛋白的作用下,其核蛋白能够特异性与ISRE和GASDNA基序相结合,而不能与NF-κB的DNA基序相结合。结论:SARS-CoV的S蛋白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诱导IP-10在宿主细胞的生成。提示病毒诱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在病毒感染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发生中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属 S蛋白 气道上皮细胞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肺部感染的效价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虹 李兰英 关向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47-2349,共3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与价格关系。方法:将60例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5%葡萄糖溶液250mL,1次/d...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与价格关系。方法:将60例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5%葡萄糖溶液250mL,1次/d,静滴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76.7%(P<0.05),且治疗组退热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提高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治疗效果,并能节约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痰热清注射液 急性发作期合并肺部感染 效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肌动蛋白基因转录激活因子HMGB34367的克隆和调控功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蔡琳 吴壮 徐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72-576,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从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中筛选出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亚家族成员HMGB34367,作为转录因子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克隆与构建HMGB34367真核表达载体及α-SMA启动子红色荧光报告质粒... 目的:探讨从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中筛选出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亚家族成员HMGB34367,作为转录因子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克隆与构建HMGB34367真核表达载体及α-SMA启动子红色荧光报告质粒。②构建质粒共转染气道上皮细胞系16HBE,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刺激下红色荧光的表达。③电泳迁移率(EMSA)及超迁移实验分析HMGB34367和α-SMA启动子CArGB基序的特异性结合活性。④RT-PCR检测细胞转染HMGB34367真核表达载体HMGB34367-pcDNA3.0对内源性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过表达HMGB34367能活化α-SMA启动子,转染HMGB34367-pcDNA3.0质粒的16HBE细胞核蛋白,显著增强了与α-SMA启动子CArGB序列特异结合,过表达HMGB34367诱导了α-SMA基因表达。结论:HMGB34367基因编码蛋白能作为转录因子特异性地诱导α-SMA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上调αS-MA基因表达。提示致纤维化环境因子通过诱导HMGB34367表达使αS-MA基因转录激活,可能在气道重塑和肺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气道重塑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蛋白启动急性肺损伤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要国华 杨新艳 徐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677-681,共5页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CoV)S蛋白作用于呼吸道上皮及免疫细胞后对趋化因子IP-10和其他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SARS-CoV的S蛋白,并经镍亲和磁珠纯化,将重组的S蛋白分别作用于人支...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CoV)S蛋白作用于呼吸道上皮及免疫细胞后对趋化因子IP-10和其他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SARS-CoV的S蛋白,并经镍亲和磁珠纯化,将重组的S蛋白分别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单核细胞、肺泡单核-巨噬细胞,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检测IP-10和其他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基础状态下16HBE并不生成IP-10,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引起部分细胞变圆、空泡形成并裂解,12h后即可见IP-10生成达(79.97±13.81)pg/ml,呈显著量效关系。但对其他参与免疫反应的Th1/Th2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影响不明显。S蛋白并不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合成释放IP-10。比较而言,干扰素-γ(IFN-γ)不仅能诱导16HBE,而能诱导免疫细胞生成IP-10。结论:①SARS-CoV可通过其S蛋白早期诱导肺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从而启动免疫病理过程。②SARS-CoVS蛋白诱导IP-10在宿主细胞的生成不依赖IFN-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S蛋白 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气道上皮组织转化在气道重塑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敏 吴壮 徐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1期966-969,F004,共5页
目的 :探讨损伤气道上皮表型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化的可能性 ,以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此过程中的影响。 方法 :用多聚左旋精氨酸 (PLA)反复损伤气道上皮细胞系 16HBE 14o,显微镜下实时观察形态学变化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 平滑... 目的 :探讨损伤气道上皮表型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化的可能性 ,以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此过程中的影响。 方法 :用多聚左旋精氨酸 (PLA)反复损伤气道上皮细胞系 16HBE 14o,显微镜下实时观察形态学变化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 ;以TGF β1(10 μg/L)刺激转染表达质粒VSMP8[含(α SMA)启动子和氯霉素已酰基转移酶 (CAT)报告基因 ]的 16HBE 14o ,ELISA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CAT相对活性。 结果 :①在气道上皮细胞系 16HBE 14o反复损伤、修复过程中 ,有部分细胞α SMA表达阳性 ,其中有少数细胞形态呈现长梭形、多角形或星形 ;TGF β1的刺激增加了α SMA阳性细胞数 ,并延缓了损伤后 16HBE 14o的修复。②TGF β1刺激后 2 4hCAT活性显著升高。 结论 :气道上皮细胞反复损伤、修复过程中 ,可能有部分细胞未能正常愈合而出现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化 ,进而可能参与哮喘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发展 ,提示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上皮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精氨酸恢复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平衡 被引量:4
6
作者 魏玮 区景松 +5 位作者 黄达德 罗炜 罗兆榴 欧志君 陈文广 邓卫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大鼠中期肺动脉高压(PH)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6)、PH组(M组,n=6)、l-Arg+PH组(L组,n=6)。于M组和L组用野百合碱(MCT)一次腹膜腔注射诱导PH模型,L组每...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大鼠中期肺动脉高压(PH)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6)、PH组(M组,n=6)、l-Arg+PH组(L组,n=6)。于M组和L组用野百合碱(MCT)一次腹膜腔注射诱导PH模型,L组每天进行腹膜腔注射l-Arg。21d后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用Hydroethidine进行肺灌注测量肺组织氧自由基(O2誗-)的产量。【结果】M组RVSP(31±5)mmHg明显高于C组(12±5)mmHg,而L组(23±5)mmHg比M组有所下降。血浆NO水平M组(11±7)μmol/L比C组(24±6)μmol/L低,而L组(22±12)μmol/L恢复到近C组水平。肺组织O2誗-含量M组(41±5)U明显高于C组(18.1±1.0)U,L组(27±3)U介于C组与M组之间。【结论】在PH中NO与O2誗-的平衡被打破,l-Arg可恢复PH中NO与O2誗-的平衡,这可能是L-Arg降低肺动脉压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一氧化氮 氧自由基 野百合碱 左旋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