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宝丰 章莹 +5 位作者 邰国良 代元元 谢会斌 郭晓泽 朱昌荣 王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探讨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3D数字骨科技术进行辅助治疗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术前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二维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分... 目的探讨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3D数字骨科技术进行辅助治疗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术前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二维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分析髋臼骨折情况并进行模拟复位,快速成型技术制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根据模型对髋臼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所见骨折及移位情况与术前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模型非常相似,术前模拟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41例,复位满意9例;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32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88%。结论 CT扫描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分析和模拟骨折复位,快速成型技术能直观、精确地显示髋臼骨折的立体形态和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字骨科技术 计算机辅助 快速成型 髋臼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4 位作者 吴增晖 马向阳 艾福志 章凯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7例上颈椎疾患患儿。其中,先天性游离齿状突伴寰枢椎脱位4例,枢椎肿瘤伴寰枢椎脱位1例,顽固性寰枢椎旋转脱位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脱位1例...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7例上颈椎疾患患儿。其中,先天性游离齿状突伴寰枢椎脱位4例,枢椎肿瘤伴寰枢椎脱位1例,顽固性寰枢椎旋转脱位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脱位1例。术前均行薄层CT扫描,将数据输入Mimic,Simpleware软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用于手术模拟和术中辅助,并根据需要设计寰枢椎椎弓根导航模板。在数字骨科技术支持下共实施后路手术4例,前路手术2例,前后联合手术1例。术后CT钉道扫描观察寰枢椎螺钉的置入情况,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系统对脊髓功能进行术前、术后评分。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手术时间3~6h,平均3.5±0.6h;手术出血300~400ml。实施后路寰椎椎弓根钉棒固定5例,实施前路TARP手术2例。共置入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1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10枚,寰椎前路侧块螺钉2枚,枕骨髁前路螺钉2枚,枢椎逆行椎弓根螺钉2枚,枢椎椎体钉2枚。术后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未出现螺钉偏入椎管或椎动脉孔的现象。术后患者肢体麻木症状减轻或消失,四肢肌力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8.6±1.5分,提高到15±1.8分(P<0.05)。结论: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手术,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上颈椎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儿童 数字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章凯 王智运 +7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吴增晖 潘刚明 权日 昌耘冰 麦小红 李修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3-444,共2页
目的 探讨C型臂X线透视电子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对腰椎滑脱4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型性改变等原因引起的腰椎失稳患者11例,共15例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 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 目的 探讨C型臂X线透视电子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对腰椎滑脱4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型性改变等原因引起的腰椎失稳患者11例,共15例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 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共植入椎弓根螺钉68枚,术后进行X线平片及CT薄层扫描掌握螺钉的方向和位置。结果  68枚椎弓根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的方向、深度、位置均相当理想,全部病例无硬膜、神经根损伤。结论 骨 科手术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避免椎弓根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腰椎失稳 椎弓根螺钉 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脊髓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其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古正涛 邓小玲 +3 位作者 郑国栋 张亮达 戴建强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了解颈脊髓损伤(CSCI)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骨科监护病区(OICU)共收治CSCI患者123例,其中完全性损伤32例,不完全性损伤91例,C1~C4损伤51例,C5~C7损... 目的:了解颈脊髓损伤(CSCI)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骨科监护病区(OICU)共收治CSCI患者123例,其中完全性损伤32例,不完全性损伤91例,C1~C4损伤51例,C5~C7损伤72例。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HAP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并采用χ2检验比较CSCI平面、程度与HAP发生、再次感染及耐药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共33例(26.8%)患者出现51例次HAP,其中C1~C4 CSCI者的HAP发生率、再次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39.2%(20/51)、13.7%(7/51)、58.8%(30/51,按例次计算),C5~C7损伤患者分别为18.1%(13/72)、6.9%(5/72)、20.8%(15/72),C1~C4损伤者与C5~C7损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CSCI患者的HAP发生率、再次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56.3%(18/32)、28.1%(9/32)、68.8%(22/32,按例次计算),不完全性CSCI者分别为16.5%(15/91)、3.3%(3/91)、20.9%(19/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51例次)HAP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63.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7.20%)、铜绿假单胞菌(15.05%)、大肠埃希菌(13.98%)、鲍曼不动杆菌(10.75%);革兰氏阳性(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60%);真菌主要为热带假丝酵母菌(8.60%)。G-杆菌和G+球菌普遍呈现多药耐药性,G-杆菌以碳青霉烯类敏感率最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CSCI患者HAP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CSCI平面及程度明显相关;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常呈多药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娟 谢红珍 邓小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38-40,73,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举办的全军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班临床实践期的教学质量进行持续改进,通过教学质量评分、满意度调查及专业考核通过率等指标对持续改进的效果进行评... 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举办的全军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班临床实践期的教学质量进行持续改进,通过教学质量评分、满意度调查及专业考核通过率等指标对持续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第1期及经持续质量改进的第2、3、4期培训班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2、3、4期培训班教学质量总分较1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个子项进行比较,4期培训班在环境中的实践单元工作和教学环境得分、大纲落实中的出科考试制度和教学查房制度落实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期培训班在教学安排满意度、临床带教小教员总体满意度、毕业考核通过率呈上升趋势,2、3、4期与1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4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实施,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在学员考核通过率、教学安排质量、带教老师授课质量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专科护士 持续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医院里的那些事
6
作者 王善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364-2365,共2页
医院之最记者:'你到医院看病,什么时间最长?'病人:'挂号等的时间最长!'记者:'什么时间最短?'病人:'诊断时间最短!'记者:'什么最多?'病人:'交费的次数最多!'记者:'什么最少?'病... 医院之最记者:'你到医院看病,什么时间最长?'病人:'挂号等的时间最长!'记者:'什么时间最短?'病人:'诊断时间最短!'记者:'什么最多?'病人:'交费的次数最多!'记者:'什么最少?'病人:'能看病的医生最少!'止痛针'护士小姐,你这针打的太痛了!''不可能,我打的是止痛针啊!'荷包蛋何医生早就对护士包小姐有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姐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外科治疗和疗效评定 被引量:111
7
作者 尹庆水 刘景发 +7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章凯 徐国洲 潘刚明 昌耘冰 张余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定标准.方法:对12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牵引复位,根据复位情况,将脱位分为三型:可复型、难复型和不可复型.根据此临床分型分别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并根据Symon临床标准、脊髓功能...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定标准.方法:对12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牵引复位,根据复位情况,将脱位分为三型:可复型、难复型和不可复型.根据此临床分型分别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并根据Symon临床标准、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 17分法)和自拟的脊髓受压及减压影像学评定标准等3种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资料完整的25例经6~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3种方法评定结果分别为:临床显效率平均56%,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67.1%,脊髓减压改善率平均73.7%.结论:根据临床复位难易进行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自拟的疗效评定标准可客观反映脊髓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疗效 分型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咽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压迫症 被引量:89
8
作者 尹庆水 刘景发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张余 昌耘冰 权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0-102,W002,共4页
目的 :总结经口咽前路同时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0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根据术前临床分型安排前后路手术顺序。同期进行经口咽前路减压松解复位和后路减压 ,枕颈CD或Cervifix枕颈内固定。按JOA... 目的 :总结经口咽前路同时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0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根据术前临床分型安排前后路手术顺序。同期进行经口咽前路减压松解复位和后路减压 ,枕颈CD或Cervifix枕颈内固定。按JOA 17分法颈脊髓损害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颈髓功能评定 ,并测量比较脊髓矢径的变化。结果 :平均随访 18个月 ,颈脊髓功能改善率达 5 8 3%。颈髓减压改善率平均达 6 9%。结论 :经口咽前路减压同时行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咽入路 寰枢椎脱位 内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86
9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4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赵卫东 黄文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35-738,共4页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一标本先后行C1-C2椎弓根螺钉、Mag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一标本先后行C1-C2椎弓根螺钉、Mag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或C1-C2椎弓根螺钉联合Brooks钢丝组成的固定系统的三维运动范围最小。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前后屈伸运动范围与Brooks钢丝固定无差异,但大于Magerl螺钉;其左右侧屈运动范围小于Brooks钢丝固定,大于Magerl螺钉;其轴向旋转角度明显小于Brooks钢丝固定,但与Magerl螺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1-C2椎弓根螺钉的三维稳定性与Magerl螺钉相当,联合Brooks钢丝固定可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Brooks钢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及其意义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建华 尹庆水 +4 位作者 夏虹 艾福志 吴增晖 马向阳 章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症的分型方法,为其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颅底凹陷症患者70例,均行颅骨正侧位X线片及包含颅底部的颈椎CT和头颈部MRI检查,根据有无寰枢椎脱位或寰枕脱位将其分为稳定型和不...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症的分型方法,为其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颅底凹陷症患者70例,均行颅骨正侧位X线片及包含颅底部的颈椎CT和头颈部MRI检查,根据有无寰枢椎脱位或寰枕脱位将其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统计各型合并寰枕融合畸形、Chiari畸形、枢椎上关节面倾斜及脊髓空洞的例数,测量枕骨斜坡角、齿状突顶点到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和齿状突顶点到枕骨大孔连线的垂直距离,观察脊髓受压情况,记录手术方法。结果:20例为稳定型颅底凹陷症,其中合并Chiari畸形18例(90%),合并脊髓空洞15例(75%);50例为不稳定型,其中合并Chiari畸形2例(4%),寰枕融合46例(92%),枢椎上关节面倾斜37例(74%),脊髓空洞43例(86%)。稳定型枕骨斜坡角为168°±5°,不稳定型为133°±11°,无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齿状突顶点与枕骨大孔线的垂直距离为0.5±0.3mm,不稳定型为-6.9±2.9mm,有统计学差异(P<0.05);稳定型齿状突顶点与Chamberlain线垂直距离为-4.8±4.2mm,不稳定型为-5.6±3.7mm,无统计学差异(P>0.05)。20例稳定型患者中,脊髓前方受压2例、后方受压11例、前后方均受压7例,均采用后颅窝减压手术治疗;50例不稳定型患者中,脊髓前方受压44例、前后方均受压6例,均采用经口咽前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根据有无寰枢椎脱位或寰枕脱位可以将颅底凹陷症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这一分型方法对于正确认识两种不同类型颅底凹陷症的解剖学和临床特点,从而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分型 稳定型 不稳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咽前入路寰枢椎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2 位作者 王智运 夏虹 吴增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为经口咽前入路处理寰枢椎腹侧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0例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经口咽前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 ,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等。... 目的 为经口咽前入路处理寰枢椎腹侧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0例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经口咽前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 ,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等。结果 咽后壁分两层(黏膜层、椎前筋膜层)和两个间隙 (咽后间隙、椎前间隙 ) ;经口咽前入路可显露从枕骨大孔前缘至C3 椎体的范围 ;椎动脉距寰椎和枢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 2 5 2± 2 3mm(2 0 4~ 2 9 7mm)和 18 4± 2 6mm(13 1~ 2 3 0mm) ;寰椎和枢椎可显露宽度分别为 39 4±2 2mm(36 2~ 4 2 7mm)和 39 0± 2 1mm(35 8~ 4 2 3mm) ,寰椎进钉点 (侧块中点 )间距 (a)为 31 4± 3 3mm(2 5 4~ 36 6mm) ,寰椎进钉点连线与枢椎进钉点 (椎体中线旁开 3~4mm)连线的垂直间距 (b)为 18 7± 2 7mm(14 9~ 2 3 2mm) ,a/b比值为 1 5~ 1 7。结论 经口咽前入路寰枢椎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适合做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咽入路 寰椎 枢椎 解剖学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椎动脉孔解剖分型与椎弓根置钉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王建华 尹庆水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权日 廖穗祥 戴景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77-680,共4页
目的:观察枢椎椎动脉孔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与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关系。方法:通过干骨标本的观察与测量,根据椎动脉孔(管)与椎管外壁的距离(下横径a)、椎动脉孔(管)球部距上关节面距离(球顶距e)等走行特点分为4型,Ⅰ型:松散低拐型,Ⅱ型:紧... 目的:观察枢椎椎动脉孔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与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关系。方法:通过干骨标本的观察与测量,根据椎动脉孔(管)与椎管外壁的距离(下横径a)、椎动脉孔(管)球部距上关节面距离(球顶距e)等走行特点分为4型,Ⅰ型:松散低拐型,Ⅱ型:紧密高拐型,Ⅲ型:紧密低拐型,Ⅳ型:松散高拐型。统计各型枢椎椎动脉孔所占的比例。结果:Ⅰ型占58.75%,Ⅱ型占18.75%,Ⅲ型占15.0%,Ⅳ型占7.5%。松散型(Ⅰ、Ⅳ型)椎动脉孔比较适合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Ⅲ型相对适合置钉的枢椎椎弓根;Ⅱ型枢椎椎弓根应列为椎弓根螺钉置钉的禁忌。结论:采用椎动脉孔分型的方法,有助于对枢椎椎弓根解剖特点的理解,并可用于枢椎椎弓根置钉风险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动脉孔分型 椎弓根 置钉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3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刘景发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价对国人进行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探讨进钉技术。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在30例干燥枢椎标本上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包括枢椎椎板的厚度,棘突根部、椎板和下关节突的高度。设定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 目的:评价对国人进行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探讨进钉技术。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在30例干燥枢椎标本上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包括枢椎椎板的厚度,棘突根部、椎板和下关节突的高度。设定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棘突中线两侧5mm,上位螺钉距椎板上缘5mm,对侧的下位螺钉距椎板上缘9mm,螺钉在棘突根部上下交叉进入对侧椎板,并于下关节突中心点出钉,测量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和进钉角度。结果:枢椎椎板上缘、中部、下缘的厚度分别是3.02mm、5.91mm和5.59mm;枢椎棘突根部、椎板和下关节突中部的高度分别是12.40mm、12.95mm、14.03mm;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平均长度分别是25.41mm和27.39mm;上位螺钉前斜26.4°,下斜7.6°;下位螺钉前斜30.1°,上斜1.4°。结论:对国人进行枢椎椎板螺钉固定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板螺钉 内固定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4
14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5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夏虹 吴增晖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4-555,共2页
目的 :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 5 0例干燥寰椎标本 ,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 :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12 .78mm和 12 .95mm ;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8.... 目的 :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 5 0例干燥寰椎标本 ,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 :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12 .78mm和 12 .95mm ;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8.5 7mm和 5 .83mm ;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的宽度为8.46mm ,该部内侧 1/3和外侧 1/3的高度分别是 3 .88mm和 4.2 5mm。结论 :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 螺钉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被引量:36
15
作者 吴增晖 尹庆水 +4 位作者 马向阳 夏虹 章凯 昌耘冰 刘景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91-593,共3页
目的 :探 讨寰 枢 椎椎 弓根 钉 板固 定融 合 治疗 上颈 椎 不稳 的可 行 性。 方法 :在 气管 插 管全 麻 下对 13 例 患者施 行了 寰 枢椎 椎弓 根 钉板 固定 术 ,并行 自 体髂 骨植 骨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的 进 钉点 位于 枢 椎侧... 目的 :探 讨寰 枢 椎椎 弓根 钉 板固 定融 合 治疗 上颈 椎 不稳 的可 行 性。 方法 :在 气管 插 管全 麻 下对 13 例 患者施 行了 寰 枢椎 椎弓 根 钉板 固定 术 ,并行 自 体髂 骨植 骨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的 进 钉点 位于 枢 椎侧 块中 线 上 ,距 寰椎后 弓上 缘 最少 3m m ,内斜 10° ,上斜 5°枢 椎椎 弓根 螺 钉的 进钉 点 位于 枢椎 侧 块内 上象 限 ,显 露枢 椎椎 弓 内缘 。直视 下进 钉 ,内斜 25°上斜 25° 螺 钉直 径 3.5m m ,寰 椎椎 弓 根螺 钉长 28 ̄32m m ,枢 椎椎 弓根 螺 钉长 24 ̄28m m 。 , 。结果 :全 组病 例未 发 生椎 动脉 、脊 髓 损伤 ,术 后临 床症 状 得到 不同 程 度的 改善 。随 访 3 ̄21 个月 ,平 均 6.7 个月 。 X线、CT 复查 示螺 钉 位置 良好 ,无 松动 、断 钉 ,植骨 3 个月 后均 达 到满 意融 合 。结 论 :寰 枢 椎 椎 弓根 钉 板 固 定治 疗上颈 椎不 稳 效果 良好 ,是 寰枢 椎 后路 固定 可 供选 择的 术 式之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椎弓根螺钉 寰枢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xis系统治疗下颈椎不稳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尹庆水 张余 +3 位作者 刘景发 曹正霖 夏虹 权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研究下颈椎侧块的解剖特点 ,评估Axis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 16具成人正常下颈椎防腐标本 ,观察解剖特点 ,探查并测量改良Magerl法进针点和进针角度、深度以及与血管、神经的关系。临床应用Axis系统治疗下颈椎不... 目的 :研究下颈椎侧块的解剖特点 ,评估Axis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 16具成人正常下颈椎防腐标本 ,观察解剖特点 ,探查并测量改良Magerl法进针点和进针角度、深度以及与血管、神经的关系。临床应用Axis系统治疗下颈椎不稳 18例。结果 :改良Magerl法进针点选在术中可视侧块中点内下 1~ 2mm处 ,深度13 2~ 16 4mm ,进针角度分别为矢状面角度 45° ,水平面角度 2 9°。距动脉和神经根的距离分别约为 4 1mm和1 9mm。临床应用 18例 ,平均随访 8个月 ,无并发症 ,15例获骨性融合 ,脊髓功能除 1例无改善外 ,余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改良进针法更适合于国人。Axis系统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需后路减压的下颈椎不稳。侧块固定有一定风险 ,但只要熟悉解剖特点 ,规范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不稳 颈椎侧块 后入路 内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42
17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4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夏虹 吴增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为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40例干燥寰椎标本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测量得出寰椎后弓平均高度为4.58mm,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89mm,侧块中部平均高度和宽度分别为... 目的:为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40例干燥寰椎标本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测量得出寰椎后弓平均高度为4.58mm,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89mm,侧块中部平均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2.94mm和12.76mm,最大进钉深度为28.50mm,螺钉内斜角度为9.1°,上斜角度为4.7°。结论:进行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可望成为寰枢段后路短节段固定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 解剖学 测量 标本 测量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四种钉棒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4
18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4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刘景发 赵卫东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64-468,共5页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四种不同钉棒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人体新鲜颈椎标本,切除齿状突及寰枢间韧带等结构制造寰枢椎失稳模型,对每具标本先后进行5种方式固定:A组(双侧C1椎弓根螺钉+C2/3经关节螺钉)、B组(C1椎弓根螺钉+C2...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四种不同钉棒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人体新鲜颈椎标本,切除齿状突及寰枢间韧带等结构制造寰枢椎失稳模型,对每具标本先后进行5种方式固定:A组(双侧C1椎弓根螺钉+C2/3经关节螺钉)、B组(C1椎弓根螺钉+C2侧块螺钉)、C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D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板螺钉);与对照组E组(Magerl螺钉,即经C1/2侧块关节螺钉)进行对比,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比较其寰枢椎间的屈伸、侧屈、旋转三维稳定性。结果:在前屈稳定性上,四种钉棒固定方法(A、B、C、D组)间无差异(P>0.05),且均优于单纯Magerl螺钉固定(E组)(P<0.05)。在后伸稳定性上,D组与E组两种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其抗后伸的稳定性较A、B、C组略差(P<0.05);A、B、C组三种钉棒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在侧屈运动稳定性上,D组的稳定性略差,其他四种固定方式间无差异(P>0.05)。在旋转稳定性上,所有固定方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种钉棒固定方法都具有可靠的三维稳定性,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解剖结构情况和术者对不同手术技术的熟悉程度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28
19
作者 马向阳 杨进城 +9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吴增晖 章凯 王建华 艾福志 许俊杰 王智运 邱锋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1-415,共5页
目的:介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8例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骨折线呈前下后上型者5例,牵引后齿状突骨... 目的:介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8例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骨折线呈前下后上型者5例,牵引后齿状突骨折复位不佳者3例;男6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岁。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不进行后路植骨;待术后随访CT复查显示齿状突骨折骨性愈合后,二期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观察寰枢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共置入直径3.5mm的寰椎、枢椎螺钉各16枚,其中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3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3枚,枢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1枚、椎板螺钉固定5枚;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一期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CT复查显示8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左、右旋转均约35°~55°,平均约45°。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颈椎左、右旋转均约50°~70°,平均约60°;随访6~12个月后颈椎旋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颈椎左、右旋转均约80°~90°,平均约85°。结论:对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可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齿状突骨折 新鲜骨折 钉棒固定 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初步报告 被引量:28
20
作者 梁必如 刘景发 +3 位作者 苏培基 陈敢峰 刘永恒 吴俊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27-629,共3页
目的:提高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植骨融合率,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方法:对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整复,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经病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及后外侧植骨治疗。结果:术后1周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20mm恢复至平均35... 目的:提高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植骨融合率,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方法:对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整复,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经病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及后外侧植骨治疗。结果:术后1周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20mm恢复至平均35mm,占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94.5%;后凸Cobb角(病椎术后上下终板连线的夹角)由术前的平均27°矫正至平均4.5°。23例术后6个月以上的患者Cobb角丢失不超过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不超过2mm,椎体植入骨碎块全部成活,有骨小梁形成。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体植骨 椎弓根 内固定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