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艳 潘翠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92-995,共4页
自2002年首都医科大学正式建立康复治疗学(4年制本科)专业以来,全国各地有近40所高等院校相继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但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未达到世界疗法师联盟要求的最低教育标准.未进行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作... 自2002年首都医科大学正式建立康复治疗学(4年制本科)专业以来,全国各地有近40所高等院校相继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但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未达到世界疗法师联盟要求的最低教育标准.未进行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亚专业分化。本文对中国大陆知名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对与国际接轨的康复治疗师培养课程设置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专业 专业课程设置 本科教育 医学院校 国内 首都医科大学 康复治疗师 本科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被引量:15
2
作者 叶正茂 潘翠环 苏久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3-765,共3页
临床专业实习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康复治疗师基本素质的关键阶段。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起步较晚,学科本身的建设仍在不断的探... 临床专业实习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康复治疗师基本素质的关键阶段。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起步较晚,学科本身的建设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专业实习仍无一套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如何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实习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适应我国康复医学发展需求的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专业 专业实习 教学质量 影响因素 实践能力培养 专业学生 质量管理体系 康复治疗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54
3
作者 陈艳 潘翠环 罗爱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康复治疗专业 实验教学 操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潘翠环 蒲蜀湘 +1 位作者 高聪 何镜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在给予临床药物+针灸治疗的同时,康复组进行...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在给予临床药物+针灸治疗的同时,康复组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4周进行测评。吞咽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分别采用日本洼田咽水试验、Fugl Meyer运动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康复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吞咽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语训练对卒中后粤语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5
作者 李敏 王璇 +4 位作者 李胜活 潘翠环 陈艳 张朝霞 谢晓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粤语拼音方案的发音标准配合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训练,对卒中后粤语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前瞻性地将符合入组标准,母语为粤语的脑梗死后所致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患者58例,按纳入顺序的单双号,分为粤语训练组(29例)和普通... 目的探讨应用粤语拼音方案的发音标准配合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训练,对卒中后粤语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前瞻性地将符合入组标准,母语为粤语的脑梗死后所致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患者58例,按纳入顺序的单双号,分为粤语训练组(29例)和普通话训练组(29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以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评定功能障碍的程度。两组患者均接受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训练及构音训练。粤语训练组的构音训练方案根据粤语拼音方案进行评估,普通话训练组的构音训练方案使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构音障碍评估表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后4周,粤语训练组和普通话训练组患者构音正常的例数各占37.9%(11/29)和17.2%(5/29),轻、中、重、极重度构音障碍各占37.9%(11/29)和27.6%(8/29)、13.8%(4/29)和34.5%(10/29)、7.0%(2/29)和13.8%(4/29)、3.4%(1/29)和7.0%(2/29)。两组治疗后构音障碍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②粤语训练组和普通话训练组构音障碍程度均较治疗前好转,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5,P=0.000;χ2=6.33,P=0.012)。③粤语训练组和普通话训练组经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89.7%(26/29)和65.5%(1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28)。结论粤语训练组采用的治疗方案能更有效地促进卒中后粤语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构音困难 语言疗法 粤语拼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2
6
作者 沈怡 王文威 +1 位作者 陈艳 吴卓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两组患者步行训练时间均为30min/d,5d/周,持续4周,其余康复治疗如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出院后3周予以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同时选用足印步态分析法测量患者的步行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AC和BBS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步行参数(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各量表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周再次评定时,组内比较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后有所提高,但观察组内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内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可以更好的改善其平衡及步行功能,并且疗效持续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核心稳定性 站立平衡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bath理念的步行训练在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文威 王路 +5 位作者 李凌晋 石新棉 林冠梁 杜志伟 曾祥城 潘翠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4-1128,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Bobath理念的步行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80例具有步行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Bobath组(n=40),对照组(n=40)。Bobath组接受一套基于Bobath理念理论框架下的步态训练法。对照组接受常... 目的:观察基于Bobath理念的步行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80例具有步行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Bobath组(n=40),对照组(n=40)。Bobath组接受一套基于Bobath理念理论框架下的步态训练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步行训练。两组患者步行训练时间均为30min/d,5d/周,持续4周,其余康复治疗如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出院后3周予以FMA下肢(FMA-LE)运动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同时选用足印步态分析法测量患者的步行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LE和BBS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步行参数(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Bobath组患者在各量表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周再次评定时,组内比较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后有所提高,但Bobath组内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内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步行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采用基于Bobath理念的步行训练法可以更好的改善其步行功能,并且疗效具有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理念 脑卒中 核心稳定性 中枢模式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文威 潘翠环 +2 位作者 陈艳 罗兆良 罗丽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激活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运动训练方法... 目的:探讨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激活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运动训练方法。两组患者总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进行评定,同时选用足印分析法测量并记录步行时的时间距离参数的变化,分析步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激活步态CPG的运动训练方法训练后,其FMA、FAC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步行时间距离各参数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激活步态CPG的运动训练方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实际步行能力,改善步行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模式发生器 桥网状脊髓路 姿势控制 翻正运动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文威 潘翠环 +2 位作者 岑明华 罗兆良 范茂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6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分为运动治疗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激活生理性肩-手泵机制的运动训练方法,治疗1个月...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6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分为运动治疗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激活生理性肩-手泵机制的运动训练方法,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激活生理性肩-手泵机制的运动训练方法对消除手背水肿,缓解疼痛,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脑卒中后SHS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肩-手泵 脑卒中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沈怡 万新炉 +2 位作者 潘翠环 蒲蜀湘 罗爱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②常规康复治疗组(32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②常规康复治疗组(32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2周、4周、6周进行以下评定:①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②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③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2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6周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FAC、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6周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C和Fugl-Meyer评分治疗后4周、6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2周、4周、6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脑梗死 常规康复治疗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万新炉 叶正茂 +1 位作者 潘翠环 何镜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3-544,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8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组(运动再学习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运动再学习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行运动再学习和高压氧治疗;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8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组(运动再学习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运动再学习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行运动再学习和高压氧治疗;常规康复治疗,仅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2、3个月时进行以下评定:Fugl-Meyer评定、Barthel指数评定、躯干Sheikh评定、平衡Berg评定。结果:治疗后1、2、3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2组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有利于颅脑外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再学习 高压氧 颅脑外伤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主讲的教学方法在作业治疗实验课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范茂华 潘翠环 +1 位作者 叶正茂 陈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60-1061,共2页
康复治疗学专业办学目标在于培养从事康复医学的临床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高素质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1],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掌握熟练的康复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同时也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尤其对于高等院... 康复治疗学专业办学目标在于培养从事康复医学的临床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高素质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1],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掌握熟练的康复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同时也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尤其对于高等院校本科生,基本教学能力成为其一项相当重要的素质,2008年第二学期的作业治疗实验课采用以学生为主讲的教学法,经过实践,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治疗 教学方法 实验课 学生 康复治疗学专业 康复治疗技术 教学能力 康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怡 陈瑞林 +1 位作者 万新炉 潘翠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70-2272,共3页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为治疗组(32例),常规康复治疗组为对照组(31例)...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为治疗组(32例),常规康复治疗组为对照组(31例)。经过6周训练,每周训练5次,训练前后进行如下评定:(1)功能性步行量表(FAC);(2)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4)Berg平衡量表。结果:治疗后步行能力FAC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肢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减重步行训练 下肢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评估及其与Q角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缪萍 王楚怀 +1 位作者 潘翠环 于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091-4093,共3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对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其与Q角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PFPS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人,分别进行Q角测量,同时在双足半蹲动作时检测股外侧肌(VL)及股内斜肌(VMO)表面肌电图(sEMG),...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对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其与Q角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PFPS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人,分别进行Q角测量,同时在双足半蹲动作时检测股外侧肌(VL)及股内斜肌(VMO)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股内、外侧肌时域指标,对Q角与VL/VMO肌电比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VL、VMO时域指标ZCR、RMS、IE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L较VMO高。Q角与VL/VMO肌电比值之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为0.149(P>0.05)。结论:PFPS患者VL运动单位募集数量、活化程度要高于VMO。股四头肌失衡程度与Q角大小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股外侧肌 股内斜肌 Q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步行和平衡能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万新炉 徐开寿 潘翠环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步行和平衡能力的疗效。方法:将9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动再学习组45例,行运动再学习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50例,仅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3、6个月时采用日常生活能...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步行和平衡能力的疗效。方法:将9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动再学习组45例,行运动再学习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50例,仅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3、6个月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步行能力FAC评分、平衡能力Berg量表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6个月治疗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功能、平衡能力均明显改善;治疗后2组间比较,运动再学习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训练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步行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再学习 中风 步行能力 平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配合吞咽进食训练实时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早期吞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璇 曾泳媚 +2 位作者 田鸿 李敏 谢晓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配合吞咽进食训练实时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急性期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VOCASTIM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训练...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配合吞咽进食训练实时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急性期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VOCASTIM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训练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和饮水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吞咽障碍程度和饮水试验在治疗后2周和4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配合吞咽进食训练实时电刺激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吞咽训练 电刺激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和运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叶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病因不同的内分泌——代谢病,以高血糖为共同主要标志,常伴心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病变或感染等。其患病率与年龄和超体重显著相关。由于尚未充分了解DM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还缺乏病因治疗。临...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病因不同的内分泌——代谢病,以高血糖为共同主要标志,常伴心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病变或感染等。其患病率与年龄和超体重显著相关。由于尚未充分了解DM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还缺乏病因治疗。临床治疗时多强调饮食控制和药物的应用,体疗常不予提及,病人也少知道体疗对DM的治疗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运动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在戊四唑致癫痫大鼠海马部位的改变
18
作者 罗爱华 廖卫平 +2 位作者 苏涛 孙卫文 张灼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42-844,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在癫痫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关系。方法成年大鼠制作急性戊四唑癫痫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脑中KChIP1免疫阳性神经元与GABA...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在癫痫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关系。方法成年大鼠制作急性戊四唑癫痫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脑中KChIP1免疫阳性神经元与GABA能阳性神经元在海马部位的表达及改变。结果急性戊四唑癫痫大鼠海马部KChIP1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GABA能阳性神经元、KChIP1/GABA双标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KChIP1和GABA能阳性神经元在海马部位的共存率约为63.9%。结论KChIP1在癫痫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KChIP1与GABA能神经元虽有密切的共存关系,但在功能上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戊四唑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opamine对LN229细胞Nurr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迪 陈艳 +3 位作者 刘菲菲 冷水龙 龙大宏 洪乐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环巴胺(Cyclopamine)对恶性胶质瘤细胞株LN229帕金森相关基因Nurr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脂多糖(LPS)刺激LN229细胞的条件下,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HH通路基因PTCH、Gli1及Nurr1基因mRN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LPS对LN229细胞Nu... 目的探讨环巴胺(Cyclopamine)对恶性胶质瘤细胞株LN229帕金森相关基因Nurr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脂多糖(LPS)刺激LN229细胞的条件下,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HH通路基因PTCH、Gli1及Nurr1基因mRN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LPS对LN229细胞Nurr1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在Cyclopamine阻断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的条件下,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Nurr1的mRNA含量及其蛋白的表达及下游炎症因子IL-1βmRNA的含量。结果 LPS刺激下LN229细胞SHH通路相关基因mRNA,及Nurr1 mRNA升高,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明LPS可以促进Nurr1蛋白表达。Cyclopamine阻断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明显促进了Nurr1基因表达升高,及下游炎症因子IL-1βmRNA的含量。结论 Cyclopamine对LN229细胞Nurr1表达的影响可能与帕金森发病过程中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PAMINE LN229细胞 NUR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