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热凝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24
1
作者 卢振和 黄乔东 +2 位作者 陈金生 莫世湟 高崇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18,120,共2页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 射频热凝治疗 综合症 初步 SYNDROME 松解治疗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像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宫庆娟 卢振和 +1 位作者 罗秀英 刘少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0-621,共2页
红外热像是根据人体表面温度分布以及在不同部位辐射出不同强度的红外线,并形成热图以了解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现代物理学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像已在疼痛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阐述它在疼痛科几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存在... 红外热像是根据人体表面温度分布以及在不同部位辐射出不同强度的红外线,并形成热图以了解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现代物理学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像已在疼痛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阐述它在疼痛科几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 疼痛科 诊疗 病理生理变化 现代物理学 温度分布 人体表面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射频热凝治疗 被引量:8
3
作者 陈金生 卢振和 +2 位作者 黄乔东 何雁冰 翟利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9-330,共2页
目的:总结射频热凝治疗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以颈后肌群压痛点为穿刺点,穿刺针抵达骨质后,调节热凝温度为75℃,时间为30秒,行穿刺点射频热凝;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VAS评分... 目的:总结射频热凝治疗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以颈后肌群压痛点为穿刺点,穿刺针抵达骨质后,调节热凝温度为75℃,时间为30秒,行穿刺点射频热凝;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VAS评分、疼痛缓解优良率和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VAS评分分别是8.1±0.9、7.3±1.2、3.8±1.1、1.5±1.2;疼痛程度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1);治疗后1周内使用止痛药人次为85%,1个月后为10%(P<0.05),3个月后全部停止痛药。结论:射频热凝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创伤微小、安全和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射频热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非神经毁损在临床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卢振和 高崇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4-324,共1页
关键词 神经毁损 射频治疗 疼痛科 射频毁损治疗 腰交感神经节 病理性神经痛 经皮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性疼痛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钱滔来 高崇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神经性疼痛的治疗非常棘手 ,近年来虽然在基础研究方面突飞猛进 ,然而临床上的治疗手段仍然有限 ,并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但对神经性疼痛治疗方法的研究如脉冲射频、神经调节术和新开发的治疗药物如辅助性镇痛药。
关键词 神经性疼痛 神经调节术 药物治疗 辣椒素 神经破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血液c-FLI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金生 宫庆娟 +4 位作者 黄秋兰 罗秀英 越宇 黄乔东 卢振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62-2565,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血液c-FLI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带状疱疹的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患者25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P组,n=13)和针灸治疗组(A组,n=12),选择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P组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和镇痛... 目的:观察针灸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血液c-FLI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带状疱疹的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患者25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P组,n=13)和针灸治疗组(A组,n=12),选择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P组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和镇痛药物治疗,A组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 VAS评分和皮疹愈合时间;Western-blot法检测c-FLIP表达,比较正常对照组与急性带状疱疹患者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c-FLIP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皮疹愈合时间短于P组(P<0.01);急性带状疱疹患者c-FLIP表达比正常人表达明显降低(P<0.01),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表达升高(P<0.01),P组治疗前、后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针灸可以调节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血液c-FLIP表达,促进皮疹愈合。这可能是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细胞免疫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疱疹 带状 C-FLIP 细胞免疫 WESTERN-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7
作者 凌地洋 王哲银 +2 位作者 卢振和 黄乔东 陈金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7-591,共5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治疗;观察组(n=50):在口服普瑞巴林300 mg/... 目的:观察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治疗;观察组(n=50):在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术后1月、术后2月和术后3月)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化McGill评分(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及睡眠质量综合评定治疗效果,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12 h内未出现颈部血肿和气胸。两组患者在口服普瑞巴林后出现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好,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 脉冲射频 普瑞巴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软组织损害性病变的红外热成像 被引量:23
8
作者 宫庆娟 卢振和 +5 位作者 陈金生 黄乔东 薄存菊 罗秀英 刘少颜 陈惠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软组织损伤的红外热像(ITI)表现。方法:选择符合LDH诊断的患者55例,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其下部躯干及下肢的IT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例的ITI腰骶部均表现为腰椎部菱形区高温区增大,呈长条形红色或深红...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软组织损伤的红外热像(ITI)表现。方法:选择符合LDH诊断的患者55例,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其下部躯干及下肢的IT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例的ITI腰骶部均表现为腰椎部菱形区高温区增大,呈长条形红色或深红色片状高温或小团状高温,与突出侧符合。其中26例(47.3%)并发腰肌筋膜炎者表现为腰椎旁片状高温向旁边延伸。15例(27.3%)的患肢ITI表现LDH标准图谱,为患肢异常低温区与突出侧神经支配皮肤区符合。40例(72.7%)的患肢温度没有显著降低,其中19例温度升高与下降同时并存(34.5%),12例温度接近正常(21.8%),9例温度升高(16.4%)。诊断为患肢合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24例(43.6%),合并骨关节炎(OA)5例(9.1%),有MPS与OA并存6例(10.9%),静脉曲张1例(1.8%),皮肤陈旧性疤痕2例(3.6%),原因不明2例(3.6%)。结论:LDH患者合并有腰部软组织损害性病变时,ITI出现不典型红外热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卡压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脉冲射频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谢长春 高崇荣 +4 位作者 卢振和 信文君 周利君 胡能伟 刘先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脉冲射频(DRF)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频率脉冲射频:I组(2 Hz),II组(4 Hz),III组(8 Hz),细胞外记录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脉冲射频(DRF)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频率脉冲射频:I组(2 Hz),II组(4 Hz),III组(8 Hz),细胞外记录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强直刺激坐骨神经诱导出C-纤维诱发电位LTP 1小时后,按分组在坐骨神经干分别给予2、4、8 Hz(30 V,20 ms)脉冲射频刺激120 s。结果:I组LTP抑制了22.2±3.5%(n=7,P<0.01);II组LTP抑制率为2.57±0.6%(P>0.05);III组脉冲射频刺激对LTP无抑制作用,相反LTP由272.6±64.0%升至347.4±71.9%。结论:2 Hz脉冲射频对LTP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可能是PRF镇痛效应的生物学机制之一;脉冲射频的镇痛效应具有频率响应低频优于高频;脉冲射频频率大于8 Hz可能产生非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长时程增强 脊髓背角 C-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乔东 魏迨桂 +1 位作者 赵国栋 高崇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06-2407,2410,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4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使用椎间盘内电热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的功能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等变化。结果经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 目的观察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4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使用椎间盘内电热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的功能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等变化。结果经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功能状态明显改善,优良率达到80%以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间盘内电热疗法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并发症少,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源性腰痛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SFKs在ATP诱导的脊髓背角LTP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宫庆娟 陈金生 +1 位作者 黄乔东 卢振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63-1568,共6页
目的:研究Src家族激酶(SFKs)在5'-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脊髓背角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50-280 g)。在体电生理记录脊髓腰膨大部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背角S... 目的:研究Src家族激酶(SFKs)在5'-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脊髓背角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50-280 g)。在体电生理记录脊髓腰膨大部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背角SFKs的磷酸化水平和表达部位。结果:ATP应用后30 min和60 min,磷酸化的Src-家族激酶(p-SFKs)的水平明显升高;p-SFKs只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中,星型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没有表达。脊髓表面应用SFKs抑制剂阻断ATP诱导的LTP。结论:小胶质细胞SFKs可能在ATP诱导的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家族激酶类 长时程增强 腺苷三磷酸 脊髓背角 小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蝶窦穿刺垂体射频镇痛12例初步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振和 陈金生 +2 位作者 黄乔东 张建国 高崇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经鼻蝶窦 射频消融 垂体 穿刺 初步 镇痛 癌痛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头痛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卢振和 谢长春 高崇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64-665,共2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头痛的效果。方法头痛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三组注射A型肉毒毒素。Ⅰ组,双侧皱眉肌每点注射25U;Ⅱ组,双侧皱眉肌和双额肌每点注射10U;Ⅲ组,除了双侧皱眉肌和额肌外,在降眉肌、颞肌、枕肌、头顶帽状腱膜或颈椎...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头痛的效果。方法头痛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三组注射A型肉毒毒素。Ⅰ组,双侧皱眉肌每点注射25U;Ⅱ组,双侧皱眉肌和双额肌每点注射10U;Ⅲ组,除了双侧皱眉肌和额肌外,在降眉肌、颞肌、枕肌、头顶帽状腱膜或颈椎旁的明显压痛点注射5~10U,总量不超过100U。3个月后疼痛复发者可重复注射。结果治疗后第7天,三组的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治疗前7.2、7.1和7.3分降至2.8、2.3和2.5分,头痛程度比治疗前分别降低了67.5%、68.1%和68.8%,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头痛发作次数由治疗前平均每周12.7、13.1和11.9次减少至5.0、4.9和4.7次,分别降低了60.6%、62.2%和60.5%;服用原镇痛药片由治疗前每周平均14.2、13.8和13.6片,分别减少至5.6、5.7和4.9片,比治疗前降低了60.5%、58.1%和63.9%;疗效维持是3.8、3.6和4.0个月;病人满意度分别为2.2、2.1和2.0分。Ⅲ组有1例感觉抬头乏力,2周后渐恢复。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有效减轻头痛,但不同注射点和剂量对临床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A型肉毒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