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模拟培训中心在提高转型期附属医院教学质量中的效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学虎 郭元 +2 位作者 邹钧 谭小华 戎安平 《中国医院》 2009年第8期65-67,共3页
探讨医学模拟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附属医院在管理体制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提高教学质量等一系列问题。重点探讨建设医学模拟培训中心的过程在强化医院的教育意识、提高临床教师水平,创造尽可能贴近临床... 探讨医学模拟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附属医院在管理体制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提高教学质量等一系列问题。重点探讨建设医学模拟培训中心的过程在强化医院的教育意识、提高临床教师水平,创造尽可能贴近临床真实环境,搭建医学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的"桥梁",为临床教师和医学生提供一个虚拟学习的资源共享的平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模拟培训中心 附属医院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体制转型期附属医院医学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学虎 骆曦图 郭元 《中国医院》 2007年第5期58-60,共3页
重点探讨医院在向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制转型过程中,通过选择管理升级、管理与技术有效衔接型的战略,强化医院的医学教育意识、医院教学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培育医学教育模式良性转变、完善医学教育管理框架等环节来建立附属医院医学生... 重点探讨医院在向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制转型过程中,通过选择管理升级、管理与技术有效衔接型的战略,强化医院的医学教育意识、医院教学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培育医学教育模式良性转变、完善医学教育管理框架等环节来建立附属医院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模式。制定出确保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中心地位,完成转型期附属医院战略调整重大任务的行动计划,实现附属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伦理查房的理论与实践——以广州地区某医院伦理查房为例
3
作者 贺小伶 赖永洪 +1 位作者 廖绮霞 陈化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4-36,共3页
通过问卷调查与开展医学伦理查房的实践,发现医学伦理查房开展过程中,存在伦理查房内容缺乏标准化操作、缺乏医学伦理查房的评价机制、尚未形成良好的医学伦理环境、教育培训不能满足医院工作的需要等问题。应当建立健全医学伦理查房标... 通过问卷调查与开展医学伦理查房的实践,发现医学伦理查房开展过程中,存在伦理查房内容缺乏标准化操作、缺乏医学伦理查房的评价机制、尚未形成良好的医学伦理环境、教育培训不能满足医院工作的需要等问题。应当建立健全医学伦理查房标准化操作指南,完善医学伦理查房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医学伦理学环境,加强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培训,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伦理委员会 医学伦理查房 评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对医院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脐伟 张金华 +1 位作者 赵雪琼 陈立明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7期36-38,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护士对医院管理各方面的满意度,了解组织管理上的成绩与不足,以改善组织管理,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方法:以3家医院的护士为调查对象,就影响护士对医院管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医院管理工作... 目的:通过调查护士对医院管理各方面的满意度,了解组织管理上的成绩与不足,以改善组织管理,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方法:以3家医院的护士为调查对象,就影响护士对医院管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医院管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有福利待遇、工作年限等方面。结论:医院管理者应注重护士不满意情绪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增加护士的培训机会与晋升空间,提高护士的工作稳定性,提升绩效考核管理的效力,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医院管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三体及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
5
作者 徐学虎 陈欣洁 +5 位作者 骆曦图 苏榕 骆玉梅 范勇 孙筱放 全天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建立18三体及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系。方法:3名在我院进行羊水染色体诊断或基因诊断,诊断为异常的胎儿。获得知情同意后,取1小块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及鉴定。结果:对皮肤进行分离、培养,成功建立了3株疾病皮... 目的:建立18三体及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系。方法:3名在我院进行羊水染色体诊断或基因诊断,诊断为异常的胎儿。获得知情同意后,取1小块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及鉴定。结果:对皮肤进行分离、培养,成功建立了3株疾病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包括1株18三体、2株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并进行了传代、冻存、复苏及鉴定。在传代培养过程中核型稳定,STR基因检测对这些细胞系进行个体识别。结论:本研究在体外建立了稳定的18三体及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相关疾病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核型分析 肌营养不良 杜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临床医学研究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苏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171-3172,共2页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其实,...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其实,“休克”本来是指人体重要功能的丧失,如身体失血过多。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休克 临床医学研究生 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管理 文化环境 社会交流 失血过多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后寒战的效果:前瞻性、随机、单盲、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吴涯雯 黄鸿晖 +3 位作者 曾静贤 李步龙 雷学恒 陈友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后寒战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D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啶1.0μg/kg(注射时间超过10 min)。N组:右美托咪啶改为生理盐水。记...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后寒战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D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啶1.0μg/kg(注射时间超过10 min)。N组:右美托咪啶改为生理盐水。记录术前、术后10 min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数值,观察寒战的发生情况。同时观察、记录并处理有关不良反应。结果 N组的寒战发生率是37.5%,D组是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静程度评分和口干发生率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组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高于D组(P<0.05)。结论1.0μg/kg右美托咪啶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有一定的抗寒战作用,并且可以降低全麻后寒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右美托咪啶 麻醉并发症 寒战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中椎体骨密度对骨水泥弥散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亮 高梁斌 +4 位作者 李健 王簕 张志 尹飚 杨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中椎体骨密度对骨水泥弥散体积的影响。方法:1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前均行骨折椎体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根据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分为骨密度正常组(A组)、骨密度减低组(B组)及骨质疏松组(C组),每组6例,采用经...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中椎体骨密度对骨水泥弥散体积的影响。方法:1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前均行骨折椎体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根据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分为骨密度正常组(A组)、骨密度减低组(B组)及骨质疏松组(C组),每组6例,采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行椎体成形术,术中注入相同状态和批次骨水泥2.5ml,术后采用64排CT扫描椎体,计算骨水泥注射体积及弥散体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均成功注2.5ml骨水泥,CT计算骨水泥注射体积:A组2.460±0.116cm3,B组2.450±0.038cm3,C组2.457±0.037cm3;骨水泥在椎体中弥散体积:A组为6.717±1.127cm3,B组为5.650±0.669cm3,C组为4.617±0.542cm3。三组骨水泥弥散体积均大于同组注射体积(P<0.01);三组间骨水泥注射提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弥散体积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弥散体积最大。结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弥散体积大于骨水泥注射体积;椎体骨密度与椎体内骨水泥弥散体积密切相关,骨密度越高,弥散体积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密度 骨水泥 弥散体积 注射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水栓塞的防治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敦金 张春芳 +1 位作者 陈艳红 刘先保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共3页
关键词 羊水栓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多器官功能衰竭 防治 急性肺栓塞 过敏性休克 突然死亡 足月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植入的产前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27
10
作者 江魁明 李水婷 +3 位作者 钟熹 董天发 张家云 唐文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产前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前置胎盘的孕妇118例,于产前1周以MRI筛查是否并发胎盘植入;其中40例经剖宫产病理证实并发胎盘植入,回顾分析该40例患者的产前MRI表现。结果前置胎盘中,胎盘植入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产前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前置胎盘的孕妇118例,于产前1周以MRI筛查是否并发胎盘植入;其中40例经剖宫产病理证实并发胎盘植入,回顾分析该40例患者的产前MRI表现。结果前置胎盘中,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33.90%(40/118);7例胎盘粘连型,产前MRI均未能明确诊断;22例胎盘植入型,T2WI显示植入部位子宫肌层不同程度变薄,胎盘基底面不规则,低信号的子宫肌层内可见结节状、锯齿状、不规则形高信号,其中7例T2WI胎盘内可见多量粗大的流空信号和低信号带;11例胎盘穿通型,T2WI显示胎盘穿通部位肌层信号中断,胎盘基底面与子宫壁融合,对应子宫壁外侧面完整光滑或中断毛糙,其中8例穿通部位子宫壁局部膨出,且T2WI显示胎盘内大量流空信号和粗大的低信号条带。结论 MRI产前能明确诊断胎盘植入型、穿通型,但对粘连型胎盘植入诊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前置 胎盘植入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腹部推挤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伟群 梁伟翔 +3 位作者 张华 袁文琳 黎月薇 李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57-3559,共3页
目的:运用经阴道超声(TVS)结合腹部触诊推挤卵巢时,观察附件区有无与卵巢相对运动的异常包块回声,以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率。方法:观察126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分布,结合腹部触诊推挤卵巢,附件区... 目的:运用经阴道超声(TVS)结合腹部触诊推挤卵巢时,观察附件区有无与卵巢相对运动的异常包块回声,以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率。方法:观察126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分布,结合腹部触诊推挤卵巢,附件区有无与卵巢相对运动的异常包块回声,并与45例宫内早早孕患者(宫内早早孕组)相对照。结果:(1)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与宫内早早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组血流阻力指数(RI)与宫内早早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8.5%(99/126)异位妊娠包块回声稍高于卵巢实质回声,21.4%(27/126)异位妊娠包块回声与卵巢实质回声相近,推挤时与卵巢均有相对运动;63.4%(80/126)黄体显示环状血流,23.0%(29/126)异位妊娠包块显示环状血流,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异位妊娠包块与卵巢的关系和回声比较,可为早期异位妊娠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经阴道彩超 腹部触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式与全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比较 被引量:43
12
作者 熊菊香 王沂峰 +7 位作者 陈高文 生秀杰 吴瑞芳 王明波 李譞 黄怡哲 郑友红 钟丽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腹式广泛宫颈切除术(MART)与全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术(TLRT)在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技术异同性、临床治疗效果和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02年10月至2014年7月46例早期宫颈癌并接受MART或TLRT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 目的:比较改良腹式广泛宫颈切除术(MART)与全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术(TLRT)在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技术异同性、临床治疗效果和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02年10月至2014年7月46例早期宫颈癌并接受MART或TLRT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46例患者均完成预期手术,其中MART组27例,TLRT组19例。TLRT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MART组(P<0.05),MART组在手术时间、切除宫旁组织长度、子宫动脉损伤率方面明显优于TLRT组(P<0.05)。两组切除淋巴结数、腹腔引流量及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均无复发,MART组妊娠率(38.10%)与TLRT组(53.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RT和TLRT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早期宫颈癌并实现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MART术式切除宫旁范围较TLRT相对较广,TLRT在减少术中出血及对盆腔脏器的干扰方面有其微创的优势。选择手术方式应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保留生育功能 广泛宫颈切除术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明显诱因致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慧丽 刘叶花 +4 位作者 何玉甜 刘传鑫 孙斌 杜培丽 陈敦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有、无明显诱因导致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PROM)对母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1月至2012年1月早产合并PPROM 4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87例有明显诱发因素的患者作为PPROM(A)组,原因不明早产合并PPROM 207例为PPRO... 目的:探讨有、无明显诱因导致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PROM)对母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1月至2012年1月早产合并PPROM 4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87例有明显诱发因素的患者作为PPROM(A)组,原因不明早产合并PPROM 207例为PPROM(B)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①PPROM(A)组孕妇平均年龄及既往不良孕产史发生率均高于PPROM(B)组(29.72±4.81岁vs28.50±4.49岁,P<0.05;4.9%vs0,P<0.05);分娩孕周显著低于PPROM(B)组(33.01±2.40周vs34.01±2.29周,P<0.01)。②PPROM(A)组阴道顺产率明显低于PPROM(B)组(33.1%vs73.4%,P<0.01);剖宫产率则显著升高(63.8%vs25.6%,P<0.01)。③PPROM(A)组孕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PROM(B)组(31.7%vs21.3%,P<0.01),其中,PPROM(A)组羊膜腔感染发生率较PPROM(B)组显著升高(9.1%vs0,P<0.01)。④PPROM(A)组新生儿体重、1分钟Apgar评分均显著低于PPROM(B)组(P<0.01);新生儿窒息率则高于PPROM(B)组(P<0.05)。两组其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明显诱因致早产合并PPROM者,母儿患病率相对较高。孕妇年龄、既往不良孕产史及母亲健康状况可能也与妊娠结局有关。针对不同病因,应采取不同处理措施,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早产 妊娠结局 诱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 被引量:211
14
作者 廖利民 吴娟 +13 位作者 鞠彦合 李建军 付光 谢克基 徐智慧 许光旭 黄孝庭 刘铁军 丛惠玲 高丽娟 瞿创予 宋波 沈宏 王建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1-317,共17页
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意义与方法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世界各国的高发病患之一,外伤性、医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原因皆可导致脊髓损伤,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青壮年患者居多的特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统计,2... 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意义与方法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世界各国的高发病患之一,外伤性、医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原因皆可导致脊髓损伤,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青壮年患者居多的特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统计,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发病率为30-35/100万,四肢全瘫占67%,其中60%患者小于30岁,70%患者小于40岁,脊髓损伤后人均医疗费用为每年40341美元。2002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北京卫生信息中心公布的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20世纪80年代末为6.8/100万,而2002年达60/100万,同80年代末相比上升了近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泌尿系管理 临床康复 指南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人均医疗费用 青壮年患者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秦媛怡 陈雪梅 +1 位作者 黄东健 魏立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3-1515,共3页
目的 了解综合性ICU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细菌对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综合ICU病房229例医院感染病人资料,并对其分离出的337株病... 目的 了解综合性ICU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细菌对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综合ICU病房229例医院感染病人资料,并对其分离出的337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ICU病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总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68.25%)为主。2009-2011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分别为:39.13%、18.18%、15%,分离率明显下降(P〈0.0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3年间分离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ICU病人检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总体有上升趋势。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稀类抗菌素、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保持最高。革兰氏阳性球菌总体对万古霉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保持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达100%。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用药,并通过有效的监测及预防措施降低细菌的耐药率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眼压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双全 苏志源 +3 位作者 詹鸿 盘卫东 肖生红 陈浩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83-1684,共2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妇科手术气腹、体位改变对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2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Ⅰ组n=15)和开腹手术组(Ⅱ组n=14);测量Ⅰ组麻醉前、气腹头低位(30、60、120min)、水平位撤销气腹等多个时点及Ⅱ组相... 目的观察腹腔镜妇科手术气腹、体位改变对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2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Ⅰ组n=15)和开腹手术组(Ⅱ组n=14);测量Ⅰ组麻醉前、气腹头低位(30、60、120min)、水平位撤销气腹等多个时点及Ⅱ组相对应时点的眼压。结果Ⅰ组患者手术期间各时点眼压均高于麻醉前(P<0.001),气腹头低位120min眼压高于其他时点(P<0.001)。各对应时点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Ⅰ组均高于Ⅱ组(P<0.001)。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处于高眼压状态,并随气腹、体位时间的延长而进行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妇科手术 围术期 眼压 气腹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亦农 余江秀 +2 位作者 骆曦图 黎月薇 梁伟翔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CDFI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36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患侧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经导管持续灌注尿激酶溶栓;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CDFI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36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患侧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经导管持续灌注尿激酶溶栓;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滴注尿激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6例)患者自治疗后第2天患肢肿胀开始减退,第4~6天时肿胀明显减退,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总体有效率为100%(16/16);对照组(20例)自第2~4天起患肢肿胀开始减退,第7~9天明显减退,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体有效率为70.00%(14/20);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0,P=0.002)。溶栓治疗前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患肢大腿及小腿周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于高频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管直接溶栓治疗DVT安全、微创、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引导 血栓形成 腘静脉 置管 留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颜登鲁 朱豪东 +4 位作者 李健 张在恒 谢清华 赵洪普 胡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测量跟骨轴长、宽度和高度,探讨螺钉入路及固定点,为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跟骨骨折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60份无跟骨损伤的轴位及侧位X线片和120份无跟骨损伤的CT片,在X线片及CT上做其纵轴长度为跟骨轴长L,取其中点做跟骨纵轴... 目的:测量跟骨轴长、宽度和高度,探讨螺钉入路及固定点,为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跟骨骨折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60份无跟骨损伤的轴位及侧位X线片和120份无跟骨损伤的CT片,在X线片及CT上做其纵轴长度为跟骨轴长L,取其中点做跟骨纵轴的垂线为宽度W。在跟骨侧位片上,从跟骨丘部顶点向下做垂线,于跟骨下缘相交的距离为跟骨丘部高度H。成人跟骨标本60个,测量跟骨轴长、宽度、高度;跟骨结节入钉点区域及该部位入钉固定跟骨前部、后关节面、载距突。结果:X线片跟骨测量跟骨轴长平均为(68.02±8.24)mm,宽度平均为(30.86±6.26)mm,高度平均为(40.66±7.48)mm;CT片跟骨测量跟骨轴长平均为(67.82±6.38)mm,宽度平均为(30.16±4.62)mm,高度平均为(40.02±3.34)mm;跟骨标本测量跟骨轴长平均为(69.12±7.32)mm,宽度平均为(32.18±5.34)mm,高度平均为(42.02±6.62)mm;各数值均为非正态分布,因此未进行均数的显著性检验。跟骨各数值之比:宽度/轴长为0.45,高度/轴长为0.60,宽度/高度为0.76。跟骨结节外侧区域入钉可以牢固地与跟骨前部、后关节面及载距突固定为一体。结论:跟骨宽度、高度与轴长的测量可为跟骨骨折治疗及手术器械研制提供解剖学参数,通过跟骨结节外侧区域入钉可以固定跟骨前部、后关节面、载距突为一体,可有效维持跟骨的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内固定 微创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中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少英 孙筱放 +2 位作者 黎青 张慧敏 王晓蔓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1-254,共4页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s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源于横纹肌的一种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由编码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所致。为了探讨中国人群中D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s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源于横纹肌的一种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由编码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所致。为了探讨中国人群中D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文章采用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方法对720例DMD患者及其母亲和20例正常成年男性进行dystrophin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检出率为64.9%(467/720),54.3%(391/720)的患者为基因缺失;10.6%(76/720)的患者为基因重复。累及Exon45-54缺失突变型占全部缺失型患者的71.9%(281/391);重复突变型累及Exon1-40占全部重复型患者82.9%(63/76);检出的患者中,DMD型和中间型营养不良症(Intermediate muscular dystrophy,IMD)型占90.6%(423/467),Becker型营养不良症(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型占9.4%(44/467)。表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以dystrophin基因缺失突变为主,突变发生在整个基因中非均匀分布,存在突变热区,在缺失和重复的位置和片段长度与肌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抗肌萎缩蛋白 缺失 重复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志 高梁斌 +5 位作者 李健 尹飚 王簕 张亮 宋磊 邱勤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77-2379,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29例有完整资料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及CT检查。分析术前术后神经...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29例有完整资料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及CT检查。分析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椎椎体高度变化、Cobb’s角、椎管占位情况比及腰背部疼痛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个月~3年,未发现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稳定性爆裂性骨折,因可早期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避免应力集中于后柱,防止晚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是目前较为合理的处理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定器 植骨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