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钟俊斌 曹杰 +4 位作者 杨平 张伟健 曾山崎 孙政 张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04-1706,共3页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第1天,替吉奥80mg/m2,一天两次,连续14d,21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8...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第1天,替吉奥80mg/m2,一天两次,连续14d,21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85mg/m2静滴,第1天,CF200mg/m2,静滴,第1~5天,5-FU400mg/m2,静滴,第1~5天,21d为一疗程。至少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6.25%(18/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1.25%(1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毒性反应比较,其中重度骨髓抑制、重度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稍高(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优于FOLFOX4方案,毒副反应轻,有利于提高化疗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可以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替吉奥 伊立替康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旺林 曹杰 +4 位作者 肖焕擎 张伟健 杨平 钟俊斌 张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炎症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评价肠道大肠埃希氏菌(E.coli)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目的: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炎症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评价肠道大肠埃希氏菌(E.coli)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BALB/c小鼠饮用含3.5%DSS的饮用水5 d,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拟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空白对照组饮用未添加DSS的饮用水。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1)单纯DSS处理组;(2)细菌耗竭小鼠(bacteria-depleted mice,BD小鼠)单纯DSS处理组;(3)细菌耗竭小鼠大肠埃希氏菌处理组。从4方面评价各组的处理反应:(1)一般情况:包括体重、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结肠长度和重量;(2)组织病理评分;(3)化学比色法检测病变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化的核转录因子-κΒ(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结果:无E.coli处理的细菌耗竭小鼠难以从DSS诱导的肠炎中恢复。E.coli处理组和无E.coli处理组比较,大体评分、组织病理评分和MPO活性明显改善(P<0.05)。E.coli处理组NF-κB活性显著高于无E.coli处理组(均P<0.05)。结论:肠道正常菌群是肠道炎症恢复的必需条件。大肠埃希氏菌能够促进小鼠DSS结肠炎的恢复;该作用与促进NF-κB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 细菌耗竭小鼠 大肠埃希氏菌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体会 被引量:7
3
作者 谭明华 曹杰 +1 位作者 曾山崎 杨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900-3901,共2页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腹股沟嵌顿疝58例患者急诊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PMTFHR)的临床资料、治疗要点,同时与既往行传统修补术组对比,分析腹股沟嵌顿疝行P...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腹股沟嵌顿疝58例患者急诊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PMTFHR)的临床资料、治疗要点,同时与既往行传统修补术组对比,分析腹股沟嵌顿疝行PMTFHR的可行性,同时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结果:两组均随访3~36个月,PMTFHR组1例复发(2%),与传统修补术组(5%,3/60)比较术后复发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TFHR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 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政 曹杰 +3 位作者 杨平 张伟健 李洁 张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49-1752,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КB)、环氧合酶-2(COX-2)基因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58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NF-κB和COX-2mRNA的表达。结果:NF-КB...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КB)、环氧合酶-2(COX-2)基因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58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NF-κB和COX-2mRNA的表达。结果:NF-КB、COX-2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0.01),且NF-κB、COX-2mRNA在大肠癌组织表达量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P<0.05)。大肠癌浸润组织越深,NF-κB和COX-2mRNA相对表达水平越高,且NF-κB mRNA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NF-κB与COX-2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17,P=0.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NF-κB和COX-2mRNA高表达,两基因间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与大肠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核因子-ΚB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6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5
作者 梁立源 曹杰 +4 位作者 王强 杨平 孙政 肖焕擎 刘振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KLF6、Bax与Bcl-2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23例癌旁组织和12例结直肠腺瘤中的KLF6、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用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目的:探讨KLF6、Bax与Bcl-2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23例癌旁组织和12例结直肠腺瘤中的KLF6、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用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KLF6蛋白在癌旁组织、腺瘤和结直肠癌中的正常表达率分别为82.6%、75.0%和52.7%,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和Bc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8%和43.6%;(2)KLF6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3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3)KLF6表达与Bax、Bcl-2表达密切相关(均P<0.05),KLF6蛋白表达下降时,Bcl-2上调,Bax下调;(4)KL6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密切相关(P<0.001)。结论: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KLF6表达下降,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KLF6基因可能为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抑癌基因并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KLF6 BAX BCL-2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感染对小鼠结肠上皮通透性的影响
6
作者 李旺林 曹杰 +4 位作者 张伟健 杨平 钟俊斌 杨建荣 张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7-910,共4页
目的:观察旋毛虫(T.spiralis)感染对小鼠结肠上皮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T.spiralis感染BALB/c小鼠。7 d后直肠灌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在其后的0 min、60 min、120 min,分别检测小鼠血液中HRP的情况,尾静脉采血检测IgG1和IgG... 目的:观察旋毛虫(T.spiralis)感染对小鼠结肠上皮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T.spiralis感染BALB/c小鼠。7 d后直肠灌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在其后的0 min、60 min、120 min,分别检测小鼠血液中HRP的情况,尾静脉采血检测IgG1和IgG2a,随后处死小鼠,以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另外,以T.spiralis感染STAT6敲除小鼠,同前法一样操作,观察相同指标。结果:T.spiralis感染组结肠通透性明显增加,IL-4和IgG1明显增高,IgG2a明显降低(均P<0.05)。STAT6敲除小鼠实验,T.spira-lis感染并未导致结肠通透性的增加(P>0.05);与BALB/c感染组小鼠相比,STAT6敲除感染组小鼠IL-4明显较低(P<0.05)。结论:T.spiralis感染能够导致小鼠结肠上皮通透性的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IL-4的分泌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结肠上皮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