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体位改变时的心血管反应
1
作者 黄晓军 罗启东 +1 位作者 张晓薇 欧阳葆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974-97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和体位(T位)改变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硬膜外麻醉(EA)组和全在(GA)组各20例。ASAⅠ级。术中维持气腹压1.6kPa、20°T位。监测血液动力学、血气...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和体位(T位)改变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硬膜外麻醉(EA)组和全在(GA)组各20例。ASAⅠ级。术中维持气腹压1.6kPa、20°T位。监测血液动力学、血气指标。结果(1)EA组气腹及T位后HR较麻醉前增快,之后逐渐减慢。T位60min后回复到麻醉前水平,GA组的较平稳。气脸和T位后45min内两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舒张压(DBP)均下降,降幅基本相同;45~60min后EA组的血压指标渐回升到麻醉前水平,GA组的有继续下降趋势。(2)EA组T位后各时点的动脉血pH值(<7.35)均比GA组低,气腹及T住后PaCO2保持在5.9~6.0kPa,明显高于GA组.GA组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明显高于EA组。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腹内压16kPa)和20°T位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较轻微。EA下有发生呼吸性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的趋势;采用GA能避免CO2蓄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麻醉 妇科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梁丽霞 欧阳葆怡 温晓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静脉麻醉 异丙酚 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及体位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晓军 罗启东 +1 位作者 张晓薇 欧阳葆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9期719-721,共3页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和体位 (T位 )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2 0例 ,ASAⅠ级。术中维持气腹压 1 6kPa、2 0°T位。监测呼吸、血液动力学、血气指标。结果 :与麻醉前比 ,气腹及T位后潮气量 ...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和体位 (T位 )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2 0例 ,ASAⅠ级。术中维持气腹压 1 6kPa、2 0°T位。监测呼吸、血液动力学、血气指标。结果 :与麻醉前比 ,气腹及T位后潮气量 (VT)、分钟通气量 (MV)、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氧分压 (PaO2 )、血氧饱和度 (SaO2 )增加 ;收缩压 (SBP)、平均压 (MAP)、舒张压 (DBP)下降 ;与气腹后比 ,气道峰压 (PPEAK)增加 ;肺顺应性 (C)下降 ;余指标变化不明显。T位后PPEAK进一步增加 ,余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腹内压 1 6kPa)和 2 0°T位可引起肺有效通气量明显降低 ,但对循环影响较轻微。采用全麻能避免CO2 蓄积 ,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心脏功能试验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醚麻醉深度对单侧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黄笑玉 欧阳葆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67-370,共4页
目的观测地氟醚麻醉深度对单侧肺通气(OLV)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左侧开胸的成年手术患者36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0.5 MAC地氟醚组(D1组)和1 MAC地氟醚组(D2组),每组12例.分别用咪唑安定0.2 mg/kg... 目的观测地氟醚麻醉深度对单侧肺通气(OLV)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左侧开胸的成年手术患者36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0.5 MAC地氟醚组(D1组)和1 MAC地氟醚组(D2组),每组12例.分别用咪唑安定0.2 mg/kg(D1组和D2组)、丙泊酚4μg/ml靶控输注(P组),三组均用芬太尼4μg/kg和罗库溴铵0.9 mg/kg行静脉诱导,经口插入Mallinckrodt右双腔支气管导管.以3%地氟醚(D1组)、6%地氟醚(D2组)、丙泊酚[P组,保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0~49]、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于双侧肺通气15 min(TLV-15)、右OLV 15 min(OLV-15)、右OLV 30 min(OLV-30)时取足背动脉血和右心房静脉血做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D2组OLV后Qs/Qt均值超过30%,OLV-15时Qs/Qt增幅比D1组大70.6%(P<0.05).三组OLV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幅均超过40%(P<0.01).结论1 MAC地氟醚对OLV时HPV有明显抑制作用,0.5 MAC地氟醚影响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麻醉 单侧肺通气 肺内分流 OLV 丙泊酚 HPV 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咪唑安定麻醉效应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温晓晖 欧阳葆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36-238,共3页
20例女性成年患者分别进行异丙酚-氯胺酮麻醉或咪唑安定-氯胺酮麻醉,麻醉效果满意。异丙酚组作用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比咪唑安定组快,麻醉期间两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注药后有短暂低氧血症,异丙酚组比咪唑安定组恢复快。
关键词 异丙酚 咪唑安定 血流动力学 低氧血症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嘧啶对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牵拉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公锦 欧阳葆怡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912-915,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使用右美托嘧啶对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阻滞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级Ⅰ~Ⅱ,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啶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切皮前10 min分别... 目的:观察静脉使用右美托嘧啶对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阻滞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级Ⅰ~Ⅱ,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啶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切皮前10 min分别从静脉泵注1μg/kg右美托嘧啶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输注时间均为10 min,观察术中患者对牵拉阑尾的反应、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及Ramsay镇静分级情况。结果:右美托嘧啶组中阑尾手术牵拉反应明显降低,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右美托嘧啶组中心率在5、10和15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右美托嘧啶组在用药后10、15和30 min时的Ramsay镇静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给予1μg/kg右美托嘧啶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牵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嘧啶 硬膜外麻醉 阑尾切除术 牵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与身高的关系 被引量:59
7
作者 欧阳葆怡 温晓晖 梁丽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48-350,共3页
目的 探寻Mallinckrodt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一阶段选择胸科手术成年患者 370例 ,分为男性左DLT组 (ML组 )、女性左DLT组 (FL组 )、男性右DLT组 (MR组 )和女性右DLT组 (FR组 )。静脉诱导后插入... 目的 探寻Mallinckrodt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一阶段选择胸科手术成年患者 370例 ,分为男性左DLT组 (ML组 )、女性左DLT组 (FL组 )、男性右DLT组 (MR组 )和女性右DLT组 (FR组 )。静脉诱导后插入选定的MallinckrodtDLT。听诊法调整管端位置 ,测量插管深度 (ID 1)。纤维支气管镜 (FB)直视下调整管端位置 ,再次测量插管深度 (ID 2 )。以患者身高和ID 2推导不同组别的回归方程。第二阶段 330例胸科手术患者 ,插入选定的DLT后 ,用听诊法和相应组别的回归方程所计算的插管深度调整管端位置 ,测量插管深度 (ID 3)。在FB直视下确认管端正确到位后 ,再次测量导管插管深度 (ID 4)。结果 根据 370例观测 ,听诊法确认双腔管管端已正确到位 ,与FB检查符合的仅 16 9例 ,错位率达 5 4 3%。FB确认管端正确到位时 ,ML组插管深度 (30 9± 1 8)cm比FL组 (2 8 3± 1 3)cm平均深 2 6cm(P <0 0 1) ,MR组 (30 2± 1 7)cm比FR组 (2 7 9± 1 6 )cm平均深 2 3cm(P <0 0 1)。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呈高度相关 (P<0 0 1)。第二阶段研究中按听诊法和相应回归方程计算值调整插管深度后 ,管端错位率比第一阶段降低了 6 0 %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深度 双腔支气管导管 身高 胸科手术 相关性 D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对患者肺内分流及氧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叶靖 古妙宁 +2 位作者 张朝群 蔡开灿 蔡瑞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44-2247,2250,共5页
目的比较支气管堵塞管(BB)行左下肺叶隔离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右单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肺内分流(Qs/Qt)和氧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方法拟行左侧剖胸下段食管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成BB组和DLT组,每组各18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 目的比较支气管堵塞管(BB)行左下肺叶隔离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右单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肺内分流(Qs/Qt)和氧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方法拟行左侧剖胸下段食管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成BB组和DLT组,每组各18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BB组插入ID8.0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9FrCoopdech BB置入左下肺叶支气管,DLT组插入左DLT。两组均作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min后摆放右侧卧位,DLT组行右单肺通气,BB组对堵塞管套囊充气行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于双肺通气后20min(T1),右单肺通气或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后20min(T2),开胸见左肺或左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4)抽取足背动脉血及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并请手术医生在开胸后即刻评价术野清晰度。术后第1天作动脉血气分析和胸片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术野评价,各时点pH、PaCO2、血红蛋白,T1的Qs/Qt、PaO2、PO2、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在T2~T4时点,BB组的Qs/Qt低于DLT组,PaO2、PO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P<0.05或0.01)。BB组术后无肺不张病例,DLT组有2例发生左下肺不张。BB组术后第1天的PaO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术后住院天数比DLT组短(P<0.01)。结论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能在左侧剖胸下段食管手术中减少患者的肺内分流、改善术中术后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隔离 支气管堵塞管 单肺通气 双腔支气管导管 肺内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时三种镇痛药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8
9
作者 梁丽霞 欧阳葆怡 余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5-18,共4页
为比较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时等效剂量芬太尼、吗啡或哌替啶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术后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治疗。按镇痛药将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镇痛... 为比较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时等效剂量芬太尼、吗啡或哌替啶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术后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治疗。按镇痛药将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镇痛药液为0.1%布吡卡因40ml中加入芬太尼0.1mg(Ⅰ组)、吗啡10mg(Ⅱ组)或哌替啶100mg(Ⅲ组)。患者感到手术创口疼痛时自行揿压PCEA泵的自控按钮。结果显示48h镇痛药液累积用量Ⅰ组和Ⅲ组是Ⅱ组的三倍;Ⅱ组镇痛效果达优者比Ⅲ组多。镇痛治疗期间平均动脉压、脉率和呼吸率与麻醉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SpO2都保持在95%以上。Ⅱ组恶心发生率高于Ⅲ组;仅Ⅱ组发生皮肤瘙痒;Ⅰ、Ⅱ、Ⅲ组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57.1%、40.0%和30.8%。结论:用低浓度布吡卡因和麻醉性镇痛药复合液行PCEA能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吗啡镇痛复合液用量最少,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硬膜外腔 自控镇痛 吗啡 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欧阳葆怡 梁丽霞 叶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 观测无隆突钩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 (Ppeak)以及肺顺应性环形状改变的关系 ,探讨用Ppeak和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拟行右侧剖胸手术的成年患者 32例 ,静脉诱导后插入左MallinckrodtDLT ,... 目的 观测无隆突钩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 (Ppeak)以及肺顺应性环形状改变的关系 ,探讨用Ppeak和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拟行右侧剖胸手术的成年患者 32例 ,静脉诱导后插入左MallinckrodtDLT ,吸入氧化亚氮和地氟醚维持麻醉。按纤维支气管镜 (FOB)确认DLT管端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S1) ,管端位置正确的双肺通气 ;第二阶段 (S2 ) ,管端位置正确的左侧单肺通气 ;第三阶段 (S3 ) ,管端插入左下支气管 (置管过深 )的左侧单肺通气 ;第四阶段 (S4) ,管端处在左支气管开口 (置管偏浅 )的左侧单肺通气。每阶段均机械通气 15min。结果 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与FOB检查符合者占 71 9%。S2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 5 0 8% ,肺顺应性 (Cdyn)值减少 36 2 % ;S3 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 87 4 % ,Cdyn值减少 5 6 8%。P V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 ,环体显著延长。 结论 用无隆突钩DLT行肺隔离 ,在无FOB定位的条件时 ,联合应用听诊法、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动态监测气道峰压和P V环的变化综合评估 ,可提高DLT管端的正确到位率。单肺通气的气道峰压超过双肺通气时的 1 6 5倍 ,且气道峰压超过 2 5cmH2 O ,应高度怀疑DLT管端发生过深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双腔支气管导管 管端位置 吸气峰压 剖胸手术 麻醉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间单肺通气对兔两侧肺灌洗液中TNF-α、IL-8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蓝岚 古妙宁 +2 位作者 叶靖 岑燕遗 陈少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1-563,共3页
目的:通过兔单肺通气模型,观察长时间单肺通气后肺灌洗液中TNF-α、IL-8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35只,分为对照组(C组)、双肺通气组(TLV组)和单肺通气组(OLV组),每组5只兔。TLV组和OLV组按通气时间1、3、5h分为3亚组,随后恢... 目的:通过兔单肺通气模型,观察长时间单肺通气后肺灌洗液中TNF-α、IL-8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35只,分为对照组(C组)、双肺通气组(TLV组)和单肺通气组(OLV组),每组5只兔。TLV组和OLV组按通气时间1、3、5h分为3亚组,随后恢复双肺通气30min。对照组只行实验操作而不通气。观察通气时的心率(HR)、平均血压(MAP)、血气分析值、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8浓度。结果:与通气开始相比,OLV组在通气5hHR增高、MAP降低(P<0.01),pH、PaO2、SaO2在单肺通气后降低,PaCO2在OLV5h后升高(P<0.01);TLV组HR、MAP、pH、PaCO2在各观察时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OLV组左右肺的TNF-α和IL-8值在通气5h增高(P<0.01);TLV组的左肺的TNF-α和IL-8值在通气5h增高(P<0.01);OLV组通气5h左肺TNF-α、IL-8值与TLV组左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单肺通气时肺损伤程度与单肺通气时间成正比,单肺通气肺损伤比双肺通气肺损伤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 炎症因子 肺灌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丙泊酚效应室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丽霞 陈剑峰 欧阳葆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时不同效应室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关系,以及镇静和麻醉时效应室靶控浓度的适宜设置值.方法18例老年病人静脉TCI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的设定从0.5 μg/ml开始,当效应室靶控浓度上升到血... 目的探讨老年人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时不同效应室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关系,以及镇静和麻醉时效应室靶控浓度的适宜设置值.方法18例老年病人静脉TCI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的设定从0.5 μg/ml开始,当效应室靶控浓度上升到血浆靶控浓度水平时,将血浆靶控浓度调高0.5μg/ml,使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阶梯式上升,直到效应室靶控浓度达到3.5μg/ml.记录每个效应室靶控浓度水平时的MAP、HR、RR、SpO2、BIS值和Ramsay镇静评级,同时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结果丙泊酚效应室靶控浓度与实测血药浓度呈高度直线相关(r=0.9982,P<0.01),预测误差中位数(MDPE)=5%,预测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12.7%,摇摆率(Wobble)=12.0%.效应室靶控浓度与BIS值呈高度直线负相关(r=-0.9985,P<0.01),回归方程:BIS值=92.94-17.77×效应室靶控浓度值(R2=0.9771,P<0.01).当效应室靶控浓度达到0.5μg/ml时,50%的病人镇静评级达到3级.效应室靶控浓度达到3.5 μg/ml时,MAP的降幅达到基础值的34%,自主呼吸率稍有降低,吸氧条件下SpO2保持在95%以上.结论丙泊酚效应室靶控浓度与BIS值呈负相关,可以用其评估镇静深度.对于老年病人,丙泊酚效应室靶控浓度在0.5~1.0μg/ml时已获得临床镇静效果,2.0~2.5μg/ml时达到全麻诱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丙泊酚 室靶控浓度 脑电双频指数 BIS TCI 靶控输注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量化通气指标评估老年患者右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靖 欧阳葆怡 董庆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9-471,475,共4页
目的探讨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数值(Cdyn)变化的量化指标和肺顺应性环的改变评估老年患者无隆突钩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96例行胸科手术老年患者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插管深度插入Mallinckrodt右DLT,在单肺通... 目的探讨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数值(Cdyn)变化的量化指标和肺顺应性环的改变评估老年患者无隆突钩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准确性。方法96例行胸科手术老年患者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插管深度插入Mallinckrodt右DLT,在单肺通气(OLV)时出现Ppeak超过双肺通气(TLV)的1.5倍,Cdyn低于TLV的0.5倍,且Ppeak超过22cmH2O共22例。在TLV15min后(S1),右侧OLV5min(S2),以纤维支气管镜(FOB)观察并调整管端至正确位置,右侧OLV15min(S3)。结果FOB发现19例DLT管端位于右中间支气管,3例管端进入右下肺支气管,需退出0.5~1.9cm。S2OLV后124±39s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始下降。S2的Ppeak比S1增加91.0%,S3比S1仅增加43.4%;S2的Cdyn比S1减少62.7%,S3比S1仅减少33.6%。S2的压力-容量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流速-容量环体面积减少。结论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采用上述量化指标,在SpO2下降前以FOB观察调整DLT管端位置,使FOB的应用时机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旁气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蓝岚 古妙宁 +2 位作者 叶靖 岑燕遗 陈少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分析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VATS患者329例,围术期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术前合并疾病、术前肺功能及心彩超检查,单肺通气时间及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补液量、手术侧及手术... 目的分析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VATS患者329例,围术期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术前合并疾病、术前肺功能及心彩超检查,单肺通气时间及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补液量、手术侧及手术切除范围,术后ICU入住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等,并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329例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为72例(21.88%),主要为术后肺渗出增加25例(7.6%)、肺炎23例(6.99%)和肺不张20例(6.08%)。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水平、麻醉时间、ICU入住时间是VATS术后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白蛋白水平、麻醉时间、ICU入住时间是VATS术后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术前白蛋白浓度,缩短麻醉时间和ICU入住时间能降低VATS术后肺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并发症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相关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通气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傅艳妮 彭书崚 岑燕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22-623,共2页
关键词 过度通气 脑氧供需平衡 脑肿瘤 麻醉 开颅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对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侯会文 欧阳葆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578,共3页
目的观测胸科麻醉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时变动体位和手术操作引起DLT管端错位而影响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并探讨有效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成年胸科麻醉手术患者688例,静脉诱导后插入MallinckrodtDLT。平卧位用纤... 目的观测胸科麻醉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时变动体位和手术操作引起DLT管端错位而影响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并探讨有效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成年胸科麻醉手术患者688例,静脉诱导后插入MallinckrodtDLT。平卧位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导管管端正确到位,并确认单肺通气获得完善的肺隔离和通气效果。侧卧位后行非术侧单侧肺通气15min时,以及术中发生肺隔离效果不佳或脉搏血氧饱和度<90%时用FOB检查DLT管端位置并予以必要的调整。结果侧卧位后112例患者发生管端错位(16.3%),其中12.8%患者发生低氧血症,3.3%患者出现隔离漏气现象。侧卧位后左DLT管端错位发生率(19.7%)比右DLT(12.2%)高(P<0.01)。侧卧位时曾发生过管端错位的112例中,术中有16例(14.3%)再次发生管端错位,比侧卧位时未发生管端错位而术中出现管端错位的发生率(1.2%)明显高(P<0.01)。结论胸科麻醉用MallinckrodtDLT行肺隔离时,侧卧位过程可以引起16.3%已正确到位的DLT管端发生错位;在FOB直视下调整管端位置后,术中仍有14.3%的几率再次发生管端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肺隔离 侧卧位 通气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劲松 李时悦 +2 位作者 余革 迟峰 何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分侧全肺灌洗术对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行分侧肺全肺灌洗术治疗5例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患者,观察其症状、X 线影像学及肺功能指标,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分侧全肺灌洗... 【目的】探讨分侧全肺灌洗术对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行分侧肺全肺灌洗术治疗5例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患者,观察其症状、X 线影像学及肺功能指标,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分侧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可显著改善患者气促症状、胸部 X 线表现以及氧合功能。【结论】分侧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肺灌洗术 肺泡蛋白沉积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预防罗库溴铵注药痛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曾婉华 欧阳葆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注药痛的发生率、致痛程度以及预先注射芬太尼的预防效果。方法拟行全身麻醉的成年手术患者175例。麻醉诱导时用限时法给予罗库溴铵。按给予罗库溴铵前的处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七组,每组25例。~Ⅳ组将左上臂包裹的...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注药痛的发生率、致痛程度以及预先注射芬太尼的预防效果。方法拟行全身麻醉的成年手术患者175例。麻醉诱导时用限时法给予罗库溴铵。按给予罗库溴铵前的处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七组,每组25例。~Ⅳ组将左上臂包裹的气压止血带加压至70mmHg以阻断静脉回流。于左手背静脉注射预处理药物:Ⅰ组为生理盐水3ml;Ⅱ~Ⅳ组为芬太尼2μg/kg,速度3ml/10s。Ⅰ组和Ⅱ组注药后30S松开止血带,Ⅲ组和Ⅳ组分别于注药后60S和120S松开止血带,立即在该静脉10S内注入罗库溴铵0.6mg/kg。Ⅴ~Ⅶ组不用止血带,以3ml/10s速度注入芬太尼2μg/kg;Ⅴ组、Ⅵ组和Ⅶ组分别在注药后30、60S和120S后于该静脉10S内注入罗库溴铵0.6mg/kg。观察患者在注射罗库溴铵时的反应,并对各种反应评估分级。结果罗库溴铵注药痛发生率Ⅰ组达92%,明显高于Ⅳ组(64%)和Ⅶ组(52%)(P〈0.01);Ⅰ组中、重度注药痛发生率达56%,而Ⅳ组和Ⅶ组均为轻度疼痛。Ⅳ组与Ⅶ组注药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和Ⅲ组注药痛发生率均为84%,V组和Ⅵ组分别为96%和88%,和Ⅰ组相似。Ⅵ组中、重度注药痛发生率(12%)比Ⅰ组明显减少(P〈o、05)。结论麻醉诱导时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不论是否用止血带阻断静脉回流,120S后再注入罗库溴铵时,均能有效降低罗库溴铵注药痛的发生率和致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注药痛 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辅助保留乳房乳腺癌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喉罩通气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婉华 郑文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33-1234,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喉罩通气用于腔镜辅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4例年龄28-50岁、ASAⅠ-Ⅱ级择期行腔镜辅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导管组(T组),每... 目的分析探讨喉罩通气用于腔镜辅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4例年龄28-50岁、ASAⅠ-Ⅱ级择期行腔镜辅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导管组(T组),每组12例。观察记录患者入室后、插管前即刻、插管时、插管后2min、拔管时和拔管后2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O2充气前和充气后15、30和60min时的气道峰压(Ppeak)、潮气量(VT)和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结果两组间CO2充气前和充气后15、30和60min时的Ppeak、VT和PET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L组插管时、插管后2min、拔管时和拔管后2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T组低(P<0.05)。拔管时T组75%出现呛咳或挣扎反应,术后24h咽痛发生率为66.7%,而L组均无拔管反应,仅有2例术后咽痛。结论喉罩通气较气管插管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通气可靠,可减少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可安全用于腔镜辅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腔镜 乳腺肿瘤/外科学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临床有效剂量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冉建 杨汉宇 +1 位作者 董庆龙 欧阳葆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测定1倍95%有效量(ED95)顺阿曲库铵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时程和恢复过程。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Ⅰ、Ⅱ和Ⅲ组。Ⅰ组:顺苯磺阿曲库铵(批号:1067,葛兰素史克公司)稀释到10ml,1mg/ml;Ⅱ组:将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批号:1111... 目的测定1倍95%有效量(ED95)顺阿曲库铵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时程和恢复过程。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Ⅰ、Ⅱ和Ⅲ组。Ⅰ组:顺苯磺阿曲库铵(批号:1067,葛兰素史克公司)稀释到10ml,1mg/ml;Ⅱ组:将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批号:11111213,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溶解到10ml,认为顺苯磺阿曲库铵浓度为1mg/ml;Ⅲ组:将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同Ⅱ组)溶解到7.5ml,假设顺阿曲库铵浓度为1mg/ml。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后分别静脉注射1倍ED95顺阿曲库铵。用TOFWatchSX加速度仪对近腕尺神经行TOF透皮刺激,观察与记录给予肌松药的起效时间、第一次反应(T1)最大阻滞程度(Tmax)和临床有效时间。结果三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Tmax和临床有效时间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Tmax和临床有效时间明显低于Ⅰ组和Ⅲ组(P<0.01或P<0.05)。结论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每瓶含顺阿曲库铵约7.5mg。使用时溶解成7.5ml,能使顺阿曲库铵浓度达到1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阿曲库铵 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