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PCR快速检测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立荣 廖金铃 钟国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1,共3页
利用PCR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与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的rDNA的ITS1区和5 8S区核甘酸序列扩增.根据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ITS1序列区别,分别设计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特异性引物,实现了单条活的或FG(φ为4 ... 利用PCR技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与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的rDNA的ITS1区和5 8S区核甘酸序列扩增.根据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ITS1序列区别,分别设计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特异性引物,实现了单条活的或FG(φ为4 %的甲醛)固定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拟松材线虫 PCR 快速检测 ITS1序列 松材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地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学难 梁广文 庞雄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573-2578,共6页
利用自然种群生命表方法 ,研究了甜玉米品种抗虫性差异 ,斯氏线虫、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种群系统的生态控制 ,根据不同卵量水平初步组建了第 5代亚洲玉米螟生态控制系统。结果得出 :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由人工生态控制系... 利用自然种群生命表方法 ,研究了甜玉米品种抗虫性差异 ,斯氏线虫、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种群系统的生态控制 ,根据不同卵量水平初步组建了第 5代亚洲玉米螟生态控制系统。结果得出 :亚洲玉米螟为害的生态控制系统由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和自然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要通过调控人工生态控制系统中的生态控制措施来达到生态控制目标。当甜玉米品种为穗甜 2号 ,卵密度为 18(块 / 10 0株 )时 ,不采取人为生态控制措施即可控制亚洲玉米螟的为害 ,即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 ,利用穗甜 2号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即可达到生态控制目标 ;当甜玉米品种为粤甜 1号 ,卵密度为 18或 35 (块 / 10 0株 )时 ,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撒施线虫颗粒剂均可达到生态控制目标 ;当甜玉米品种为粤甜 1号 ,卵密度为 6 2 (块 / 10 0株 )时 ,则要在人工生态控制系统内同时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和撒施线虫颗粒剂 ,才能达到生态控制目标。通过生态控制系统的建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亚洲玉米螟 斯氏线虫 玉米螟赤眼蜂 生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氏线虫感染双钩异翅长蠹的致死中量与致死中时间
3
作者 胡学难 梁广勤 +6 位作者 吴佳教 梁帆 钟国强 莫仁浩 赵菊鹏 赵立荣 冯黎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8-241,共4页
在室内测定了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的检疫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蠹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间,旨在为大规模应用斯氏线虫检疫处理双钩异翅长蠹提供理论依据。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得出了双钩异翅长蠹幼虫和蛹的TDM模型以及LD50... 在室内测定了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的检疫性害虫———双钩异翅长蠹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间,旨在为大规模应用斯氏线虫检疫处理双钩异翅长蠹提供理论依据。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得出了双钩异翅长蠹幼虫和蛹的TDM模型以及LD50与LT50。72h后双钩异翅长蠹老幼虫的TDM模型为:Pij=1-exp[ -3. 051 4+2. 027 2lg(di)],LD50为1. 324 4(条线虫/头),LT50为1. 238 5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LD50都逐渐减少,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了斯氏线虫与双钩异翅长蠹接触的机会;随着线虫剂量的增加,LT50逐渐减少,即线虫剂量增加,幼虫死亡50%所需的时间就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中量 双钩异翅长蠹 时间 线虫感染 斯氏线虫 LT50 LD50 试验结果 检疫性害虫 TDM 进境原木 室内测定 检疫处理 模型 幼虫 延长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氏线虫颗粒剂对亚洲玉米螟的控制作用
4
作者 胡学难 梁广勤 梁广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0-362,共3页
组建了斯氏线虫不同施用方法的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生命表,得出撒施线虫颗粒剂的种群趋势指数为0.4303,喷施线虫悬浮液的种群趋势指数为0.9778。撒施线虫颗粒剂优于喷施线虫悬浮液。撒施线虫颗粒剂是组建亚洲玉米螟生态控制系统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斯氏线虫颗粒剂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