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保留C_7棘突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高梁斌
黄健曦
+3 位作者
张亮
张志
黄文东
林学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72-3174,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C7棘突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3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C3~6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中保留C7棘突(A组),与同期28例C3~7常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B组)进行比较,分别记录手术前后JOA(17分法)评分、轴性症状...
目的:探讨保留C7棘突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3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C3~6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中保留C7棘突(A组),与同期28例C3~7常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B组)进行比较,分别记录手术前后JOA(17分法)评分、轴性症状,影像学评估颈椎活动度及椎管与椎体矢状径之比。结果:平均随访24.2个月。A组术前平均JOA评分(7.82±2.81)分,术后平均(15.00±2.73)分,B组术前平均(7.90±3.12)分,术后平均(14.70±2.88)分,两组的改善率均>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21.6%,B组为5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活动度A组平均丢失1.2°,B组平均丢失7.3°,B组丢失角度明显大于A组(P<0.01);术后椎管与椎体矢状径之比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C7棘突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功能减压效果的同时,可减少术后颈椎活动度的丢失、降低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成形术
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亮
靳安民
+3 位作者
陈嘉裕
高梁斌
闵少雄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9-602,共4页
目的:建立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方法:收集猪T13-L3节段标本30例,随机分为3组:终板预损伤组、L1椎体预损伤组和不做预处理组。采用预损伤后逐级撞击法撞击标本,拍摄x线,CT,按Atlas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分类划分骨折类型并统...
目的:建立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方法:收集猪T13-L3节段标本30例,随机分为3组:终板预损伤组、L1椎体预损伤组和不做预处理组。采用预损伤后逐级撞击法撞击标本,拍摄x线,CT,按Atlas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分类划分骨折类型并统计。测试正常标本及逐级撞击成功后各组标本三维运动范围。结果:终板预损伤组B型骨折9例,A型骨折1例;L1椎体预损伤组A型骨折5例,B型4例,C型1例。不做预处理组A型5例,B型3例,C型2例。终板损伤组B型骨折的数量明显多于L1椎体预损伤组、不做预处理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L1椎体预损伤组和不做预处理组在逐级撞击产生爆裂骨折性类型上没有明显差别,统计分析没有显著差异(p0.05)。撞击成功后的各组标本前屈在后伸、左右弯、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与正常标本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终板预损伤逐级撞击法能够成功建立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上终板中后1/3的预损伤是B型模型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B型
模型
预损伤
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保留C_7棘突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高梁斌
黄健曦
张亮
张志
黄文东
林学扬
机构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72-3174,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保留C7棘突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3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C3~6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中保留C7棘突(A组),与同期28例C3~7常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B组)进行比较,分别记录手术前后JOA(17分法)评分、轴性症状,影像学评估颈椎活动度及椎管与椎体矢状径之比。结果:平均随访24.2个月。A组术前平均JOA评分(7.82±2.81)分,术后平均(15.00±2.73)分,B组术前平均(7.90±3.12)分,术后平均(14.70±2.88)分,两组的改善率均>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21.6%,B组为5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活动度A组平均丢失1.2°,B组平均丢失7.3°,B组丢失角度明显大于A组(P<0.01);术后椎管与椎体矢状径之比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C7棘突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功能减压效果的同时,可减少术后颈椎活动度的丢失、降低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成形术
轴性症状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亮
靳安民
陈嘉裕
高梁斌
闵少雄
赵卫东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附属
珠江
医院
骨科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医用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9-602,共4页
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09-YB-165)
文摘
目的:建立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方法:收集猪T13-L3节段标本30例,随机分为3组:终板预损伤组、L1椎体预损伤组和不做预处理组。采用预损伤后逐级撞击法撞击标本,拍摄x线,CT,按Atlas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分类划分骨折类型并统计。测试正常标本及逐级撞击成功后各组标本三维运动范围。结果:终板预损伤组B型骨折9例,A型骨折1例;L1椎体预损伤组A型骨折5例,B型4例,C型1例。不做预处理组A型5例,B型3例,C型2例。终板损伤组B型骨折的数量明显多于L1椎体预损伤组、不做预处理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L1椎体预损伤组和不做预处理组在逐级撞击产生爆裂骨折性类型上没有明显差别,统计分析没有显著差异(p0.05)。撞击成功后的各组标本前屈在后伸、左右弯、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与正常标本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终板预损伤逐级撞击法能够成功建立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上终板中后1/3的预损伤是B型模型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B型
模型
预损伤
终板
Keywords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ype B model
pre-injury
vertebral endplate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保留C_7棘突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
高梁斌
黄健曦
张亮
张志
黄文东
林学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的建立
张亮
靳安民
陈嘉裕
高梁斌
闵少雄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