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不同来源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宇 龙晓林 +5 位作者 杜红姿 黄玉玲 黄青 杨建华 刘见桥 许海燕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来源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差异。方法:共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1055枚,包括卵丘复合物(OCC)613枚和裸卵(DO)442枚。其中OCC分为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和IVM组;DO分为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和超促排卵组。所有...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来源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差异。方法:共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1055枚,包括卵丘复合物(OCC)613枚和裸卵(DO)442枚。其中OCC分为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和IVM组;DO分为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和超促排卵组。所有未成熟卵母细胞在IVM培养体系体外培养成熟后,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序贯培养,除IVM组行第2或第3天胚胎移植外,其余均培养至囊胚阶段。分别比较OCC和DO各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自然周期组和孕晚期组的囊胚形成率。结果:OCC: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及IVM组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79.5%、74.3%和82.2%,孕晚期组与IVM周期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3组成熟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及自然周期组和孕晚期组的囊胚形成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IVM组的移植周期妊娠率为20%。DO: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及超促排卵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超促排卵组最高(86.0%),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74.5%)和孕晚期组(72.7%),(P<0.05和<0.01)。3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孕晚期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同样具有发育潜能;孕晚期的卵母细胞可作为一种供卵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来源 体外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明位置妊娠患者早期异位妊娠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智毅 梁伟翔 +1 位作者 柳建华 梁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1442-1447,共6页
目的:初步建立预测不明位置妊娠患者(PUL)早期异位妊娠(EP)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该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妊娠试验阳性的受检者常规进行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TV-PDU),对子宫内膜形态学及内膜下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联合临... 目的:初步建立预测不明位置妊娠患者(PUL)早期异位妊娠(EP)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该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妊娠试验阳性的受检者常规进行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TV-PDU),对子宫内膜形态学及内膜下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联合临床、生化资料行单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在此基础上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对有意义的研究因素采用逐步法,经优化组合后建立预测EP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模型稳定性验证。利用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和评估各单项指标及其不同指标组合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197例(28.8%)为PUL患者,184例资料完整,62例(33.7%)确诊为EP,90例(48.9%)为宫内早孕,32例(17.4%)为宫内早孕流产。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4种超声参数对于鉴别EP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此而建立了三个Logistic回归模型,Youden指数分别为81.2、95.2和97.6,以内膜形态+内膜厚度+对称性+内膜下动脉血流(M3)这一指标组合最优,联合评价诊断价值最高,模型稳定性较好,其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灵敏度98.4%,特异度99.2%,阳性预测值98.4%,阴性预测值99.2%。结论:Logistic回归分析为研究子宫内膜形态学、血流动力学与EP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TV-PDU检查早期PUL患者子宫内膜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可更早期地估测EP,在临床上无创性预测早期妊娠结局的危险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sVRJI位置妊娠 异位妊娠 多变量Logisti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卵泡抽吸治疗模式对氯米芬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智毅 梁伟翔 梁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模式的卵泡抽吸术(follicular aspiration,FA)对氯米芬(clomifene citrate,CC)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将85例CC抵抗PCOS不孕症分为2组... 目的比较2种不同模式的卵泡抽吸术(follicular aspiration,FA)对氯米芬(clomifene citrate,CC)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将85例CC抵抗PCOS不孕症分为2组,均在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und,TVU)介导下手术。组Ⅰ为彻底手术组30例,即抽吸所有卵泡;组Ⅱ为常规组38例,仅抽吸较大的卵泡。通过TVU和激素水平的检测,分析两种治疗模式对患者内分泌、排卵率和妊娠率的影响。结果组Ⅰ累积排卵率和妊娠率均优于组Ⅱ[83.3%(25/30)vs42.1%(16/38),χ2=11.903,P=0.001;43.3%(13/30)vs13.2%(5/38),χ2=7.843,P=0.005],组Ⅰ术后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17.68±3.11)vs(11.58±1.84),t=9.220,P=0.000;(3.41±2.14)vs(1.47±1.29),t=3.937,P=0.000],而组Ⅱ无明显改善[(17.76±4.51)vs(16.11±3.53),t=0.229,P=0.062;(3.88±1.54)vs(3.72±1.27),t=0.995,P=0.326]。结论彻底穿刺抽吸所有小卵泡能明显改善CC抵抗型PCOS不孕患者的内分泌状况,有效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超声 卵泡 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RI诊断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蓓 李映桃 +2 位作者 程澄 王天红 柯彩萍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1-24,27,共5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产前诊断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2月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收治的82例孕晚期彩超提示中央型前置胎盘的患者,同期行MRI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与剖宫产术...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产前诊断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2月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收治的82例孕晚期彩超提示中央型前置胎盘的患者,同期行MRI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与剖宫产术中情况及病理结果做比较。结果: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45.12%。彩超产前诊断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敏感度为35.13%,特异度为95.55%;MR产前诊断的敏感度为56.76%,特异度为93.33%;联合彩超和MRI产前诊断的敏感度为62.16%,特异度为91.11%。彩超、MRI及两者联合应用的Kappa值分别为0.325、0.527和0.546。另外,胎盘位于前壁时彩超与MRI的胎盘植入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非前壁组MRI的检出率高于彩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央型前置胎盘容易并发胎盘植入。与彩超相比,MRI产前诊断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彩色多普勒 胎盘植入 中央型前置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0例不孕症患者的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倩莹 孙筱放 +2 位作者 孔舒 郑育红 黎青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6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对不孕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到笔者所在医院不孕不育门诊接受治疗的126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细胞遗传检查,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8例异常染色体核型中,47,XXY有5例,占8.62%;47,...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对不孕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到笔者所在医院不孕不育门诊接受治疗的126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细胞遗传检查,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8例异常染色体核型中,47,XXY有5例,占8.62%;47,XYY有4例,占6.90%;48,XXXY有2例,占3.45%;45,X有25例,占43.10%;45,XX,der(13;21)(q10;q10)有9例,占15.51%;46,XY,t(5;7)(p23;q12)有3例,占5.17%;46,XX,t(6;8)(q12;q11)有2例,占3.45%;46,XX,t(11;14)(p11;q12)有2例,占3.45%;46,XX,t(2;7)(q10;10)有2例,占3.45%;46,XY(表型为女性)有2例,占3.45%;47,XX,+mar有2例,占3.45%。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引发患者不孕症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若存在久治不愈的不孕症,应注意检查其染色体核型,以便及早发现不孕的原因,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异常染色体核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风华 张岭梅 +6 位作者 黄青 许海燕 张伟良 龙晓林 刘见桥 杜红姿 石宇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病人的疗效,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中心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176例(206周期)进行IVF-ET的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组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病人83例102...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病人的疗效,探讨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中心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176例(206周期)进行IVF-ET的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组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病人83例102个周期,其中Ⅰ、Ⅱ期患者46例(57周期)作为A组,Ⅲ、Ⅳ期患者37例(45周期)作为B组,对照组为输卵管因素不孕病人93例104周期。比较3组病人FSH用量、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研究组中A、B组FSH用量[(2 576.62±679.5)IU,(2 687.22±695.76)IU]均大于对照组(2 352.03±673.51)IU,其获卵数[(10.92±4.94)个,(9.80±4.65)个]、受精率[(75.34±22.54)%,(73.90±23.25)%]均小于对照组[(获卵数(14.24±6.65)个,受精率(78.53±21.34)%](P<0.05),而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相对较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存在可能影响卵子质量、卵子发育及受精过程,而对IVF-ET妊娠率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水偏少应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剂引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苏春宏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9X期1314-1316,共3页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羊水偏少的处理,以及控释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普贝生)用于羊水偏少病例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238例足月妊娠羊水偏少病例分为两组,研究组142例,应用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引产,对照组96例,等待自然临...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羊水偏少的处理,以及控释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普贝生)用于羊水偏少病例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将238例足月妊娠羊水偏少病例分为两组,研究组142例,应用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引产,对照组96例,等待自然临产。比较两组的分娩情况,分娩时的羊水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应用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引产有效率高,产程启动时间短,产程进展顺利,阴道分娩率高,剖宫产率低,分娩时羊水过少确诊率低,羊水污染发生率低。结论:足月妊娠羊水偏少应及时实施引产,应用普贝生引产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偏少 足月妊娠 引产 地诺前列酮(普贝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2例临床分析和补液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苏小雯 杨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1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救治方法及补液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22例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病例。结果 22例患者均抢救成功;16例行子宫全切或次切除术,6例保留完整子宫;宫...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救治方法及补液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22例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病例。结果 22例患者均抢救成功;16例行子宫全切或次切除术,6例保留完整子宫;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首位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预防、识别DIC的发生、去除病因、及时补充血容量、积极有效的抢救配合是救治DIC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F受精失败卵子纺锤体、染色体的立体结构分析
9
作者 黄玉玲 孙筱放 龙晓林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7-41,共5页
目的:探索受精失败卵子纺锤体、染色体的立体结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自本所受精卵子的材料分两组实验组:卵子来源于IVF取卵后24~40 h受精失败的MⅡ期卵子。对照组:为未授精卵子。两组卵子通过免疫荧光染片后,用Nikon激光共聚焦... 目的:探索受精失败卵子纺锤体、染色体的立体结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自本所受精卵子的材料分两组实验组:卵子来源于IVF取卵后24~40 h受精失败的MⅡ期卵子。对照组:为未授精卵子。两组卵子通过免疫荧光染片后,用Nikon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纺锤体的立体结构,根据年龄段、促排卵药的差别进行分组,用t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小于30岁组的纺锤体、染色体正常率分别为:13.3%、1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0~35岁组的纺锤体、染色体正常率分别为:16%,12%,纺锤体正常率与对照组差异相比,无显著性,(P>0.05),染色体正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大于35岁组的纺锤体、染色体正常率分别为:0%、0%,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计年龄小于35岁患者受精失败卵子的纺锤体、染色体正常率分别为:15%、12.5%,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果纳芬组的纺锤体及染色体的正常率均为12.5%,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丽申宝组纺锤体及染色体的正常率分别为11.1%,5.6%,纺锤体正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染色体正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总的纺锤体和染色体正常率为12%、10%,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妇女受精失败卵子的纺锤体和染色体的正常率下降;用丽申宝进行超促排卵的受精失败卵子染色体正常率下降;染色体非整体倍增加的一个相关因素,可能对纺锤体正常梭形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失败卵子 染色体 纺锤体 立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出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帅 苏小雯 罗太珍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87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后出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87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发生胃肠功能障碍30例(34.5%),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为年龄、麻醉方式、出血量、合并感染...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87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后出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87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发生胃肠功能障碍30例(34.5%),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为年龄、麻醉方式、出血量、合并感染(均P<0.05)。结论产后出血可导致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避免高龄妊娠,选择腰麻-硬膜外麻醉,做好产前、产时及产后的护理,建立预防产后出血预案及急救预案,预防和积极控制感染可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胃肠功能障碍 分娩方式 麻醉方式 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