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美托咪啶对麻醉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李慧玲 佘守章 +1 位作者 阎焱 祝胜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关托咪啶(Dex)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年轻患者30例(ASAⅠ~Ⅱ级),诱导方法:以血浆药物浓度... 目的: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关托咪啶(Dex)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年轻患者30例(ASAⅠ~Ⅱ级),诱导方法: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目标进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浓度(Ct)为4mg/L,同时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1μ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0.6mg/kg,1min后气管内插管。术中以雷米芬太尼0.2μg/(kg·min)。维持麻醉,定时追加肌松药,调节丙泊酚靶控输注的α值,使BIS维持在50±3;维持10min稳定后将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D组(n=15):Dex0.4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ml静脉泵注(5min),C组(对照,n=15):生理盐水5m1,方法同D组。记录20min内BIS、AAI、MAP、HR。结果:D组静注Dex后BIS由51.4±2.2逐渐下降,20min时降为42.2±15.7(P〈0.05);而AAI给药前15.1±3.3,20min内没有明显变化;C组对照观察期间BIS、AAI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稳定后,静注Dex能使BIS进一步下降,而AAI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麻醉 全身 麻醉药 静脉 投药 剂量 美托咪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旭琴 许学兵 +1 位作者 许立新 佘守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切口痛及牵涉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50例ASAⅠ或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与对照组(C组)。P组术毕前20~3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拔除喉罩后即刻(...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切口痛及牵涉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50例ASAⅠ或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与对照组(C组)。P组术毕前20~3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拔除喉罩后即刻(T1)、拔除喉罩后30min(T2)、术后6h(T3)及24h(T4)进行切口痛与牵涉痛VAS评分,并记录术后其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T1、T2时P组切口痛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而T1~T4时牵涉痛均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使用任何镇痛药,未见恶心呕吐发生。结论妇科腹腔镜术毕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痛与牵涉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妇科手术 腹腔镜 切口痛 牵涉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岑晴云 王晟 佘守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0例,ASAⅡ或Ⅲ级,NYHAⅡ或Ⅲ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丙泊酚...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0例,ASAⅡ或Ⅲ级,NYHAⅡ或Ⅲ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丙泊酚静脉组(C组),每组25例。S组采用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维持CETSev 1 MAC,C组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6h(T2)、24h(T3)采集桡动脉血4ml,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酶偶联法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氨酶(LDH)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中MAP、HR、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CK、CK-MB、LDH及cTnI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CK在T2、T3时,CK-MB和LDH在T3时,cTnI在T1~T3时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全凭吸入七氟醚能有效减少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释放,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监测:麻醉安全的基石 被引量:6
4
作者 佘守章 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7-697,共1页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及时全面地监测患者是引发围术期麻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保证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手术科医师、麻醉科医师、患者家属等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减少围术期患者的...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及时全面地监测患者是引发围术期麻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保证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手术科医师、麻醉科医师、患者家属等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减少围术期患者的意外事件、避免发生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是医师的使命。然而,即使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疗事故或医患关系紧张仍时有可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缓解矛盾,显然是我们麻醉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而通过加强临床监测,及早发现问题的苗头并正确处理之,则是预防此类不良事件的最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监测 麻醉安全 围术期患者 麻醉科医师 麻醉并发症 医学科学技术 医患关系紧张 临床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自控镇痛在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佘守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10-512,共3页
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多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UAE后即时疼痛发生率为90%~l00%,术后疼痛发生率为80%~90%,疼痛可以采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治疗。UAE围介入治疗期采用PCEA法镇痛明显优于... 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多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UAE后即时疼痛发生率为90%~l00%,术后疼痛发生率为80%~90%,疼痛可以采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治疗。UAE围介入治疗期采用PCEA法镇痛明显优于传统用药法,其间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康复质量;PCEA配方中加入氟哌利多(0.005%)可以减少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疾病 子宫动脉栓塞术 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曾彦茹 佘守章 +2 位作者 许立新 许学兵 谢晓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前镇痛组(A组),于手术切皮前15min缓慢静脉推注喷他佐辛30mg;术后镇痛组(B组),...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前镇痛组(A组),于手术切皮前15min缓慢静脉推注喷他佐辛30mg;术后镇痛组(B组),于手术结束关腹时静脉缓慢推注喷他佐辛30mg;对照组(C组),于手术切皮前15min缓慢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ml。三组患者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A),镇痛液为0.2%左旋布比卡因和0.01%吗啡,PCA采用设置为负荷剂量5ml、背景剂量1ml/h、追加剂量每次1ml的LCP模式,锁定时间10min,镇痛24h。分别记录伤口静息疼痛和动态疼痛的VAS评分、开启PCA泵后各时段PCA泵的按压次数(D1)和实际有效按压次数(D2)、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PCA期间24h左旋布比卡因和吗啡用量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1、2、4、6、8、12及16h静态和动态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术后4h静态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在2~4h、4~6h、6~8h时段中A组患者D1及D2明显少于B、C组(P<0.05)。结论在手术切皮前15min静注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可有效增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硬膜外PCA的术后镇痛效应,减少PCA镇痛药量,镇痛时间延长,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他佐辛 超前镇痛 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ERK1/2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忽新刚 阮祥才 +3 位作者 于霖 丁宁 佘守章 廖禹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损伤和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常规潮气量通气组(C组,8ml/kg,呼吸频率9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组(H组,20ml/kg,呼吸频率50... 目的研究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损伤和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常规潮气量通气组(C组,8ml/kg,呼吸频率9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组(H组,20ml/kg,呼吸频率5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处理组(D组,20ml/kg,呼吸频率50次/min),每组12只。各组通气时间均为4h,呼吸末气道压力均为0。D组大鼠在机械通气的同时接受盐酸右旋美托咪啶溶液静脉泵入,泵入速度为0.5μg/(kg·h)。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肺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肺组织中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H组和D组肺部有明显病理改变,且干湿重比、总蛋白、白细胞计数、髓过氧化物酶、TNF-α和p-ERK1/2等指标均显著高于C组。与H组相比,D组肺部病理改变明显减轻,ERK1/2磷酸化水平和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结论盐酸右旋美托咪啶静脉输注能显著减轻呼吸机所造成的肺损伤,减少肺部炎症因子的产生,并抑制ERK1/2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 肺损伤 盐酸右旋美托咪啶 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S和AEPI监测镇静深度的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勇 佘守章 +2 位作者 闫焱 许学兵 许立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62-664,共3页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在丙酚靶控镇静深度的临床价值。方法45例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需丙泊酚镇静病人,ASAⅠ级,腰麻平面确定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结果(1)丙泊酚镇静期BIS、AEPI逐渐降低,苏醒期逐渐升...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在丙酚靶控镇静深度的临床价值。方法45例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需丙泊酚镇静病人,ASAⅠ级,腰麻平面确定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结果(1)丙泊酚镇静期BIS、AEPI逐渐降低,苏醒期逐渐升高(P<0.01),而AEPI则在意识转换过程中变化更敏感(P<0.01)。(2)在丙泊酚镇静期和苏醒期BIS、AEPI与丙泊酚EC密切相关。(3)在丙泊酚镇静期,联合监测当BIS≤63和AEPI≤30时敏感度即可达100%。结论BIS和AEPI是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良好指标,BIS和AEPI联合监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 脑电双频指数 丙泊酚 镇静 镇静深度 联合监测 BIS 腰-硬联合麻醉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脑电双频指数 靶控输注镇静 丙泊酚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静注对病人呼吸功能和镇静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80
9
作者 叶飞 佘守章 邬子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63-565,共3页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病人呼吸功能和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病人4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5岁,体重50~80 kg,随机分成三组(n=15),麻醉前静注布托啡诺10 μg/kg(Ⅰ组)、20 μg/kg(Ⅱ组)、30 μg/kg...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病人呼吸功能和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病人4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5岁,体重50~80 kg,随机分成三组(n=15),麻醉前静注布托啡诺10 μg/kg(Ⅰ组)、20 μg/kg(Ⅱ组)、30 μg/kg(Ⅲ组).观察给药前(基础值)(T0)、给药后1 min(T1)、3 min(T2)、5 min(T3)、7 min(T4)、10 min(T5)、15 min(T6)、20 min(T7)、30 min(T8)各时点的潮气量(VT)、RR、SpO2、PETCO2、分钟通气量(MV)、HR、MAP等呼吸循环参数及BIS和镇静/警觉(OAA/S)评分.结果 Ⅰ组、Ⅱ组RR、VT、MV各时点数值在注药后略有降低,Ⅲ组则在T1~T4时明显低于T0时(P<0.05)(RR降低24.3%~28.2%,VT降低22.1%~31.0%,MV降低31.1%~48.5%);PETCO2和SpO2各组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Ⅰ组、Ⅱ组BIS变化不显著;Ⅲ组在T2~T8时BIS降低9.7%~14.5%(P<0.01),相应的OAA/S评分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 小剂量布托啡诺(10~30 μg/kg)静注是安全的.当剂量达到30 μg/kg时对病人呼吸功能有轻度抑制作用(持续时间≤7 min),同时BIS值下降,显示有轻度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呼吸功能 脑电双频指数 清醒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抑制喉罩插入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效应室靶浓度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邱小弟 佘守章 +2 位作者 许学兵 贾旭琴 忽新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测定同一麻醉深度下,瑞芬太尼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喉罩插入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效应室靶浓度(EC50)。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1例,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维库溴铵-雷米芬太尼顺序诱导,给予达咪唑仑、丙泊酚,脑电双频指数(BIS)稳... 目的测定同一麻醉深度下,瑞芬太尼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喉罩插入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效应室靶浓度(EC50)。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1例,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维库溴铵-雷米芬太尼顺序诱导,给予达咪唑仑、丙泊酚,脑电双频指数(BIS)稳定在45~55时,给予维库溴铵,然后按上下序贯法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平衡时开始插入喉罩。出现8个心血管反应阳性阴性拐点时终止研究。结果研究进行至第31例患者时出现8个心血管反应阳性阴性拐点,其中29例患者纳入分析。瑞芬太尼抑制喉罩插入心血管反应的EC50为2.0ng/ml,95%可信区间为1.8~2.2ng/ml。结论维持BIS45~55的情况下,瑞芬太尼抑制喉罩插入心血管反应的EC50为2.0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喉罩 心血管反应 脑电双频指数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全麻镇静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105
11
作者 佘守章 李慧玲 +1 位作者 许学兵 莫世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Dex)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全麻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根据不同用药时期情况均分为镇静组和麻醉组,镇静组30例又分为Dex组(D1组)和对照组(C1组):D1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4μg/kg(...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Dex)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全麻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根据不同用药时期情况均分为镇静组和麻醉组,镇静组30例又分为Dex组(D1组)和对照组(C1组):D1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4μg/kg(5min注完),然后以0.4μg·kg-1·h-1维持静注30min;C1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记录不同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MAP、HR,并对患者进行OAA/S、Ramesay镇静评分。麻醉组30例全麻患者也随机分为D2和C2组:D2组术中静脉Dex0.4μg/kg5min注完;C2组输注生理盐水。术中以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雷米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Ct),使BIS维持在50±3。结果D1组Dex负荷剂量输注后以及维持期间BIS比基础值降低17.0%~30.9%(P<0.05),镇静效应明显,OAA/S和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降低(P<0.05);D2组患者麻醉前BIS为92±1,给予Dex后BIS由51±2降至42±16,C2组则仍为51±3。D2组丙泊酚的用量比C2组减少8%~14%(P<0.05)。结论Dex对清醒患者产生明显镇静效应,并能加深全麻患者的麻醉深度,减少丙泊酚TCI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镇静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经腹子宫全切术后病人PCA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淼 佘守章 谢晓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 比较研究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期间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并与氯诺昔康和吗啡作比较。方法 选择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氯诺... 目的 比较研究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期间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并与氯诺昔康和吗啡作比较。方法 选择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氯诺昔康组(L组)和吗啡组(M组)。采用双泵法行双盲对照观察,A泵:三组均为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4ml/h;B泵:F组以氟比洛芬酯PCIA强化,L组以氯诺昔康PCIA强化,M组以吗啡PCIA强化。记录术后1、2、4、6、8、12、16、18、24h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和病人对PCA综合满意度评分,按常规记录PCA开始后的0~1h、1~2h、2~4h、4~6h、6~8h、8~12h、12~16h、16~18h、18~24hPCA泵的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病人的一般情况相似,24h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的使用剂量为192mg,三组未按压PCA泵的病人各为2例(10%),静脉用药量分别为(53.9±2.1)mg(F组)、(11.4±2.8)mg(L组)、(4.7±3.5)mg(M组),在相同时点三组间VAS、Rame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均相似,在相同时间段内三组间D1/D2值亦相似。结论 在0.2%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4ml/h)的基础上,新型靶向非甾体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和吗啡静脉PCA均能达到辅助镇痛的效果,静脉PCA氟比洛芬酯与吗啡的比例约为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静脉自控镇痛 氟比洛芬酯 氯诺昔康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运动阻滞效能的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彬 傅文婷 +3 位作者 曾彦茹 许立新 许学兵 佘守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9-861,共3页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效能。方法:拟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每...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效能。方法:拟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每组第1例患者局麻药剂量均为5mg,剂量变化梯度为1mg。运动阻滞有效定义为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0min内任何一侧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大于或等于1分。计算两种药物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为5.483mg;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为7.516mg;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为4.277mg。结论: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三种局麻药的运动阻滞效能从高到低依次是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后两者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的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脊椎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患者呼吸抑制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喜连 佘守章 许学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33-935,共3页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9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25例和对照组(C组)24例,分别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4μg/kg或生理盐水5ml,1...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9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25例和对照组(C组)24例,分别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4μg/kg或生理盐水5ml,10min后开启丙泊酚TCI泵。分别于麻醉前(T1)、输注右旋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后1min(T2)、5min(T3)和10min(T4)及丙泊酚TCI启动后1min(T5)、5min(T6)、结束时(T7)记录VT、分钟通气量(MV)、PETCO2、RR、SBP、DBP、ECG、HR、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计算并比较D、C组丙泊酚TCI所致患者呼吸抑制的EC50及镇静程度。结果 D、C组丙泊酚TCI呼吸抑制的EC50分别为2.35μg/ml(95%可信区间为2.31~2.39μg/ml)和2.62μg/ml(95%可信区间为2.52~2.72μg/ml),D组低于C组(P<0.05);T3~T7时D组患者的BIS值及T5~T7时OA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前单次静脉注射0.4μg/kg的右旋美托咪啶能降低丙泊酚TCI患者呼吸抑制的EC50,患者的镇静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丙泊酚 呼吸抑制 剂量效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喷他佐辛复合左旋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邱小弟 佘守章 +1 位作者 忽新刚 谢晓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43-14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对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剖宫产初产妇(ASA I^II级),随机分成六组(n=20),P1组:0.1%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P2组:0.12%喷他...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对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剖宫产初产妇(ASA I^II级),随机分成六组(n=20),P1组:0.1%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P2组:0.12%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P3组~P6组分别给予0.14%、0.16%、0.18%、0.2%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各组镇痛药液总量共100ml。均采用LCP模式给药:负荷剂量5ml,背景剂量2ml.h-1,单次追加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镇痛24h。观察和记录术后第1h、2h、4h、8h、16h及24h的静息疼痛、动态疼痛、子宫收缩痛VAS评分,PCA泵的按压次数(D1)及实际有效次数(D2),Rame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肛门排气时间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六组产妇术后各时点静息镇痛效果良好,各组随着喷他佐辛的剂量增大而VAS评分降低,即P1组≈P2组>P3组≈P4组>P5组≈P6组,其中动态疼痛及宫缩痛术后4h、8h及16h明显降低;PCA按压次数及D1/D2比值P5组和P6组小于P1组~P4组(P<0.05);六组产妇中恶心发生情况:P1组、P2组、P4组及P6组各1例(5%),P3组及P5组各2例(10%),(P>0.05),各组未出现呕吐、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或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0.18%或0.2%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后PCEA的效果良好,优于0.1%、0.12%、0.14%或0.16%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可作为剖宫产术后首选镇痛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自控镇痛 剖宫产 喷他佐辛 左旋布比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和哌替啶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健 阮祥才 +2 位作者 张跃红 佘守章 许立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24-1826,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浓度的吗啡和哌替啶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以及NF-κB信号通路在吗啡诱导P-gp表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以1μg/ml吗啡或哌替啶刺激24h,5μmol/LNF-κB抑制剂PDTC预先孵育1h,... 目的观察临床浓度的吗啡和哌替啶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以及NF-κB信号通路在吗啡诱导P-gp表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以1μg/ml吗啡或哌替啶刺激24h,5μmol/LNF-κB抑制剂PDTC预先孵育1h,然后收集细胞,行Westernblotting分析P-gp表达。结果 1μg/ml吗啡处理24h,可引起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gp表达上调,上调幅度约300%;但是同样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哌替啶不影响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gp表达。PDTC可抑制吗啡诱导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gp表达上调。结论吗啡可诱导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源性P-gp表达上调,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吗啡诱导P-gp表达的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哌替啶 脑微血管 内皮细胞 P-糖蛋白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腹部手术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的效应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荣胜 佘守章 阮祥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LBUP)与布比卡因(BUP)硬膜外阻滞效应,并观察围术期 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子宫肌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 分别用17ml(均含1:20万肾上腺素)0.5%LBUP(A组)、0.75%LBUP(B组)和0.5...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LBUP)与布比卡因(BUP)硬膜外阻滞效应,并观察围术期 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子宫肌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 分别用17ml(均含1:20万肾上腺素)0.5%LBUP(A组)、0.75%LBUP(B组)和0.5%BUP(C组) 行硬膜外阻滞,观察阻滞平面与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及术中不良反应,同时用胸电阻抗法监测病人 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三组病人阻滞起效时间(到达T10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术毕运动 阻滞评分均相似;B组最高阻滞平面为T6(T3~T9),明显高于A组T8(T6~T10,P<0.05),而与C 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硬膜外注药10min和30min时,C组运动阻滞强于A组(P<0.05),20min时B 组运动阻滞强于A组(P<0.05);三组运动完全恢复时间B组>C组>A组。三组病人血液动力学 变化趋势一致,在注药后30min内,HR均增快;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逐步下降,MAP逐渐 降低;每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则有所增加。术中MAP有所下降,SI、CI、SVRI相对基础值轻微 波动;手术近结束时,HR较麻醉前略有减慢,其他指标均接近基础值。而病人心室射血时间 (VET)、射血速率指数(EVI)麻醉开始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0.5%LBUP与0.5%BUP硬膜外阻 滞效果相似;0.75%LBUP用于硬膜外麻醉术中肌松满意率优于0.5%LBUP;合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腹部手术 左旋布比卡因 硬膜外阻滞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林媛 许学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9-621,共3页
1951年SvenKiaer最先从牙医手上借来骨水泥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现代髋关节置换手术创始人Charnley进一步发展了此技术。此后,骨水泥开始广泛应用于关节置换和椎体成形手术。1970年Powell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上首先报道了2例行股骨头置... 1951年SvenKiaer最先从牙医手上借来骨水泥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现代髋关节置换手术创始人Charnley进一步发展了此技术。此后,骨水泥开始广泛应用于关节置换和椎体成形手术。1970年Powell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上首先报道了2例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在植入骨水泥后10min内出现心跳骤停的现象,随后陆续有文献报道应用骨水泥后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心跳骤停、心肌梗死、凝血功能障碍、肺栓塞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髋关节置换手术 椎体成形手术 股骨头置换术 Powell 凝血功能障碍 心跳骤停 医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围介入治疗期硬膜外自控镇痛效应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淼 佘守章 +2 位作者 陈春林 许学兵 谢晓青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483-48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配伍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对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围手术期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00例自愿行UAE治疗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5组双盲对照观察,Ⅰ组(n=20):采用PCEA法,镇痛药0.2%罗哌卡因(Rop)+0... 目的研究不同配伍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对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围手术期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00例自愿行UAE治疗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5组双盲对照观察,Ⅰ组(n=20):采用PCEA法,镇痛药0.2%罗哌卡因(Rop)+0.004%吗啡(Mor),患者自控镇痛(PCA)以LCP模式给药,即负荷剂量(6ml)+持续剂量(2ml/h)+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10min;Ⅱ组(n=20):镇痛药为0.2%Rop+0.004%Mor+0.005%氟哌利多(Dro),PCA方法同I组;Ⅲ组(n=20):镇痛药为0.2%Rop+0.004%Mor+0.01%Dro,PCA方法同Ⅰ组;Ⅳ组(n=20),镇痛药为0.2%Rop+0.01%Mor,LCP模式给药为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1ml/h)+PCA剂量(1ml/次);Ⅴ组(n=20):不用PCEA镇痛,用传统口服药物(微粒化尼美舒利)和(或)肌注四氢巴马汀或Mor方法。结果5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病种及介入治疗时间等基本一致,5组镇痛质量分数Ⅰ组<Ⅱ组≈Ⅲ组>IV组>V组;其Rop用量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P<0.01),硬膜外Mor的消耗量分别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即(2.33±0.36)mg、(2.10±0.18)mg、(2.21±0.23)mg、(3.48±0.56)mg、(15.8±5.6)mg(P<0.01);术后患者无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为0级)。PCEA法的患者镇痛质量分数明显优于传统用药法,术后恢复快于后者(P<0.01);而前4组始终未按压过PCA泵的患者分别为6例(30%)、8例(40%)、6例(30%)、4例(20%),V组(对照)则为20例;各时间段患者HR、MAP、按压次数(D1/D2比值)和VAS评分(表3);肠鸣音、肛门排气时间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P<0.05);5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基本相似。结论UAE围手术期应用PCEA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且以0.2%罗哌卡因与0.01%吗啡配伍的效果最佳,疼痛评分降低,舒适程度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栓塞 治疗 硬膜外镇痛 患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乐定对硬膜外联合全麻病人异氟醚需求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勇 佘守章 闫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依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将麻醉控制在相等镇静深度下,了解可乐定对硬膜外利多卡因复合全麻病人的异氟醚需求量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根据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成三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1%利多卡因组;Ⅲ组... 目的依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将麻醉控制在相等镇静深度下,了解可乐定对硬膜外利多卡因复合全麻病人的异氟醚需求量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根据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成三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1%利多卡因组;Ⅲ组,1%利多卡因+可乐定组.硬膜外阻滞平面确定后以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全麻诱导;维持期吸入异氟醚,使BIS值维持在50~55.记录异氟醚呼气末浓度(ETiso)并计算其每5分钟的平均值.结果Ⅰ组ETiso为(0.85±0.1)%,Ⅱ组为(0.66±0.02)%,Ⅲ组为(0.56±0.13)%;Ⅱ、Ⅲ组ETiso比Ⅰ组以及Ⅲ比Ⅱ组均明显降低(P<0.01和P<0.05);Ⅱ、Ⅲ组异氟醚需求量分别比Ⅰ组减少24%和34%.结论硬膜外小剂量可乐定可强化硬膜外阻滞的镇静作用,明显降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病人的异氟醚需求量,且不增加对病人的循环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可乐定 全麻病人 硬膜外阻滞 ET 利多卡因 联合 上腹部手术 对照组 复合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