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出气二氧化碳和体表氧饱和度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杰 陈荣昌 钟南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探索应用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监测推算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方法和在特定范围内应用SpO2推算PaO2和计算氧合指数(OI)的准确性和误差范围,为临床动态监测、无创评估和在没有血气分析的基... 目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探索应用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监测推算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方法和在特定范围内应用SpO2推算PaO2和计算氧合指数(OI)的准确性和误差范围,为临床动态监测、无创评估和在没有血气分析的基层医院中对呼吸衰竭病人的评价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3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支气管解痉剂、祛痰剂、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等,部分患者联用BiPAP呼吸机鼻(面)罩双水平正压辅助通气,治疗疗程5~7d,治疗前后均采用平静呼气法和延长呼气法记录呼出气PCO2和SpO2数据。结果治疗前平静呼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Q)]为(50.72±8.93)mmHg,延长呼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P)]为(70.35±8.91)mmHg,PaCO2为(71.25±9.08)mmHg。PETCO2(Q)显著低于PaCO2(P<0.01),而PETCO2(P)与PaCO2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结果与治疗前类似。通过直线相关分析,治疗前后的PETCO2(P)和PaCO2均呈高度相关(r前=0.96和r后=0.97,P<0.01)。治疗前根据SpO2测定,从氧解离曲线图查得到相应的PaO2(Y)值。PaO2为(59.07±2.22)mmHg,PaO2(Y)为(59.96±1.42)mmHg,两组结果相当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由PaO2(Y)计算得到OI(Y)为219.15±24.63,用PaO2计算的OI为215.70±22.7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直线相关分析,PaO2与PaO2(Y)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1,P<0.01);OI与OI(Y)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5,P<0.01)。结论对于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改进的呼出气CO2监测方法和调节吸入氧浓度使SpO2在90%左右时,可较准确地估计PaCO2和PaO2,适合于无创动态监测和在没有血气分析条件的基层医院用于评估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二氧化碳 呼出气 血氧饱和度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