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旋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1
作者 林漫鹏 易淑倩 +1 位作者 罗欣鸣 黄世章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35-39,共5页
本文将确诊为幽门螺旋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72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口服国产雷尼替丁、得乐、羟氨苄青霉素(RDA 组);得乐、羟氨苄青霉素(DA 组)治疗,并与单服雷尼替丁(R 组)对照,四周后经胃镜复查。溃疡愈合率三组分别为83.3%、76%及76... 本文将确诊为幽门螺旋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72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口服国产雷尼替丁、得乐、羟氨苄青霉素(RDA 组);得乐、羟氨苄青霉素(DA 组)治疗,并与单服雷尼替丁(R 组)对照,四周后经胃镜复查。溃疡愈合率三组分别为83.3%、76%及76.5%。RDA 组疗效优于其它二组(P<0.01),而 DA 组与 R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P 阴转率分别为86.7%、84%及11.8%,RDA 与 DA 治疗组显著高于单用抗酸(R)组(P<0.01),而 RDA 组与DA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P 阴转的溃疡愈合率是87.8%(43/49),未阴转的愈合率是60.9%(14/23)(P<0.01),提示抗 HP 药加抗酸药联合疗效最佳;溃疡愈合与 HP 阴转有较好的相关性(P<0.025);说明 HP 的存在可能是影响溃疡愈合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消化性溃疡 得乐 羟氨苄青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治的经验与教训(附5例报道)
2
作者 易淑倩 陈丽英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67-68,共2页
消化道出血系临床常见急诊之一,原因甚多。随着内镜、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一般诊断不难。但罕见原因的出血常使诊断走弯路甚至延误。结合本组的经验与教训报道如下: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常见急诊 影像学技术 溃疡出血 房室交界性逸搏 肠腔狭窄 合并出血 红白细胞 小肠出血 绒毛膜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eulafoy病的新认识 被引量:31
3
作者 赵英恒 何兴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7-49,54,共4页
关键词 DIEULAFOY病 病因 发病机制 内镜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正常与病变肠段肠道菌群比较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伟 刘翔 +2 位作者 林漫鹏 郑雪玲 杨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比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正常与病变肠段粘膜上菌群分布的差异,以探讨肠道菌群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广州地区40例肠道病变仅局限于乙状结肠以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结肠镜分别在乙状结肠以上的正常肠段和乙状结... 目的比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正常与病变肠段粘膜上菌群分布的差异,以探讨肠道菌群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广州地区40例肠道病变仅局限于乙状结肠以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结肠镜分别在乙状结肠以上的正常肠段和乙状结肠以下的病变肠段取得粘膜标本,另选40例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中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的含量。结果 (1)健康人乙状结肠以上肠段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量对数值分别为8.71±0.44、9.01±0.33、7.01±0.13,乙状结肠以下病变肠段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量为9.21±0.24、9.02±0.18、7.12±0.21,均无明显差异。(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正常肠段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量分别为8.92±0.37、9.15±0.17、7.22±0.24,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病变肠段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量分别为6.52±0.76、7.49±0.31、9.67±0.22,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较健康人为低,大肠杆菌均较健康人为高。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肠段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血夹与注射疗法治疗Dieulafoy病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涛 林漫鹏 +1 位作者 刘翔 甘静娣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2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放置止血夹与注射疗法在治疗Dieulafoy病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1年至2009年我院诊治的Dieulafoy病内镜下特点及治疗结局,比较内镜下止血夹与注射疗法的止血的疗效差异,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①21例Dieulafo... 目的观察内镜下放置止血夹与注射疗法在治疗Dieulafoy病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1年至2009年我院诊治的Dieulafoy病内镜下特点及治疗结局,比较内镜下止血夹与注射疗法的止血的疗效差异,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①21例Dieulafoy病中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6.6岁,分别有11例行内镜下止血夹治疗,10例行注射治疗止血,两组间患者年龄、病变Forrest分级、平均输血量均有可比性;②采用止血夹治疗组止血成功率、再发出血率、转手术治疗比例分别为72.7%、27.3%、18.2%,注射治疗组分别为60.0%、40.0%、20.0%,两组间止血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镜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③内镜治疗后再次出血的时间均在48h内。注射治疗组有2例再出血患者死亡。结论内镜下放置止血夹及注射治疗均是治疗Dieulafoy病的有效方法再出血多见于内镜治疗后48h内;死亡的患者存在高龄、合并慢性病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胃肠出血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代偿期肝硬化蛇毒凝血像与传统肝功能指标的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易淑倩 陈丽英 +3 位作者 马秀棣 林曼鹏 刘泽霖 许建邦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6,共6页
以中国蝰蛇毒试剂及中国蕲蛇毒试剂检验了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蛇毒凝血像(蝰蛇毒磷脂时间-RVVCT;靳蛇毒时间-AT;蝰蛇毒血小板因子3活性测定-RVVPF3aT),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进行了对比,证明蛇毒凝血试验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以中国蝰蛇毒试剂及中国蕲蛇毒试剂检验了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蛇毒凝血像(蝰蛇毒磷脂时间-RVVCT;靳蛇毒时间-AT;蝰蛇毒血小板因子3活性测定-RVVPF3aT),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进行了对比,证明蛇毒凝血试验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异常检出率亦明显高于传统凝血试验及大部常规肝功能检查结果(P<0.0001)并与慢性指标成正相关;而且随着肝功Child分级的加重血液凝固时间愈长(P<0.05)。提示蛇毒凝血试验为一较好的探测肝脏损害、凝血障碍、肝脏储备功能的新试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功能 蛇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肛门运动及直肠感觉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丁元伟 陈德 +5 位作者 刘卉 梁国建 严志强 邬恒夫 甘静娣 杨涛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11,23,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直肠肛门运动及直肠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测60例IBS-D患者,根据是否有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采用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消化道检测...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直肠肛门运动及直肠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测60例IBS-D患者,根据是否有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采用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消化道检测仪检测IBS-D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功能及直肠感觉,以2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增加腹压时,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IBS-D肛门括约肌净增压分别为(3.1±0.9)和(3.0±1.0)kPa,低于正常对照组(3.6±1.6)kPa(P<0.05)。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IBS-D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性、顺应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压力、最大缩窄压、模拟大便时括约肌净减压、增加腹压时,肛门括约肌净增压,Hp阴性组与Hp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竞义(P>0.05)。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大耐受性Hp阳性组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IBS-D直肠对容量刺激存在高敏感、低耐受、低顺应性和肛门自控能力减弱。Hp感染对IBS-D患者肛门直肠动力无影响,但可能影响IBS-D患者直肠对容量刺激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肠易激综合征 肛门直肠运动功能 直肠感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泻灵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前瞻性研究
8
作者 易淑倩 陈丽英 +3 位作者 马秀棣 宋伟雄 赵英恒 罗欣鸣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1-35,共5页
慢性结肠炎系一常见病症,以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治疗棘手为特征。病因复杂,包括了一组特异与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鉴别诊断十分困难,治疗亦常缺乏针对性.作者根据临床经验研制了一种有广谱效用的"慢泻灵"中成药,并以之保留灌... 慢性结肠炎系一常见病症,以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治疗棘手为特征。病因复杂,包括了一组特异与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鉴别诊断十分困难,治疗亦常缺乏针对性.作者根据临床经验研制了一种有广谱效用的"慢泻灵"中成药,并以之保留灌肠治疗了60例慢性结肠炎临床综合症。有效率95%,治愈率70%,且无付作用.经研究证明有良好的治疗腹痛腹泻、退热的作用与相应的内镜下及病理的改善。经过多批药物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证明疗效、工艺、药量稳定,且价廉易得,故有较大的实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保留灌肠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刘伟 刘卉 +1 位作者 洪楚原 何兴祥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1)收集本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 月间治疗的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不包括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通过小肠气钡对 比双重造影、腹部CT、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1)收集本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 月间治疗的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不包括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通过小肠气钡对 比双重造影、腹部CT、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B超等检查方法的对比。(3)结合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临 床表现有:腹痛19例,消化道出血9例,腹部包块7例,肠梗阻3例,贫血2例,消瘦2例。临床诊断为:空肠肿 瘤18例,回肠肿瘤11例,空、回肠同时发生的1例。平滑肌肉瘤16例,腺癌3例,间质瘤3例,黏膜相关恶性淋 巴瘤3例,类癌2例,鳞癌1例,平滑肌瘤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论:小肠气钡对比双重造影是目前小肠肿 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CT对诊 断小肠肿瘤有一定的帮助,B超诊断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肠肿瘤 临床表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诊断技术发展中肝活检的价值
10
作者 易淑倩 陈丽英 +3 位作者 赵英恒 马秀棣 罗欣鸣 叶正中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44-47,共4页
本文报告了50例肝病活检后同步进行显微(50例)与超微(30例)结构观察的结果,确诊为17种肝病。临床、光、电镜的确诊率分别为54%、96%及26.6%。光、电镜诊断符合率40%。临床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54%,不或不完全符合者34%,待查经活检后... 本文报告了50例肝病活检后同步进行显微(50例)与超微(30例)结构观察的结果,确诊为17种肝病。临床、光、电镜的确诊率分别为54%、96%及26.6%。光、电镜诊断符合率40%。临床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54%,不或不完全符合者34%,待查经活检后确诊者12%。其中纠正临床诊断者8例(16%),补充临床诊断者9例(18%)。如确诊了罕见的 Wegner 肉芽肿、粘多糖沉积病,纠正了多种影像诊断技术尚且误诊了的错陶瘤,海棉状血管瘤,肝内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充分地说明了在现代化诊断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组织学诊断仍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活检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用式灌肠器的设计与应用
11
作者 易淑倩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66-67,共2页
“灌肠”是一种既用于诊断又用于治疗的常用医疗手段,历来都是在医院由他人操作.近年作者设计并由广州医疗器械厂制成了一种新型的自用式灌肠器,可用于空气灌肠,清洁灌肠及保留灌肠等。它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自行操作亦可由旁人操... “灌肠”是一种既用于诊断又用于治疗的常用医疗手段,历来都是在医院由他人操作.近年作者设计并由广州医疗器械厂制成了一种新型的自用式灌肠器,可用于空气灌肠,清洁灌肠及保留灌肠等。它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自行操作亦可由旁人操作的优点;病人可根据自身感觉调整灌入速度;容器密闭带有气泵,内容不会外溢亦无需高吊.临床应用已两千多人次,深获专家与病人的好评,故有较大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肠器 灌肠法 医疗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rdner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易淑情 马秀棣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56-56,共1页
Gardner综合征系一罕见的具有结肠多发性息肉,伴有骨骼及软组织良性肿瘤的三联症。现报告一例如下: 陈××,男,27岁,住院号67795。因反复腹泻8年入院。患者自幼于全身皮肤好散发绿豆大的软性小隆起,无红肿热痛,每于挤出白色糊... Gardner综合征系一罕见的具有结肠多发性息肉,伴有骨骼及软组织良性肿瘤的三联症。现报告一例如下: 陈××,男,27岁,住院号67795。因反复腹泻8年入院。患者自幼于全身皮肤好散发绿豆大的软性小隆起,无红肿热痛,每于挤出白色糊状物后消失,但此起彼伏且可长大。几年来先后于面部,右肩及左大腿外侧切除过鸡旦黄大的软性包块3个,病理诊断为脂肪瘤。8年来无何原因进食后有左中、下腹部隐痛伴腹泻,每日糊状便-3次,无脓血粘液及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约2-3个月发作一次,偶有便秘,从未检查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糊状便 结肠多发性息肉 糊状物 红肿热痛 结肠切除术 结肠息肉 病理诊断 下腹部 腺瘤样息肉 三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