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贝沙坦联合降糖保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谢辉 刘长波 +2 位作者 黄霖 肖洁 汪华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与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肾病组(D组)、厄贝沙坦组(X组)、降糖保肾方组(Z组...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与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肾病组(D组)、厄贝沙坦组(X组)、降糖保肾方组(Z组)和中西医结合组(L组)。5周末检测5组大鼠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S/T)、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肾皮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丙二醛(MDA)的水平;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足细胞超微病理结构。结果:D组与C组比较,BG、HbAlc、TC、TG、S/T明显升高;BUN、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cr显著下降;抗氧化酶中,TSOD、CAT活性明显下降,MDA水平明显升高;UAER增高,足细胞足突严重融合。中药或西药单药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尤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明显优于各单药治疗组。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即存在氧化应激增加及足细胞的损害,厄贝沙坦联合中药方剂降糖保肾方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种给药治疗,其机制部分与其对糖尿病肾组织氧化应激增加、足细胞损伤与协同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 厄贝沙坦 降糖保肾方 氧化应激 足细胞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活动期狼疮性肾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7-1和B7-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汪华林 叶任高 +6 位作者 李幼姬 许韩师 董光富 李清刚 谭树芬 叶丽嫦 吴瑞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活动期狼疮肾炎 (L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B7- 1(CD80 )和B7- 2 (CD86 )mRNA表达的影响 ,为临床使用川芎嗪治疗L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活动期LN患者PBMC培养 ,分别以川芎嗪、地塞米松和川芎嗪 +地塞米松进行处...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活动期狼疮肾炎 (L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B7- 1(CD80 )和B7- 2 (CD86 )mRNA表达的影响 ,为临床使用川芎嗪治疗L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活动期LN患者PBMC培养 ,分别以川芎嗪、地塞米松和川芎嗪 +地塞米松进行处理 ,以PBS对照 ,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的方法 ,检测PBMC的B7- 1和B7- 2mR 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川芎嗪组和地塞米松组均能明显抑制B7- 2mRNA表达 (P <0 .0 5 ) ,而川芎嗪 +地塞米松组对B7- 2mRNA表达的抑制更加明显 (P <0 .0 1)。各组对B7- 1mRNA表达均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结论 :川芎嗪能下调活动期L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7- 2mRNA表达 ,合并使用地塞米松能更好地抑制B7- 2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B7-1 B7-2 川芎嗪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糖保肾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谢辉 朱琳 +3 位作者 黄霖 肖洁 肖云 刘汉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7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降糖保肾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寻找最佳途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经洗脱期后,随机分为西药组(X组),中药组(Z组),中西医结合组(L组)。分别予厄贝沙坦150mg/次,1次/日... 目的:探讨降糖保肾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寻找最佳途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经洗脱期后,随机分为西药组(X组),中药组(Z组),中西医结合组(L组)。分别予厄贝沙坦150mg/次,1次/日,口服;降糖保肾方(免煎剂):每日2剂,口服;降糖保肾方(免煎剂)每日2剂联合厄贝沙坦150mg每日1次,口服;维持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血糖、蛋白尿、肾功能、血脂、降糖药用量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前后ALT,Alb,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糖保肾方显著改善症状积分,显著降低TC,TG,HbA1c,减少胰岛素用量,显著降低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24h尿蛋白,显著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P<0.05);联合厄贝沙坦后以上作用较单用降糖保肾方更显著(P<0.05)。结论:降糖保肾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保肾方 厄贝沙坦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尾加压素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华林 谭树芬 +7 位作者 刘长波 谢辉 郭颖 俞小敏 杨热电 崔如健 陈秀萌 黄元寿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8期426-429,43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及尿液中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水平变化以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以正常人为对照,分别观察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和广东省广州市珠江医院肾移植科慢...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及尿液中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水平变化以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以正常人为对照,分别观察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和广东省广州市珠江医院肾移植科慢性肾衰竭未透析患者(ND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D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APD组)、肾移植患者(KT组)血浆及尿液中的尾加压素Ⅱ水平变化。结果ND组、HD组、PD组和KT组患者的血浆UⅡ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001),以HD组最高,ND组次之,PD组再次之,KT组最低;尿UⅡ排泄在ND组、HD组、PD组均显著减少(P<0.05),但在KT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证实在非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血UⅡ水平显著增高,尿UⅡ排泄明显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变化更为显著;肾移植患者血浆UⅡ水平增高减轻,而尿UⅡ水平显著增加;本研究提示UⅡ是慢性肾衰竭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Ⅱ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方与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尾加压素Ⅱ表达及病理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华林 刘长波 +5 位作者 谢辉 谭树芬 杨热电 崔如健 陈秀萌 黄元寿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7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益肾方与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表达和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SD大鼠以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组)、益肾方治疗组(DZ组)、... 目的:探讨益肾方与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表达和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SD大鼠以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组)、益肾方治疗组(DZ组)、厄贝沙坦治疗组(DI组),并设正常对照组。治疗8周后取肾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UⅡ表达水平,光镜及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肾组织中UⅡ表达增高,肾小球肥大,基质增多,足突融合,基底膜增厚;肾组织UⅡ表达与肾小球平均体积及基底膜厚度的关系均呈正相关。益肾方和厄贝沙坦治疗组肾组织UⅡ表达均明显减少,肾脏病理显著改善。结论:益肾方和厄贝沙坦均能减少糖尿病大鼠肾组织UⅡ的表达和改善肾脏病理改变,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UⅡ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Ⅱ 糖尿病肾病 益肾方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150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肖洁 张紫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3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先后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和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 目的:探讨使用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先后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和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每日4次,每次1袋(5.0 g),疗程为2个月。观察和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UN、Scr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BUN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Scr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BUN、Scr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费用低且服用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尿毒清颗粒 尿素氮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1
7
作者 叶满燕 冯蔼雯 杨热电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6期81-82,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与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近3年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R)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其中调查组派发问卷80份,回收80份,对照组为普通正常人群,...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与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近3年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R)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其中调查组派发问卷80份,回收80份,对照组为普通正常人群,派发问卷80份,回收80份。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212.72+32.82,正常人群总分为106.53+3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5,p=0.000),在各因子分析中,躯体化症状、忧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症状、偏执症状等比较同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比正常人更加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障碍,需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心理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_6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汪华林 刘长波 +3 位作者 谭树芬 谢辉 崔如健 杨热电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6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DN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D组)、维生素B6治疗组(B组)、氨基胍治疗组(A组),并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每组10只大... 目的:探讨维生素B6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DN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D组)、维生素B6治疗组(B组)、氨基胍治疗组(A组),并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每组10只大鼠;A、B组每天分别用氨基胍、维生素B61g溶于1L蒸馏水中,C、D组仅给予1L蒸馏水,24 h后自由饮用。观察治疗期间大鼠的一般状况、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三酰甘油(TG)、血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提取物糖基化终末产物(GTE-AGEs)、肾组织病理等改变。结果:(1)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损害。(2)维生素B6对FBG及HbA1c无影响,但能降低DN大鼠的TG、TC、SCr、24h-UAER,增加GFR。(3)维生素B6能降低DN大鼠肾小球AGEs,其作用效果与氨基胍相当。结论:(1)维生素B6无降糖作用,但对肾脏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维生素B6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高脂血症;(3)维生素B6具有与氨基胍相似的抑制肾脏AGEs在糖尿病大鼠肾脏蓄积的作用,发挥其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6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糖基化终末产物 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梗阻性肾病肾损伤保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肖云 肖洁 +3 位作者 谢辉 童珊珊 李钰青 吴峻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梗阻性肾病所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42例梗阻性肾病所致肾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18)。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 8...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梗阻性肾病所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42例梗阻性肾病所致肾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18)。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 8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治疗14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SOD及尿液β_2-MG、NAG水平。结果:治疗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62.9±20.3)μmol/L,(5.7±1.88)mmol/L,(0.35±0.10)mg/L,(10.59±3.55)U/L]较对照组[(109.1±29.6)μmol/L,(7.2±2.23)mmol/L,(0.80±0.26)mg/L,(25.21±7.56)U/L,P<0.05]下降更明显,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99.09±105.42)u/mL vs(257.96±81.15)U/mL.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减少梗阻性肾病患者肾脏的氧化应激性损伤,有助于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梗阻性肾病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把花根防治同种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庞伟 史艳玲 +3 位作者 谭树芬 梁玉凤 赖德源 邹和群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探索更有效、安全和经济的防治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途径,为临床提高远期移植器官存活率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应用标准的慢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观察移植24周后135mg/d火把花根片灌胃组和单纯肾移植对照组间24h尿蛋白定量、血... 目的:探索更有效、安全和经济的防治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途径,为临床提高远期移植器官存活率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应用标准的慢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观察移植24周后135mg/d火把花根片灌胃组和单纯肾移植对照组间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组织病理改变等的差异,评价火把花根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火把花根可减少慢性排斥反应大鼠的尿蛋白、血清肌酐以及移植肾单个核细胞浸润和慢性纤维化病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火把花根可有效减轻大鼠慢性排斥反应病变程度,可为临床防治慢性移植肾病提供新的措施和更广泛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花根 肾移植 慢性移植肾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与TGF-β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云 陶立坚 +3 位作者 DamuTang 金鸥 孙剑 吴峻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p21及TGF-β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组)和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UO组)。HE染色观察2组大鼠术后第7,14和21天肾小管间质的形态学改变;用RT-PCR法检测肾皮质p21 mRNA和TGF-β... 目的:探讨p21及TGF-β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组)和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UO组)。HE染色观察2组大鼠术后第7,14和21天肾小管间质的形态学改变;用RT-PCR法检测肾皮质p21 mRNA和TGF-βmRNA的变化。结果:在UUO大鼠模型早期,肾皮质p21 mRNA和TGF-βmRNA的表达即有明显增高,与SOR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P<0.01及P<0.05),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p21和TGF-β的表达逐渐增强(P<0.05),并且UUO组大鼠各时间点p21和TGF-β的表达呈正相关(各时间点分别为r=0.745、0.700、0.662,P<0.05)。结论:p21可能参与了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TGF-β可能参与介导了p21在肾皮质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 TGF-Β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和治疗及预后分析
12
作者 俞小敏 叶任高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关系。方法:分析1986年~1999年62例LN终末期肾脏病(ESRD)病人的临床活动性指标和死亡原因,分析比较LN与非LN透析病人的存活率。结果:本组LN病人发展至ESRD透析时,活动性指标的计分呈... 目的:探讨终末期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关系。方法:分析1986年~1999年62例LN终末期肾脏病(ESRD)病人的临床活动性指标和死亡原因,分析比较LN与非LN透析病人的存活率。结果:本组LN病人发展至ESRD透析时,活动性指标的计分呈下降趋势,但机制未明;透析后3、6、10年存活率分别为81.25%、51.20%、32.12%,与非LN透析后的83.10%、54.37%、35.67%相比近似,而死亡原因以感染居多。结论:LN的ESRD期病人一般不需要抗SLE活动性的治疗;该期病人与非LN的ESRD期病人替代治疗的存活率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狼疮性肾炎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7-1和B7-2mRNA表达异常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
13
作者 汪华林 叶任高 +5 位作者 李幼姬 许韩师 董光富 李清刚 周道远 黄凝红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活动期和静止期狼疮肾炎(L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7-1(CD80)和 B7-2(CD86)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以探讨 B7-1和 B7-2 mRNA表达异常在 LN自身免疫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活动期和静止期狼疮肾炎(L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7-1(CD80)和 B7-2(CD86)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以探讨 B7-1和 B7-2 mRNA表达异常在 LN自身免疫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正常人为对照,分离15例活动期和13例静止期的LN患者PBMC,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的方法,检测PB-MC的 B7-1和 B7-2 mRNA表达。B7-1和 B7-2 mRNA表达与 SLE疾病活动评分指数(SLEDAI)的相关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静止期 LN组 B7-1和 B7-2 mRNA表达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LN组B7-1mRNA有明显的上升(P<0.05),B7-2 mRNA表达增高更加显著(P<o.01)。B7-2 mRNA的增高与SLEDAI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8641,P<0.05)。结论:活动期狼疮性肾炎存在着B7mRNA表达的异常,B7-2mRNA的增高与 SLEDAI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B7-1 B7-2 信使核糖核酸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中、大分子毒素清除与瘙痒症状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40
14
作者 黄泳璋 肖洁 徐米清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9期470-474,共5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毒素的清除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每组20例,分别对2组患者观察期治疗前后血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毒素的清除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每组20例,分别对2组患者观察期治疗前后血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测定,临床观察2组治疗对尿毒症合并顽固性瘙痒的疗效并分析测定指标的变化与合并症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HD+HP组治疗12周后血AGEs、Hcy、PTH、β2-MG指标较HD组治疗12周后低,P〈0.05(依次为0.024,0.002,0.042,0.001),HD+HP组血AGEs、Hcy、PTH、β2-MG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下降,AGEs由759.22±227.80AU×10-3/mg降至351.17±266.58AU×10-3/mg,Hcy由26.17±7.15umol/L降至14.03±4.67umol/L,PTH由304.03±284.28pg/ml降至134.23±105.30pg/ml,β2-MG由19.51±5.70mg/L降至15.22±4.29mg/L,P〈0.05(依次为0.001,0.000,0.005,0.023),HD组除血Hcy降低[由26.17±7.15 umol/L降至14.03±4.67umol/L(P=0.081)]外其余3项指标(血AGEs、PTH、β2-MG)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AGEs由615.56±369.06AU×10-3/mg升高至704.62±551.97AU×10-3/mg,PTH由285.30±248.94pg/ml升高至345.73±397.45pg/ml,β2-MG由19.07±4.25mg/L升高至19.45±4.68mg/L,但P〉0.05(依次为0.867,0.054,0.727)。血PTH、β2-MG降低与皮肤瘙痒症状缓解情况之间的r=0~1,P〈0.05(依次为0.045,0.037)。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AGEs、Hcy、PTH、β2-MG等中大分子物质;并能有效缓解MHD患者顽固性瘙痒合并症,这与其对PTH和β2-MG的有效清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尿毒症期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热电 叶满燕 邱玲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1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寻找适合尿毒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对策。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0月经诊断为尿毒症患者82例,按随机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寻找适合尿毒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对策。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0月经诊断为尿毒症患者82例,按随机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计划及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焦虑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切实可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期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励 文吉秋 汪华林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和其生活质量,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收集2002-2003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三家医院血透中心行维持血透析的患者56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收集检...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和其生活质量,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收集2002-2003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三家医院血透中心行维持血透析的患者56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收集检验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56名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运用SF-36量表调查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根据睡眠质量结果分为两组,对比两组间的生活质量。结果:根据PSQI总分值(PSQI≤5和PSQI>5)分为两组,两组在年龄、男女比例、教育程度和种族上无明显差别;在平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透析充分性上无明显差别;睡眠质量较好组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上优于睡眠质量较差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可能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MO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冯励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观察连续性高容量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ICU住院的10例MODS患者行高容量连续性血液滤过72 h,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和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并每24 h评价APACHE评分,测... 观察连续性高容量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ICU住院的10例MODS患者行高容量连续性血液滤过72 h,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和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并每24 h评价APACHE评分,测定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结果:所有患者均耐受高容量血液透析滤过,高容量血液透析滤过可以回调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0.05),血CRP有下降(P<0.05),APACHE评分得到改善(P<0.01)。单核细胞HLA-DR表达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相应上调。结论:高容量连续性血液滤过可以改善MODS患者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功能重建,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容量血液透析滤过 MODS 预后 HLA-DR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