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志坚 陈晓 +2 位作者 洪玲 朱丽 晏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6经过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及B超等检查诊断为玻璃体积血患者200例208眼,所有患者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比较术前、术后1wk,1...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6经过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及B超等检查诊断为玻璃体积血患者200例208眼,所有患者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比较术前、术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观察眼压、前房炎症反应、眼底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视力光感16眼,手动82眼,指数49眼,0.01~0.09者38眼,0.1~0.2者23眼;术后6mo视力手动1眼,指数2眼,0.01~0.09者31眼,0.1~0.2者29眼,0.2以上者145眼,术后所有患者视力稳定或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28,P=0.000)。术前平均眼压15.29±3.62mm Hg,术后6mo平均眼压13.67±4.93mm Hg。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96眼(46.2%),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7眼(17.8%),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9眼(4.3%),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3眼(6.25%),息肉样脉络膜视网膜病13眼(6.25%),视网膜大动脉瘤5眼(2.4%),视网膜裂孔19眼(9.1%),Terson综合征16眼(7.7%)。术中联合白内障手术23眼(11.1%),术中玻璃体腔填充灌注液145眼(69.7%),C3F8气体21眼(10.1%),空气17眼(8.2%),硅油25眼(12.0%)。术后并发症:12眼(5.8%)出现术后早期一过性低眼压,8眼(3.8%)术后早期高眼压,19眼(9.1%)出现前房炎症反应,10眼(4.8%)术后早期玻璃体再出血,余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随访均未见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 微创 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志坚 张文强 +1 位作者 周和政 曾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经视力、眼压、房角镜、眼底、视野等检查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7眼。患者年龄6~73(平均39.9±16.5)岁,最佳矫正视力0.01~0.60,眼压18... 目的: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经视力、眼压、房角镜、眼底、视野等检查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47眼。患者年龄6~73(平均39.9±16.5)岁,最佳矫正视力0.01~0.60,眼压18~65mmHg。给予3种以上降眼压药物控制不理想,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后1,3d; 1wk进行眼压、裂隙灯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前平均视力0.26±0.29,术后1wk平均视力0.24±0.22,平均视力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t=1.56,P=0.13)。术前平均眼压36.62±14.01mmHg,术后1,3d; 1wk平均眼压分别为10.04±5.77,9.59±4.93,9.47±3.06mmHg。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1,3d; 1wk的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157.20,P〈0.05)。除5眼术后1d眼压〈5mmHg,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术后1wk均未见明显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及术后风险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 手术 开角型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韩光杰 周和政 +2 位作者 张文强 黄志坚 闫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8-760,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OAG)的早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同一时期接受Ex-PRESS引流钉(P50)植入术(29例33眼,Ex-PRESS组)与小梁切除术(28例36眼,小梁组)患者... 目的对比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OAG)的早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同一时期接受Ex-PRESS引流钉(P50)植入术(29例33眼,Ex-PRESS组)与小梁切除术(28例36眼,小梁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患者的病种构成、理论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出入院时的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两种手术治疗OAG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Ex-PRESS组和小梁组患眼中男女比例分别为1.75∶1、1.77∶1(P>0.05);年龄分别为(39±3)岁、(41±3)岁(P>0.05)。Ex-PRESS组中单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较少(P<0.05)。Ex-PRESS组和小梁组病例的理论住院时间分别为(3.12±0.33)d、(4.47±1.67)d (P<0.05),Ex-PRESS组的理论住院时间较短。Ex-PRESS组和小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8.33%(P<0.05),Ex-PRESS组的并发症较少。Ex-PRESS组和小梁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009、0.096(P<0.05),Ex-PRESS组术后视力下降较少。Ex-PRESS组和小梁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下降值分别为(22.05±13.20)mmHg(1 kPa=7.5 mmHg)、(21.11±13.58)mmHg,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不仅能够达到小梁切除术相同的早期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术后视力下降及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除适用于单纯POAG外,尤其适用于各种继发性OAG和伴有危险因素POAG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开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TA与雷珠单抗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曾苗 陈中山 宋艳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TA)与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黄斑水肿的CRVO患者40例40眼。其中20例20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TA(1m...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TA)与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黄斑水肿的CRVO患者40例40眼。其中20例20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TA(1mg,0.1mL)治疗,其余20例20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wk;1,2,3,6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眼压的改变。结果:TA组及雷珠单抗组于玻璃体腔注药1,2wk;1,2,3,6mo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于玻璃体注药后1,2wk;1,2,3,6mo,CMT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TA组玻璃体腔注药后2wk及4wk眼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雷珠单抗组玻璃体腔注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升高(P>0.05)。注药后第1,2wk;2,3,6mo,TA组眼压改变与雷珠单抗组无明显差异(P>0.05),注药后1mo,TA组眼压改变要明显高于雷珠单抗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是目前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手段。与TA相比其在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及降低CMT的同时几乎不会发生眼部及全身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黄斑水肿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曲安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恶性青光眼治疗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志坚 张文强 +1 位作者 周和政 韩光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回顾分析2012-05/2013-05在我院眼科中心接受治疗的21例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21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发生于小梁切除术后16眼(76%),青光眼引流钉术后3眼(14%),青光...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回顾分析2012-05/2013-05在我院眼科中心接受治疗的21例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21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发生于小梁切除术后16眼(76%),青光眼引流钉术后3眼(14%),青光眼引流阀术后2眼(10%)。主要指标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患者13眼经药物治疗后眼压下降前房恢复,4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术,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眼(白内障术后)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后囊膜切开,术后均眼压下降恢复前房。眼压由治疗前29.81±4.98mmHg降至治疗后12.71±3.77mmHg(P=0.00),前房轴深由治疗前0.41±0.34mm升至治疗后2.13±0.54mm(P=0.00),术前矫正视力0.19±0.17,术后矫正视力0.20±0.16(P=0.36)。除1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后少量玻璃体出血,给予药物治疗后玻璃体出血吸收,余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明显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及早发现恶性青光眼,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治疗恶性青光眼效果明显,能够降低眼压,恢复前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青光眼 药物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与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曾苗 宋艳萍 张文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39-842,共4页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与青光眼阀植入术两种不同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58眼,其中24例32眼接受穿透性小梁切除术(A组),另21例26眼接受青光眼阀植入术(B组)。比...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与青光眼阀植入术两种不同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58眼,其中24例32眼接受穿透性小梁切除术(A组),另21例26眼接受青光眼阀植入术(B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视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眼压:A组术后2d;1,2wk;1,3,6mo眼压分别为13.56±4.91mm Hg(1mm Hg=0.133k Pa),14.47±4.03,17.56±5.74,18.25±5.49,18.13±4.24,19.68±4.55mm Hg;B组术后2d;1,2wk;1,3,6mo眼压分别为13.58±4.16,16.00±4.83,18.00±5.05,19.42±5.41,18.42±3.37,20.00±5.37mm Hg,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2)视力:术后随访6mo,A组视力下降者7眼(22%);B组视力下降者5眼(19%),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检查无统计学差异(χ2=0.061,P>0.05);(3)视野:术后随访6mo,A组视野缩小者13眼(41%);B组视野缩小者10眼(38%)。两组患者术后视野检测无统计学差异(χ2=0.028,P>0.05);(4)并发症:术后随访6mo,A组浅前房4眼,并发性白内障4眼,后弹力层脱离1眼;B组浅前房1眼,并发性白内障1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4,P<0.05);(5)手术成功率:术后6mo,完全手术成功率:A组37%(12眼),B组35%(9眼)。部分手术成功率:A组19%(6眼),B组15%(4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5,P>0.05)。结论:青光眼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两者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青光眼阀植入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合并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志坚 宋艳萍 丁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537-539,共3页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3-03到我院眼科就诊33例33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激光能量1 000~3 000mW,时...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3-03到我院眼科就诊33例33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激光能量1 000~3 000mW,时间2 000~3 000ms,击射范围270°~360°,击射点20~40点。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视力、眼压、眼前节及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mo。结果:最后随访时32例(97%)的患者眼部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平均眼压为50.26±9.37mmHg,最后随访6mo时平均眼压下降为18.38±8.73mmHg,治疗前后眼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6%)术后3mo时眼压再次升高,给予再次激光治疗,术后并发症为前房炎症反应9例(27%),前房出血5例(15%),结膜下出血2例(6%),结膜充血水肿12例(36%),眼球萎缩1例(3%)。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简便、降压显著、痛苦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难治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早期盘周包裹的针刺分离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和政 张文强 +1 位作者 周雄 陈云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700-1701,共2页
目的:探讨对于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后早期盘周包裹致眼压升高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13眼AGV植入术后1mo内眼压升高迅速、滤泡即将包裹失败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滤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 目的:探讨对于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后早期盘周包裹致眼压升高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13眼AGV植入术后1mo内眼压升高迅速、滤泡即将包裹失败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滤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 5~10mg,隔日1次共3~5次,分析治疗后3mo及1a时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治疗后3mo时,11眼眼压〈21mmHg,平均眼压:(14.21±4.76)mmHg;治疗后1a,3眼失随访,随访的10眼中,加用1种降眼压药物,8眼〈21mmHg,平均眼压(16.33±7.13)mmHg。盘周滤泡形态:治疗后3mo时,4眼引流盘周滤泡仍趋包裹,另9眼滤泡形态良好;治疗后1a,随访的10眼中有5眼滤泡形态良好。并发症:治疗后常见并发症有角膜上皮损伤、滤过泡损伤、结膜下出血等。结论:AGV植入术后早期盘周包裹致眼压升高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对于维持滤过泡形态,延长引流阀降眼压效果,减少滤过泡失败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ED青光眼阀 5-FU 包裹 滤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前列腺素类药物对眼压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4h眼压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韩光杰 周和政 +1 位作者 张文强 陈云辉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比较通过药物治疗眼压得到控制(峰压≤21 mm Hg)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单用或联合应用前列腺素类(PGs)药物(有PGs组)和单用或联合应用其它降眼压药物(无PGs组)的24 h眼压测量结果。方法对经药物治疗后连续3个以上时间点测... 目的比较通过药物治疗眼压得到控制(峰压≤21 mm Hg)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单用或联合应用前列腺素类(PGs)药物(有PGs组)和单用或联合应用其它降眼压药物(无PGs组)的24 h眼压测量结果。方法对经药物治疗后连续3个以上时间点测量的最高眼压值≤21 mm Hg的38例POAG患者(64只眼)于末次就诊的1周内进行24 h眼压测量,对比分析有PGs组(20例31只眼)和无PGs组(18例33只眼)的测量结果(波动幅度、眼压峰值和平均眼压)。结果有PGs组和无PGs组的24 h眼压波动幅度均值分别为(4.19±1.60)mm Hg、(5.63±1.7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79,P<0.01);两组的眼压峰值均数分别为(17.81±1.68)mm Hg、(18.79±1.4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7,P<0.05);有PGs组的平均眼压(15.89±1.68)mm Hg低于无PGs组(15.96±1.53)mm 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2,P>0.05)。结论通过药物治疗眼压得到控制的POAG患者中,尽管两组24 h眼压测量的平均眼压没有差别,但有PGs组的波动值和眼压峰值均低于无PGs组,提示PGs比其他药物对24 h眼压的控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前列腺素 24 h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志坚 宋艳萍 +2 位作者 金中秋 丁琴 陈中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myopia,PM)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68眼)PM患者的临床...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myopia,PM)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68眼)PM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PDT治疗后1周内,行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1.5mg(0.06mL)。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照、FFA、ICGA、OCT。随访时,发现CNV部分闭合或仍有渗漏者给予再次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比较联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照、FFA、ICGA、OCT检查结果,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F=33.149,P=0.000)。治疗后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2行以上43眼(63·24%),视力稳定22眼(32.35%),视力下降2行以上3眼(4.41%)。眼底检查及眼底照相显示病灶缩小,出血及神经上皮水肿完全吸收或消失。54眼(79.41%)CNV完全闭合,无荧光素渗漏;14眼(20.59%)CNV大部分闭合,轻微荧光素渗漏。所有治疗眼OCT显示神经上皮水肿消失,CNV强反射区域明显缩小。所有治疗眼均接受1次PDT治疗,36眼行1次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20眼行2次,12眼行3次,Bevacizum ab玻璃体内注射平均次数1.65次。结论 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 ab治疗PM合并CNV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封闭CNV,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疗法 Bevacizum 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移植治疗眼部化学烧伤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游向东 金中秋 +2 位作者 吴建国 李志伟 李丽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早期眼部烧伤的疗效。方法:采用人羊膜移植治疗碱烧伤34例38眼,酸烧伤32例36眼,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探求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结果:64眼脱盲,其中49眼视力>0.1,51眼角膜恢复透明,64眼角膜无新生血管,2...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早期眼部烧伤的疗效。方法:采用人羊膜移植治疗碱烧伤34例38眼,酸烧伤32例36眼,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探求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结果:64眼脱盲,其中49眼视力>0.1,51眼角膜恢复透明,64眼角膜无新生血管,2眼轻度睑球粘连,羊膜无免疫排斥、继发感染,眼表稳定。结论:羊膜移植治疗早期严重眼部烧伤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好,早期治疗比晚期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治疗 前瞻性研究 眼部化学烧伤 治疗效果 眼部烧伤 治疗早期 临床手术 新生血管 睑球粘连 免疫排斥 继发感染 单纯药物 早期治疗 眼角膜 碱烧伤 酸烧伤 眼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半导体激光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阈值下光凝的光生物调制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宝娣 宋艳萍 +1 位作者 陈中山 丁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微脉冲激光阈值下光凝对色素兔视网膜形态结构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微脉冲810 nm激光阈值下光凝色素兔视网膜,光凝后1 d、3 d、7 d、14 d分别行眼底荧光血管... 目的探讨微脉冲激光阈值下光凝对色素兔视网膜形态结构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微脉冲810 nm激光阈值下光凝色素兔视网膜,光凝后1 d、3 d、7 d、14 d分别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组织切片技术观察视网膜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观察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视网膜组织匀浆中VEGF mRNA、PEDF mRNA、b-FGF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光凝后FFA检查未见荧光素渗漏;组织切片各层结构基本完整。免疫荧光表明,光凝后VEGF、PEDF在视细胞层及RPE层表达明显增强;b-FGF在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也有表达。RT-PCR表明,激光后3种细胞因子mRNA含量均增多,光凝后1 d PEDF mRNA(3.748±0.890)表达最高,3 d次之,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FGF mRNA光凝后1 d(1.578±0.299)增高最明显,但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光凝后3 d VEGF mRNA(2.301±0.378)表达最高,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光凝后14 d,3种细胞因子的升高幅度相近(1.283±0.310、1.662±0.409、1.310±0.184)。结论微脉冲810 nm激光阈值下光凝可刺激正常视网膜RPE细胞协调表达分泌3种细胞因子,且对视网膜组织结构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激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血管样条纹合并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晓莉 宋艳萍 +1 位作者 陈中山 丁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14-216,共3页
0引言血管样条纹是全身中胚叶起源的弹性纤维组织广泛变性在眼底的表现,亦称为色素线条,如合并黄斑病变则严重影响中心视力。本病临床上较罕见,现将我院治疗的1例眼底血管样条纹合并黄斑病变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眼底血管样条纹 黄斑病变 新生血管形成 脉络膜 纤维组织 中心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