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抗炎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压力和化学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卢青 丁世芳 +3 位作者 蒋桔泉 陈志楠 龚志刚 李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78-3880,共3页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抗炎作用对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和化学反射敏感性(ChRS)的影响。方法:将71例AMI患者分配至常规组(阿托伐他汀20mg/d,n=36)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40mg/d,n=35)。分别在入院时、...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抗炎作用对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和化学反射敏感性(ChRS)的影响。方法:将71例AMI患者分配至常规组(阿托伐他汀20mg/d,n=36)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40mg/d,n=35)。分别在入院时、用药后7d及14d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血脂水平、BRS值、ChRS值及所有不良反应。结果:7d及14d时,两组hsCRP、IL-6水平较入院时均有明显降低;7d及14d时,强化组较常规组的hsCRP、IL-6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有显著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7d及14d时强化组BRS值、ChRS值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常规组仅于治疗后14d时BRS值、ChRS值有显著改善;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治疗后BRS值、ChRS值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干预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能更早地明显改善AMI的BRS、ChRS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压力反射敏感性 化学反射敏感性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数据库资料 被引量:43
2
作者 韩雅玲 王海昌 +17 位作者 陈韵岱 黄岚 丁世芳 吴宗贵 祝之明 向定成 姜铁民 赵仙先 杨丽霞 王冬梅 刘惠亮 宋治远 曹雪滨 荆全民 李毅 柏书轶 徐凯 军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质控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军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直报系统数据,其中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资料。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通过患者年龄及心梗部位进行分层,探讨这...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军队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直报系统数据,其中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资料。研究终点为院内死亡发生率,通过患者年龄及心梗部位进行分层,探讨这两个因素对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全军92家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8878例STEMI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从发病到罪犯血管开通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开通时间≤3h(n=2999)、开通时间3~6h(n=2369)及开通时间〉6h(n=3510)。3组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5%、2.9%和3.0%(P=0.405)。其中非前壁心肌梗死且年龄〈50岁的患者,若发病3h内接受介入治疗,院内死亡发生率为0.5%;若患者为前壁心肌梗死且年龄〉70岁,超过6h才接受介入治疗,则院内死亡发生率可高达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与罪犯血管开通时间相关,老年及前壁心梗患者是院内死亡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医院死亡率 血管开通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踝臂指数异常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卢青 丁世芳 +4 位作者 蒋桔泉 陈志楠 龚志刚 李志刚 付文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63-2365,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踝臂指数(ABI)异常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52例UAP老年患者及4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45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测定ABI、超敏C反应蛋白(hs... 目的:研究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踝臂指数(ABI)异常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52例UAP老年患者及4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45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测定AB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结果:(1)UAP组ABI值与对照组、SAP组中任一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与SAP组间hsCRP、MPO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UAP组与对照组、SAP组中任一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UAP组与对照组、SAP组中任一组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与SAP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老年UAP患者ABI与hsCRP、MPO水平呈负相关,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呈正相关。结论:ABI降低与斑块不稳定、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对早期鉴别高危冠心病患者及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老年人 踝臂指数 超敏C反应蛋白 髓过氧化物酶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疗效 被引量:8
4
作者 付文波 丁世芳 +4 位作者 陈志楠 蒋桔泉 龚志刚 李志刚 卢青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评价经抽吸导管途径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收集STEAMI接受PPCI治疗且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患者48例,均接受血栓抽吸治疗后冠状动脉内注... 目的评价经抽吸导管途径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收集STEAMI接受PPCI治疗且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患者48例,均接受血栓抽吸治疗后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根据不同给药途径分为抽吸导管组(n=23)和指引导管组(n=25),比较两组PPCI手术结束时心肌梗死溶栓验(TIMI)试血流分级、心肌组织灌注(TMPG)分级、PPCI手术时间、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比例、术后7天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抽吸导管组和指引导管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百分率、TMPG 3级百分率、心电图ST段回落≥50%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PCI手术时间、术后7天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STEAMI患者P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经指引导管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验 经皮冠状动脉 血栓形成 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卢青 丁世芳 +4 位作者 蒋桔泉 陈志楠 龚志刚 李志刚 王仁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的异常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7例患者,根据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和诊室血压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H组)65例、非H型高血压组(NHH组)32例和正常血压组(NT组)30例。测定ABI、高敏C反应蛋白(hs-C...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的异常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7例患者,根据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和诊室血压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H组)65例、非H型高血压组(NHH组)32例和正常血压组(NT组)30例。测定AB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与NT组比较,HH组和NHH组ABI明显降低(P<0.05,P<0.01);与NHH组比较,HH组ABI明显降低(P<0.05)。与NT组比较,HH组MPO、hs-CRP明显升高,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明显降低(P<0.05,P<0.01);与NHH组比较,HH组FMD明显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HH组ABI与hs-CRP和MPO呈负相关(r=-0.739、r=-0.723,P<0.01),与FMD呈正相关(r=0.927,P<0.01)。结论 ABI降低与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对评估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动脉功能损害及识别高危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质 过氧化物酶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亮亮 李文桐 +3 位作者 王华 邹俊杰 石勇铨 刘志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5-959,共5页
目的观察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12只)、糖尿病TLR干预组(DM+TLR组,12只),另设... 目的观察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12只)、糖尿病TLR干预组(DM+TLR组,12只),另设正常对照组(CON组,8只)。DM+TLR组大鼠予以TLR[0.4g/(kg.d)]灌胃,DM组和CON组每日均在同一时间予同体积蒸馏水一次性灌胃。干预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取大鼠肾皮质,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采用体视学方法计数足细胞、计算足细胞相对密度;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测定血浆和肾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CON组比较,DM组和DM+TLR组大鼠肾质量/体质量比值、血糖和24h尿蛋白升高(P均<0.01);12周时DM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细胞足突融合、微绒毛化,足细胞计数减少(P<0.01)、足细胞相对密度降低(P<0.01)且nephrin表达减少(P<0.01)。DM+TLR组足突形态接近正常,基底膜增厚,但较DM组减轻,足细胞计数、足细胞相对密度和nephrin表达量均高于DM组(P均<0.01)。与CON组比较,DM组和DM+TLR组大鼠在观察终点血浆和肾皮质SOD、GSH-Px活性均降低(P<0.01,P<0.05),MDA含量则升高(P<0.01,P<0.05);与DM组相比较,DM+TLR组血浆和肾皮质SOD、GSH-Px活性增加(P均<0.01),MDA含量降低(P<0.01,P<0.05)。结论 TLR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的足细胞损伤,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通络方剂 足细胞 氧化应激 NEPH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时武 丁世芳 +1 位作者 蒋桔泉 卢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089-209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高胆固醇血症患者72例(高胆固醇血症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高胆固醇血症患者72例(高胆固醇血症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L-6、IL-10及TNF-α。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血症组患者TC、TG、LDL-C、IL-6及TNF-α显著升高(均P<0.01),而IL-10显著降低(P<0.01),HDL-C变化不明显。在高胆固醇血症组患者中,IL-6与TC正相关(r=0.422,P=0.017),TNF-α分别与TC(r=0.512,P=0.006)和TG正相关(r=0.257,P=0.029),IL-10分别与TC(r=-0.249,P=0.035)和TG负相关(r=-0.402,P=0.027)。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IL-6及TNF-α显著升高,而IL-10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过程。提高血清IL-10浓度,可能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预处理对体外氧化应激诱导内皮祖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龚志刚 张再伟 +1 位作者 姜其钧 丁世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9-604,共6页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体外氧化应激诱导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的内皮祖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叔丁基过氧化氢100μmol/L)、虾青素+叔丁基过氧化氢(虾青素0.1、1、10nmol/L预处理24h...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体外氧化应激诱导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的内皮祖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叔丁基过氧化氢100μmol/L)、虾青素+叔丁基过氧化氢(虾青素0.1、1、10nmol/L预处理24h后,再加终浓度为100μmol/L的叔丁基过氧化氢溶液继续培养6h)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API染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JC-1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叔丁基过氧化氢(100μmol/L)能明显造成内皮祖细胞凋亡(P<0.05)。虾青素可降低叔丁基过氧化氢引起的内皮祖细胞凋亡,表现为细胞凋亡率减少(P<0.05),线粒体膜电位增加,Caspase3表达减弱。结论虾青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内皮祖细胞 虾青素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保护线粒体和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凋亡 被引量:3
9
作者 龚志刚 丁世芳 +1 位作者 姜其钧 付文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体外氧化应激诱导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的内皮祖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叔丁基过氧化氢100μmol·L-1)、预处理组(给予叔丁基过氧化氢100μmol·L...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体外氧化应激诱导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的内皮祖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叔丁基过氧化氢100μmol·L-1)、预处理组(给予叔丁基过氧化氢100μmol·L-1+虾青素0.1,1.0,10.0 nmol·L-1预处理24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率;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阳离子脂质JC-1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MTT检测发现,随着虾青素浓度的增加,内皮祖细胞的存活率也增加。与模型组[(48.5±4.3)%]比较,虾青素+叔丁基过氧化氢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57.6±8.2)%,(77.6±7.5)%,和(85.3±6.1)%,P<0.05];DAPI染细胞检测发现,预处理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模型组凋亡小体形成率(27.8±3.2)%,3个预处理组凋亡小体形成率分别为[(20.4±2.9)%,(14.9±1.7)%和(7.8±0.7)%,P<0.05];caspase-3活性检测表明,与模型组(0.345±0.018)比较,预处理组活性随虾青素剂量增大而依次降低[(0.291±0.013),(0.209±0.004),(0.169±0.013),P<0.05];DCHF-DA分子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发现,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细胞内ROS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荧光强度明显减弱。JC-1法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丢失被明显抑制。结论虾青素通过减少细胞内ROS,保护线粒体膜电位,下调caspase-3活性,最终起到抗氧化应激诱导的EP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氧化应激 内皮祖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THP1细胞Notch1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文波 李大主 +4 位作者 丁世芳 何少林 王妍 黎明 冯义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刺激人单核细胞株THP1对Notch1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经氟波酯(PMA...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刺激人单核细胞株THP1对Notch1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经氟波酯(PMA)刺激转化为巨噬细胞后给予不同浓度ox-LDL刺激,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不同浓度ox-LDL刺激后细胞表面Notch1 mRNA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测定Notch1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ve molecule-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分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浓度。结果 ox-LDL诱导48 h后巨噬细胞形态发生树突样细胞改变;与对照组相比,ox-LDL能刺激巨噬细胞表面Notch1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培养上清液中VCAM-1和MCP-1表达升高(P<0.05),在50 mg/L浓度下诱导最佳。结论 ox-LDL能够刺激THP1细胞诱导Notch1表达增加,同时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因子VCAM-1和MCP-1的分泌,ox-LDL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由Notch1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型LDL脂蛋白类 NOTCH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选超 丁世芳 +2 位作者 蒋桔泉 卢青 赵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643-2645,共3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兔髂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后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高脂饮食+球囊内膜剥脱术)和罗格列酮组(高脂饮食+球囊内膜剥脱术...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兔髂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后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高脂饮食+球囊内膜剥脱术)和罗格列酮组(高脂饮食+球囊内膜剥脱术+罗格列酮),分别于术后第1、4周末处死动物,取髂动脉标本行病理形态学观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Bax、Bcl-2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仅见少量凋亡细胞和Bax、Bcl-2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在术后第1、4周末内膜增殖程度显著减轻(P<0.05),细胞凋亡程度、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1),细胞凋亡改变在术后1周末更为明显。结论:罗格列酮具有促进球囊损伤术后内膜平滑肌细胞凋亡、下调Bcl-2蛋白表达及上调Bax蛋白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罗格列酮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BA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卢青 丁世芳 +4 位作者 蒋桔泉 陈志楠 龚志刚 李志刚 王仁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4-79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的异常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9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非杓型组52例和杓型组27例。测定ABI、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 目的探讨老年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的异常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9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非杓型组52例和杓型组27例。测定ABI、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非杓型组ABI、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杓型组明显降低,MPO、hs-CRP较杓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患者ABI与hs-CRP和MPO呈负相关(r=-0.723,r=-0.71 9,P<0.01),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正相关(r=0.91 7,P<0.01)。结论 ABI降低与斑块不稳定、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对评价夜间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结构、功能的损害程度、判断预后、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过氧化物酶 内皮 血管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烝昊 董平栓 靳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5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病变,分为IVUS组33例(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前后行IVUS指导下置入支架治疗),CAG组52例(单纯CAG指导下置...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5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病变,分为IVUS组33例(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前后行IVUS指导下置入支架治疗),CAG组52例(单纯CAG指导下置入支架治疗)。比较2组对病变程度判断的结果以及置入支架的长度和直径,并对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CAG组比较,IVUS组术后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降低(6.1%vs 19.2%,P=0.019)。结论 IVUS较CAG能更精确地反映左主干病变的程度、范围,有利于病情的充分评估及支架选择、支架释放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血管造影术 药物洗脱支架 心肌梗死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