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1
作者 林红燕 叶晓光 古英明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医院感染(NI)特点及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从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开始血液透析的患者179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1%,其中呼吸道感染占55.6%,皮肤软组织感染占14.8%,胃肠道及泌尿道...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医院感染(NI)特点及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从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开始血液透析的患者179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1%,其中呼吸道感染占55.6%,皮肤软组织感染占14.8%,胃肠道及泌尿道感染各占11.1%。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为患者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年龄、侵袭性治疗操作、输血和透析时间等因素,其中多次输血是血透患者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应该作为NI监控的重点。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监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医院感染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莹 古英明 吕少芬 《中国医学工程》 2006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hemodialysispatients,MHD)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5年123例MHD患者中27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hemodialysispatients,MHD)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5年123例MHD患者中27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时机选择过晚,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高血压,免疫功能低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透析、对病人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和建立个体化的充分的整体透析治疗方案是降低血液透析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终末肾功能衰竭 死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惠敏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9期508-509,共2页
关键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血液透析 FUNCTION 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移植术后 肾功能衰竭 临床工作 回顾性 D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后血浆渗透压改变对眼压的影响
4
作者 古英明 林红燕 +1 位作者 李林 姚达强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57-57,共1页
目的:为了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在血透后出现-过性视力下降,眼胀痛等症状是否与血浆渗透压改变有关。方法:用Schiotz眼压计在血透前后及治疗中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眼压。检测了前房角,视野及眼压描记及血浆渗透压、血生化... 目的:为了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在血透后出现-过性视力下降,眼胀痛等症状是否与血浆渗透压改变有关。方法:用Schiotz眼压计在血透前后及治疗中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眼压。检测了前房角,视野及眼压描记及血浆渗透压、血生化等。结果:血透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眼压升高。有青光眼解剖特点的眼球,眼压会出现进行性病理升高或诱发青光眼。结论:对眼球有青光眼解剖特点的患者在血透时避免大量脱水。血速治疗充分,使治疗后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可避免眼压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水流畅度 血浆渗透压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病人血浆水溶性脂质过氧化物的改变及意义
5
作者 蔡扬 陈一玲 古英明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46-48,共3页
自由基与各种肾病及其终未期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对31例尿毒症患者的血浆水溶性脂质过氧化物(WaterSolubleFlurescentSubstancer.WSFS)用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并与正常人及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前后的WSFS变化对比分析,结果... 自由基与各种肾病及其终未期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对31例尿毒症患者的血浆水溶性脂质过氧化物(WaterSolubleFlurescentSubstancer.WSFS)用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并与正常人及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前后的WSFS变化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尿毒症病人的WSFS明显升高,提示WSFS检测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增强状态及对病人的肾功能和心脑血管并发症发展趋势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此外由于血液透析不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浆WSFS含量,提示对尿毒症病人进行血液透析改善内环境同时,还应积极给予抗氧化物及抗氧化物酶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物 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
6
作者 姚明英 李昭骥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60-62,共3页
本文对33例晚期尿毒症病人血清甲状腺素进行检测并与38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发现除有低 T_3血症外,T_4亦显著下降,提示病情严重,rT_3无明显改变,TSH 虽在正常范围但明显高于正常人。维持血透8周后 T_3,T_4明显回升,rT_3减少,TSH 变化不... 本文对33例晚期尿毒症病人血清甲状腺素进行检测并与38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发现除有低 T_3血症外,T_4亦显著下降,提示病情严重,rT_3无明显改变,TSH 虽在正常范围但明显高于正常人。维持血透8周后 T_3,T_4明显回升,rT_3减少,TSH 变化不大。提示血透对改善晚期尿毒症病人甲状腺功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秀娟 林红燕 +1 位作者 古英明 沈怀亮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5-47,共3页
目的:了解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污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0版)的透析液菌落数标准检测细菌含量。结果:整改前与整改后的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透析器出口处透析液、透析B液的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了解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污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0版)的透析液菌落数标准检测细菌含量。结果:整改前与整改后的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透析器出口处透析液、透析B液的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改前与整改后的反渗水、透析A液的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送反渗水到透析机的管道和配制A液、B液的过程是造成透析液被污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各容器和管道的消毒,并建议修改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的细菌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用水 透析液 细菌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rHuEpo治疗慢肾衰血透患者贫血疗效观察
8
作者 石惠敏 李昭骥 +1 位作者 古英明 蔡杨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5期60-61,共2页
慢性衰血透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肾脏红细胞生成激素减少或不足,长期血透和输血可延长慢肾衰患者的生命,但不能改善其贫血症状。近年来,我们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36例长期血透患者贫血以观察疗效和付作用。
关键词 慢肾衰 血透患者 小剂量 效观察 血液净化中心 长期血透 血疗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粘滞度 付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透析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并多系统器官损害一例
9
作者 石惠敏 李昭骥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3-13,23,共2页
序贯透析又称序贯超滤弥散透析。目前已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伴水钠潴溜和严重循环功能不全,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多系统器官损害,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抢救成功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住院号533980,因心前区压榨样疼... 序贯透析又称序贯超滤弥散透析。目前已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伴水钠潴溜和严重循环功能不全,但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多系统器官损害,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抢救成功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住院号533980,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3小时,1989年2月28日入院.既往无肝肾病史.体查:Bp16/93kpa.肺(一)。心率34次/分,律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扪及.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化验:LDH233.5IU/L,CPK1277.0IU/L,GOT189.9IU/L;BUN.Cr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序贯透析 多系统器官损害 下壁心肌梗塞 压榨样疼痛 急性肾功能衰竭 前区 肾病史 单纯超滤 循环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例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10
作者 陈萍 石惠敏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32-32,共1页
我们于1988年5月至7月,观察了26例不同疾病所致尿毒症患者进行血透前后的血中促甲状腺素(TSH),总甲状腺素(TT<sub>4</sub>),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sub>3</sub>),3,3′,5′-三碘甲腺原氨酸(rT<sub>3... 我们于1988年5月至7月,观察了26例不同疾病所致尿毒症患者进行血透前后的血中促甲状腺素(TSH),总甲状腺素(TT<sub>4</sub>),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sub>3</sub>),3,3′,5′-三碘甲腺原氨酸(rT<sub>3</sub>),<sup>125</sup>I-T<sub>3</sub>摄取比值(T<sub>3</sub>MAA),并计算出游离 T<sub>4</sub>指数(FT<sub>4</sub>I),TT<sub>3</sub>/rT<sub>3</sub>比值以及 TBG 蛋白结合比值,并对其中5例患者作连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甲状腺素 三碘甲腺原氨酸 蛋白结合 摄取比 促甲状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