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风华 张岭梅 +6 位作者 黄青 许海燕 张伟良 龙晓林 刘见桥 杜红姿 石宇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病人的疗效,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中心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176例(206周期)进行IVF-ET的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组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病人83例102...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病人的疗效,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中心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176例(206周期)进行IVF-ET的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组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病人83例102个周期,其中Ⅰ、Ⅱ期患者46例(57周期)作为A组,Ⅲ、Ⅳ期患者37例(45周期)作为B组,对照组为输卵管因素不孕病人93例104周期。比较3组病人FSH用量、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研究组中A、B组FSH用量[(2 576.62±679.5)IU,(2 687.22±695.76)IU]均大于对照组(2 352.03±673.51)IU,其获卵数[(10.92±4.94)个,(9.80±4.65)个]、受精率[(75.34±22.54)%,(73.90±23.25)%]均小于对照组[(获卵数(14.24±6.65)个,受精率(78.53±21.34)%](P<0.05),而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相对较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存在可能影响卵子质量、卵子发育及受精过程,而对IVF-ET妊娠率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来源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宇 龙晓林 +5 位作者 杜红姿 黄玉玲 黄青 杨建华 刘见桥 许海燕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来源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差异。方法:共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1055枚,包括卵丘复合物(OCC)613枚和裸卵(DO)442枚。其中OCC分为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和IVM组;DO分为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和超促排卵组。所有...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来源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差异。方法:共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1055枚,包括卵丘复合物(OCC)613枚和裸卵(DO)442枚。其中OCC分为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和IVM组;DO分为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和超促排卵组。所有未成熟卵母细胞在IVM培养体系体外培养成熟后,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序贯培养,除IVM组行第2或第3天胚胎移植外,其余均培养至囊胚阶段。分别比较OCC和DO各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自然周期组和孕晚期组的囊胚形成率。结果:OCC: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及IVM组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79.5%、74.3%和82.2%,孕晚期组与IVM周期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3组成熟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及自然周期组和孕晚期组的囊胚形成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IVM组的移植周期妊娠率为20%。DO: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及超促排卵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超促排卵组最高(86.0%),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74.5%)和孕晚期组(72.7%),(P<0.05和<0.01)。3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孕晚期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同样具有发育潜能;孕晚期的卵母细胞可作为一种供卵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来源 体外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