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SV_(40)串联启动子红细胞生成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1
作者 陈广南 吴淑华 梁希若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0-23,共4页
本文构建了含SV40串联启动子的红细胞生成素(EPO)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因逆转录病毒载体pN2A需用外源启动子才能表达目的的基因,故把SV40串联启动子及包括除信号肽中第2、3、4位氨基酸外的所有编码区及两个内含子序列的EPO基因片段... 本文构建了含SV40串联启动子的红细胞生成素(EPO)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因逆转录病毒载体pN2A需用外源启动子才能表达目的的基因,故把SV40串联启动子及包括除信号肽中第2、3、4位氨基酸外的所有编码区及两个内含子序列的EPO基因片段一起克隆到pN2A载体neo基因下游的多聚接头上的单一酶切位点BglⅡ上,构建成重组质粒pN2ASV40E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膦甲酸钠对九种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志坚 马桂璋 +2 位作者 李叔田 常汝虚 梁希若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6-8,38,共4页
本文观察了膦甲酸钠对人胚肾细胞、人胚肺二倍体细胞、Hep-2细胞及A549细胞等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本品对这些细胞毒性极小。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外有关文献报道,挑选了九种对膦甲酸钠敏感或不敏感的DNA病毒和RNA病毒,用病毒细胞病变抑制... 本文观察了膦甲酸钠对人胚肾细胞、人胚肺二倍体细胞、Hep-2细胞及A549细胞等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本品对这些细胞毒性极小。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外有关文献报道,挑选了九种对膦甲酸钠敏感或不敏感的DNA病毒和RNA病毒,用病毒细胞病变抑制法,研究膦甲酸钠在体外对这些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膦甲酸钠对HSV—1、HSV—2、CMV、EBV等疱疹类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最为显著,37.8~42μmol/ml即可抑制HSV和100个TCID_(50)的50%细胞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甲酸钠 病毒细胞病变抑制法 病毒细胞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破碎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达泮 汪锋 +1 位作者 方强 冯键威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66-69,共4页
本文报道了激光诱导破碎细菌的研究。破碎细菌在分子生物工程及病毒学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用激光手段进行破碎细菌,方法简便,破碎率高。本文详述应用四种不同激光器,配合某种装置,使破碎率最高可达到90%。文中对激光破碎细菌的... 本文报道了激光诱导破碎细菌的研究。破碎细菌在分子生物工程及病毒学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用激光手段进行破碎细菌,方法简便,破碎率高。本文详述应用四种不同激光器,配合某种装置,使破碎率最高可达到90%。文中对激光破碎细菌的机理作了扼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破碎 激光诱导 破碎率 分子生物 激光作用 样品池 照射时间 超声波仪器 扩束 辐射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实验室检查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志坚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74-80,共7页
巨细胞病毒是疱疹病毒科(herpetol-viridae)中的一种,已知从人类及黑猩猩、猴、小鼠、田鼠、豚鼠、猫头鹰等动物中分离出本病毒,人类的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与动物的巨细胞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感染特点有一定的差别。... 巨细胞病毒是疱疹病毒科(herpetol-viridae)中的一种,已知从人类及黑猩猩、猴、小鼠、田鼠、豚鼠、猫头鹰等动物中分离出本病毒,人类的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与动物的巨细胞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感染特点有一定的差别。人群的 HCMV感染十分普遍,血清学调查表明,60~90%成人含 HCMV 抗体,故有人认为非洲及亚洲约90%人口受感染,但绝大部分无症状。HCMV感染通常以密切接触、输血、器官移植及垂直传播等方式为主,临床上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肺炎、心肌炎、先天性畸形、巨细胞包涵体病等为特色,HCMV的隐伏与持续性感染可能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检查法 疱疹病毒科 巨细胞包涵体病 生物学性状 感染特点 器官移植 单核细胞增多症 持续性感染 血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合剂免疫增强效应的研究
5
作者 郑志坚 杨英 +3 位作者 马桂璋 方强 李叔田 梁希若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用NIH小鼠研究了拘杞合剂对细胞免疫的增强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枸杞合剂在体内可加速恢复和增强免疫效应,使免疫抑制小鼠对ConA激活的胸腺细胞和脾淋巴细胞产生增殖效应,恢复和增强对ConA诱导的T细胞产生IFN-γ及IL:的能力,并增强... 本文用NIH小鼠研究了拘杞合剂对细胞免疫的增强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枸杞合剂在体内可加速恢复和增强免疫效应,使免疫抑制小鼠对ConA激活的胸腺细胞和脾淋巴细胞产生增殖效应,恢复和增强对ConA诱导的T细胞产生IFN-γ及IL:的能力,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合剂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2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丝裂原对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诱生作用
6
作者 李叔田 杨英 +3 位作者 梁希若 娄丹 徐丽萍 邹钟诚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5期1-3,7,共4页
以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B(SEB)中国商陆皂甙(PES)、刀豆蛋白A(ConA)、植物血凝素(PHA)和法波脂(TPA)等六种丝裂原诱导扁桃腺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结果表... 以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B(SEB)中国商陆皂甙(PES)、刀豆蛋白A(ConA)、植物血凝素(PHA)和法波脂(TPA)等六种丝裂原诱导扁桃腺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结果表明PHA(100μg/ml)的诱生作用广,效价高,在同一份淋巴细胞中,三者效价均)10μg/ml,与白细胞干扰素(Le-IFN)并用诱生效果更佳;诱生IFN-γ以SEA(0.1μg/ml)最适;诱生TNF-γ以SEB(1μg/ml)为宜。动力学研究表明,以PHA/Le-IFN诱生IL-2与IFN-γ在24小时达高峰,而TNF则于72小时始现高峰。实验表明天然淋巴因子制品,实为多种淋巴因子的混合物,在实用上尚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肿瘤坏死因子-α
7
作者 张求旺 梁希若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84-87,共4页
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自1975年由Carswell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免疫学家的重视。作为一种细胞因子,TNF-α主要由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但类淋巴母细胞(B-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NECROSIS 淋巴母细胞 免疫学家 抗原表达 免疫调节功能 免疫调节活性 致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性
8
作者 丘峰云 梁希若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14-16,共3页
本文研究了氨基菲、氨基苣、氨基芘、氨基苯并芘结构和致突变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氨基基团位于多环芳烃长轴上时对沙门氏菌 TA98的致突变性比位于短轴上的强,代谢后的致突变性高于代谢前,但环的多少与致突变性强弱之间的关系不明显。这... 本文研究了氨基菲、氨基苣、氨基芘、氨基苯并芘结构和致突变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氨基基团位于多环芳烃长轴上时对沙门氏菌 TA98的致突变性比位于短轴上的强,代谢后的致突变性高于代谢前,但环的多少与致突变性强弱之间的关系不明显。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解释和预测一个新的氨基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多环芳烃 致突变性 结构活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与抗肿瘤免疫
9
作者 郑志坚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77-81,共5页
当前获较重视的细胞因子要数自细胞介素(Interleukin,简称 IL)系列,已发现并提到医学上实际应用的白细胞介素,包括IL1~IL11,其中有抗肿瘤免疫作用的,主要集中在 IL<sub>2</sub>和 IL<sub>6</sub>,其抗瘤免... 当前获较重视的细胞因子要数自细胞介素(Interleukin,简称 IL)系列,已发现并提到医学上实际应用的白细胞介素,包括IL1~IL11,其中有抗肿瘤免疫作用的,主要集中在 IL<sub>2</sub>和 IL<sub>6</sub>,其抗瘤免疫常与其它抗瘤因素相互协同,但也有直接的抑制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抗肿瘤免疫 INTERLEUKIN 细胞因子 淋巴瘤细胞 抗瘤活性 细胞毒活性 免疫活性 肿瘤病 效应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