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前后抗菌药物消耗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文双 沈叙庄 +11 位作者 王艺 陈沅 黄敏 曾其毅 魏京海 陆权 王刚 王晓红 邓力 姚开虎 俞桑杰 杨永弘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404-411,共8页
目的调查2002至2006年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消耗情况,并对2004年10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实施前后的药物消耗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 目的调查2002至2006年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消耗情况,并对2004年10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实施前后的药物消耗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院B)、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院(医院SA)、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院SB)、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重庆儿童医院(医院C)以及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儿童医院(医院G)进行研究。分别统计不同年份五家医院全年门诊部和住院部所有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应用药物解剖-治疗-化学的分类系统和限定日剂量(DDD)方法进行抗菌药物利用研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门诊患儿:每100个患儿每天的DDD数目(DDDs/100患儿-天),住院患儿:每100个住院日的DDD数目(DDDs/100住院日)。按照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药物。结果①各选择医院门诊部抗菌药物总的DD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Ds的差距呈逐年降低趋势。门诊部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的DDDs较高。②选择医院门诊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11.4)较颁布前(15.2)有显著降低趋势,其中医院B、SA和SB的下降趋势较明显;选择医院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较颁布前降低趋势不明显。门诊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单品种以乙酰吉他霉素、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DDDs所占比例最高,限制使用药物单品种以阿奇霉素、头孢克洛和头孢他美酯DDDs所占比例最高。③2002至2006年选择医院住院部抗菌药物总的DDDs为49.9~65.8,DDDs在2006年较2002至2004年下降了22.6%。选择医院DDDs的差距呈逐年降低趋势。住院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DDDs较高。④选择医院住院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22.7)较颁布前(34.0)有显著降低趋势,各医院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药物平均DDDs较指导原则颁布前变化不明显,五家医院各有升降。各医院住院部非限制使用药物中以青霉素类、第一和二代头孢菌素DDDs所占比例最高,指导原则颁布前后的DDDs最高单品种均在同一类或同一代抗菌药物中变化;指导原则颁布前限制使用药物中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颁布后以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主。结论五家儿童医院抗菌药物DDDs较高,各医院各类抗菌药物DDDs有所不同。指导原则实施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呈降低趋势,医院间DDDs差距缩小,提示指导原则的颁布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应用 限定日剂量 医院 指导原则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华松 刘丽 +1 位作者 王蓓 卢惠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33-534,585,T002,共4页
为了解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儿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临床疗效 ,分析10例SARS患儿的症状及用IVIG200~400mg/(kg·d)前后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胸部X线改变及其转归。10例患儿中 ,男女各5例 ,主要表现为发热 (100% )和咳... 为了解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儿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临床疗效 ,分析10例SARS患儿的症状及用IVIG200~400mg/(kg·d)前后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胸部X线改变及其转归。10例患儿中 ,男女各5例 ,主要表现为发热 (100% )和咳嗽 (80% )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IVIG治疗前后分别为 (2.72±1.92)×109/L及(5.81±1.52)×109/L(P<0.01) ,用IVIG后第1、2、3、4d ,体温下降至正常分别为1、6、9、10例;患儿胸片均表现为斑片状局灶性非对称性浸润性阴影 ,肺部病灶变化快 ,肺部阴影消退在用IVIG后明显吸收时间为 (10.0±3.5)d。给予隔离、通风、充分休息、加强营养、低流量吸氧、预防细菌感染综合治疗基础上 ,用IVIG ,全部病例临床治愈出院。提示IVIG对广州地区儿童SARS的高热、外周血白细胞降低及肺部病灶的吸收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 丙种球蛋白 治疗 儿童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传染性非典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消毒灭菌物品在儿科医院的应用与管理
3
作者 戈燕 李木娟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6期1478-1479,共2页
[目的]探讨低温消毒灭菌物品在儿科医院的应用与质量管理,为患儿提供安全、可靠、充足的灭菌物品。[方法]制订培训、管理制度,设专职管理人员,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应用五常法管理。[结果]安全使用低温消毒灭菌物品,全院撤销甲醛熏箱以及... [目的]探讨低温消毒灭菌物品在儿科医院的应用与质量管理,为患儿提供安全、可靠、充足的灭菌物品。[方法]制订培训、管理制度,设专职管理人员,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应用五常法管理。[结果]安全使用低温消毒灭菌物品,全院撤销甲醛熏箱以及消毒液浸泡法,改用5XL环氧乙烷灭菌器,按件独立小包装灭菌,合格率达到100%。[结论]低温灭菌物品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灭菌 五常法 管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附16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成昌 钟军 何小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小儿麦克尔憩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1999年 6月~ 2 0 0 3年 2月应用腹腔镜诊治小儿麦克尔憩室 16例。腹腔镜下找到病变部位后 ,自脐部切口提出 ,憩室楔形切除或肠切除对端吻合。 结果 手术时间75~ 15 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小儿麦克尔憩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1999年 6月~ 2 0 0 3年 2月应用腹腔镜诊治小儿麦克尔憩室 16例。腹腔镜下找到病变部位后 ,自脐部切口提出 ,憩室楔形切除或肠切除对端吻合。 结果 手术时间75~ 15 0min ,平均 92min。术后第 3天进食。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 5~ 7d ,平均 5 8d。随访 16例 ,时间 4~ 4 4个月 ,平均 19 4个月 ,无肠粘连发生。 结论 腹腔镜诊治疗麦克尔憩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尔憩室 腹腔镜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唇腭裂婴儿期唇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邓细河 熊清华 +2 位作者 程宁新 翟佳羽 李小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观察婴儿早期行唇腭裂手术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35例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分为2组,婴儿期接受唇腭裂手术的20例为唇腭裂一期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9.99±0.84)岁;15例于婴儿期行唇裂手术未接受腭裂修复... 目的:观察婴儿早期行唇腭裂手术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35例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分为2组,婴儿期接受唇腭裂手术的20例为唇腭裂一期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9.99±0.84)岁;15例于婴儿期行唇裂手术未接受腭裂修复的为单纯唇裂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10.24±1.14)岁;另20名无先天性唇腭裂的10岁龄学童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与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2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生长抑制。结论:婴儿期行唇腭裂手术的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10岁左右上颌骨发育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腭裂手术不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可早期完成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婴儿期 头影测量分析 牙弓模型 上颌骨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98例肺炎患儿住院费用比较及中药使用效益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雪峰 刘建平 +18 位作者 申昆玲 马融 崔振泽 邓力 尚云晓 李燕宁 孙轶秋 姜之炎 许华 赵德玉 王立波 万丽雅 吴振起 刘兆兰 胡英惠 黄燕 何春卉 刘华 魏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4-1001,共8页
目的:对比不同地域、不同类别医院肺炎患儿住院费用情况,统计中药使用情况对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对全国13家分中心的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资料提取,按南北地域及医院类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问的住院费用情况;按中药使用... 目的:对比不同地域、不同类别医院肺炎患儿住院费用情况,统计中药使用情况对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对全国13家分中心的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资料提取,按南北地域及医院类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问的住院费用情况;按中药使用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情况,评价多途径使用中药带来的经济、时间效益。结果:地域比较中,南方医院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物费用、检查费用上均比北方少;中西医比较中,中医院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药物费用、检查费用上均比西医院少。3种途径(口服、静脉、外用)使用中药组在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检查费用上均小于完全西医治疗组及1~2种途径使用中药组,但其住院时间较长。结论:多途径使用中药治疗可以降低住院费用,但住院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住院费用 中药使用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代偿过程中GABAA受体α1亚型在前庭内侧核中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宇 孔维佳 刘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i,MVN)内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Areceptor,GABAA receptor)α1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术后1、3、7天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前三组切...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破坏术后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i,MVN)内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Areceptor,GABAA receptor)α1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术后1、3、7天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前三组切除大鼠一侧迷路,第4组行假手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术后1、3、7天组前庭内侧核区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的变化,及其在前庭代偿中可能的作用,并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1天、3天、7天组行为学上开始均有前庭静态症状,术后7天时前庭静态症状均消失,假手术组无相关症状出现。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前庭内侧核中各组手术侧与对侧比较及术后1天、3天、7天组与假手术组比较,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庭代偿的早期,GABAA受体α1亚型表达的变化可能没有涉及前庭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内侧核 前庭代偿 Γ-氨基丁酸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位小肠移植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邹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1010-1011,共2页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一期小肠移植的实验模型 ,探讨移植实验的有关技术问题。方法 :以成年SD大鼠为供体 ,取大鼠全部小肠作为供肠 ,肠系膜上动静脉为血管蒂 ,Wistar大鼠为受体 ,切除全部小肠后 ,一期原位移植供肠 ,以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一期小肠移植的实验模型 ,探讨移植实验的有关技术问题。方法 :以成年SD大鼠为供体 ,取大鼠全部小肠作为供肠 ,肠系膜上动静脉为血管蒂 ,Wistar大鼠为受体 ,切除全部小肠后 ,一期原位移植供肠 ,以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为吻合血管 ,同时恢复肠管的连续性。术后观察大鼠的存活情况及体重等一般情况。结果 :共施行正式实验 3 2次 ,存活 3d以上 2 2只 ,其中有 9只在术后 7d之内死亡 ,死亡原因为 :血管并发症 4例 ,肠瘘和肠梗阻 3例 ,肺部感染 2例。存活 7d以上大鼠共有 13只 ,2只在术后第 2周死于静脉血栓形成 ,2只在第 3周死于肠梗阻 ,2只在第 4周死于肺部感染 ,存活 4周以上大鼠 7只。移植动物术后当天即可进食 ,第 2周进食恢复正常 ,体重开始逐渐回升 ,至第 4周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大鼠原位一期小肠移植是一种稳定的移植模型 ,具有较好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小肠移植 术后 存活 肺部感染 进食 肠梗阻 结论 情况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急性期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施婷婷 于明华 +5 位作者 张丽 曾华松 刘特长 虢艳 王红英 公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411-416,共6页
目的以川崎病(KD)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KD急性期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并发GCA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的KD并发GCAA患儿为GCAA组;选取同期KD并发中小冠状... 目的以川崎病(KD)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KD急性期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并发GCA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住院的KD并发GCAA患儿为GCAA组;选取同期KD并发中小冠状动脉瘤(CAA)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GCAA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GCAA组纳入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10岁,平均(2.9±2.8)岁。中小CAA组纳入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Pearsonχ2检验结果提示,年龄≤6个月或≥5岁、发热时间>14d、延误诊断、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Hb降低、ESR升高和ALB降低与GCAA发生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延误诊断(OR=2.998,95%CI:1.004~8.950,P=0.047),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OR=6.556,95%CI:1.561~28.542,P=0.010),ESR≥100mm.h-1(OR=3.591,95%CI:1.164~11.079,P=0.026)为发生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延误诊断、确诊前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ESR≥100mm.h-1为KD并发GCAA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新生儿巨结肠Ⅰ期根治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志坚 余家康 夏慧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841-842,共2页
目的 :探讨经肛门新生儿巨结肠Ⅰ期根治术与旧术式 (开腹Soave)的比较 ,以及有关经肛门术式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1月 15例常见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 ,行经肛门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式 ,用于Ⅰ期治疗先天性巨... 目的 :探讨经肛门新生儿巨结肠Ⅰ期根治术与旧术式 (开腹Soave)的比较 ,以及有关经肛门术式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1月 15例常见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 ,行经肛门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式 ,用于Ⅰ期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结果 :15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 ,均成功完成经肛门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式。手术时间 (4 3 .6± 0 .6)min ,术中出血 (5 .5± 2 .3 )ml ,全部病例无死亡。术后无粘连性肠梗阻 ,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 ,污粪仅一例。结论 :经肛门新生儿巨结肠Ⅰ期根治术 ,比较开腹Soave术式 ,具有更安全、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巨结肠 开腹Soave手术 对比分析 经肛门新生儿巨结肠Ⅰ期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生素A对Nitrofen诱导的肺发育不良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锦涛 夏慧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生素A(RA)对Nitrofen诱导的肺发育不良的影响,探讨其对Nitrofen诱导肺发育不良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喂养孕鼠为对照组,以Nitrofen喂养为Nitrofen组,制作胎鼠肺发育不良动物模型,依据胎鼠肺胚芽培养基中是否外源...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生素A(RA)对Nitrofen诱导的肺发育不良的影响,探讨其对Nitrofen诱导肺发育不良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喂养孕鼠为对照组,以Nitrofen喂养为Nitrofen组,制作胎鼠肺发育不良动物模型,依据胎鼠肺胚芽培养基中是否外源性添加RA,将24份胎鼠肺标本分为对照组、对照+RA组、Nitrofen组和Nitrofen+RA组(各6例)。采用图像分析方法分析各组肺胚芽的发育参数面积和周长。结果①对照组与对照+RA组肺胚芽发育明显比Nitrofen组和Nitrofen+RA组成熟,培养96h后,可见肺胚芽发育并增殖;Nitrofen组肺胚芽发育差,培养72h后肺胚芽逐渐出现发育停止和坏死;Nitrofen+RA组肺胚芽发育明显改善。②培养96h后,对照组与对照+RA组相比,肺面积(2.535±0.423)mm2vs(2.088±0.622)mm2,周长(6.544±0.710)mm vs(6.593±1.133)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trofen+RA组肺面积比Nitrofen组明显增多,为(1.867±0.032)mm2vs(1.053±0.033)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周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3),为(6.237±0.581)mmvs(4.862±0.458)mm;对照组和对照+RA组分别与Nitrofen组相比,肺面积及周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胚胎发育早期Nitrofen可导致肺发育不良,RA能明显改善Nitrofen诱导的肺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类似物和衍生物 横膈/畸形 肺/超微结构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脑室出血25例治疗体会
12
作者 邓志坚 郑伟明 陈锦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730-731,共2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内科治疗加脑室外引流 ,早期反复脑室冲洗 ,局部灌注尿激酶等方法治疗 2 5例婴儿脑室出血。结果 :2 5例痊愈出院。其中 5例因继发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随访 3年 ,未见分流管堵塞。... 目的 :探讨婴幼儿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内科治疗加脑室外引流 ,早期反复脑室冲洗 ,局部灌注尿激酶等方法治疗 2 5例婴儿脑室出血。结果 :2 5例痊愈出院。其中 5例因继发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随访 3年 ,未见分流管堵塞。 2 0例患儿随访 1~ 3个月未见继发性脑积水。 4例有肢体运动障碍。 15d复查头CT ,血肿清除率达 10 0 %。结论 :通过对脑室的早期反复冲洗 ,以及局部灌注尿激酶等方法 ,是治疗脑室出血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引流 尿激酶 治疗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