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粒酶抑制剂对口腔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志强 陈雯 +3 位作者 张桥 陈广胜 雷毅雄 易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抑制剂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人口腔鳞状细胞癌KB细胞株作为靶细胞 ,观察端粒酶抑制剂 3′_叠氮_3′_脱氧胸腺核苷 (AZT)和人端粒酶模板区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片断(AS_ONS)对上述肿瘤细胞株的作用 ,用MT... 目的 探讨端粒酶抑制剂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人口腔鳞状细胞癌KB细胞株作为靶细胞 ,观察端粒酶抑制剂 3′_叠氮_3′_脱氧胸腺核苷 (AZT)和人端粒酶模板区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片断(AS_ONS)对上述肿瘤细胞株的作用 ,用MTT试验测定细胞毒作用 ;3H_TdR掺入试验测定细胞增殖速度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半定量方法测定细胞染毒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AS_ONS和AZT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抑制肿瘤细胞株繁殖的作用 ,在抑制细胞生长的同时 ,端粒酶活性降低。此外 ,AS_ONS和AZT还有诱导细胞凋亡以及使细胞阻滞在G1 期的作用。结论 AZT和AS_ONS在体外有抑制端粒酶活性和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抑制剂 口腔肿瘤 细胞生长 影响 抗肿瘤药物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镍钛器械ProTaper一次性根管治疗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罗荣 周少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157-2158,共2页
目的:评价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颗根尖周病变暗影范围在5mm以内的慢性根尖周炎磨牙分为两组,分别为ProTaper镍钛根管锉机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试验组),K型不锈... 目的:评价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颗根尖周病变暗影范围在5mm以内的慢性根尖周炎磨牙分为两组,分别为ProTaper镍钛根管锉机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试验组),K型不锈钢根管锉手动预备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一次完成组(对照组),评价ProTaper机动预备与K型不锈钢根管锉手动预备对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试验组术后3d疼痛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的疼痛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根管治疗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镍钛机动器械ProTaper在磨牙的慢性根尖周炎中行一次根管治疗中的远期疗效与K-file器械相当,但具有省时高效的优点,并能减少术后疼痛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炎 镍钛机动器械 一次性根管治疗 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别前牙缺失过渡性粘接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潘杏兰 周少云 庄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477-2478,共2页
目的:分析及总结前牙粘接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及美学修复的经验。方法:近5年对161例青少年前牙缺失患者采用粘接固定义齿进行过渡性修复,分析脱落原因及评价其美学效果。结果:前牙经粘接固定义齿修复后,美学及临床效果满意,能维持至... 目的:分析及总结前牙粘接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及美学修复的经验。方法:近5年对161例青少年前牙缺失患者采用粘接固定义齿进行过渡性修复,分析脱落原因及评价其美学效果。结果:前牙经粘接固定义齿修复后,美学及临床效果满意,能维持至永久修复。失败病例修复体脱落时间集中在粘接后3~6个月,下中切牙多见,脱落界面位于牙釉质和粘接剂之间。对于缺牙间隙过大或过小者,上前牙应当严格要求中线对称,形态可与对侧同名牙略有出入。下前牙则形态与对侧牙同名牙对称,中线可略偏移。结论:在不制备辅助固位形的情况下,青少年前牙采用粘接固定义齿修复效果良好,能起到间隙维持作用,是较好的过渡性修复方式,且能防止两侧金属翼板脱落时间不一致而导致的龋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 局部 固定 树脂粘结剂 过渡性修复 间隙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特异性沉默hTERT mRNA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新华 董颀 张同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57-2361,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siRNA抑制舌癌Tca8113细胞的效果和机制。方法:构建hTERT基因的siRNA(siRNA-hTERT1),阳离子脂质体法转染舌癌Tca8113细胞,以无同源性的siRNA-hTERT2作阴性对照,以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MTT... 目的:探讨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siRNA抑制舌癌Tca8113细胞的效果和机制。方法:构建hTERT基因的siRNA(siRNA-hTERT1),阳离子脂质体法转染舌癌Tca8113细胞,以无同源性的siRNA-hTERT2作阴性对照,以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的情况。建立裸鼠舌癌皮下种植瘤模型,瘤内注射法将siRNA-hTERT1转导,观察3组种植瘤的大小,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种植瘤内细胞凋亡的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细胞株和种植瘤内hTERT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细胞株转染siRNA-hTERT172h后,抑制率达47.2%,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2.6%),P<0.01;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达27.30%±0.18%,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种植瘤转染siRNA-hTERT114d后,种植瘤体积为(298.8±138.7)mm3,显著小于阴性对照组的(495.1±151.6)mm3和空白对照组(506.8±207.4)mm3,抑瘤率达到40.0%(P<0.01);同时可见转染组的细胞凋亡数目增加,显著多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检测hTERTmRNA的表达,可见siRNA-hTERT1转染后,细胞株和种植瘤内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而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结论:siRNA-hTERT1在体内外均能有效抑制舌癌Tca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hTERT基因的表达和促进细胞的凋亡是其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端粒酶逆转录酶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PP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及其与牙釉质发育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小鸿 陈广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分析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dentin sialophosphoproprotein,DSPP)启动子多态性位点(SNPs)的致病易感性,探讨DSPP基因与牙釉质发育异常的相关性。方法:从基因组数据库中下载SNPs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SNPs所在区域是否作为潜... 目的:分析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dentin sialophosphoproprotein,DSPP)启动子多态性位点(SNPs)的致病易感性,探讨DSPP基因与牙釉质发育异常的相关性。方法:从基因组数据库中下载SNPs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SNPs所在区域是否作为潜在的转录调控元件;以近两年内来本院就诊的116例牙釉质发育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提外周血DNA,PCR扩增DSPP基因启动子片段;通过DNA测序获得SNP等位基因频率,以"千人基因组计划"所公布的等位基因频率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SNPs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根据NCBI数据库公布的结果,位于DSPP启动子区1kb范围内存在4个SNPs,分别命名为S1~S4。启动子分析软件预测发现,含S3不同等位基因的同一序列分别存在不同转录因子结合元件;S2不同等位基因的同一序列存在相同的调控元件;S1和S4不同等位基因的同一序列都只能预测到含其中1个等位基因的序列存在转录因子结合元件。与对照组相比较,牙釉质发育异常患者DSPP基因启动子区S3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而其他SNPs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SPP基因启动子区SNP位点可作为牙齿发育不良相关疾病的筛查对象,其中S3位点很可能与牙釉质发育异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单核苷酸多态性 涎磷蛋白 启动子 发育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抑制原代大鼠星形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表达
6
作者 陈雯 杨志强 Cynthia JM KANE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0-143,共4页
为了阐明乙醇中毒对神经系统损害的机理 ,用0 .5- 5.0 g· L-1浓度的乙醇处理原代培养的 CD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星形细胞 ,用反转录 PCR和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同时测定神经营养因子( NGF)的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 0 .5g·L-1乙... 为了阐明乙醇中毒对神经系统损害的机理 ,用0 .5- 5.0 g· L-1浓度的乙醇处理原代培养的 CD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星形细胞 ,用反转录 PCR和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同时测定神经营养因子( NGF)的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 0 .5g·L-1乙醇在染毒 2 4 h后 ,NGF m RNA水平开始降低 ,5.0 g· L-1在染毒 48或 72 h后 ,NGF m R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了 50 % - 58% .结果表明 ,乙醇中毒在体外可降低新生大鼠星形细胞 NGF m RNA的生成 ,这种作用可干扰神经元与胶质细胞间的正常交互作用并可能与胚胎发育期乙醇接触导致的神经病理改变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基因表达 神经生长因子 星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面神经冷冻损伤与其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的研究
7
作者 张新华 张志光 苏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88-90,共3页
【目的】通过对兔面神经喷灌式液氮冷冻后进行电生理研究,探讨面神经冷冻损伤后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按观察时限不同随机分为术后即刻、1周、2周、4周、8周及12周组。以液氮喷灌冷冻右侧面神经,而以左侧面神经为... 【目的】通过对兔面神经喷灌式液氮冷冻后进行电生理研究,探讨面神经冷冻损伤后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按观察时限不同随机分为术后即刻、1周、2周、4周、8周及12周组。以液氮喷灌冷冻右侧面神经,而以左侧面神经为正常对照组。到观察时限进行两侧面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即刻、1周、2周组刺激右侧面神经均未诱导出口轮匝肌复合动作电位。4周组、8周组、12周组:最大波幅及传导速度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其恢复逐渐增加,阈强度及潜伏期,随观察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至12周后最大波幅及传导速度仍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面神经在液氮冷冻损伤后,早期功能丧失,随着时间的延长,能再生而恢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液氮 电生理检测 冷冻损伤 神经传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