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蛇毒蛋白C激活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候力强 余清声 管锦霞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79-81,86,共4页
关键词 蛋白C 激活剂 蛇毒 Protac AB-C AC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高涌 龙启才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9,共5页
研究单一组份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在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相结合,检测体液中的原形物浓度,药一时数据用3P87程序处理。结果:兔静脉注射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 0.5、1、1.... 研究单一组份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在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相结合,检测体液中的原形物浓度,药一时数据用3P87程序处理。结果:兔静脉注射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 0.5、1、1.5U/kg三个剂量后,t1/2α(快分布相半衰期)在 12.6~ 16. 5min范围内,t1/2β(慢分布相半衰期)在 131.6~164.7min范围内,1/2γ(消除相半衰期)在988~1292min范围内。AUM_(0→24h)(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2833±312、5780±275和10707±12ng/min/ml比例为1:2:04:3.77。结论:兔静脉注射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三个剂量后,药一时曲线经拟合符合三房室模型特征,三个时相的半衰期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UC与剂量成正比,表明药物在克体内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排泄以肾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 类凝血酶 核素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蝮蛇毒蛋白C活化组份的分离提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侯力强 赵路宁 +2 位作者 黄劭 管锦霞 余清声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从国产蝮蛇毒中分离提取蛋白C活化组份。方法:以江浙蝮蛇毒为材料,经DEAE-SephadexA-50、CM-SephadexG-25二次柱层析,分离提取蛋白组份,并用KlPTT法及发包庇物法检测其抗凝活性及酰胺酶活性。结果:经二次柱层析,分离出了... 目的:从国产蝮蛇毒中分离提取蛋白C活化组份。方法:以江浙蝮蛇毒为材料,经DEAE-SephadexA-50、CM-SephadexG-25二次柱层析,分离提取蛋白组份,并用KlPTT法及发包庇物法检测其抗凝活性及酰胺酶活性。结果:经二次柱层析,分离出了FⅥ-Ⅲ蛋白组份,经生物学活性鉴定表明,该组份具有强烈的抗凝血活性及酰胺酶活性,同时观察不同浓度FⅥ-Ⅲ组份对正常血浆KFPTT值及A405值的影响,发现KPTT值随FⅥ-Ⅲ组份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A405值也与该组份有显著量效关系,表明我们分离提取的蛇毒组份FⅥ-Ⅲ具有抗凝活性,并且该活性与蛋白C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 活化组份 蛇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组份M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林光 余清声 +2 位作者 廖兆全 赵路宁 管锦霞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探讨中华眼镜蛇毒组份M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卵磷脂法、剩余可凝纤维蛋白原法、纤维蛋白平板法等分别测定了中华眼镜蛇毒组份M中磷脂酶A_2(PLA_2),纤维蛋白原溶解酶及纤维蛋白溶解等与血小板聚集相关的酶活性... 探讨中华眼镜蛇毒组份M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卵磷脂法、剩余可凝纤维蛋白原法、纤维蛋白平板法等分别测定了中华眼镜蛇毒组份M中磷脂酶A_2(PLA_2),纤维蛋白原溶解酶及纤维蛋白溶解等与血小板聚集相关的酶活性,并运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SDS-PAGE)分析了组份M对血小板内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结果:组份 M不含 PLA_2活性,无纤维蛋白(原)溶解酶活性,亦无ADP酶和 5’-核苷酸酶活性,不影响正常人血浆乳酸脱氢酶的含量,但对ADP诱导的血小板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聚合物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中华眼镜蛇毒组份M对血小板聚集所依赖的血小板内细胞骨架系统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 血小板聚集 抑制作用 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梅 余清声 覃媛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9-10,15,共3页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沙鼠双侧颈总动脉1h,造 成前脑缺血模型,用比色法测定脑匀浆过氧化脂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 性。结果:F组分...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沙鼠双侧颈总动脉1h,造 成前脑缺血模型,用比色法测定脑匀浆过氧化脂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 性。结果:F组分0.9、0.3、0.1mg/kg可显著抑制脑内脂质过氧化,降低MDA的含量,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 性,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同缺血再灌组比较P<0.05,同阳性对照药尼莫通比较,P>0.05。结论:中华眼镜蛇毒F 组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促进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脂质过氧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小板活化时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梅 余清声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表达的影响,确定F组分是否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功能。方法:实验分成对照组、凝血酶组和各给药组(凝血酶+F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α-颗粒...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表达的影响,确定F组分是否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功能。方法:实验分成对照组、凝血酶组和各给药组(凝血酶+F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的变化。结果:凝血酶能引起血浆中的GMP-140含量明显升高,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 100、30 μg/mL明显降低凝血酶引起的血浆GMP-140含量升高,并呈现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关系,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能够抑制激动剂引起的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 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与传统TACE化疗药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株作用的差异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慰 王敏 +4 位作者 管锦霞 余清声 林振桃 曾耀英 胡以则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 :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FractionCfromNajaNajaActraVenom ,FC)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和机理 ,并与传统肝动脉插管栓塞 灌注化疗 (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药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MTT法、流式细... 目的 :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FractionCfromNajaNajaActraVenom ,FC)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和机理 ,并与传统肝动脉插管栓塞 灌注化疗 (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药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等方法 ,观察FC对人肝癌细胞株 (Bel 74 0 2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 (HBE16 )及人羊膜细胞株 (HAM )的细胞毒作用、量效关系、凋亡率等 ,并与 5 氟尿嘧啶 (5 Fu)、丝裂霉素 (MMC)、阿霉素 (ADM )等对上述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FC对人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 2 4及 4 8h的IC50 分别为 4 .34和 3.96 μg ml,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而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HBE16 )的IC50 则分别高达10 4 6和 11.82 μg ml,两细胞株间存在差异显著性 (P <0 .0 1)。FC还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凋亡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结论 :在本实验中 ,FC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株的生长 ,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 ,且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与传统TACE化疗药相比较 ,FC是有效的、能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新型抗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 肝肿瘤 组份C 细胞毒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辣素的分离纯化及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吴波 谭文界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 :从辣椒中提取辣椒辣素 ,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从辣椒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出辣椒辣素 ,并进行MS和HPLC波谱分析。结果 :从辣椒中分离到一种白色片状结晶 ,其MS谱显示有二个分子离子峰 (m/e30 5和m/e30 7) ;HPLC分析出现二个色谱... 目的 :从辣椒中提取辣椒辣素 ,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从辣椒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出辣椒辣素 ,并进行MS和HPLC波谱分析。结果 :从辣椒中分离到一种白色片状结晶 ,其MS谱显示有二个分子离子峰 (m/e30 5和m/e30 7) ;HPLC分析出现二个色谱峰 ,二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为 :6 3.76 %和 36 .2 4 %。结论 :根据其理化性质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结果 ,可以推定 :用此方法提取的结晶并非是单体 ,而是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辣素 分离 纯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及水线草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丽 周诚 顾少菊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 :鉴别白花蛇舌草及其混淆品水线草。方法 :应用紫外谱线组法 ,测试两者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 :两者的水浸液、石油醚浸液及氯仿浸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几乎一致 ,而无水乙醇浸液白花蛇舌草在 2 2 9nm波长处有一吸收峰 ... 目的 :鉴别白花蛇舌草及其混淆品水线草。方法 :应用紫外谱线组法 ,测试两者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 :两者的水浸液、石油醚浸液及氯仿浸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几乎一致 ,而无水乙醇浸液白花蛇舌草在 2 2 9nm波长处有一吸收峰 ,水线草在此处没有吸收峰。结论 :无水乙醇浸液 2 2 9nm波长处吸收峰的有无可作为白花蛇舌草及其混淆品水线草的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水线草 紫外谱线组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制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样红细胞
10
作者 符民桂 朱柳 +1 位作者 管锦霞 陈和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3-214,共2页
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制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样红细胞符民桂,朱柳,管锦霞(广州医学院广州蛇毒研究所,广州510182)陈和平(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还原型谷胱甘肽,红细胞,模型阵发性... 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制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样红细胞符民桂,朱柳,管锦霞(广州医学院广州蛇毒研究所,广州510182)陈和平(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还原型谷胱甘肽,红细胞,模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性 血红蛋白尿 还原型谷胱甘肽 红细胞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在抑制内皮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11
作者 黄韶玲 余清声 +1 位作者 陈华 朱柳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丝裂素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在ATP敏感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抑制内皮素(ET-1)诱导的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将10^(-7)~10^(-5)mol/L的尼可地尔导于培养血管平滑肌细... 目的:探讨丝裂素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在ATP敏感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抑制内皮素(ET-1)诱导的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将10^(-7)~10^(-5)mol/L的尼可地尔导于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ET-1诱导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 MAPK蛋白表达。[~3 H]胸腺嘧啶核苷酸掺入测定平滑肌细胞 DNA合成。结果:ATP敏感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抑制ET-1诱导的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3H]胸腺嘧啶核苷酸掺入并同时剂量依赖性下调 MAPK蛋白表达。结论: ATP敏感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可通过下调MAPK的表达从而抑制ET-1诱导的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通道开放剂 蛋白激酶 血管活性物质 血管平滑肌 培养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离素对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张梅 余清声 管锦霞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解离素 整合素 整合素受体 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及胸腺肽α_1治疗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莉 侯敬申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TACE术后应用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_1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6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胸腺肽α_1治疗组(17例)和肝癌对照组(19例),另选择同期12... 目的:探讨TACE术后应用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_1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6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胸腺肽α_1治疗组(17例)和肝癌对照组(19例),另选择同期1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T细胞亚群变化及AFP、ALT、总胆红素、淋巴细胞总数等指标。结果:行TACE治疗后1、7 d,肝癌对照组患者体内CD3^+T、CD4^+T、CD8^+T、CD4^+/CD8^+比值与TACE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肽α_1治疗组在TACE术后应用胸腺肽α_1治疗7 d后,CD4^+T、CD4^+/CD8^+、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肝癌对照组术后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术后应用胸腺肽α_1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胸腺肽Α1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