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判别寰枢椎解剖类型对上颈椎后路置钉策略的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夏虹 王建华 +4 位作者 吴增晖 马向阳 艾福志 章凯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判别寰枢椎解剖类型对上颈椎后路置钉策略的意义。方法:2012年3月~2015年10月对86例上颈椎疾病患者实施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手术,其中颅颈交界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33例,创伤性寰枢椎脱位18例,寰枢椎椎管内肿瘤14例,寰枢椎结核... 目的:探讨术前判别寰枢椎解剖类型对上颈椎后路置钉策略的意义。方法:2012年3月~2015年10月对86例上颈椎疾病患者实施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手术,其中颅颈交界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33例,创伤性寰枢椎脱位18例,寰枢椎椎管内肿瘤14例,寰枢椎结核合并寰枢椎脱位9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寰枢椎脱位12例。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寰椎后弓的高度,对后弓高度≥3.5mm的A型寰椎选择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后弓高度<3.5mm的B型寰椎选择寰椎椎板钩固定。CT薄层扫描测量枢椎椎动脉孔入口至枢椎椎管内壁的距离(a),数层法识别椎动脉孔球部开始出现的层数,计算e值(层数×层厚);根据a、e值确定枢椎椎动脉孔的类型:a>4.5mm、e≥4.5mm为Ⅰ型,a≤4.5mm、e<4.5mm为Ⅱ型,a≤4.5mm、e≥4.5mm为Ⅲ型,a>4.5mm、e<4.5mm为Ⅳ型;Ⅱ型选择枢椎椎板螺钉固定,Ⅰ、Ⅲ、Ⅳ型选择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86例患者中,寰椎后弓A型146侧,B型26侧;枢椎椎动脉孔Ⅱ型32侧,Ⅰ、Ⅲ、Ⅳ型140侧。手术共置入寰椎椎板钩26枚,寰椎椎弓根螺钉146枚,枢椎椎板螺钉32枚,枢椎椎弓根螺钉140枚;施行寰椎椎弓根螺钉-棒-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57例)、寰椎椎弓根螺钉-棒-枢椎椎板螺钉内固定术(16例)和寰椎椎板钩-棒-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3例)三种类型的个性化内固定组合手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5~156min(130±25min),手术出血量105~188ml(150±35ml)。术后复査X线片显示寰枢椎均达到理想复位,随访8~18个月(13±5.5个月),末次随访CT检査结果显示,除1例寰椎椎板钩固定病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术前应用影像技术对患者寰枢椎解剖类型进行综合判断并制定个性化的置钉策略和固定方式,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解剖变异 个性化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