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真菌性败血症17例分析
被引量:8
- 1
-
-
作者
魏谋
唐娟
瞿柳红
荣箫
袁媛
陈晓文
周伟
-
机构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
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3-816,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确诊为真菌性败血症的17例V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VLBWI(含超低出生体质量儿)287例,确诊真菌性败血症17例,发生率为5.92%。17例真菌性败血症患儿在真菌感染前均接受过广谱抗生素和静脉营养治疗,14例曾机械通气,13例曾留置经外周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起病最早为生后7 d,最晚为生后51 d。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BG)均明显升高(46~8 285 pg/ml)。血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9例,克柔假丝酵母菌4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无名假丝酵母菌2例。药敏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17例起初均予氟康唑治疗,其中8例因疗效欠佳改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治愈13例,自动出院3例,1例死亡。结论 VLBWI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率仍较高,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医源性因素如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不容忽视。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浆BG检测可作为真菌性败血症的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真菌性败血症效果较好。
-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真菌性败血症
(1
3)-β-D葡聚糖
-
Keywords
very 1ow birth weight infants
fungal sepsis
(1
3)-β-D glucan
-
分类号
R722
[医药卫生—儿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