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文燕 许孟杰 +1 位作者 罗秀梅 李沃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5-206,共2页
在30例成人肝外胆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胆囊管与邻近的结构,胆囊淋巴结,胆囊动脉的起源、行程以及与肝脏的关系。提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淋巴结可作为寻找胆囊管的标志,结扎胆囊管的位置宜选择在离胆囊颈左侧6mm以外处,而... 在30例成人肝外胆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胆囊管与邻近的结构,胆囊淋巴结,胆囊动脉的起源、行程以及与肝脏的关系。提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淋巴结可作为寻找胆囊管的标志,结扎胆囊管的位置宜选择在离胆囊颈左侧6mm以外处,而结扎胆囊动脉的部位应在胆囊体浆膜下,距胆囊颈6.3mm范围内。在处理阻囊窝时应注意胆囊动脉的肝支和胆囊下肝管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囊管 胆囊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2
作者 罗秀梅 李沃棠 黄文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为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复发性腹肚沟疝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男性下肢标本上,密切结合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复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术式,对股薄肌的血管、神经分布等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以股薄肌中上段动... 目的:为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复发性腹肚沟疝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男性下肢标本上,密切结合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复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术式,对股薄肌的血管、神经分布等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以股薄肌中上段动脉为蒂肌瓣转位长度可达21.3±2.6cm;而肌瓣转位至腹股沟管度环所需长度为18.0±2.2cm。股薄肌有多血供来源,在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吻合,以该肌主要供血动脉为蒂,可保证转位肌瓣的血供。结论:以中上段血管为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复发性腹肚沟疝术式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薄肌 肌瓣 腹股沟疝 转位术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束血管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沃棠 徐达传 +2 位作者 钟世镇 袁浩 何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二、三级分支。升支通常在阔筋膜张肌肌门处分为上、下(一缀)肌支,上、下肌支在肌内均分出2~4支外径0.5~1.8mm的浅、深(二级)支,浅、深支在肌内分出7~9支外径0....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二、三级分支。升支通常在阔筋膜张肌肌门处分为上、下(一缀)肌支,上、下肌支在肌内均分出2~4支外径0.5~1.8mm的浅、深(二级)支,浅、深支在肌内分出7~9支外径0.5mm以下的三级分支。一、二级分支长为4.0~5.8cm。以升支带其各级分支可增加血管束的长度,植入的血管细小有利于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血管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唇方肌肌皮瓣转位修复面中部小型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沃棠 曾凡表 +1 位作者 詹亚护 许孟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为用上唇方肌肌皮瓣转位修复面中部小型皮肤缺损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标本上,解剖观察了上唇方肌的位置、形态和血液供应情况。结果:上唇方肌起点分3 部分,集中止于上唇、鼻翼和鼻唇沟... 目的:为用上唇方肌肌皮瓣转位修复面中部小型皮肤缺损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标本上,解剖观察了上唇方肌的位置、形态和血液供应情况。结果:上唇方肌起点分3 部分,集中止于上唇、鼻翼和鼻唇沟附近的皮肤;供体面积为2 .4 cm ×2 .2 cm ×0 .2 cm ;血供主要来自面动脉终支和内眦动脉,其中面动脉在口角上方1 .5 cm 处的外径为1 .8 ±0 .2 m m ,入肌前可游离长度为1 .5 ~2 .0 cm ,可作为肌皮瓣的下蒂;内眦动脉的起点外径0 .8 ±0 .2 m m ,可游离长度为3 .1 ±0 .8cm ,可作为肌皮瓣的上蒂。结论:上唇方肌肌皮瓣转位可修复面中部小型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唇主肌 肌皮瓣转位 皮肤缺损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大肌下部肌皮瓣转位修复骶部褥疮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沃棠 盘锦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5-226,252,共2页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以臀大肌下部肌皮瓣转位修复骶部褥疮有关的应用解剖学进行了研究,测量了臀下动脉及其分支的外径,血管蒂长度,供养肌皮瓣的面积及肌皮瓣的转位情况。为临床应用臀大肌下部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提供解剖学基础.
关键词 臀下动脉 臀大肌 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下肝管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沃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5年第1期28-30,共3页
对135例屍体中出现的15例胆囊下肝管进行了研究,其出现率为11.1%,全部均为单支,位于胆囊窝右侧。胆囊下肝管最大外径5mm,最长5cm,与肝外胆道汇合的形式有三种,分别注入右肝管及肝总管内。本文针对胆囊下肝管来源于肝右前叶胆囊窝内的浅... 对135例屍体中出现的15例胆囊下肝管进行了研究,其出现率为11.1%,全部均为单支,位于胆囊窝右侧。胆囊下肝管最大外径5mm,最长5cm,与肝外胆道汇合的形式有三种,分别注入右肝管及肝总管内。本文针对胆囊下肝管来源于肝右前叶胆囊窝内的浅层肝管,提出临床上剥离胆囊时应注意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下肝管 肝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阔肌作动力性心肌成形术的应用解剖
7
作者 曾凡表 叶秉坤 罗兆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3-255,共3页
在25例成人尸体上,对左侧背阔肌的形态、血管、神经进行了观测。对以背阔肌作动力性心肌成形术的有关应用解剖学进行了研究。我们设计了以胸背动脉外侧支为蒂的背阔肌瓣,该瓣长37.44±3.2cm,肌瓣的心脏部面积约为(26.0+2.4)×12... 在25例成人尸体上,对左侧背阔肌的形态、血管、神经进行了观测。对以背阔肌作动力性心肌成形术的有关应用解剖学进行了研究。我们设计了以胸背动脉外侧支为蒂的背阔肌瓣,该瓣长37.44±3.2cm,肌瓣的心脏部面积约为(26.0+2.4)×12.0÷2cm^2。胸壁开窗背阔肌进入胸腔部位,选择在左侧腋中线至腋前线之间的第3肋骨,更有利于心肌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心肌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耻骨前列腺韧带的外科解剖
8
作者 李沃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在50例成人盆腔标本解剖了耻骨前列腺韧带(女性是耻骨膀胱韧带)。该韧带长:内侧缘11.8±3.6mm,外侧缘20.5±6.7mm;宽:耻骨端7.0±3.1mm;前列腺(膀胱)端11.5±4.4mm;中央部4.5±1.2mm;中央厚1.9±0.3mm。观察了... 在50例成人盆腔标本解剖了耻骨前列腺韧带(女性是耻骨膀胱韧带)。该韧带长:内侧缘11.8±3.6mm,外侧缘20.5±6.7mm;宽:耻骨端7.0±3.1mm;前列腺(膀胱)端11.5±4.4mm;中央部4.5±1.2mm;中央厚1.9±0.3mm。观察了该韧带的附着点.两韧带之间的裂隙的径线和内容物。此外,对典型的韧带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对与该韧带有关的外科手术中的解剖学要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 前列腺 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返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余柏辉 张家瑚 冼培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2期71-71,共1页
在200例标本上,测量了喉返神经的横径,观察了喉返神经与气管,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喉返神经的喉外分支情况及其入喉位置,以期为外科手术提供一些解剖学资料。一、喉返神经的横径在颈根部,测量了成人136例喉返神经的横径,平均为1.8±0... 在200例标本上,测量了喉返神经的横径,观察了喉返神经与气管,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喉返神经的喉外分支情况及其入喉位置,以期为外科手术提供一些解剖学资料。一、喉返神经的横径在颈根部,测量了成人136例喉返神经的横径,平均为1.8±0.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横径 分支情况 左右径 甲状腺峡 气管食管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和神经干细胞联用对老年痴呆鼠基底前脑 胆碱能神经元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宣爱国 龙大宏 +2 位作者 杨丹迪 谷海刚 冷水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5-371,共7页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应用对老年痴呆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及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海马NSCs,行BrdU标记。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NSCs,同时侧...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应用对老年痴呆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及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海马NSCs,行BrdU标记。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NSCs,同时侧脑室注射BDNF,2周后行nestin和BrdU/NF、BrdU/GFAP免疫荧光双标染色,4周后行Y迷宫测试,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神经营养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数目变化。结果发现,移植后NSCs能够在宿主体内存活且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组大鼠胆碱能神经元数在内侧隔阂(MS)和斜角带(VDB)分别减少64.3%和49.3%,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移植组神经元数下降34.1%和27.6%较损伤组有改善(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神经元数减少15.1%和18.6%,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基底前脑NGFR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提示,BDNF和NSCs移植的联用较单独使用NSCs或BDNF更好地改善老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干细胞 老年性痴呆 胆碱能神经元 学习能力 记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老年痴呆鼠学习记忆恢复和海马突触重建 被引量:13
11
作者 龙大宏 姚志彬 +3 位作者 何蕴韶 顾耀铭 陈以慈 邝国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FF),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的痴呆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和体视学分析NGF对模型鼠学习记忆和突触的影响。实验1个月后显示:(1)定位航行试验中,损伤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FF),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的痴呆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和体视学分析NGF对模型鼠学习记忆和突触的影响。实验1个月后显示:(1)定位航行试验中,损伤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稳定后的平均值为40sec,而NGF治疗组为22sec,相互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空间搜索试验中,损伤组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位置次数为1.9次,NGF治疗组为5.9次,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3)损伤组损伤侧齿状回分子层突触数密度和面密度分别下降29%和19.03%,平均面积增大11.4%。NGF治疗组,突触数密度和面密度与损伤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而平均面积显著下降(P<0.05),都接近于正常组;(4)损伤组损伤侧齿状回分子层突触前终末内线粒体的体密度和数密度分别下降30.7%和56.5%,体积增大37.09%。NGF治疗组的体密度、数密度和体积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NGF能够改善老年痴呆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和促进海马突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记忆 突触 痴呆 老年性痴呆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穹窿海马伞损伤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GFAP阳性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龙大宏 杨丹迪 +2 位作者 李佳楣 许孟杰 汪华侨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6,W015,共5页
为探讨穹隆海马伞损伤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之间的关系 ,切断 SD成年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 ,用 Y迷宫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变化状况及它们的相... 为探讨穹隆海马伞损伤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之间的关系 ,切断 SD成年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 ,用 Y迷宫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变化状况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 :损伤 2周后 ,损伤组损伤侧海马 CA1 区辐射层和齿状回分子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数密度较正常组分别增多 3 0 .2 9%和 3 0 .15 % (都为 P<0 .0 1) ,胞体面积分别增加 16.0 4%和 19.42 % (都为 P<0 .0 1) ,齿状回分子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体密度增大 19.40 % (P<0 .0 5 )。经相关分析 ,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 CA1 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密度呈负相关 (r=-0 .83 6,P<0 .0 1) ,与齿状回数密度呈负相关 (r=-0 .792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海马伞 学习记忆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AD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在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内的成活和迁移 被引量:3
13
作者 谷海刚 龙大宏 +2 位作者 李晓滨 冷水龙 罗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5-250,共6页
为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的成活和迁移情况,本研究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刺激生长,在体外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克隆培养,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采用免疫组化和... 为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的成活和迁移情况,本研究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刺激生长,在体外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克隆培养,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研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在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的成活和迁移。结果显示:克隆细胞球呈nestin和BrdU阳性反应。免疫荧光双标检测,贴壁的细胞为BrdU+GFAP阳性反应或者BrdU+NF阳性反应。移植后3周、4周,移植的针道附近以及整个基底前脑散在有许多BrdU+NF和BrdU+GFAP免疫荧光双标细胞。本研究结果提示,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内存活和迁移,可以与脑组织整合,并且能够分化成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 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晨型和夜晚型的睡眠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斌 郝彦利 荣润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9-290,共2页
目的了解清晨型和夜晚型的睡眠特征。方法通过面对面的临床访谈,确定了163名香港健康睡眠者。使用清晨型/夜晚型量表确定这些健康睡眠者日周期类型(清晨型、中间型、夜晚型),并通过一系列工具了解他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睡眠特征。结果... 目的了解清晨型和夜晚型的睡眠特征。方法通过面对面的临床访谈,确定了163名香港健康睡眠者。使用清晨型/夜晚型量表确定这些健康睡眠者日周期类型(清晨型、中间型、夜晚型),并通过一系列工具了解他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睡眠特征。结果各型的工作日睡眠长度没有差异(F=0.215,P=0.807),但是清晨型的周末睡眠长度显著短于中间型(t=4.168,P=0.007)和夜晚型(t=3.017,P=0.015)。自评结果中,清晨型的理想睡眠长度显著短于中间型(t=3.509,P=0.014)和夜晚型(t=3.861,P=0.010),且各型的日间困倦程度没有差异。结论中间型和夜晚型可能比清晨型有更多的内在睡眠需求,他们需要延长周末睡眠来补偿工作日睡眠剥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晨型 中间型 夜晚型 睡眠特征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BDNF联合治疗对Alzheimer病鼠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丹迪 龙大宏 +1 位作者 宣爱国 洪乐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4,共6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应用对老年性痴呆鼠海马突触素(SYH)表达的影响。切断成年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左侧穹窿海马伞,基底前脑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移植组),或同时持续侧脑室内注射BDNF(联合组),...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应用对老年性痴呆鼠海马突触素(SYH)表达的影响。切断成年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左侧穹窿海马伞,基底前脑行神经干细胞移植(移植组),或同时持续侧脑室内注射BDNF(联合组),4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各组大鼠海马突触素进行校正光密度(COD)测定。结果显示:损伤组损伤侧海马CA1区辐射层和分子层SYH的COD分别下降到正常组的54.6%和59.0%(P<0.01);移植组COD恢复到正常组的68.9%和67.9%,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COD恢复到正常组的82.9%和81.0%,与移植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与BDNF注射联合治疗,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海马CA1辐射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的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联合治疗效果比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移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素 老年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h对发育中小鼠视觉传导通路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郝彦利 陈新安 董为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79-1684,共6页
目的探察Shh对E13-E15小鼠胚胎中视觉传导通路发育的影响。方法E13至E15小鼠胚胎的眼至视束部分制备成脑厚片,置于含10%的小牛血清的DMEM/F12的培养液中,在37℃恒温滚动培养箱中培养5h。实验组中将Shh抗体加入培养液中。培养结束后,将... 目的探察Shh对E13-E15小鼠胚胎中视觉传导通路发育的影响。方法E13至E15小鼠胚胎的眼至视束部分制备成脑厚片,置于含10%的小牛血清的DMEM/F12的培养液中,在37℃恒温滚动培养箱中培养5h。实验组中将Shh抗体加入培养液中。培养结束后,将脑厚片以4%多聚甲醛固定,将DiI颗粒置于视盘。7d后,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被标记的视神经纤维,在激光扫描共聚焦纤维镜下观察。结果用Shh抗体阻抑Shh的功能,可引起E13跨越中线的视神经纤维减少以及E15投射至同侧的视束的神经纤维的增多。结论在视交叉形成的早期,Shh引导视神经纤维跨越中线。在视交叉形成的后期,Shh引导视神经转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 视交叉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谷海刚 龙大宏 +1 位作者 张贵平 李晓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神经干细胞。4周后行Y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鼠的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神经干细胞。4周后行Y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结果:损伤组损伤侧的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大量减少,分别减少59.7%和51.4%。NSC移植组损伤侧的NGFR阳性神经元得到补充和保护,MS和VDB细胞数分别下降22.0%和26.1%。同时,NSC移植组损伤侧MS的NGFR阳性神经元的面积、周长显著增大(P<0.01),灰度显著增加(P<0.01);损伤侧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的面积明显增大且灰度明显增加(P<0.05),周长显著增大(P<0.01)。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NSC移植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改善(P<0.05),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P<0.01),基底前脑NGFR阳性细胞数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呈正相关。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有明显的补充和保护作用,同时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神经干细胞 胆碱能神经元 学习 记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和BDNF联用对痴呆模型鼠基底前脑小白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宣爱国 龙大宏 杨丹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9-413,共5页
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用对老年痴呆大鼠基底前脑小白蛋白(PV)表达的影响。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大鼠海马NSCs。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NSCs,同时侧脑室注射BDNF。4周后行免疫组织... 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用对老年痴呆大鼠基底前脑小白蛋白(PV)表达的影响。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获得新生SD大鼠海马NSCs。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NSCs,同时侧脑室注射BDNF。4周后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象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PV蛋白表达,同时采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基底前脑PVmR-NA表达水平情况。结果发现,损伤组大鼠PV蛋白在内侧隔核和斜角带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移植组PV蛋白表达较损伤组有提高(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PV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PVmRNA在损伤组和正常组表达量分别为0.2407±0.0825,0.8536±0.1248,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移植组的表达量为0.5016±0.1009,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的表达量较损伤组明显增高(P<0.01),也高于移植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NSC和BDNF联用较单独使用NSC或BDNF更好地提高PV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小白蛋白 神经干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o在小鼠视觉传导通路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彦利 洪乐鹏 +1 位作者 陈新安 董为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95,299,共4页
目的观察膜蛋白Smoothened(Smo)在胚胎第13~15天(E13~E15)小鼠视觉传导通路和生长锥中的表达。方法利用震荡切片机制备E13~E15小鼠头部水平和纵切片,并行视网膜组织培养。经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在... 目的观察膜蛋白Smoothened(Smo)在胚胎第13~15天(E13~E15)小鼠视觉传导通路和生长锥中的表达。方法利用震荡切片机制备E13~E15小鼠头部水平和纵切片,并行视网膜组织培养。经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在E13和E14的视网膜和视盘中,Smo有微弱表达;而在中脑及进入中脑并刚刚形成视束的视神经纤维中,Smo于E13强烈表达,且以中线为中轴呈倒V字形,但该表达方式于E14消失,仅在视束的表浅区域和视网膜片断培养的轴突和生长锥中表达。结论Smo可能在引导视神经生长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O 视觉传导通路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turin和NGF联合应用对AD模型鼠基底前脑NGFR阳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冷水龙 龙大宏 +1 位作者 洪乐鹏 谢 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3-567,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neurturin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应用对穹窿-海马伞(FF)切断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将这两种因子联合注射到FF切断的大鼠侧脑室,注射一个月后,取脑进行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对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neurturin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应用对穹窿-海马伞(FF)切断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将这两种因子联合注射到FF切断的大鼠侧脑室,注射一个月后,取脑进行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对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垂直支(VDB)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存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F切断一个月后,损伤组损伤侧MS和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大量减少(分别减少64.8%和51.4%),MS和VDB的NGFR阳性细胞的面积和周长显著降低(P<0.01),OD值显著增高(P<0.01);NGF组损伤侧NGFR阳性神经元受到保护,NGFR阳性经元数显著高于损伤组损伤侧(P<0.01);联合组损伤侧NGFR阳性神经元也受到保护(MS和VDB细胞数分别只下降7.3%和15.4%),与损伤组损伤侧比较NGFR阳性细胞数增加了57.4%和36.0%(P<0.01),也明显高于NGF组(P<0.05);细胞形态学参数明显改善(P<0.05),细胞膜受体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neurturin和NGF联合应用和NGF单独应用均能不同程度地保护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穹窿-海马伞 胆碱能神经元 老年性痴呆模型鼠 侧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