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逆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筱蔼 曾萍 +4 位作者 吴伟康 胡景鑫 曾其毅 杨镒宇 刘奕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观察四逆汤(SND)对MODS大鼠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SND对MODS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可逆性失血性休克以及静脉注射脂多糖两次打击以建立大鼠MODS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 目的建立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观察四逆汤(SND)对MODS大鼠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SND对MODS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可逆性失血性休克以及静脉注射脂多糖两次打击以建立大鼠MODS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ODS模型组和SND治疗组。采用常规病理检查,快速抽取主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和心、肝、肾功能有关酶学指标的检测,测定血清SOD、NO含量,以及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病理检查显示模型组大鼠造模1 d后各重要脏器都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3 d后更明显,而SND治疗组病变明显减轻;心、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在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水平显著下降而NO水平显著升高,而治疗组除灌胃1 d后血清NO水平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外,血清SOD和N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大鼠治疗3 d后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相应时间的模型组(P<0.05),治疗组大鼠治疗1 d后血清IL-6含量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四逆汤能有效防治MODS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过度的炎症反应、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四逆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基因修饰脊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存活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燕青 曾园山 +2 位作者 曾湘 丁英 李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7-581,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TrkC)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红核和背核受损伤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临床...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TrkC)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红核和背核受损伤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含有NT-3-SCs和TrkC-MSCs的PLGA高分子支架移植到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处。在术后第67天,取其大脑和脊髓进行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CI处SCs和MSCs的存活及其外源性基因的表达,并计算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中脑红核和L1脊髓背核的神经元数量。结果:2个月后,可见SCI处有移植的SCs和MSCs,其中转染的外源性基因NT-3和TrkC可在移植细胞内表达。NT-3-SCs+TrkC-MSCs移植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中脑红核和L1脊髓背核的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NT-3基因修饰SCs和TrkC基因修饰MSCs联合移植能够促进全横断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中脑红核和脊髓背核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雪旺细胞 神经营养素-3 神经营养素-3受体 脊髓损伤 大脑皮质 红核 背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何彦丽 张雅洁 +2 位作者 顾莹莹 张惠球 陈国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7-109,I015,共3页
目的:探讨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法对76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CD44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进行... 目的:探讨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法对76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CD44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D44阳性率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为706%,无转移组为452%,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CD44表达呈递增趋势,Ⅰ级与Ⅱ、Ⅲ级间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CD44与PCNA表达存在平行关系,与ER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44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及其受体Flt4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芳 张雅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 探讨VEGF C/VEGFR 3(Flt4)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 1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 C、Flt4的表达。结果  10 1例乳腺癌组织VEGF C阳性率为 93 1%(94/10 1) ,Flt4阳性率为 86 1%(87/10 1) ,且VEGF C... 目的 探讨VEGF C/VEGFR 3(Flt4)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 1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 C、Flt4的表达。结果  10 1例乳腺癌组织VEGF C阳性率为 93 1%(94/10 1) ,Flt4阳性率为 86 1%(87/10 1) ,且VEGF C与Flt4表达呈正相关。VEGF C阳性指数在转移组 (6 1 89± 17 79)高于未转移组 (44 2 8± 17 87) (P <0 0 5 )。随着癌细胞VEGF C表达强度增强 ,Flt4阳性脉管数也随之增加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乳腺癌中Flt4阳性脉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 (15 5 5± 3 6 3)高于未转移组 (10 71± 2 90 )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细胞高水平表达VEGF C、Flt4,两者表达呈正相关。Flt4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受体 FLT4 乳腺癌转移 阳性率 转移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潜伏基因产物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雅洁 王广才 +1 位作者 张丽红 绵贯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探讨EBV潜伏基因产物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6 5例NHL、6 4例HL人体标本进行LMP 1、EBNA2对比检测 ,并选择 10 1例NHL进行PCR检测。结果 :EBV PCR检出率 (19 8% )高于LMP 1(14 9% ) ,PCR阴性... 目的 :探讨EBV潜伏基因产物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6 5例NHL、6 4例HL人体标本进行LMP 1、EBNA2对比检测 ,并选择 10 1例NHL进行PCR检测。结果 :EBV PCR检出率 (19 8% )高于LMP 1(14 9% ) ,PCR阴性病例LMP 1全部为阴性。EBNA2在全部病例均为阴性。在NHL和HL ,LMP 1阳性细胞主要是免疫母细胞样细胞、R S样细胞和R S细胞 ,LMP 1阳性的R S样细胞多数表达活化分子CD30。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EBV检出率较高 (2 3 1% )。T淋巴瘤EBV检出率 (2 3 8% )高于B淋巴瘤 (10 2 % )。结论 :EBV潜伏基因产物表达情况能够反映出宿主细胞的分化程度和 (或 )宿主的免疫监视作用。EBV在R S样细胞形成中可能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潜伏基因产物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 恶性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抑制鼻咽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3
6
作者 涂永生 王红艳 +3 位作者 许继德 李建华 彭妙茹 刘筱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用损伤修复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辛伐他汀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结果:损伤修复实验结果显示,辛伐他汀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迁移,...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用损伤修复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辛伐他汀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结果:损伤修复实验结果显示,辛伐他汀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迁移,2.5μmol/L的辛伐他汀作用24 h,其迁移距离为对照组24 h的5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2.5μmol/L的辛伐他汀处理24 h,迁移细胞数量为对照组的69.2%。结论:辛伐他汀能浓度、时间依赖性地抑制CNE2细胞迁移。为辛伐他汀的临床研究提供有利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鼻咽癌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Raji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UBE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勇 龙捷 +3 位作者 莫祥兰 苏祖兰 邵春奎 谢晓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Burkitt's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泛素活化酶(UBE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5μmol/L的MG132处理Raji细胞24h,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Burkitt's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泛素活化酶(UBE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5μmol/L的MG132处理Raji细胞24h,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PI单染法分析细胞周期;荧光定量RT-PCR检测UBE1基因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UBE1蛋白表达。【结果】MG132处理组细胞生长缓慢,死亡及凋亡多见,细胞凋亡率(26.06±1.10)%较对照组(0.30±0.26)%上升(P<0.05),G2/M期细胞比率(33.2±1.2)%较对照组(12.5±1.1)%升高(P<0.05);MG132处理组UBE1mRNA表达量(0.35±0.05)较对照组(1.00±0.08)下降(P<0.05),抑制率为65%;UBE1蛋白表达量(0.93±0.07)较对照组(1.62±0.22)下调(P<0.05),蛋白表达率为(58±6)%。【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诱导Raji细胞发生凋亡和G2/M期阻滞,同时抑制UB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机制仍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蛋白酶体抑制剂 淋巴瘤 RAJI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中DAL-1表达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绘宇 张惠球 +2 位作者 林云恩 郑少秋 张雅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4-497,502,共5页
目的探讨DAL-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90例肺癌组织及163例癌旁组织中DAL-1、E-cadherin、Snail和vimentin表达,分析DAL-1与肺癌临床特征之间以及四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DAL-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90例肺癌组织及163例癌旁组织中DAL-1、E-cadherin、Snail和vimentin表达,分析DAL-1与肺癌临床特征之间以及四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中DAL-1、E-cadherin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vimentin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AL-1和E-cadherin表达降低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1、P<0.05);Snail、vimentin表达升高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有关(P<0.01)。DAL-1与E-cadheri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与vimentin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1);E-cadherin与Snail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DAL-1可能参与了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过程,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DAL-1 E-CADHERIN SNAIL VIMEN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VEGFR-3表达对肿瘤细胞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芳 张雅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0-712,共3页
目的观察阻断VEGFR-3(Flt 4)表达对肿瘤细胞(前列腺癌细胞株PC3)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第1组为对照组.每组有6孔,每孔具有相同细胞数2×105/ml,实验组每孔各加入试剂100 ml/L.第1组(对照组)加入淋巴管内皮... 目的观察阻断VEGFR-3(Flt 4)表达对肿瘤细胞(前列腺癌细胞株PC3)诱导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4组,第1组为对照组.每组有6孔,每孔具有相同细胞数2×105/ml,实验组每孔各加入试剂100 ml/L.第1组(对照组)加入淋巴管内皮细胞完全条件培养液(LEC)1 ml,第2组加入LEC 1 ml+兔血清100 μl,第3组加入LEC 1 ml+PC3细胞上清100 μl.第4组加入LEC+抗Flt 4抗体100 μl.并于24、48、72、96 h观察各组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各时间段计数第1~3组细胞数,第4组于72 h计数后,去除抗体,重新加入LEC+PC3细胞上清继续培养至120 h;除96 h外,其余各时间段均计数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第1、2组淋巴管内皮细胞在加试剂后各时间段两组细胞数及形态无明显差别,第3组加入PC3细胞上清后,细胞数明显多于第1、2组.第4组加试剂后24、48、72 h细胞计数均少于前24 h.清除抗体后加入PC3细胞上清48 h计数细胞,细胞数仅略见增加.结论 VEGF-C高表达的PC3细胞上清能显著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阻断Flt4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PC3细胞上清促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对骨巨细胞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3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徐若冰 文剑明 +4 位作者 张萌 吕长海 肖刚 张文敏 梁惠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982-1988,共7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及其受体 (uPAR)信号转导对骨巨细胞瘤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 2 )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 3(TIMP - 3)的调节。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uPAR、MMP - 2和TIMP - 3的表达。用...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及其受体 (uPAR)信号转导对骨巨细胞瘤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 2 )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 3(TIMP - 3)的调节。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uPAR、MMP - 2和TIMP - 3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uPA对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p4 4蛋白磷酸化水平。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用uPA和uPAR抗体处理后瘤细胞MMP - 2和TIMP - 3蛋白表达。结果 :(1)uPAR主要表达在部分单核基质细胞和一些多核巨细胞的胞膜上 ;(2 )MMP - 2主要表达在瘤细胞的胞浆 ,在多核巨细胞 ,其表达有明显的极向性 ;(3)在骨巨细胞瘤组织TIMP - 3表达量低于MMP - 2 ,在多核巨细胞也显示极向性表达 ;(4 )将uPA -ATF加入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后 ,细胞信号通路上的p4 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用uPAR抗体处理后 ,细胞p4 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说明uPA -ATF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而且受uPAR拮抗剂的影响 ;(5 )uPA -ATF信号通路上调MMP - 2和TIMP - 3的表达 ,而uPAR抗体则下调MMP - 2和TIMP - 3的表达。结论 :本实验首次直接证明uPA -ATF通过信号转导能调节MMP - 2和TIMP - 3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瘤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亲环素A表达时程变化
11
作者 涂永生 何国炜 +3 位作者 林泳婷 戴小敏 李丽娟 王红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过程中左心室心肌组织中亲环素A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负荷性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术后4周和8周,检测左心室重量和体质量比值观察心肌肥大程度。然后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左心组织... 目的探讨大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过程中左心室心肌组织中亲环素A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负荷性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术后4周和8周,检测左心室重量和体质量比值观察心肌肥大程度。然后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左心组织中亲环素A表达变化。结果在术后4周和8周,腹主动脉缩窄组左心/体质量比值比假手术对照组分别增加38.10%和37.70%。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两组亲环素A的表达均随鼠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在术后4周和8周,腹主动脉缩窄组左心室心肌组织中亲环素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亲环素A表达分别增加26.06%和31.95%。结论大鼠心肌肥厚的同时伴随亲环素A表达增多,提示心肌肥厚发病机制可能涉及亲环素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亲环素A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及其受体的表达与妊娠期糖尿病围生儿结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汤栩文 林斯 谢晓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与围生儿结局间的关系,并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蛋白在胎盘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方法:选择孕24~28周来我院产前检查被诊断患有GDM的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GDM组),...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与围生儿结局间的关系,并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蛋白在胎盘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方法:选择孕24~28周来我院产前检查被诊断患有GDM的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GDM组),另选择同孕期、相应年龄的正常妊娠妇女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GDM组孕妇治疗前、后和同孕期正常对照组孕妇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AGEs水平。分娩后立即收集两组胎盘低温保存,用于分析组织中RAGE蛋白的表达。并收集母婴临床信息,根据GDM组围生儿结局分为GDM围生儿正常组和GDM围生儿异常组。结果:①GDM组治疗前孕妇血清AGEs水平、HbA1c和空腹血糖值均明显高于同孕期正常对照组(P<0.05,P<0.01)。②GDM组经干预治疗后其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与同孕期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AGEs水平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GDM围生儿异常组孕妇血清AGEs水平高于GDM围生儿正常组(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GEs是GDM围生儿结局异常的危险因子(OR=6.197,P<0.01,95%CI2.514~15.453)。⑤Western印迹法测定胎盘组织中RAGE蛋白表达水平,GDM围生儿异常组高于GDM围生儿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AGEs血症是GDM围生儿结局的一个不利因素,高AGEs水平可作为GDM围生儿结局异常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妊娠期糖尿病 胎盘 围生儿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