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0型与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开角型青光眼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光杰 周和政 +2 位作者 张文强 江文珊 刘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6-249,共4页
背景 目前国外对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已有报道,在中国临床上使用的Ex-PRESS引流器有内径分别为50μm和200μm的P50型和P200型,但2种类型引流器的临床效果是否有所不同,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 目的 对比观... 背景 目前国外对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已有报道,在中国临床上使用的Ex-PRESS引流器有内径分别为50μm和200μm的P50型和P200型,但2种类型引流器的临床效果是否有所不同,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 目的 对比观察P50型与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9例8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基线特征匹配的2个组,分别实施P5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35例40眼)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34例40眼),比较2个组患者的病种构成比、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时间、理论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的眼压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50组和P200组术眼手术前后眼压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21.19±11.22)和(24.35±12.27)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1,P>0.05).P50组患者的理论住院天数和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时间分别为(3.65±0.92)d和(2.85±0.95)d,明显少于P200组的(4.90±0.81)d和(3.40±0.9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44,P<0.01;t=-2.584,P<0.05).P50组和P200组术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6%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00,P<0.05),P50组术眼发生低眼压和浅前房的跟数少于P200组.结论 P50型和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开角性青光眼的降眼压作用接近,与P20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比较,P50型Ex-PRESS引流器植入后早期患者的视力恢复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手术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微型化 眼压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Ex-PRESS引流器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2
作者 韩光杰 周和政 +2 位作者 张文强 黄志坚 闫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8-760,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OAG)的早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同一时期接受Ex-PRESS引流钉(P50)植入术(29例33眼,Ex-PRESS组)与小梁切除术(28例36眼,小梁组)患者... 目的对比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OAG)的早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同一时期接受Ex-PRESS引流钉(P50)植入术(29例33眼,Ex-PRESS组)与小梁切除术(28例36眼,小梁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患者的病种构成、理论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出入院时的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两种手术治疗OAG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Ex-PRESS组和小梁组患眼中男女比例分别为1.75∶1、1.77∶1(P>0.05);年龄分别为(39±3)岁、(41±3)岁(P>0.05)。Ex-PRESS组中单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较少(P<0.05)。Ex-PRESS组和小梁组病例的理论住院时间分别为(3.12±0.33)d、(4.47±1.67)d (P<0.05),Ex-PRESS组的理论住院时间较短。Ex-PRESS组和小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8.33%(P<0.05),Ex-PRESS组的并发症较少。Ex-PRESS组和小梁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009、0.096(P<0.05),Ex-PRESS组术后视力下降较少。Ex-PRESS组和小梁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下降值分别为(22.05±13.20)mmHg(1 kPa=7.5 mmHg)、(21.11±13.58)mmHg,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不仅能够达到小梁切除术相同的早期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术后视力下降及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除适用于单纯POAG外,尤其适用于各种继发性OAG和伴有危险因素POAG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开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黄斑变性与文化程度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陶秋山 宋艳萍 +8 位作者 徐伟 王智 盛双燕 丁琴 李丹 胡红林 陆云霞 吴琳 陈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2-476,共5页
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的退行性病变,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因此被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临床上通常将有软性玻璃膜疣、色素异常和地图样萎缩的AMD称作干性AMD,
关键词 黄斑变性 教育程度 病例对照研究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志坚 宋艳萍 +2 位作者 金中秋 丁琴 陈中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myopia,PM)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68眼)PM患者的临床...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myopia,PM)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68眼)PM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PDT治疗后1周内,行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1.5mg(0.06mL)。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照、FFA、ICGA、OCT。随访时,发现CNV部分闭合或仍有渗漏者给予再次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比较联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照、FFA、ICGA、OCT检查结果,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F=33.149,P=0.000)。治疗后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2行以上43眼(63·24%),视力稳定22眼(32.35%),视力下降2行以上3眼(4.41%)。眼底检查及眼底照相显示病灶缩小,出血及神经上皮水肿完全吸收或消失。54眼(79.41%)CNV完全闭合,无荧光素渗漏;14眼(20.59%)CNV大部分闭合,轻微荧光素渗漏。所有治疗眼OCT显示神经上皮水肿消失,CNV强反射区域明显缩小。所有治疗眼均接受1次PDT治疗,36眼行1次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20眼行2次,12眼行3次,Bevacizum ab玻璃体内注射平均次数1.65次。结论 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 ab治疗PM合并CNV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封闭CNV,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疗法 Bevacizum 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vacizumab对兔去上皮瓣微型角膜刀法角膜上皮瓣下原位磨镶术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婧 沈政伟 +4 位作者 李德忠 叶娅 姜黎 尹禾 薛林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9-534,共6页
背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的主要原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均参与haze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bevacizumab除可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外,还可加快角膜上皮基底... 背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的主要原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均参与haze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bevacizumab除可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外,还可加快角膜上皮基底膜形成,但目前bevacizumab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haze的产生是否有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bevacizumab对兔去上皮瓣微型角膜刀法角膜上皮瓣下原位磨镶术(Off-flapEpi—LASIK)术后术区TGF-β1和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普通级健康青紫蓝兔均行右眼Off—flap Epi-LASIK手术,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只。术后10min,2个组兔眼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2.5mg(0.1m1),其中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兔眼于术后4d再次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2.5mg(0.1m1)。生理盐水组兔眼术后以同样的方法给予0.1ml生理盐水;另选2只正常兔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haze程度并参照SundarRayde的标准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l周、4周取4只兔眼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TGF-β1、α-SMA的表达。结果术后3个组兔眼角膜上皮均于术后4~5d完全愈合。术后1周、4周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和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兔眼haze积分值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和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4周,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和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角膜纤维化反应少,角膜创伤愈合比生理盐水组快。术后1周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和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角膜基质层TGF-β1的表达量分别为(49.8±2.1)PU和(38.6±4.4)Pu,4周时分别为(37.7±4.8)Pu和(28.3±3.5)PU,各时间点间TGF-β1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65.1±5.3)Pu和(51.6±2.2)P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周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和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角膜基质层α-SMA的表达量分别为(67.2±10.0)PU和(32.7±3.1)PU,4周时分别为(34.2±5.7)PU和(22.8-4-3.O)PU,各时间点间α-SMA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87.8±7.7)Pu和(59.4±5.6)P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间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角膜基质中TGF-β1和α-SMA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过碘酸希夫染色表明,术后早期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和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角膜基底膜比生理盐水组连续和完整。结论Bevacizumab结膜下注射能下调Off-flap Epi-LASIK术后兔眼早期角膜中TGF-β1和α-SMA的表达水平,减少haze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上皮瓣微型角膜刀法角膜上皮瓣下原位磨镶术 BEVACIZUMAB 雾状混浊 基底膜 转化 生长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白内障围术期对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丁琴 陈人珍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白内障 围手术期 心电图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CSC合并PCV一例诊疗结果及其分析
7
作者 陈中山 宋艳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8-909,共2页
患者,女,56岁,2014年12月10日因左眼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3d就诊.患者自诉10年前左眼曾因相似症状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无其他全身及眼病史.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PCV CSC 诊疗 慢性 症状诊断 视物变形 视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一例
8
作者 闫明 宋艳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7-1008,共2页
患者,女,68岁,因左眼视物模糊伴眼前黑影于2012年10月10日至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就诊.既往史:患2型糖尿病2年,现口服瑞格列奈片l mg,每日3次,嚼服阿卡波糖片50 mg,每日3次,血糖控制佳.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2,矫正后不能提高.眼... 患者,女,68岁,因左眼视物模糊伴眼前黑影于2012年10月10日至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就诊.既往史:患2型糖尿病2年,现口服瑞格列奈片l mg,每日3次,嚼服阿卡波糖片50 mg,每日3次,血糖控制佳.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2,矫正后不能提高.眼压:右眼1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3 mmHg.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色淡红,边界清,杯盘比约为0.3,右眼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左眼可见黄斑部大片橘红色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复发性 眼科检查 2型糖尿病 瑞格列奈片 阿卡波糖片 黄斑中心凹 医院就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的眼压变化和病理学表现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光洁 宋艳萍 +1 位作者 黄震晞 高文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二极管激光接触式经巩膜睫状体光凝降眼压的机理。方法 对 4组家兔进行二极管激光接触式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DL - C- T SCPC)。激光聚焦头的中心位于角膜缘后 1.2 m m ,探头方向与眼轴平行 ,3 60°范围均匀分布作 2 4... 目的 探讨二极管激光接触式经巩膜睫状体光凝降眼压的机理。方法 对 4组家兔进行二极管激光接触式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DL - C- T SCPC)。激光聚焦头的中心位于角膜缘后 1.2 m m ,探头方向与眼轴平行 ,3 60°范围均匀分布作 2 4个光凝点。其中第 1、2组为有色素兔组 ,各 4只青紫蓝兔 ,分别用出现爆破声的能量和较低的能量 ;第 3组为无色素兔组 ,4只日本大耳白兔 ,能量 2 50 0 m W ,2 50 0 m s;3组均做 8周的眼压观察。第 4组为病理学检查组 ,7只青紫蓝兔和 3只日本大耳白兔做不同能量及激光术后不同时期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有色素兔在 1.52 J± 0 .3 0 J达到烧灼阈值并出现爆破声 ;术后每眼在各次测量的平均眼压与该眼出现爆破声的次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 r=- 0 .814 3 86,P=0 .0 13 84 4。高能量有色素兔组的降眼压作用的持续时间最长 ,低能量及无色素组则较短。高能量光凝急性期病理变化在有色兔表现为睫状体血管充血及睫状上皮的脱落 ,低能量有色兔和无色兔主要表现为睫状上皮的脱落。术后 10 d各组睫状上皮均已修复几近正常 ,高能量组仍有血管充血。在术后 8周时高能量组血管充血完全消失。结论  DL- C- TSCPC的降眼压作用与能量及组织色素的多少有关 ,是激光能量损伤血管和睫状上皮 2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激光 睫状体光凝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