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温扩增技术在鸟类性别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谭深滦 曾繁文 +2 位作者 李莉 卫恒习 张守全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37-4247,共11页
鸟类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鸟类的性别鉴定技术对于生态学研究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传统性别鉴定方法如翻肛法,普遍受限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及熟练度,存在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分子性别鉴定技术,包括PC... 鸟类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鸟类的性别鉴定技术对于生态学研究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传统性别鉴定方法如翻肛法,普遍受限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及熟练度,存在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分子性别鉴定技术,包括PCR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和恒温扩增技术在内,已得到迅速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鸟类性别鉴定的准确性和简便性,尤其是恒温扩增技术的出现,加速了鸟类性别鉴定技术的发展,成为鸟类性别鉴定中的新型工具。与PCR和分子标记技术相比,恒温扩增技术以其高效性、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的特点在鸟类性别鉴定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恒温扩增技术在单一温度下反应30~60 min即可完成待测样品扩增,达到检测水平。笔者回顾了常规性别鉴定方法,并以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重组酶聚合酶恒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重组酶介导恒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PAA)和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ross-priming amplification,CPA)在鸟类性别鉴定中的应用为例,阐述不同恒温扩增技术在鸟类性别鉴定中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扩增 性别鉴定 环介导等温扩增 重组酶聚合酶恒温扩增技术/重组酶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va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对清远麻鸡感染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影响
2
作者 徐慧娟 邝智祥 +4 位作者 左珂菁 吴承洋 郑泓昊 谢青梅 陈伟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57,共7页
【目的】探究tva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tva c.3G>A对清远麻鸡感染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K,ALV-K)的影响。【方法】利用直接测序方法对清远麻鸡不同品系tva c.3G>A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利用流式细... 【目的】探究tva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tva c.3G>A对清远麻鸡感染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K,ALV-K)的影响。【方法】利用直接测序方法对清远麻鸡不同品系tva c.3G>A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利用流式细胞术和RT-qPCR检测RCASBP(K)-EGFP荧光报告病毒和ALV-K GD1601病毒感染清远麻鸡tva c.3G>A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s)的情况。利用RT-qPCR检测ALV-K GD1601病毒感染清远麻鸡tva c.3G>A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雏鸡的情况。【结果】tva c.3G>A突变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杂合突变基因型tva c.3G/A和纯合突变基因型tva c.3A/A存在于清远麻鸡K、M品系,tva c.3G/A频率分别为0.183、0.133,tva c.3A/A频率分别为0.116、0.033。流式细胞术和RTqPCR检测结果显示,tva c.3G>A突变位点野生型tva c.3G/G CEFs对RCASBP(K)-EGFP和ALV-K GD1601病毒易感,而纯合突变基因型tva c.3A/A CEFs有效抗RCASBP(K)-EGFP和ALV-K GD1601病毒的感染,表明tva c.3G>A突变导致清远麻鸡体外抗ALV-K的感染。ALV-K攻毒试验结果表明,tva c.3G>A突变导致清远麻鸡体内抗ALV-K的感染。【结论】tva c.3G>A突变引起清远麻鸡体外、体内抗ALV-K的感染,该突变位点可作为清远麻鸡ALV-K抗性选育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远麻鸡 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tva受体基因 突变 遗传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尾狐猴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3
作者 曾繁文 萨家祺 +3 位作者 左珂菁 王国蒨 黄康 陈绚姣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为明确广东省某动物园的环尾狐猴死亡原因,无菌采集死亡环尾狐猴肺脏组织,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毒力基因检测及药敏试验等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环尾狐猴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分... 为明确广东省某动物园的环尾狐猴死亡原因,无菌采集死亡环尾狐猴肺脏组织,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毒力基因检测及药敏试验等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环尾狐猴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扩增片段大小为1459 bp,与NCBI上1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参考菌株序列相似性均在99.86%以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含有uge、wabG、aereobctin、khe、rmpA、ureA、fimH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阿莫西林、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该研究结果为环尾狐猴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检测、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以及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防控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尾狐猴 肺炎克雷伯氏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方麻醉剂对圈养马来熊麻醉效果的研究
4
作者 单芬 周妞 +7 位作者 杜雪晴 王晨 吴亚江 吕梦娜 翟俊琼 彭仕明 李婉萍 陈武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年第6期67-72,共6页
为了探索一种适合熊科动物使用的理想复合麻醉药物,该研究采用TMZB(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啶-替来他明-唑拉西泮)复合麻醉药物以0.20-0.30 mg/kg的剂量对10只圈养马来熊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全身麻醉。并对麻醉后动物的镇痛效果、镇静效... 为了探索一种适合熊科动物使用的理想复合麻醉药物,该研究采用TMZB(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啶-替来他明-唑拉西泮)复合麻醉药物以0.20-0.30 mg/kg的剂量对10只圈养马来熊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全身麻醉。并对麻醉后动物的镇痛效果、镇静效果、肌松效果、苏醒效果及各项生理机能进行观察和评分。结果显示:麻醉动物的肌松、镇静、镇痛效果良好,麻醉后动物体温、呼吸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与原基础值相比,均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TMZB组合是一种理想的熊科动物复合麻醉药物,为熊科动物的饲养管理、疾病诊断、手术治疗等提供较好的保定、麻醉、镇静、镇痛及肌肉效果,且麻醉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熊 复合麻醉剂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虎急性肠胃炎的饲养管理策略
5
作者 任浩斌 刘静 谢伟骏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急性肠胃炎是圈养华南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发病急、病程短、症状多变等特点。2023年8月,广州某动物园6只圈养华南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精神及食欲下降等症状,经理学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及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 急性肠胃炎是圈养华南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发病急、病程短、症状多变等特点。2023年8月,广州某动物园6只圈养华南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精神及食欲下降等症状,经理学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及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s),诊断为急性肠胃炎。本文从饲养情况、临床诊断、临床治疗、日粮调整和笼舍管理等方面,阐述了6例圈养华南虎急性肠胃炎病例的治疗及饲养管理技术。通过抗菌消炎、止吐、止泻、调整水合及电解质平衡等药物治疗,结合调整喂食及饮水、诱导进食、笼舍管理、观察记录等饲养管理措施,使所有患虎在治疗后5 d内停止呕吐及拉稀,13 d内精神及食欲恢复正常,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急性肠胃炎 饲养管理 日粮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源致病性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6
作者 黄康 萨家祺 +3 位作者 陈绚姣 麦洁文 吴其原 曾繁文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5期70-74,96,共6页
为了查明一例引起亚洲象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试验结合临床观察,采集发病亚洲象尾部创口分泌物分离纯化优势致病菌,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该亚洲象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为了查明一例引起亚洲象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试验结合临床观察,采集发病亚洲象尾部创口分泌物分离纯化优势致病菌,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该亚洲象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卧地、呼气热和尾部创口流白色分泌物等症状。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平板上为乳白色、光滑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阴性,葡萄糖、枸橼酸盐、赖氨酸脱氢酶等生化试验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与10种肺炎克雷伯氏菌参考菌株序列同源性在99.93%以上,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毒力基因检测发现,分离菌株携带kfu、uge、wabG、khe、ureA和fimH 6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头孢氨苄、丁胺卡那霉素等17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经笼舍消毒与药物治疗后,该亚洲象病情好转并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肺炎克雷伯氏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金丝猴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
7
作者 王国蒨 陈绚姣 +4 位作者 曾繁文 萨家褀 左珂菁 刘晓敏 罗静钊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22-26,共5页
从急性死亡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oxellana)的肺脏、心脏、肝脏等病料组织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培养和形态观察,发现其特征与肺炎克雷伯菌相符。利用PCR技术对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得到一个长约1433... 从急性死亡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oxellana)的肺脏、心脏、肝脏等病料组织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培养和形态观察,发现其特征与肺炎克雷伯菌相符。利用PCR技术对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得到一个长约1433 bp的特异性DNA片段,并将其序列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BLAST分析,该序列与人源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01A030株(参考序列NR_134062.1)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9.7%。通过对10种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性相关的毒力基因进行PCR扩增,其中有8种能够被检测到,即rmpA、fimH、wabG、uge、kfu、aerobactin、ureA和khe;根据上述结果对该菌株进行拉丝试验,结果为阳性,确证成功分离一株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hvKP)。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hvKP分离株对第一代头孢和第三代头孢药物表现为不同程度耐药,对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均完全耐药;对沙星类药物,如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等表现出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肺炎克雷伯菌 药敏试验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