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动研究用于老年干部病房陪护管理的效果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骊 陈向荣 +1 位作者 章洁 马容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引入老年干部病房陪护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行动研究对老年病房陪护管理进行2轮循环,分析陪护人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订老年干部病房陪护的管理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施行动研究的陪护管理后,护理安全得...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引入老年干部病房陪护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行动研究对老年病房陪护管理进行2轮循环,分析陪护人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订老年干部病房陪护的管理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施行动研究的陪护管理后,护理安全得到更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各利益相关群体对陪护人员的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制定的陪护管理方案经过行动研究实践的修改和完善,在老年干部病房中实施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陪护管理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护 干部病房 陪护管理 行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2
作者 马姗 马容莉 林静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9期89-91,共3页
阐述了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的相关概念和起源,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要求,以期为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做好导管维护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PICC 超声 改良塞丁格技术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乐扣固定PICC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3
作者 林静 马珊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施乐扣固定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PICC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施乐扣固定导管,对照组常规采用纸胶带固定。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皮肤破溃及计划外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施乐扣固定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PICC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施乐扣固定导管,对照组常规采用纸胶带固定。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皮肤破溃及计划外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施乐扣固定PICC,可减少计划外重新置管和导管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同时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施乐扣 固定 计划外拔管 静脉炎 导管相关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用于老年高龄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马容莉 马姗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5期1193-1194,共2页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老年高龄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66例需行PICC穿刺的老年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或...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老年高龄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66例需行PICC穿刺的老年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或盲穿法。结果两组患者的舒适度、一针穿刺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可显著提高老年高龄患者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保证置管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锐5TM超声 改良塞丁格穿刺法 PICC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太勇 姜辉 +1 位作者 方烨 李娟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6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住院治疗〉60岁脑梗死患者186例,记录临床资料,测定血尿酸,根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04例)及尿酸正常组(82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住院治疗〉60岁脑梗死患者186例,记录临床资料,测定血尿酸,根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04例)及尿酸正常组(82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CDFI)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并分析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尿酸增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脑梗死尿酸增高组患者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流最大剪切率(SR)减少,低于对照组(P均〈0.01),血管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且颈动脉硬化程度与高尿酸有关。提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联合检测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判断预后、指导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尿酸血症 颈动脉 彩色多普勒经 颅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容莉 涂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2期96-96,共1页
目的探讨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预防和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61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于患处,每次2 h,2次/d;治疗组在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的部位,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再... 目的探讨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预防和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61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于患处,每次2 h,2次/d;治疗组在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的部位,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再涂活力碘待干,将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贴于患处,根据是否皱折及膜内胶体渗出情况给予更换。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有利于组织的恢复,对静脉留置针所致的静脉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 静脉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视锐V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艳 林静 +1 位作者 揭菊 陶媛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7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视锐V引导下进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9例高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结果 19例高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X线拍片示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导... 目的探讨视锐V引导下进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9例高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结果 19例高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X线拍片示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导管保留时间52~380 d。结论利用视锐V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同时实施一系列的程序化护理,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还减少了因手臂活动而导致的导管意外滑出,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抢救,延长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PICC 视锐V 改良塞丁格技术 导管滑出 一次性置管成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治疗住院高龄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曙平 李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调查和比较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治疗住院高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我科住院的高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8例[年龄84-98岁,平均(91.2±4.0)岁],分为利奈... 目的调查和比较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治疗住院高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我科住院的高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8例[年龄84-98岁,平均(91.2±4.0)岁],分为利奈唑胺组(30例)和替考拉宁组(28例),设定临床疗效评价(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和细菌学疗效评价标准(清除、假设清除、未清除,替换、再感染),了解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利奈唑胺组为93.3%,替考拉宁组为78.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103);细菌清除率利奈唑胺组为86.7%,明显高于替考拉宁组的53.6%(P〈0.05)。治疗过程中利奈唑胺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替考拉宁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肌酐升高。结论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在临床上治疗高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疗效肯定,利奈唑胺在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方面优于替考拉宁。在选择用药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需注意监测血小板和血肌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替考拉宁 老年人 80以上 革兰阳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柯氏音法测量心房颤动患者血压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涂颖 马容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5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准确测量心房颤动发作时血压的方法,并评价柯氏音法及改良方案的优缺点。方法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柯氏音法与改良方法,分别测量69例男性心房颤动患者发作期的左上臂血压,并根据房颤时各自特点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在心房颤动发作期,... 目的探讨准确测量心房颤动发作时血压的方法,并评价柯氏音法及改良方案的优缺点。方法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柯氏音法与改良方法,分别测量69例男性心房颤动患者发作期的左上臂血压,并根据房颤时各自特点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在心房颤动发作期,传统柯氏音法所测血压值失真,改良法所测血压值能较好地代表患者的真实血压,脉搏短绌的患者更为明显。结论心房颤动发作期的血压测量不适合使用柯氏音法,应有更准确和简明的测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压测定 柯氏音法 改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老人自发性肌肉内血肿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辉 刘丽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8期621-622,共2页
患者1,男性,98岁,因反复咳嗽、咯痰30余年,加重1周入院。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从2012年5月开始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后因肺部感染,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抗感染治疗,... 患者1,男性,98岁,因反复咳嗽、咯痰30余年,加重1周入院。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从2012年5月开始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后因肺部感染,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呼吸衰竭,于5月12日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至5月22日,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而停用泰能。患者在2012年6月1日出现血压下降,最低88/55mmHg(1mmHg=0.133kPa)。同时出现血红蛋白下降,血红蛋白从2012年5月30日的83g/L降至2012年6月1日的65g/L,而血小板、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均正常。患者无咯血、便血等症状,间断给予输血治疗,从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5日共输注红细胞1200ml。至2012年6月5日,血红蛋白77g/L。2012年6月5日发现患者右大腿肿胀明显。右大腿彩超报告:右大腿皮肤及皮下组织水肿增厚。右大腿前侧肌肉组织内可见数处长梭形不均质回声包块,边界欠清,部分区域呈无回声,包块内未见明确血流信号。包块最大前后径3.5cm。在该处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液8ml。考虑右大腿血管自发性破裂出血,停用氯吡格雷(波立维,clopidogrel),并给予止血治疗。右大腿肿胀逐渐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内出血 血肿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重症患者鼻饲匀浆膳营养支持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涂颖 马容莉 袁方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3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高龄重症患者鼻饲匀浆膳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给予25例长期卧床的高龄重症患者鼻饲匀浆膳,观察营养状态相关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肌酐、尿素氮无显... 目的观察高龄重症患者鼻饲匀浆膳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给予25例长期卧床的高龄重症患者鼻饲匀浆膳,观察营养状态相关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肌酐、尿素氮无显著变化,且无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高龄重症患者鼻饲匀浆膳可供给足够的营养及热量,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高龄 匀浆膳 鼻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老年人淋巴瘤并乳糜胸1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辉 阳光 熊盛道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5期380-381,共2页
我科成功诊治1例淋巴瘤合并乳糜胸的高龄患者.患者以气喘、呼吸困难起病,检查发现有左侧胸腔积液和左锁骨上淋巴结增大,胸腔穿刺后诊断乳糜胸,淋巴结活检证实淋巴瘤,经过针对淋巴瘤进行分子靶向治疗,以及饮食治疗和胸膜固定术.患者的左... 我科成功诊治1例淋巴瘤合并乳糜胸的高龄患者.患者以气喘、呼吸困难起病,检查发现有左侧胸腔积液和左锁骨上淋巴结增大,胸腔穿刺后诊断乳糜胸,淋巴结活检证实淋巴瘤,经过针对淋巴瘤进行分子靶向治疗,以及饮食治疗和胸膜固定术.患者的左锁骨上淋巴结明显缩小,乳糜生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胸 淋巴瘤 老年人 80以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带教方式实施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军丽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7期175-176,共2页
总结了在干部病房实施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带教方式,包括带教老师授课阶段,教学查房阶段和出科考试及评教评学。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提高了护生对干部病房实习的满意度,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 护生 教学查房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留置期间导管移位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14
作者 陈向荣 马容莉 章洁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3Z期425-426,共2页
目的: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留置中发生导管移位情况,探讨导管移位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从导管置入深度、穿刺部位、维护技术、健康教育力度及疾病因素等方面对导管移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 目的: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留置中发生导管移位情况,探讨导管移位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从导管置入深度、穿刺部位、维护技术、健康教育力度及疾病因素等方面对导管移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24例移位导管经及时处理后能正常使用,不影响导管留置时间。结论:规范置管及维护护士的培训及操作准入制度,提供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积极开展肘上穿刺是预防导管移位和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导管移位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酚酸二乙胺盐凝胶外用减轻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疼痛
15
作者 马姗 马容莉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6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双氯酚酸二乙胺盐 外用 老年人 静脉输液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病房新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16
作者 章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7期167-168,共2页
随着老年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聘用护士作为充实医院护理队伍的人力资源,如何科学管理、实现人尽其才,从而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是医院管理者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我科自2002年开始针对新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 随着老年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聘用护士作为充实医院护理队伍的人力资源,如何科学管理、实现人尽其才,从而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是医院管理者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我科自2002年开始针对新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培训方案。内容包括新护士在招聘阶段、岗前阶段、在岗阶段等3个时段及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社会知识、法律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 新护士 综合素质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