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TA在微小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江金带 李扬彬 +2 位作者 谭理连 李树欣 梁彤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在直径小于 1 0mm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1 2例直径小于 1 0mm的脑动脉瘤患者 ,进行SCTA、DSA或MRA检查 ,SCTA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 (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结果  1 2例...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在直径小于 1 0mm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1 2例直径小于 1 0mm的脑动脉瘤患者 ,进行SCTA、DSA或MRA检查 ,SCTA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 (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结果  1 2例微小脑动脉瘤患者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 ,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 ,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 ,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TA 微小脑动脉瘤 诊断 应用 螺旋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增强血管形态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梁彤杰 李树欣 江金带 陈洁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形态及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3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的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资料。结果 :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分...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形态及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3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的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资料。结果 :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分为 6种类型 :(1)肿瘤中心单枝型 5例 (11 6 3 % ) ;(2 )肿瘤中心不规则多枝型 10例 (2 3 2 5 % ) ;(3)肿瘤内弥散不规则条状为主型 13例 (30 2 3 % ) ;(4)肿瘤内弥散结节为主型 3例 (6 97% ) ;(5 )肿瘤内周围型 9例(2 0 93 % ) ;(6 )均一增强型 3例 (6 97% )。第 4型易侵犯门静脉。第 5型易发生中心坏死区 ,边界多较清 ,形态多较规则。第 6型血供最丰富。结论 :螺旋CT肝动脉扫描可反映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内血管 形态 肝癌 肝动脉期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表现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2 位作者 李树欣 江金带 李志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7-8,11,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表现特征。结果 :3 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形态中 ,3例肿瘤均匀显著增强 ,6例肿瘤内不规则... 目的 :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表现特征。结果 :3 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形态中 ,3例肿瘤均匀显著增强 ,6例肿瘤内不规则斑片状增强 ,4例肿瘤内多量不规则条状分隔样增强 ,10例肿瘤周围包膜均匀环行增强 ,7例肿瘤周围不规则环行增强 ,3例肿瘤内不规则结节状增强 ,4例混合型增强。结论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门静脉期增强特点可反映其门静脉血供情况 ,对其治疗方案制定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螺旋CT 门静脉期 临床分型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肿瘤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的表现 被引量:4
4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李树欣 陈德 江金带 李志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C)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84例经临床、DSA及病理证实的PHCC边缘肝双期扫描表现。结果 :肝癌边缘形态分为四个类型 :( 1)边缘清楚型 ( 19例 ) ,6例肝动脉期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C)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84例经临床、DSA及病理证实的PHCC边缘肝双期扫描表现。结果 :肝癌边缘形态分为四个类型 :( 1)边缘清楚型 ( 19例 ) ,6例肝动脉期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 ,3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 ;( 2 )完整包膜型 ( 14例 ) ,包膜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多见 ;( 3)边缘不清型( 2 7例 ) ,2 4例肝动脉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 ,7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 ;( 4 )混合型 ( 2 4例 )。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可较好显示PHCC边缘形态特点及血供 ,对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介入治疗效果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肿瘤边缘 螺旋CT 双期扫描 CT表现 PH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CT肝双期扫描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3 位作者 陈德基 李树欣 江金带 李志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CT表现特点及螺旋CT肝双期扫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9例自发破裂出血性肝癌的CT表现。其中 4例行螺旋CT肝双期扫描。结果 :肝癌自发破裂出血形态有五种类型 :①肿瘤内片状出血灶并腹腔内积血 ... 目的 :探讨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CT表现特点及螺旋CT肝双期扫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9例自发破裂出血性肝癌的CT表现。其中 4例行螺旋CT肝双期扫描。结果 :肝癌自发破裂出血形态有五种类型 :①肿瘤内片状出血灶并腹腔内积血 ( 3例 )。②肝包膜下积血 ,肿瘤内无出血灶 ( 1例 )。③肿瘤内单发片状出血灶 ( 2例 )。④肿瘤内多发斑片状出血 ( 1例 )。⑤肿瘤边缘环状出血灶 ( 2例 )。 4例螺旋CT肝动脉期肿瘤内可见不规则斑点状、条状强化肿瘤血管及肿瘤组织 ,少量强化肿瘤血管纤细、僵硬且伸入出血灶内。 1例门静脉期肿瘤组织强化。 4例肿瘤出血灶内无强化及强化肿瘤血管 ,未见破裂肿瘤血管及造影剂外溢。结论 :CT检查是诊断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可显示自发破裂出血性肝癌的血供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肝双期扫描 临床应用 肝癌 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CT及B超对胃肠道穿孔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国满 谭理连 陈伯顺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X线、CT与B超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方法:全组43例均经X线 照片检查,其中23例同时行B超检查、13例行CT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X线检出隔下 游离气体29例,阳性率67.44%(29/43);B超检出腹腔积... 目的:探讨腹部X线、CT与B超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方法:全组43例均经X线 照片检查,其中23例同时行B超检查、13例行CT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X线检出隔下 游离气体29例,阳性率67.44%(29/43);B超检出腹腔积气3例,阳性率13.04%(3/23),检出腹腔积液10例, 总阳性率56.52%(13/23);CT检出气腹体征10例,阳性率76.92%(10/13),腹腔积液12例,总阳性率92. 31%(12/13)。X线、CT气腹征检出率较B超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5),CT与B超检查总阳性率比较有显 著差异性(P<0.05)。结论:X线与CT对气腹征均有较高的敏感性,CT的特异性高。胃肠道穿孔应首选X线 并结合B超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 X线检查 CT B超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性中风CT表现及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扬彬 杨宏 +1 位作者 朱建 戴文伟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42-44,共3页
本文通过23例混合性中风CT分析,发现本病多发于高龄及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在一次检查中,同时并存新近形成的脑出血和脑梗塞病灶;或在短期复查中,在不同的部位相继出现新近形成的两种病灶... 本文通过23例混合性中风CT分析,发现本病多发于高龄及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在一次检查中,同时并存新近形成的脑出血和脑梗塞病灶;或在短期复查中,在不同的部位相继出现新近形成的两种病灶,即可做出混合性中风的诊断。根据CT表现,可分为1.出血梗塞并存2.出血继发梗塞3.梗塞继发出血三型。梗塞继发出血死亡率高,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中风 脑出血 脑梗塞 CT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平片、CT、HRCT和3DCT诊断支气管扩张
8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2 位作者 李树欣 梁彤杰 江金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96-298,共3页
关键词 X线 CT HRCT DCT 诊断 支气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少见肿瘤的CT诊断(附9例分析)
9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4 位作者 李树欣 江金带 李志铭 梁彤杰 余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84-86,134,共4页
目的 :总结肝脏少见肿瘤的CT特点 ,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肝脏少见肿瘤的临床、病理及CT特点。结果 :其CT特点包括 :( 1) 3例肝肉瘤类肿瘤体积均较大 ,易坏死囊变 ,发展快 ;其中胚胎性肉瘤内见分隔状软组织影 ... 目的 :总结肝脏少见肿瘤的CT特点 ,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肝脏少见肿瘤的临床、病理及CT特点。结果 :其CT特点包括 :( 1) 3例肝肉瘤类肿瘤体积均较大 ,易坏死囊变 ,发展快 ;其中胚胎性肉瘤内见分隔状软组织影 ;( 2 ) 1例肝类癌内见钙化影 ;( 3 ) 1例肝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肝内多个类圆形低密度肿块 ,环形增强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4 ) 1例肝血管淋巴管瘤病见多房囊性低密度及纤维分隔影 ,周边见斑点状、条状钙化 ,肿瘤周围及其内纤维分隔明显增强 ;( 5 ) 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增强后均见中心斑点状增强血管影。结论 :典型CT表现结合临床其它资料 ,可提高肝脏少见肿瘤CT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CT诊断 病理学 肝纤维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CT伪彩成像红色色彩程度与MVD的关系
10
作者 谭理连 韩铭钧 +3 位作者 李志铭 余林 江金带 李树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16层螺旋CT伪彩成像肿瘤红色色彩程度与其微血管密度(MVD)关系。材料和方法:25例肺癌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肿瘤病灶VR伪彩成像,对每个病灶进行免疫组化MVD计数检测。用肿瘤VR伪彩成像红色色彩程度代表肿瘤增强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16层螺旋CT伪彩成像肿瘤红色色彩程度与其微血管密度(MVD)关系。材料和方法:25例肺癌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肿瘤病灶VR伪彩成像,对每个病灶进行免疫组化MVD计数检测。用肿瘤VR伪彩成像红色色彩程度代表肿瘤增强状况,分析肺癌病灶VR伪彩成像红色色彩程度与肿瘤MVD计数关系。结果:重度红色色彩肺癌5例、中度红色色彩肺癌8例、轻度红色色彩肺癌9例和无红色色彩肺癌3例。13例VR伪彩成像重和中度红色色彩肺癌增强增加CT值为26.32±9.17Hu,肿瘤MVD计数为57±6.43。12例VR伪彩成像轻及无红色色彩肺癌增强增加CT值为10.87±4.257Hu,肿瘤MVD计数为19±5.29。重、中度色彩组与轻或无色彩组肺癌MVD计数差异显著。结论:肺癌CT伪彩成像红色色彩程度与其肿瘤MVD有一定相关性,可初步反映其MVD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微血管密度 16层螺旋CT 伪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在混合性中风诊断中的价值
11
作者 江金带 李扬彬 +4 位作者 李树欣 谭理连 刘克 梁彤杰 周少萍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CTA在混合性中风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 12例混合性中风患者 ,进行常规CT和CTA扫描。结果 :12例混合性中风中 ,脑梗塞继发及出血 2例 ,脑出血继发脑梗塞 6例 ,脑梗塞 6例 ,脑梗塞与脑出血并存 4例。CTA显示梗塞区血管... 目的 :探讨CTA在混合性中风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 12例混合性中风患者 ,进行常规CT和CTA扫描。结果 :12例混合性中风中 ,脑梗塞继发及出血 2例 ,脑出血继发脑梗塞 6例 ,脑梗塞 6例 ,脑梗塞与脑出血并存 4例。CTA显示梗塞区血管痉挛、收缩、中断 ,显示出血区造影剂外漏、局部呈无血管区。结论 :CTA为非损伤性血管检查方法 ,在混合性中风的诊断中 ,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CTA 混合性中风 螺旋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肝脏肝动脉三期扫描强化特点分析
12
作者 汪银玉 谭理连 +2 位作者 李扬彬 崔恩铭 周少萍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肝动脉三期扫描强化特点。方法:将20例健康人在多层螺旋CT平扫的基础上,行动脉三期扫描,观察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门静脉、肝实质、脾实质的强化特点。结果:腹主动脉在动脉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143.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肝动脉三期扫描强化特点。方法:将20例健康人在多层螺旋CT平扫的基础上,行动脉三期扫描,观察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门静脉、肝实质、脾实质的强化特点。结果:腹主动脉在动脉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143.97±65.46)Hu、(223.03±37.64)Hu、(232.91±47.70)Hu;肝动脉在动脉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72.19±46.83)Hu、(136.42±39.54)Hu、(155.59±32.77)Hu;脾动脉在动脉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81.39±44.09)Hu、(168.71±36.72)Hu、(179.18±34.78)Hu;门静脉在动脉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3.60±1.59)Hu、(22.38±5.41)Hu、(59.26±7.54)Hu;肝实质在动脉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2.01±0.25)Hu,(5.12±1.21)Hu,(11.93±2.35)Hu;脾实质在动脉三期强化的CT值分别为(20.77±27.29)Hu、(51.09±35.39)Hu、(73.32±30.67)Hu。结论:肝脏动脉三期扫描均能很好的反映肝脾实质及其血管的强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挫裂伤CT所见与临床表现关系的对照研究
13
作者 李杨彬 李镜荣 +3 位作者 沈正民 杨宏 方泽鲁 谭儒非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50-52,共3页
本文报告50例脑挫裂伤的 CT 扫描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分析。这些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及腰穿作出诊断并且全部作了 CT 扫描,所有病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脑挫裂伤 CT 扫描与 GCS 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即头部外伤后 GCS 越低,CT 扫描所见... 本文报告50例脑挫裂伤的 CT 扫描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分析。这些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及腰穿作出诊断并且全部作了 CT 扫描,所有病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脑挫裂伤 CT 扫描与 GCS 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即头部外伤后 GCS 越低,CT 扫描所见脑损伤程度越明显。本文结果表明目前在国际上广泛应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能较客观地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CT 扫描 格拉斯哥分数(G.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气管支气管树成像对11例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田利奇 谭理连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 CT气管支气管树成像(CTB)对于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 CT 高分辨率扫描(HRCT),利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SSD功能),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行气管支气管树立体成像。结果:本组... 目的:探讨螺旋 CT气管支气管树成像(CTB)对于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 CT 高分辨率扫描(HRCT),利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SSD功能),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行气管支气管树立体成像。结果:本组11例咯血患者高分辨率扫描和 CTB均显示远端支气管扩张改变,CTB显示远端支气管扩张立体成像。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症诊断而言,螺旋 CT高分辨率扫描和 CTB是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的一项检查方法,CTB达到支气管造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螺旋CT CT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丘脑血肿的核团水平CT分析
15
作者 李杨彬 李镜荣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40-41,共2页
23例高血压丘脑血肿的核团水平CT分析,发现丘脑血肿多发生于外侧核和内侧核,前核较少见。发生于内侧核及血肿体积大于2×2×2cm者易于穿破脑室,导致病情严重,应充分引起注意。
关键词 丘脑 血肿 核团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桥脑出血12例临床与CT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洪海 李杨彬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36-38,共3页
本文报告经CT证实的原发性桥脑出血12例。高血压为其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眼部体征和各类型肢体运动障碍及面部和偏身感觉障碍为突出。其预后决定于血肿量大小,血肿部位,血肿横径亦与合并感染是否能控制有极大关系。
关键词 原发性桥脑出血 电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 Bolus Tracking技术肝脏门静脉成像研究
17
作者 胡国辉 谭理连 +1 位作者 李扬彬 周少萍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bolus tracking技术对肝脏门静脉成像的价值。方法:100例健康人按触发点阈值随机分为5组,使用bolus tracking技术行全肝增强扫描,测量腹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的强化CT值及各组到达设定阈值的时间,并进行门静脉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bolus tracking技术对肝脏门静脉成像的价值。方法:100例健康人按触发点阈值随机分为5组,使用bolus tracking技术行全肝增强扫描,测量腹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的强化CT值及各组到达设定阈值的时间,并进行门静脉三维重建(MIP及VR法)和成像质量评价。结果: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PV-L值):第1组至第5组分别为(37.39±10.46)Hu、(65.98±18.75)Hu、(96.21±15.38)Hu、(75.14±14.57)Hu、(52.39±15.46)Hu;延迟时间第1组至第5组分别为(31.39±3.46)s、(35.79±4.17)s、(40.50±4.99)s、(45.25±5.09)s、(49.92±6.34)s;门静脉成像质量优秀率第1组至第5组分别为30%、65%、95%、80%、40%。结论:多层螺旋CT bolus tracking技术门静脉成像方法能监测个体差异,明显提高门静脉5级以上分支的显示率;第3组触发点阈值15 Hu为其最佳扫描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门静脉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影像学特征及误诊分析鄢
18
作者 何国满 谭理连 +1 位作者 刘献翼 江小舟 《中国医学工程》 2004年第6期97-99,101,共4页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X线、CT片,由三名医生共同分析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3例均为育龄期妇女,影像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网状、囊状改变;均长期误诊为慢...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收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X线、CT片,由三名医生共同分析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3例均为育龄期妇女,影像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网状、囊状改变;均长期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结论PLAM在高分辨率CT(HRCT)下具有特征性,在熟悉该病的影像表现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全面分析,可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表现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影像学特征 误诊分析 CT片 HRCT 育龄期妇女 收集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不同阶段的缺氧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173例分析
19
作者 张丽卿 黄裘 江金带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25-28,共4页
对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本院分娩的173例新生儿缺血脑病(HIE)及颅内出血(ICH)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56例进行头颅CT检查。HIE的发生率为活产儿的2.13%,病死率为7.51%,是同期活产儿围产期死亡率的14.44倍。按围产期不同阶段的缺氧将173例... 对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本院分娩的173例新生儿缺血脑病(HIE)及颅内出血(ICH)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56例进行头颅CT检查。HIE的发生率为活产儿的2.13%,病死率为7.51%,是同期活产儿围产期死亡率的14.44倍。按围产期不同阶段的缺氧将173例HIE患儿分为四组,探讨其与临床分度、预后的关系以及临床分度与CT分度关系。分析CT诊断HIE及ICH的价值,并对HIE及ICH的早期诊断和预防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