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放射诊疗技术在颌面外科的应用——附40例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湖民 曾晓华 +1 位作者 王颂章 彭辽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20-921,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颌面血管疾病 颌面部癌 介入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度德国介入放射学质量报告--第2部分主动脉瘤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2
作者 Heuser LJ Arnold CN +2 位作者 Morhard D 程少荣(译) 杨岷(校)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期91-91,共1页
目的:采用德国介入放射学质量管理系统,检索经血管腔内修复治疗的主动脉瘤患者的相关资料,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方法:采用德国介入放射学质量管理系统,检索2011年度登记的经血管腔内修复治疗的主动脉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对... 目的:采用德国介入放射学质量管理系统,检索经血管腔内修复治疗的主动脉瘤患者的相关资料,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方法:采用德国介入放射学质量管理系统,检索2011年度登记的经血管腔内修复治疗的主动脉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采取自愿原则进行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质量管理系统 介入放射学 主动脉瘤 德国 患者资料 修复治疗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肿瘤性肺咯血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25
3
作者 曾晓华 邱怀明 +1 位作者 易翠容 袁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非肿瘤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复发咯血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随访观察152例非肿瘤性咯血患者,其中62例行栓塞治疗后1年内再次咯血,再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并行栓塞治疗,复习其首次造影经过,并分析栓塞颗粒选择... 目的分析非肿瘤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复发咯血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随访观察152例非肿瘤性咯血患者,其中62例行栓塞治疗后1年内再次咯血,再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并行栓塞治疗,复习其首次造影经过,并分析栓塞颗粒选择与咯血复发的关系。结果栓塞治疗后1周内咯血复发12例,1周~1个月内咯血复发9例,1~6个月内咯血复发15例,1年内咯血共复发62例。再次造影并与首次咯血时造影片比较显示,原栓塞支气管动脉再通致咯血复发25例(均为采用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病变由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但首次血管内介入治疗时遗漏供血支气管动脉支致咯血复发16例;首次血管内介入治疗时遗漏肺外体循环供血动脉支致咯血复发9例;病变内新的侧支供血动脉支建立并开通致咯血复发12例(明胶海绵颗粒并微弹簧圈栓塞)。结论全面观察了解并彻底栓塞咯血供血动脉支,以不可吸收性栓塞微粒完全填闭病变血管床可避免咯血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动门脉短路的X线诊断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颂章 曹钦昊 +2 位作者 魏崇健 曾晓华 乔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9-12,共4页
本文报告59例肝癌动门脉短路者的X线征象,将其分为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三种。详细叙述了它们的X线血管造影表现。重点讨论了动门脉短路的机理、介入治疗的方式。强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慎重的而不是放弃治疗的态度,给予不同方式... 本文报告59例肝癌动门脉短路者的X线征象,将其分为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三种。详细叙述了它们的X线血管造影表现。重点讨论了动门脉短路的机理、介入治疗的方式。强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慎重的而不是放弃治疗的态度,给予不同方式的处理,是可以获得积极效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门脉短路 肝肿瘤 介入疗法 X线诊断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短期复发的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晓华 邱怀明 +2 位作者 陈志辉 易翠容 袁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5-648,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鼻出血患者行颈外动脉栓塞治疗后短期复发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62例重症鼻出血患者,其中16例行栓塞治疗后2周内复发,第1周内鼻出血复发9例,第2周鼻出血复发7例,均再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并行栓塞治疗,复习所有病例首次... 目的分析重症鼻出血患者行颈外动脉栓塞治疗后短期复发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62例重症鼻出血患者,其中16例行栓塞治疗后2周内复发,第1周内鼻出血复发9例,第2周鼻出血复发7例,均再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并行栓塞治疗,复习所有病例首次造影及栓塞经过,分析鼻出血复发原因。结果再次造影显示原栓塞之颈外动脉分支再通、致鼻出血复发10例;病变由颈外动脉多支供血,但首次血管内介入治疗时遗漏供血动脉支致鼻出血复发4例;病变侧支循环供血建立致鼻出血复发2例。结论造影全面观察并彻底栓塞鼻出血供血动脉支、以不可吸收性栓塞微粒完全填闭病变血管床可避免鼻出血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鹰 金德勤 +1 位作者 李国雄 曾晓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72-574,共3页
目的:探讨IVP、CT及MRI对肾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肾。NHL的IVP、CT及MRI表现。结果:两侧肾脏多发结节9例,单侧多结节2例,单侧单结节2例,肾实质弥漫增大2例,肾周肿块2例。结论:肾NHL的... 目的:探讨IVP、CT及MRI对肾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肾。NHL的IVP、CT及MRI表现。结果:两侧肾脏多发结节9例,单侧多结节2例,单侧单结节2例,肾实质弥漫增大2例,肾周肿块2例。结论:肾NHL的影像表现可分为两侧多发性结节型、单侧多发结节型、单侧单发结节型、弥漫增大型和肾周型。CT及MRI能很好显示NHL肾脏浸润,有助于正确及时地进行NHL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尿路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葡聚糖微球并碘油栓塞治疗肝癌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6
7
作者 曾晓华 冯敢生 +3 位作者 王颂章 金德勤 唐瑛 丁进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葡聚糖微球并碘油经肝动脉栓塞后、实验兔肝种植瘤灶的坏死程度及其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20只肝脏载瘤兔,经肝动脉注入IL-2葡聚糖微球并碘油栓塞,栓塞前、后取血测IL-2和sIL-2R,栓塞后1周处死实验兔取瘤灶,进...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葡聚糖微球并碘油经肝动脉栓塞后、实验兔肝种植瘤灶的坏死程度及其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20只肝脏载瘤兔,经肝动脉注入IL-2葡聚糖微球并碘油栓塞,栓塞前、后取血测IL-2和sIL-2R,栓塞后1周处死实验兔取瘤灶,进行光、电镜病理学检查,并以空白葡聚糖微球并碘油栓塞行对比观察。结果用药组术后IL-2血浓度明显升高,sIL-2R则明显下降,1周后瘤结节完全坏死,假包膜形成。对照组术后IL-2血浓度回升,sIL-2R下降,瘤结节中心性部分坏死,无假包膜形成。结论IL-2葡聚糖微球组与空白葡聚糖微球组各观察指标的对比分析表明,前者在肿瘤坏死程度、免疫功能促进方面明显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白细胞介素 葡聚糖 微球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氩氦刀术后的DSA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闫小纺 魏崇键 +1 位作者 乔英 彭辽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了解肝癌氩氦刀(ECS)术后的DSA影象特征.方法本组对38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32例,转移性肝癌6例)作氩氦刀治疗,术后分别在7 d左右、30~60 d行肝动脉或超选择血管造影.结果单个冰球覆盖的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5 cm以下的单发病... 目的了解肝癌氩氦刀(ECS)术后的DSA影象特征.方法本组对38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32例,转移性肝癌6例)作氩氦刀治疗,术后分别在7 d左右、30~60 d行肝动脉或超选择血管造影.结果单个冰球覆盖的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5 cm以下的单发病灶,冰球覆盖较完全.冰球叠加覆盖的病灶形态多为不规则形.巨块型,弥漫结节状,治疗区内可见到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冰球覆盖遗漏区18个,肝动脉-静脉和肝动脉-门静脉瘘各4例,穿刺道出血5例,造影剂外溢6例.ECS治疗区域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ECS治疗术后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病例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①直径5 cm以下的单发病灶,ECS治疗效果满意;②直径5 cm以上的富血型肝癌病理血管对ECS不敏感;③巨块型,弥漫结节状,不规则状肝癌ECS治疗后遗漏区较多;④近肝包膜或肝门附近的病灶,ECS治疗时容易出现并发症;⑤ECS治疗术后7 d左右行TACE可提高肝癌综合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氩氦刀 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发性肝癌 血管造影 DSA 术后 肝动脉-门静脉瘘 造影分析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研究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易峰涛 魏崇健 +2 位作者 宋华志 乔英 闫小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967-3969,共3页
目的:探讨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全组男35例,女15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受损动脉造影,根据造影表现将其分为三类:(1)单纯假性动脉瘤;(2)单纯动静脉瘘;(3)假性... 目的:探讨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全组男35例,女15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受损动脉造影,根据造影表现将其分为三类:(1)单纯假性动脉瘤;(2)单纯动静脉瘘;(3)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介入治疗采用三种方式:(1)球囊导管经血管腔内阻断血流后再行血管重建术;(2)覆膜支架植入术,可取代血管再植术;(3)固体栓塞材料栓闭载瘤动脉,可取代动脉结扎手术。结果:血管造影:单纯假性动脉瘤35例,单纯动静脉瘘4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11例。全组共有56个假性动脉瘤,最小0.3cm×0.3cm,最大13cm×11cm。介入治疗:用球囊导管经血管腔内阻断血流后再行手术20例。用固体栓塞材料栓塞载瘤动脉29例。覆膜支架置入1例。全组无并发症,无致残、死亡病例。结论:对主要动脉干或(和)解剖结构复杂区域内的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的患者,一定要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部位及早治疗。用血管内介入的方式较手术治疗有创伤小、安全、血管复通快等优势,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假性 动静脉瘘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志强 陈信坚 +2 位作者 金德勤 曾晓华 李国雄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7期653-65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与病理间对应关系,探讨其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1例,其中20例行CT扫描,18例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与病理间关系。结果: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CT表现为混... 目的:通过分析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与病理间对应关系,探讨其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1例,其中20例行CT扫描,18例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与病理间关系。结果: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CT表现为混杂密度影,瘤内常伴有囊变、坏死及出血,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MRI表现为长T1长T2或混杂信号团块,增强扫描呈厚薄不一的不规则环状、花瓣状强化,部分可见壁结节。结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瘤体内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认真分析其影像特征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及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多形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娟 周义成 陈信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0~54岁。全部行MR检查,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查。并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例血栓位于上矢状窦,1例位于... 目的:探讨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0~54岁。全部行MR检查,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查。并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例血栓位于上矢状窦,1例位于下矢状窦和直窦。脑肿胀6例,脑梗塞2例。增强扫描4例出现脑静脉异常强化。MRI典型表现为脑静脉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代之以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呈不规则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完全消失。DSA示病变部位和范围MR所见基本一致。结论:MRI及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MSCTA在肝肾间隙大肿物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信坚 刘忠 +1 位作者 曾晓华 罗金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2-513,共2页
肝肾间隙大肿物定位诊断困难,根据肿物主要供血动脉起源可以判断肿物来源。传统上血管成像主要依赖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问世以后,MSCTA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非创伤性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应用于肿瘤诊断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本组搜集2004-200... 肝肾间隙大肿物定位诊断困难,根据肿物主要供血动脉起源可以判断肿物来源。传统上血管成像主要依赖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问世以后,MSCTA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非创伤性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应用于肿瘤诊断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本组搜集2004-2007年我院30例肝肾间隙大肿物患者MSCTA资料,旨在探讨MSCTA在肝肾间隙大肿物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I诊断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保安 伍少鹏 +3 位作者 刘忠 王风鸣 邹文 李国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65-466,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 MRI 椎管 硬膜外腔 硬膜外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 被引量:7
14
作者 曾晓华 李国雄 +3 位作者 高宝安 邱怀明 陈信坚 金德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及其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生化检测或临床治疗证实的结核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结果:结核性肾炎CT表现为肾实质内局灶或多发类圆形或扇形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不增强。结核性肾盂... 目的:探讨结核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及其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生化检测或临床治疗证实的结核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结果:结核性肾炎CT表现为肾实质内局灶或多发类圆形或扇形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不增强。结核性肾盂炎CT表现为肾盂及部分肾大盏变形、充盈缺损及积水征。结论:肾脏CT平扫并增强扫描是诊断结核性肾盂肾炎的重要手段,正确认识结核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及其影像特征可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肾盂肾炎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兔移植性Vx-2肝癌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晓华 冯敢生 +1 位作者 王颂章 金德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 建立Vx 2兔移植性肝癌改良模型。方法 将Vx 2瘤粒经剖腹直接种植于肝实质内 ,依观察时间不同分成 3组 ,每组 10只 ,种植后分别观察 2、3、4周 ,对比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5只种植成功 ,种植 2周组各项观察指标... 目的 建立Vx 2兔移植性肝癌改良模型。方法 将Vx 2瘤粒经剖腹直接种植于肝实质内 ,依观察时间不同分成 3组 ,每组 10只 ,种植后分别观察 2、3、4周 ,对比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5只种植成功 ,种植 2周组各项观察指标最为满意。结论 以瘤粒肝内种植方式、2周后可成功建立Vx 2兔移植性肝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模型 移植性肝癌 观察指标 肝内 肝实质 对比观察 病理形态学 影像学表现 剖腹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诊断 被引量:9
16
作者 程少容 阳昱恒 +3 位作者 孙志强 王鹰 曾晓华 张伶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方法:对8例髋关节PVNS患者行常规MRI检查,结合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MRI均显示滑膜不同程度肿胀、增厚以及关节间隙软组织肿胀,增生的滑膜组织于T1WI上呈等信号~低信... 目的:探讨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方法:对8例髋关节PVNS患者行常规MRI检查,结合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MRI均显示滑膜不同程度肿胀、增厚以及关节间隙软组织肿胀,增生的滑膜组织于T1WI上呈等信号~低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夹杂混杂信号。结论:PVN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可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能准确反映关节内外受侵情况,对本病的临床诊治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甲羟孕酮抑制卵巢癌患者术后盆腔病理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守珍 宋成文 +3 位作者 陈枝岚 王晶 闫小纺 蒋红卫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手术后化疗联合醋酸甲羟孕酮(MPA)抑制盆腔病理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对预后的评价。方法治疗组53例,Ⅰ/Ⅱ期30例(56.6%),Ⅲ/Ⅳ期23例(43.4%)。化疗方案:1998年以后采用PAC(顺铂+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或PC(顺铂+环磷酰胺)方案;2... 目的探讨卵巢癌手术后化疗联合醋酸甲羟孕酮(MPA)抑制盆腔病理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对预后的评价。方法治疗组53例,Ⅰ/Ⅱ期30例(56.6%),Ⅲ/Ⅳ期23例(43.4%)。化疗方案:1998年以后采用PAC(顺铂+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或PC(顺铂+环磷酰胺)方案;2001年以后为PT方案(紫杉醇+卡铂)静脉化疗6个疗程;第7个疗程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同时数字减影观察盆腔病理血管。术后1a时,再增加一次髂内动脉化疗栓塞造影。术后进食开始服用MPA250mg.d-1,6~30个月。每次化疗前测定CA125。对照组37例,Ⅰ/Ⅱ期20例(54.1%),Ⅲ/Ⅳ期17例(45.9%),除不用MPA外,卵巢癌手术后化疗方案及检查方法与治疗组均相同。随访两组3,5a生存率。结果①CA125水平治疗组在第7疗程结束后和术后1a时,Ⅰ/Ⅱ期和Ⅲ/Ⅳ期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均P<0.05或P<0.01)。②治疗组髂内动脉分支血管走形迂曲、紊乱及火焰状病理血管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第7个疗程后盆腔病理血管改变与血CA125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5,P<0.01),即盆腔造影有病理血管者,血CA125升高。③Ⅰ/Ⅱ期3和5a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88.33%,41.23%;对照组分别为79.59%,34.31%,两组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Ⅲ/Ⅳ期3和5a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17.52%,1.34%;对照组分别为12.49%,0.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MPA对卵巢癌盆腔病理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MPA联合化疗可延长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髂内动脉造影显示盆腔病理血管,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连续服用MPA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羟孕酮 醋酸 卵巢癌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信坚 曾晓华 +1 位作者 刘忠 陆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10-711,共2页
关键词 肾盂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甲素对P-糖蛋白抑制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维亮 宋建军 辛华雯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研究五味子甲素对P-糖蛋白(P-gp)的影响。方法选用Caco-2细胞模型体外研究P-gp对不同浓度五味子甲素(20,40,80μg·m L^(-1))转运的影响,同时测定五味子甲素(20~160μg·m L^(-1))对P-gp底物——罗丹明123和环孢素A表观渗... 目的研究五味子甲素对P-糖蛋白(P-gp)的影响。方法选用Caco-2细胞模型体外研究P-gp对不同浓度五味子甲素(20,40,80μg·m L^(-1))转运的影响,同时测定五味子甲素(20~160μg·m L^(-1))对P-gp底物——罗丹明123和环孢素A表观渗透系数(Papp)的影响。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维拉帕米组、五味子甲素小、中、大剂量组。五味子甲素小、中、大剂量组每日分别灌胃给予五味子甲素8,16,32 mg·kg^(-1),维拉帕米组给予维拉帕米4mg·kg^(-1),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化水。连续给药3 d,每日1次。最后一次给药30 min后立即灌胃给予5 mg·kg^(-1)的罗丹明123,测定罗丹明123药动学特征,体内评价五味子甲素对P-gp的效应。结果 P-gp对20,40,80μg·m L^(-1)五味子甲素的双向转运无选择差异;五味子甲素(20~160μg·m L^(-1))可显著抑制罗丹明123和环孢素A在Caco-2细胞模型中基底面→顶面(BL→AP)定向转运速率(P<0.05),且呈剂量相关性;五味子甲素(8~32 mg·kg^(-1))可剂量依赖性降低大鼠血浆罗丹明123峰浓度(C_(max))和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_(0-t))。结论五味子甲素在体内外均可显著抑制P-gp,但不是P-gp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甲素 P-糖蛋白 CACO-2细胞模型 药动学 罗丹明123 环孢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常见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国雄 谢丽璇 +2 位作者 陈友三 刘士远 施裕新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肺念珠菌病CT表现的差异,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隐球菌病、35例侵袭性肺曲霉病、22例肺念珠菌病的CT表现,并对其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隐球菌病以单纯性结节...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肺念珠菌病CT表现的差异,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肺隐球菌病、35例侵袭性肺曲霉病、22例肺念珠菌病的CT表现,并对其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隐球菌病以单纯性结节或肿块影(79.1%)为主要CT表现,而IPA及肺念珠菌病均以混合性病变(57.1%及63.6%)为主要表现,两者实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值均<0.05)。肺隐球菌病结节以多发聚集型出现的概率显著高于IPA(P=0.004),IPA及肺念珠菌病结节以多发散在型出现的概率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值均<0.05);肺隐球菌病结节中支气管充气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P=0.011),IPA结节中空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念珠菌病(P=0.008);IPA的实变以胸膜为基底分布的概率显著高于肺隐球菌病(P=0.001);肺隐球菌病的实变于支气管周围分布且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的概率显著高于IPA(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侵袭性肺曲霉病、肺念珠菌病的部分CT征象存在显著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