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良性骨病的影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少容 王鹰 +4 位作者 孙志强 阳昱恒 沈桂萍 高松 佘小夫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2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30例同时行CT检查,25例行MRI检查。结果:...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近端良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30例同时行CT检查,25例行MRI检查。结果:骨囊肿15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1例,骨软骨瘤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5例,骨巨细胞瘤5例,软骨母细胞瘤和骨母细胞瘤各3例,骨化性纤维瘤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内生软骨瘤1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1例,骨样骨瘤1例。所有病例在病变部位、数目、大小、边界、内部结构、软组织改变及病理性骨折方面具有一些共性及特性。结论:股骨近端良性骨病种类繁多,以骨纤维结构不良和骨囊肿为好发病种,多种影像学方法的联合使用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及评判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肿瘤 X线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内血肿的影像误诊分析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鹰 曾晓华 +2 位作者 李国雄 孙志强 阳昱恒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脑内血肿CT、MRI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手术证实的21例慢性脑内血肿的影像资料,其中21例CT平扫及增强,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术前5例诊断为囊性胶质瘤,4例转移瘤,1例脑脓肿,此10例开颅手术证... 目的:探讨慢性脑内血肿CT、MRI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手术证实的21例慢性脑内血肿的影像资料,其中21例CT平扫及增强,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术前5例诊断为囊性胶质瘤,4例转移瘤,1例脑脓肿,此10例开颅手术证实为脑内血肿,并伴反应性胶质增生;另11例临床动态观察吸收后证实。结论:慢性脑内血肿具有占位效应轻、均匀环形强化及MRI图像上有均匀铁环的影像特点,详细询问病史及治疗后动态观察可以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血肿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脑肌病并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磁共振功能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汤群锋 黄文才 +4 位作者 吴力源 薛玉喜 陈静雯 薛晶 陈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41-1844,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并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cal encephalmyopathy with la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syndrome,MELAS)的磁共振功能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ELAS患者在磁共振功...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并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cal encephalmyopathy with la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syndrome,MELAS)的磁共振功能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ELAS患者在磁共振功能影像学表现及疾病转归等方面的特点。结果:病变主要分布在颞顶枕皮质或皮质下白质区,以皮质受累为主。扩散加权成像(DWI),急性期病灶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为低信号。缓解期病灶DWI为等信号,ADC为高信号。急性期病变区血管增多,灌注增高。MRS乳酸波增高。MELAS病灶有迁移的特点,部分可恢复,反复发作可致局部萎缩。结论:MELAS的磁共振功能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采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及肌肉活检有助于对此种综合征的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S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志强 陈信坚 +6 位作者 曾晓华 李国雄 金德勤 王鹰 黄文才 邱怀民 阳昱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738-3740,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影像表现与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CT及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85例,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四级,Ⅰ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28例,Ⅳ级23例。对肿瘤大小、密度...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影像表现与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CT及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85例,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四级,Ⅰ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28例,Ⅳ级23例。对肿瘤大小、密度、水肿、钙化、强化程度、强化类型等CT表现与病理分级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对MRI表现的8个特征(信号不均匀性、囊变坏死、出血、越过中线、水肿、边界、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肿瘤的大小、钙化等情况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肿瘤密度、瘤周水肿、强化程度及类型在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2)除越过中线外,其余7个MRI征象均对星形细胞瘤分级有较大的帮助,尤其是囊变坏死、边界、水肿、肿瘤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星形细胞瘤影像表现与其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CT及MRI对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分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手术前后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程少容 曾晓华 +5 位作者 王鹰 陈信坚 孙志强 黄文才 王翅鹏 马廉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320排CTA)对颅内动脉瘤手术前、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经320排CTA检出动脉瘤患者90例,采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价320排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对60例患...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320排CTA)对颅内动脉瘤手术前、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经320排CTA检出动脉瘤患者90例,采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价320排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对60例患者(20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40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进行320排CTA随访,对比手术前、后CTA图像,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90例阳性患者中共检出100枚动脉瘤,其中<3 mm的28枚,≥3 mm的72枚。320排CTA诊断3 mm以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0.9%,对≥3 mm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60例患者术后未发现动脉瘤残余,载瘤动脉均未见狭窄或闭塞。结论 320排CT颅脑一站式检查是一种快速、易行和可靠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首选技术,但可能遗漏微小动脉瘤,3D-DSA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体应力变形与轻度压缩骨折的X线、CT、MRI鉴别诊断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晓华 李国雄 +2 位作者 刘忠 陈信坚 金德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体应力变形与轻度压缩骨折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胸、腰椎体轻度楔形变形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38例诊断为椎体应力变形,X线平片显示患椎轻度匀称楔形变形,并可... 目的:探讨胸、腰椎体应力变形与轻度压缩骨折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胸、腰椎体轻度楔形变形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38例诊断为椎体应力变形,X线平片显示患椎轻度匀称楔形变形,并可见患椎及邻近椎体退行性改变;CT显示患椎骨小梁呈层板样;MRI示患椎无急性创伤出血和水肿表现。14例诊断为轻度压缩骨折,X线平片显示患椎上缘皮质不整,或患椎非对称性轻度楔形改变;CT显示患椎中前部骨皮质断裂、骨小梁致密;MRI示患椎急性挫裂水肿表现。结论:X线平片可显示椎体应力变形特征性表现,CT和MRI对椎体应力变形与椎体急性轻度压缩骨折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应力改变 骨折 X线平片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程少容 雷继晓 +3 位作者 王鹰 熊飞 王翅鹏 李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作CTA(320排CT)和对比增强MRA(CE-MRA)检查,并于1周内作DSA检查,评价CTA成像所示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并与CE-MRA、...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作CTA(320排CT)和对比增强MRA(CE-MRA)检查,并于1周内作DSA检查,评价CTA成像所示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并与CE-MRA、DSA检查对照。结果 12例患者经CTA检查均明确显示脊髓异常血管及病变范围,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清晰显示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瘘口、引流静脉,畸形血管与周围骨性结构空间位置关系。CE-MRA检查显示脊髓畸形血管病变范围,但仅显示8例患者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可快速、无创、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瘘口,弥补了DSA、CE-MRA单一成像的不足,对SDAVF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动静脉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友三 刘士远 +1 位作者 施增儒 高欣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培养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脑炎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8~53岁,主要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发热。21例患者中6例同时行头颅CT和MRI检查,6例仅... 目的:探讨CT和MRI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培养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脑炎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8~53岁,主要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发热。21例患者中6例同时行头颅CT和MRI检查,6例仅行MRI检查,9例仅行CT检查。结果:21例患者20例影像学检查为阳性,主要表现有软脑膜异常强化13例,脑内斑片样损害灶4例,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多发点片状异常信号或密度灶5例,脑积水5例。结论:CT及MRI表现能够反映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病理学特征,软脑膜强化及伴发的深部脑组织病变是隐脑的常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脑膜脑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志强 李国雄 +3 位作者 陈信坚 黄文才 曾晓华 金德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3217-3219,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方法:35例肾移植前供体肾脏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获得图像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对肾动、静脉血管进...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方法:35例肾移植前供体肾脏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获得图像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对肾动、静脉血管进行多种方法重建,了解供体及肾脏血管解剖结构。结果:35例亲体肾移植供肾者,肾动脉显示81支。27例双肾均由单支动脉供血,5例一侧肾均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侧肾见2支副肾动脉,1例双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侧肾动脉狭窄,共发现肾囊肿7个,肾结石3枚。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可以基本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移植前亲者供体肾脏的血管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脏活体供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射率变化的输液报警器的研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洪林 赵育新 +3 位作者 钱俊 谢峻 江叶 刘慧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1期44-45,共2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制备的输液报警器。其原理是使用探测头感知输液液面低于指定位置时透射率的变化,光电转换器将这一光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信号发射器发射至蜂鸣报警器而发生报警。提出输液报警器报警率高,在自然光源、日... 介绍了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制备的输液报警器。其原理是使用探测头感知输液液面低于指定位置时透射率的变化,光电转换器将这一光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信号发射器发射至蜂鸣报警器而发生报警。提出输液报警器报警率高,在自然光源、日光灯和黑暗环境下均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输液报警器 透射率 光电转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CT表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晓华 刘忠 +1 位作者 王鹰 陈信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分析8例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头颅CT表现,8例中男5例、女3例。CT检查13人次,分别行脑组织窗和骨窗观察。其中1次检查3例,2次检查5例。结果:急性骨膜下血肿1例、亚急性血肿3例。CT...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分析8例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头颅CT表现,8例中男5例、女3例。CT检查13人次,分别行脑组织窗和骨窗观察。其中1次检查3例,2次检查5例。结果:急性骨膜下血肿1例、亚急性血肿3例。CT脑组织窗均表现为头皮下丘样隆起,急性血肿密度CT值为85Hu,亚急性血肿CT值为35Hu;其边缘均不跨越颅缝,邻近脑叶未见异常征象;骨窗观察颅板未见明显异常征象。慢性骨膜下血肿骨化4例,骨窗观察病变区颅骨呈"凸镜"样或"夹层饼干"样之双层颅板表现。结论:CT能准确诊断颅骨骨膜下血肿,并充分显示其大小、部位及其不同时期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骨膜下血肿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蚓部常见肿瘤磁共振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中泉 黄文才 +2 位作者 曾晓华 宋佳 杨肖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273-3275,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蚓部常见肿瘤的MRI影像特征和病理表现及其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脑蚓部肿瘤的MRI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22例小脑蚓部肿瘤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5例,畸胎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 目的:探讨小脑蚓部常见肿瘤的MRI影像特征和病理表现及其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脑蚓部肿瘤的MRI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22例小脑蚓部肿瘤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5例,畸胎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结论:小脑蚓部肿瘤种类多样,密切结合患者年龄和病程特点,详细把握各类肿瘤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MRI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脑蚓部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和病理对照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友三 刘士远 +3 位作者 谢丽璇 张建 刘锴 薛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8-740,共3页
目的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肺隐球菌病模型,观察其CT表现,并分析其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第1~5天每日静脉注射阿糖胞苷440mg/m2,6天后隔日注射;第4日起应用万古霉素、头孢他定及庆大霉素静脉注射;第6日经皮气管穿刺接种... 目的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肺隐球菌病模型,观察其CT表现,并分析其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第1~5天每日静脉注射阿糖胞苷440mg/m2,6天后隔日注射;第4日起应用万古霉素、头孢他定及庆大霉素静脉注射;第6日经皮气管穿刺接种新生隐球菌菌悬液0.4~0.8ml。接种后隔日行CT检查,观察并记录兔的死亡时间。第10、11天处死所有实验兔,取病变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真菌培养。结果14只实验兔成功建立肺隐球菌病状态,其中13只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实变,1只表现为多发的结节和实变灶;组织病理检查可见间质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14只);肺泡渗出,间质充血(10只);出血性坏死(5只);还可见玻璃样变(1只);3只见肉芽肿形成,5只病灶肺间质、细支气管和肺泡腔内可见隐球菌。结论兔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为位于肺野外周部的多发实变,病理上以炎细胞浸润,肺泡渗出为主,直接观察到隐球菌孢子可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肺隐球菌病 模型 动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损害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注追踪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远 邱怀明 曾晓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Bolus chasing)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56例CTA或彩超诊断为下肢动脉性病变的患者,介入治疗前采用Bo-lus技术行下肢动脉追踪造影,全程评估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范围和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结果:5...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Bolus chasing)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56例CTA或彩超诊断为下肢动脉性病变的患者,介入治疗前采用Bo-lus技术行下肢动脉追踪造影,全程评估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范围和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结果:56例患者中有47例获得优质的动态DSA图像,动脉主干及分支均显示清晰。病变血管的范围、狭窄程度、侧支血管的分布亦显示清晰,占总病例数的84%。9例未能获得满意的图像,占16%。其中6例因造影剂用量不当(2例)或病人疼痛(4例)造成运动伪影,3例因遮盖不当产生饱和伪影而未能获得优质的动态图像,改用常规分段DSA造影。结论:Bolus chasing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注追踪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造影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