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MR1基因敲除雄鼠生殖功能下降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球仙 杨洁 +5 位作者 罗虹 陈盛强 黄晓虹 甘婷 陈燕 肖国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262-2264,共3页
目的:利用FMR1基因敲除鼠(KO)和野生型FVB鼠(WT),研究FMR1基因敲除引起雄鼠生殖功能下降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取10周的KO及WT雄鼠,HE染色观察睾丸形态;免疫组化及ImageProPlus6.0测定分析下丘脑神经肽Y(NPY)及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 目的:利用FMR1基因敲除鼠(KO)和野生型FVB鼠(WT),研究FMR1基因敲除引起雄鼠生殖功能下降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取10周的KO及WT雄鼠,HE染色观察睾丸形态;免疫组化及ImageProPlus6.0测定分析下丘脑神经肽Y(NPY)及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ELISA测定血清NPY水平。结果:KO、WT小鼠睾丸形态未见明显不同;KO雄鼠下丘脑NPY的表达弱于WT雄鼠(0.27±0.031,0.31±0.031,P<0.05);KO雄鼠血清NPY的表达弱于WT雄鼠(179.21±50.773,225.24±52.293,P<0.05);两种基因型小鼠下丘脑GAB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9±0.017,0.28±0.009,P>0.05)。结论:FMR1基因可能是通过下调NPY的表达来降低雄鼠生殖功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 神经肽Y Γ-氨基丁酸 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和卵胞浆单精子注射完全受精失败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文红 龙晓林 +4 位作者 刘寒艳 凌家炜 张伟良 李莉 刘见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完全受精失败(TFF)发生的临床原因。【方法】收集本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间辅助生殖治疗数据,分IVF组(5778例)、half-ICSI组(146例)、ICSI组(821例)和PESA-ICSI组(274例...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完全受精失败(TFF)发生的临床原因。【方法】收集本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间辅助生殖治疗数据,分IVF组(5778例)、half-ICSI组(146例)、ICSI组(821例)和PESA-ICSI组(274例)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并对部分ICSI完全受精失败卵母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IVF组和ICSI组TFF发生率分别为2.1%和2.3%(P>0.05);half-ICSI组IVF部分TFF发生率为21.9%,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除half-ICSI组,其他各组中获成熟卵数≤3的患者TFF发生率高于获成熟卵数>3患者(P<0.01)。单纯畸精子症对IVF和ICSI治疗周期受精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次IVF受精失败不影响再次ICSI的受精结局(P>0.05),但少精和弱精是辅助生殖治疗周期受精失败的高危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获卵数是辅助生殖治疗中完全受精失败的高危因素,获取适当数目成熟卵母细胞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畸精子症对IVF或ICSI的受精结局无显著影响;ICSI治疗是前次IVF治疗完全受精失败患者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完全受精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低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晓虹 肖国宏 杨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97-2399,共3页
卵巢低反应是超排卵(COH)过程中出现的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刺激反应不良的一种病理状态。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应用越加广泛,卵巢低反应患者越来越多,发生率为9%~24%。
关键词 卵巢低反应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促性腺激素 低反应患者 病理状态 反应不良 超排卵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
4
作者 曾晓霞 刘风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456-4458,共3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在育龄妇女发病率为4%~12%,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高雄激素和不规律月经为主要临床特征,后者可导致不孕[1-2]。PCOS的特点由其发生机制所决定,该机制...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在育龄妇女发病率为4%~12%,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高雄激素和不规律月经为主要临床特征,后者可导致不孕[1-2]。PCOS的特点由其发生机制所决定,该机制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肾上腺各部位功能异常,并伴有代谢异常。相关的代谢功能失调包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影响因素 内分泌综合征 代谢异常 育龄妇女 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