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糖尿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早期动态血糖监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战辉 张增强 +1 位作者 张蕾 何志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监测无糖尿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糖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更详细的血糖代谢信息及预后评估。方法对连续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观察早期血糖波动情况,根据血糖代谢紊乱程度依次...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监测无糖尿病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糖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更详细的血糖代谢信息及预后评估。方法对连续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观察早期血糖波动情况,根据血糖代谢紊乱程度依次分为血糖正常组(31例)、一过性血糖升高组(20例)和持续性血糖升高组(40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平均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同时比较治疗后24h、7d、14d神经缺损评分。结果持续性血糖升高组患者男性比例低于其他两组(P<0.05),有陈旧性脑梗死、高血压史的病例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血糖、血糖水平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高于其他两组(P<0.01);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1);治疗后7d及14d神经缺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准确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早期血糖代谢情况,可指导进一步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高血糖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_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62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骆晓豪 曹晓鹏 +1 位作者 危艳平 农海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45-2046,共2页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功能性便秘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口服,每次2片,每天3次;对照组59例,单用...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功能性便秘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口服,每次2片,每天3次;对照组59例,单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2片,每天3次,治疗1、2个月后,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5%,对照组78.0%(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4%,对照组86.4%(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维生素B1片、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维生素B1片 双歧三联活菌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头和十二指肠供血动脉及吻合支MSCT血管成像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应和 范真真 +5 位作者 覃智颖 潘小舟 岑贤友 顾瑞基 费西平 梁晓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ASPDA)、上后动脉(PSPDA)和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AIPDA)、下后动脉(PIPDA)及其侧支吻合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的显示情况。方法:搜集无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ASPDA)、上后动脉(PSPDA)和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AIPDA)、下后动脉(PIPDA)及其侧支吻合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的显示情况。方法:搜集无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且行腹部MSCTA检查的病例230例,采用容积再现(VR)和血管生长技术(AV)对胰头、十二指肠区域供血动脉及吻合支进行血管重建,分析其表现。结果:230例检查者中,ASPDA、PSPDA、AIPDA、PIPDA直径分别为(1.50±0.15)mm、(1.60±0.16)mm、(1.50±0.10)mm、(1.70±0.11)mm,显示率分别为90.4%(208/230)、95.7%(220/230)、87.8%(202/230)、90.0%(207/230)。前、后动脉弓直径分别为(2.90±0.15)mm、(3.00±0.17)mm,显示率为53.0%(122/230)。胰背动脉直径(0.80±0.15)mm,显示率为74.8%(172/230)。PSP-DA、PIPDA起源变异发生率为3.0%(7/230),其他侧支吻合发生率为5.2%(12/230)。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胰头、十二指肠区域供血动脉的起源、变异及吻合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十二指肠 动静脉吻合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动脉狭窄闭塞侧支循环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应和 范真真 +5 位作者 覃智颖 潘小舟 岑贤友 顾瑞基 费西平 梁晓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CA、SMA、IMA慢性狭窄闭塞行MS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CA、SMA、IMA慢性狭窄闭塞行MS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择性重建。结果:80例慢性期内脏动脉狭窄闭塞患者中SMA闭塞5例、狭窄10例,CA闭塞13例、狭窄19例,均显示前、后动脉弓侧支循环,发生率100%(46/46),直径分别为(3.4±0.17)和(3.6±0.15)mm,胰背动脉侧支循环发生率32.6%(15/46),直径(2.1±0.15)mm。33例IMA闭塞,均显示Riolan动脉弓,胰背动脉侧支循环发生率12.1%(4/33),1例直肠上动脉与直肠下动脉交通。结论:MSCTA AV重建能清楚显示慢性CA、SMA和IMA狭窄闭塞后侧支循环及其解剖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动脉 肠系膜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性肝细胞肝癌的MSCTA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应和 潘小舟 +4 位作者 费西平 覃智颖 徐新超 靳仓正 谭婉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外生性肝细胞肝癌(EHC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EHCC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容积再现重组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组,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外生性肝细胞肝癌(EHC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EHCC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容积再现重组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组,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在肿瘤定位及周围器官侵犯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23例25个EHCC最大径6.5~17.5cm,平均10.8cm。肿瘤与肝脏以蒂带连接2处,基底连接23处,起源于肝右叶及尾状叶者(12个)由肝右动脉分支供血,左叶者(11个)主要由肝左动脉供血,MSCTA定位诊断符合率100%(25/25)。肿瘤侵犯周围器官4例5处,MSCTA仅显示3处侧支供血动脉。结论:MSCTA通过显示EHCC供血动脉,能准确进行定位诊断,对判断周围器官的侵犯亦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带透视可立式X线机对传统静脉肾盂造影的改良 被引量:1
6
作者 顾瑞基 罗东 +1 位作者 范真真 张应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23-1724,共2页
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是检查泌尿系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3],但传统IVP耗时长,效率较低,且无法动态观察。我院应用带有透视功能的可立式X线机,在实时透视下进行IVP检查,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造影效率,现... 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是检查泌尿系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3],但传统IVP耗时长,效率较低,且无法动态观察。我院应用带有透视功能的可立式X线机,在实时透视下进行IVP检查,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造影效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6年1月—2009年8月568例患者因临床拟诊泌尿系结石而接受IVP,男3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功能 立式 静脉肾盂造影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