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CD49d和CXC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毛平 许力 +3 位作者 莫文健 应逸 许艳丽 林秀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18-321,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的扩增作用及扩增后CD49d和CXCR4的变化,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天,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及CD34+CXCR... 为了探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的扩增作用及扩增后CD49d和CXCR4的变化,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天,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49d+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FU)数.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F组(SCF+FL);SFT组(SCF+FL+TPO)和SFT6组(SCF+FL+TPO+IL-6)。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SF组合仅能低水平支持脐血造血细胞扩增,加入TPO后即SCF/FL/TPO组合能有效的扩增脐血细胞,但SFT和SFT6两组之间差异却无明显发生(P>0.05);SF,SFT和SFT63组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CD49d,CXCR4的表达,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F组合可协同扩增人造血细胞,但协同作用较弱;TPO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而IL-6作用不显著;SCF/FL/TPO3种因子组合不仅可促进脐血造血祖细胞的扩增,而且可上调脐血造血细胞CD49d,CXCR4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细胞因子组合 体外扩增 单个核细胞 CD49D CXC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来源的两种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段华新 卢光琇 程腊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87-391,共5页
为了建立从人脐血分离培养两种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和培养体系,从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的体系中培养得到两种细胞,利用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etyl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DiI-Ac-LDL)和结合欧洲荆豆凝集... 为了建立从人脐血分离培养两种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和培养体系,从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的体系中培养得到两种细胞,利用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etyl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DiI-Ac-LDL)和结合欧洲荆豆凝集素(Ulex European Agglutinin1,UEA-1)进行鉴定,并进一步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流式细胞术对它们进行内皮细胞相关的表型检测。结果表明,这两种细胞均能摄取DiI-Ac-LDL和结合UEA-1,表达内皮细胞的标志如CD31、CD144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有CD31、酪氨酸激酶受体(kinase tyrosin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CD144和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O synthase,ENOS)的基因转录。但是,它们的增殖能力明显不同,分别称为循环成血管细胞和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这两种细胞在一些表面标志表达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利用含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的培养体系,成功地从脐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中培养得到了两种内皮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脐血 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YBP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7
3
作者 钟雯婷 王顺清 +2 位作者 张玉平 许艳丽 应逸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301-3303,共3页
目的:观察RYBP(Ring1 and YY1-binding protein)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慢... 目的:观察RYBP(Ring1 and YY1-binding protein)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5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23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ALCR)患者和21例对照(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RYBP的表达情况。结果:SHI-1、HL-60及K562细胞株RYBP表达均为强阳性;21例阴性对照中RYBP表达均为阴性。AL组RYBP表达阳性率为73%,ALCR组阳性率为13%,AL组RYBP表达阳性率及表达量比ALCR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RYBP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表达水平异常增高,提示RYBP可能与急性白血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Ring1和YY1结合蛋白(RYBP) 蛋白质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A-1和VLA-4参与人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 被引量:7
4
作者 段华新 卢光琇 程腊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71-675,共5页
为了了解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1,LFA-1)和极迟反应抗原4(very late antigen 4,VLA-4)在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HPP-EPCs)归巢过... 为了了解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1,LFA-1)和极迟反应抗原4(very late antigen 4,VLA-4)在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HPP-EPCs)归巢过程中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中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PP-EPC中整合蛋白β1和β2的表达以及小鼠骨髓内皮细胞相应的受体的表达。利用体外黏附和迁移实验研究经过功能级别的中和抗体阻断VLA-4和LFA-1后HPP-EPC黏附和迁移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HPP-EPC表达整合蛋白β1和β2,活化后小鼠骨髓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加CD11a抗体组黏附细胞或CD49d抗体组黏附和迁移细胞均较同型对照抗体组少,而且加CD11a和CD49d两种抗体联用组黏附和迁移细胞明显减少,其细胞数较任何单一抗体组少。结论:LFA-1和VLA-4在HPP-EPC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A-1 VLA-4 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 黏附 跨内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搅拌悬浮培养大规模扩增脐血造血祖细胞 被引量:2
5
作者 段华新 毛平 +3 位作者 邓婷芬 罗畅如 许艳丽 张玉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67-870,共4页
为了利用磁力搅拌悬浮培养装置大规模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祖细胞,从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基stem span添加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及血小板生成素为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先研究磁场(25和50mT)对静态扩增培养的造血祖细胞生长和集落... 为了利用磁力搅拌悬浮培养装置大规模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祖细胞,从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基stem span添加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及血小板生成素为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先研究磁场(25和50mT)对静态扩增培养的造血祖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再研究磁力搅拌悬浮大规模培养对造血细胞总数扩增、造血集落形成和表面分子标志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0,25和50mT磁场组和磁转子组,细胞总数扩增倍数和造血集落形成数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区别(p>0.05)。经过7天的扩增培养,磁力搅拌悬浮大规模培养细胞总数扩增倍数为2.8±0.45,高于静态培养细胞总数扩增倍数(2.1±0.48)(p<0.01);磁力搅拌悬浮培养组形成的红系集落数(1983.5±582.6)、粒-巨噬细胞集落数(186.4±62.7)明显高于静态培养形成的相应的造血集落数(分别为1396.2±425.7和136.5±40.8)(p均<0.05)。磁力搅拌悬浮扩增后造血干细胞(CD34+、CD34+/CD38-或CD133+)比例分别为(0.9±0.34)%、(0.7±0.21)%和(1.1±0.35)%,低于静态培养的干细胞比例[分别为(1.4±0.35)%、(1.2±0.34)%和(1.6±0.68%)](p均<0.05);但是,归巢相关分子CD184和CD62L高于静态扩增培养。结论:磁力搅拌悬浮装置可能有利于脐血造血祖细胞规模扩增,本研究结果还有待于动物实验及临床移植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搅拌悬浮培养 造血祖细胞 细胞扩增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秀梅 钟雯婷 +1 位作者 王春丽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48-1352,共5页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LSD1在HL-60和SHI-1白血病细胞株、不同病情(初诊、完全缓解、复发)急性白血...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LSD1在HL-60和SHI-1白血病细胞株、不同病情(初诊、完全缓解、复发)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及非恶性血液病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随访收集A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LSD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L-60细胞和SHI-1细胞LSD1均呈阳性高表达,LSD1相对含量(LSD1/β-actin灰度比)分别为4.647±3.840和1.628±0.185(n=4);72例AL患者LSD1表达程度差异较大,阳性率为56.9%(41/72),LSD1相对含量平均为1.053±1.976;17例非恶性血液病对照组LSD1阳性率为0%,LSD1相对含量为0.004±0.012。LSD1阳性率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初诊组(90.4%,77.8%)与难治/复发组(100%,100%)均高于完全缓解(CR)组(4.7%,0%)(p=0.000);LSD1相对含量在AML与ALL患者初诊组之间(1.177±1.646,1.275±1.845)、难治/复发组之间(2.050±2.470,4.107±3.676)或CR组之间(0.029±0.033,0.019±0.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LSD1阳性率在初诊组(84.6%)与难治/复发组(100%)均高于CR组(3.8%),LSD1相对含量在初诊组(1.274±1.760)、难治/复发组(3.359±3.319)及CR组(0.027±0.031)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难治/复发组高于初诊组与CR组(p<0.01),初诊组高于CR组(p<0.01)。结论:LSD1过高表达与AL难治/复发有关,其表达水平能反映AL患者的病情,可成为对AL预后有提示作用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粘附分子和CXC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力 毛平 朱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扩增后粘附分子和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扩增后粘附分子和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49d+、CD34+CD62L+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FU)数。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CF+FL(简称SF)组;SFT(SCF+FL+TPO)组;SFT6(SCF+FL+TPO+IL-6)组;SFTs(SCF+FL+TPO+sIL-6R)组;SFT6s(SCF+FL+TPO+IL-6/sIL-6R)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SF、SFT、SFT6、SFTs、SFT6s组均可有效地扩增脐血造血细胞(P<0.05),SFT、SFT6、SFTs、SFT6s四组扩增效果优于SF,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SFT和SFT6、SFTs三组之间却无明显区别(P>0.05),在SFT6组合基础上加入sIL-6R后,即SFT6s组能有效地扩增脐血细胞,并优于SFT、SFT6、SFTs三组(P<0.05);SF、SFT、SFT6、SFTs四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上CD49d、CD62L和CXCR4的表达,但四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FT6s组可明显促进脐血CD34+细胞上CD49、CD62L和CXCR4的表达,并优于SF、SFT、SFT6、SFTs四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L-6/sIL-6R可协同SCF、FL和TPO有效地扩增脐血细胞并能促进和归巢有关的CD4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脐血 单个核细胞 体外扩增 粘附分子 CXC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