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肽Y对bcl-2,bax,fas基因表达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高聪 陈敏生 +1 位作者 黄少华 刘健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肽Y(NPY)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应用生物化学比色法和荧光免疫组化定量技术观察NPY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 2 ,bax及fas表达和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的平均荧光值。结... 目的 :研究神经肽Y(NPY)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应用生物化学比色法和荧光免疫组化定量技术观察NPY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 2 ,bax及fas表达和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的平均荧光值。结果 :NPY作用下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 ,bax和fas表达及VSMC的增殖活度和PCNA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血管平滑肌细胞 bcl-2 BAX 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脊神经的MRI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利晞 柳维义 +3 位作者 陈耀棠 黎冰梅 于晓君 曹兵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77-217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脊神经的磁共振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的17例患儿脊神经磁共振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GBS脊神经病损时MRI表现为:平扫轴位仅有6例马尾神经有不同程度增粗,T1WI中等信号,T2WI中等或略... 目的:探讨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脊神经的磁共振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的17例患儿脊神经磁共振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GBS脊神经病损时MRI表现为:平扫轴位仅有6例马尾神经有不同程度增粗,T1WI中等信号,T2WI中等或略偏高信号;颈、胸、腰椎段脊神经未见明确信号改变的11例;所见颈胸腰段脊髓信号正常。平扫时矢状位T1WI、T2WI未发现明显征象。增强轴位压脂扫描,16例有不同程度的多个水平椎间孔区神经根轻-中度增粗、强化,多为对称性改变,L1水平以下者10例(58.8%),达T10水平者3例(17.6%),达T8水平者1例(5.9%),颈、胸、腰段脊神经均呈对称性增粗、强化2例(11.8%),其中沿骶椎长轴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发现伴有双侧骶神经呈对称性增粗、强化1例(5.9%)。沿马尾神经长轴方向的矢状面、冠状面示马尾神经增粗并呈纵向条形轻中度强化16例。1例(5.9%)平扫无阳性征象者增强后亦无阳性发现。结论:脊神经受累是GBS的特征之一,于沿脊椎长轴方向的矢状面、冠状面增强脂肪抑制薄层T1WI扫描显示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脊神经 儿童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沙坦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神经肽Y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高聪 刘健康 +1 位作者 黄少华 陈敏生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洛沙坦 (Losartan)对高血压病人血管重塑的作用机制以及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和神经肽Y(NPY)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Losartan组、NPY组及Losartan +NPY 4组 ,应用生物化... 【目的】探讨洛沙坦 (Losartan)对高血压病人血管重塑的作用机制以及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和神经肽Y(NPY)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Losartan组、NPY组及Losartan +NPY 4组 ,应用生物化学方法 (MTT)和荧光免疫组化定量技术 (ACAS 5 70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细胞仪 ) ,每组扫描细胞总数在 2 0 0个以上 ,观察Losartan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的影响和与NPY作用的关系。【结果】对照组、Losartan组、NPY组及Losartan +NPY 4组VSMC增殖活度 (吸光度表示 )分别为 0 2 2 39± 0 0 0 10、0 2 0 45± 0 0 0 13、0 2 6 2 6± 0 0 0 2 5、0 2 44 0± 0 0 0 1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荧光值分别为 15 43± 2 0 0、1339± 2 33、16 49± 2 33、15 45± 2 5 6。Losartan可抑制体外培养和NPY作用下VSMC的增殖 ,与对照组相比 ,VSMC增殖活度和PC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Losartan对高血压的治疗既有Losartan对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 ,也有对NPY等缩血管因素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沙坦 药理学 神经肽Y 平滑肌细胞增殖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M1在帕金森氏病症状波动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聪 蒲蜀湘 杨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7期580-581,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帕金森氏病(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等治疗帕金森氏病药物后出现症状波动的患者,加用神经节苷脂GM1100mg/d,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分别在GM1治疗后2、3、4周对患者进行帕金森病...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帕金森氏病(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等治疗帕金森氏病药物后出现症状波动的患者,加用神经节苷脂GM1100mg/d,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分别在GM1治疗后2、3、4周对患者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运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33例PD患者在GM1治疗后2、3、4周UPDRS运动评分分别为(23.5±8.9)、(22.8±8.3)和(22.5±9.1),与治疗前(36.7±10.2)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DL评分分别为(21.4±10.9)、(20.3±9.5)和(20.6±10.2),与治疗前(30.5±12.1)比较,亦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2、3、4周的UPDRS运动评分或ADL评分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对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出现症状波动或疗效减退的PD患者,加用GM1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病 左旋多巴 神经节苷脂G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在戊四唑致癫痫大鼠海马部位的改变
5
作者 罗爱华 廖卫平 +2 位作者 苏涛 孙卫文 张灼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42-844,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在癫痫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关系。方法成年大鼠制作急性戊四唑癫痫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脑中KChIP1免疫阳性神经元与GABA...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在癫痫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关系。方法成年大鼠制作急性戊四唑癫痫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脑中KChIP1免疫阳性神经元与GABA能阳性神经元在海马部位的表达及改变。结果急性戊四唑癫痫大鼠海马部KChIP1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GABA能阳性神经元、KChIP1/GABA双标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KChIP1和GABA能阳性神经元在海马部位的共存率约为63.9%。结论KChIP1在癫痫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KChIP1与GABA能神经元虽有密切的共存关系,但在功能上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戊四唑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脑脊液中NF2000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麒麟 高聪 +1 位作者 罗永胜 谢富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00-1801,共2页
目的:试图通过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aclerosis,ALS)患者脑脊液中神经丝蛋白(NF2000)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及表达变化来探讨ALS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了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了30例ALS患者... 目的:试图通过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aclerosis,ALS)患者脑脊液中神经丝蛋白(NF2000)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及表达变化来探讨ALS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了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了30例ALS患者和30例健康人脑脊液中的NF2000及BDNF含量的变化及表达情况,其中根据病情程度不同又分别选取了轻度、中度及重度ALS患者,并比较了它们的不同。结果:ALS患者脑脊液中NF2000含量明显增多,免疫染色也看到明显的阳性细胞表达,且随病情的加重程度而增多;相反,BDNF表达明显减少,含量也明显降低,病情不同其下降程度也不同。通过相关分析发现,NF2000与BDNF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在ALS患者中存在NF2000的蓄积,其导致运动神经元的破坏可能是通过减少BDN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NF2000及BDNF参与了ALS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神经丝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缺氧缺糖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HIF-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殷建瑞 张波 +3 位作者 谭丽华 傅贤 魏欢 李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3-647,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保护缺氧缺糖(OGD)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予以OGD损伤,MTT法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免疫荧光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IP...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保护缺氧缺糖(OGD)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予以OGD损伤,MTT法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免疫荧光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IPP软件分析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Western blotting检测加以验证。结果:NBP在0.01-10μmol/L浓度之间剂量依赖性减少了OGD导致的细胞活性下降和细胞核形态改变。NBP促进了OGD后HUVECs内VEGF和HIF-1α的表达,均高于OGD组,荧光定量分析差异显著。两者表达的高峰分别为OGD后6h和8h。结论:NBP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在缺氧缺糖条件下HIF-1α的表达,从而引起下游VEGF的表达增多,最终保护内皮细胞免受缺氧缺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缺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磁共振技术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恩 缪学琼 +5 位作者 林清原 潘英 钟高贤 刘克 谢海峰 詹丽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技术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灶大小、脑血流等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药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23例)和丹参组(18例)。根据美国国... 目的应用磁共振技术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灶大小、脑血流等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药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23例)和丹参组(18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将患者分成轻、中、重三度。尤瑞克林组,给予0.15PNA单位尤瑞克林,丹参组给予400mg丹参,均为静脉滴注.1次/d,10d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d对患者进行头部磁共振多序列的检查。发病后30、90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定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①两组治疗后NIHSS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NIHSS〉10的中、重度患者,尤瑞克林组、丹参组治疗前后NIHSS差值中位数分别为4.0(3.0~7.0),2.0(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尤瑞克林组对中、重度患者疗效更好;②尤瑞克林组、丹参组梗死灶增大的比率分别为42.9%(9/21)和41.2%(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两组梗死灶渗血率分别为38.1%(8/21)和11.8%(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③尤瑞克林组及丹参组在治疗后,梗死区局部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尤瑞克林组在治疗后相对局部脑血流星(梗死区脑血容量/镜像区脑血容量)增加较丹参组明显,分别为1.26±0.13和1.0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④MRA显示两组患者的大血管再通比例分别为5/7和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结论尤瑞克林能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区血液供应;与丹参组比较对中、重度患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肽释放酶类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局部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沈怡 万新炉 +2 位作者 潘翠环 蒲蜀湘 罗爱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②常规康复治疗组(32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②常规康复治疗组(32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2周、4周、6周进行以下评定:①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②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③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2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6周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FAC、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6周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C和Fugl-Meyer评分治疗后4周、6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2周、4周、6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脑梗死 常规康复治疗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5例报告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敏 李慧 +1 位作者 杨宁 高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8-289,I002,共3页
目的 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的特点和机制。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5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5例均出现言语含糊。吐字不清,甚至重复语言;4例出现反应迟钝,智... 目的 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的特点和机制。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5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5例均出现言语含糊。吐字不清,甚至重复语言;4例出现反应迟钝,智能减退,甚至痴呆;4例出现行走不稳,步态异常。头颅MR均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的尾状核、内囊、脑干腹侧及背侧核团、小脑齿状核以及双侧顶叶枕叶广泛性、对称性分布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灶。结论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可出现CNS广泛性、对称性白质脱髓鞘样改变及神经元的变性,其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中毒、缺氧、免疫等综合因素有关。对此类病人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 症状 诊断 治疗 甲基泼尼松龙 甘露醇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生酮饮食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长期保留率和不良反应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邓宇虹 周锦华 +2 位作者 黎冰梅 刘晓蓉 廖卫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5-358,共4页
目的:评价添加生酮饮食(KD)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长期保留率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8例难治性癫痫病人在1年半内陆续入组。病人住院期间以脂肪/(蛋白质+糖类)重量比=4∶1饮食开始,出院继续4∶1或适当减低比例。随访3、6和12个月的保留率,统计... 目的:评价添加生酮饮食(KD)治疗难治性癫痫的长期保留率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8例难治性癫痫病人在1年半内陆续入组。病人住院期间以脂肪/(蛋白质+糖类)重量比=4∶1饮食开始,出院继续4∶1或适当减低比例。随访3、6和12个月的保留率,统计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6和12个月的保留率分别为68%(19/28)、43%(10/23)和28%(5/18)。3个月时68%(19/28)病人减少>50%的发作,43%(12/28)病人减少>90%的发作,无发作率为11%(3/28)。启动期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维持期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仅有1例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结论:添加生酮饮食治疗难治性癫痫病人疗效较高,但保留率不高。不良反应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根据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来提高操作性是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难治性癫痫 保留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杨继党 林清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85-1787,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几率和预后情况,为临床安全应用溶栓疗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有完整静脉溶栓治疗资料的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几率和预后情况,为临床安全应用溶栓疗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有完整静脉溶栓治疗资料的合并脑微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采用安慰剂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生出血性转换的比率、死亡率及治疗14 d后NIHSS及3个月的m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溶栓治疗后有13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占20.3%,对照组有5例,占7.8%,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死亡5例,占7.8%,对照组4例,占6.3%,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14 d NIHSS评分4.2±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评分7.9±4.1;治疗3个月mRS评分0~1分34例,占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例(34.4%)。结论:静脉溶栓在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会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但不增加总体的死亡率,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近、远期预后,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出血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脂酶PvuⅡ基因位点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恩 官国东 王小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9,共7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PL)PvuⅡ基因位点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6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将脑梗死分为轻型(70例)、中型(87例...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PL)PvuⅡ基因位点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6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将脑梗死分为轻型(70例)、中型(87例)和重型(9例)3个亚组;按照TOAST分类,分为大血管受累组(37例)及小血管受累组(129例)。另外选择72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LPLPvuⅡ基因多态性分析;酶法测定血脂;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CAP),并据此进行分级。结果脑梗死组P+P+、P-P+及P-P-基因型患者血浆三酰甘油分别为(2.0±1.4)、(1.5±1.0)及(1.3±0.6)mmol/L,P+P+与P-P+、P-P-基因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0.99±0.25)、(1.10±0.29)及(1.48±0.68)mmol/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1);大小血管受累组、不同病情组及不同CAP分级患者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P+等位基因频率为66.6%,对照组为47.9%(P=0.000);脑梗死组、对照组组内各基因型之间左右颈总动脉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LPvuⅡ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血脂变化及脑梗死的关系密切,P+P+基因型与血浆三酰甘油升高,HDL-C下降有关;P+P+基因型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脑梗塞 脂蛋白脂酶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多巴大鼠中脑腹侧部Bcl-2、Bax mRNA表达及灵芝孢子油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蔚文 刘焯霖 +2 位作者 徐浩文 叶钦勇 陈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0-422,共3页
目的研究6-羟基多巴(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脑腹侧部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灵芝孢子油对6-OHDA引起的黑质区神经元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被分为3组,组1:6-OHDA组、组2:灵芝孢子油+6-OHDA组、组3:正常对照组。通过脑... 目的研究6-羟基多巴(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脑腹侧部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灵芝孢子油对6-OHDA引起的黑质区神经元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被分为3组,组1:6-OHDA组、组2:灵芝孢子油+6-OHDA组、组3:正常对照组。通过脑部立体定向法将6-OHDA注射到组1和组2大鼠一侧黑质致密部建立大鼠PD模型。组2在造模前3天开始喂食灵芝孢子油500mg/(kg.d),连续10天,组1喂食生理盐水做对照。造模后10天取中脑腹侧组织,用荧光RT-PCR法检测Bcl-2、BaxmRNA表达量,Westernblot法检测Bcl-2蛋白含量。结果①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组1BaxmRNA的表达量比组3增多,而Bcl-2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组2BaxmRNA的表达量比组3下降、Bcl-2mRNA的表达量增多,组1组2间比较有差异。②Western结果显示组2BcL-2蛋白相对含量比组1和组3增高,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6-OHDA大鼠中脑腹侧部Bax表达增强,灵芝孢子油能有效地降低其表达,并使Bcl-2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OHDA大鼠 灵芝孢子油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静脉溶栓治疗 被引量:22
15
作者 林清原 杨继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0-90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MB)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脑微出血的变化。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均行常规MRI加梯度回波序列T2加权检查,根据是否存...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MB)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脑微出血的变化。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均行常规MRI加梯度回波序列T2加权检查,根据是否存在CMB分为有CMB组、无CM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吸烟、饮酒、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白质疏松等既往史,并探讨CMB的危险因素。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观察CMB数目的变化。结果:经溶栓治疗后24 h复查,有CMB组的CMB个数与治疗前相比,轻度CMB患者减少,重度CMB患者增多;性别、年龄、高血压病、腔梗、白质疏松与CMB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性别、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白质疏松是急性脑梗死发生CMB的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合并CMB患者溶栓治疗增加重度CMB的发生率,增加出血转化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微出血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帕金森病模型黑质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及灵芝孢子油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蔚文 刘焯霖 +1 位作者 徐浩文 陈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1984-198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小鼠模型和6-羟基多巴(6-OHDA)大鼠模型黑质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灵芝孢子油对两种帕金森病模型黑质区iNOS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建立MPTP小鼠... 目的:对比研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小鼠模型和6-羟基多巴(6-OHDA)大鼠模型黑质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灵芝孢子油对两种帕金森病模型黑质区iNOS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建立MPTP小鼠模型,C57BL小鼠分为MPTP组、灵芝孢子油+MPTP组、正常对照组。MPTP组皮下注射MPTP共6d,灵芝孢子油+MPTP组在注射MPTP前2d开始鼻饲灵芝孢子油,连续8d,MPTP组喂食生理盐水做对照,2周后断头取中脑腹侧组织。6-OHDA大鼠模型,SD大鼠分为6-OHDA组、灵芝孢子油+6-OHDA组、正常对照组。用脑部立体定向法将6-OHDA注射到SD大鼠一侧黑质致密部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灵芝孢子油组在造模前3d开始给药,连续10d。6-OHDA组喂食生理盐水做对照。造模后第13天取各组大鼠中脑腹侧组织,用荧光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中脑腹侧iNOS mRNA表达量。结果:MPTP模型中,MPTP组的iNOS mRNA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增高,灵芝孢子油组iNOS mRNA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减少,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6-OHDA模型中,6-OHDA组的iNOS mRNA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略增多,灵芝孢子油组iNOS 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改变。两处理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MPTP模型黑质区iNOS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提示iNOS 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与MPTP的发病机制有关,灵芝孢子油能有效下调iNOS mRNA的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羟多巴胺 一氧化氮合酶 灵芝孢子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翠环 蒲蜀湘 +1 位作者 高聪 何镜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在给予临床药物+针灸治疗的同时,康复组进行...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在给予临床药物+针灸治疗的同时,康复组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4周进行测评。吞咽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分别采用日本洼田咽水试验、Fugl Meyer运动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康复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吞咽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抑制剂Ca-074ME对皮层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清华 解龙昌 +4 位作者 曾进胜 张波 付贤 张斌 高庆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tsB)抑制剂环氧酶琥珀酰肽甲基酯(Ca-074ME)对皮层脑梗死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易卒中肾性高血压大鼠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dMCAO)模型,实验分Ca-074ME组、溶剂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术后不同时间...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tsB)抑制剂环氧酶琥珀酰肽甲基酯(Ca-074ME)对皮层脑梗死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易卒中肾性高血压大鼠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dMCAO)模型,实验分Ca-074ME组、溶剂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行脑组织匀浆酶活性测定以及脑梗死体积测量和免疫荧光/TUNEL检测,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梗死灶周组织CtsB活性在dMCAO术后6h开始即增高,一直持续到24h之后。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术后6hCa-074ME组梗死灶周CtsB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2);术后24h、3dCa-074ME组梗死灶周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值分别为0.046和0.040);术后24h、3dCa-074ME组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P分别为0.037和0.025);术后3dCa-074ME组Bederson评分和横木行走测试评分明显改善(P值分别为0.033和0.048)。结论:Ca-074ME能抑制皮层脑梗死后CtsB的早期活化,对皮层脑梗死有保护作用,减少梗死灶周围细胞凋亡是其中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蛋白酶B 抑制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家系的临床、遗传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清华 黄海浪 +4 位作者 刘红英 喻长顺 詹朝鑫 解龙昌 高庆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58-1861,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一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调查部分家系成员,并行体格检查及心电图、肌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和DM1致病基因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DMPK)基因的检测,绘制家族系谱图。结果:共发现6例患者,其中4...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一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调查部分家系成员,并行体格检查及心电图、肌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和DM1致病基因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DMPK)基因的检测,绘制家族系谱图。结果:共发现6例患者,其中4例DMPK基因CTG三核苷酸扩增次数超50次,肌电图见肌强直电位发放;家系患者发病年龄逐代提前,家族中因此出现不同发病类型的患者。6例患者中明确合并早秃的有4例,智力减退4例,心脏传导阻滞4例,甘油三酯明显升高2例,白内障1例。结论:同一家系的DM1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差异较大,接诊时应注意排查家族中的亚临床或轻型患者。DM1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遗传性疾病,可合并智力障碍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智力障碍 高甘油三酯血症 早现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间脉搏波传导时间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艳霞 高庆春 +2 位作者 杨容坤 黄楚明 陈秀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间脉搏波传导时间(cerebral arerio-venous pulse wave time,CAV-PWT)与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40例LI患者和20例对照组人口学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采用经颅多普...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间脉搏波传导时间(cerebral arerio-venous pulse wave time,CAV-PWT)与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40例LI患者和20例对照组人口学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 ultransonograp,TCD)仪同步监测颈内动脉终末段(termin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TICA)与基底静脉(Rosenthal’s veins;venae basalis,BVR)的脉搏波,计算CAV-PWT,比较2组间CAV-PWT的差异,以及分析CAV-PWT与人口学资料和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的CAV-PWT(73.53±15.81 ms)与对照组(106.02±28.06 ms)比较明显缩短(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AV-PWT与体重指数X1和年龄X3负相关(rs=-0.697与-0.3258,P<0.05),与头围、性别、血糖、血脂和血压无明显相关性。回归方程Y=210.168-4.661X1-0.459X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X3、PWTX4和高血压X9是LI的危险因素(P<0.05),其回归方程logit P=-8.034-2.178X1+5.066X3+3.775X4+4.865X9(掊2=20.181,P<0.01)。结论LI患者CAV-PWT明显缩短,可能与脑小动脉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脉搏波传导时间 经颅多普勒 小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