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61例放射性核素骨髓显像的评估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吉林 刘福祥 肖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分析与探讨放射性核素骨髓显像在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 6 1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 (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贫血、白血病等多种血液病患者 ,按核医学常规方法进行骨髓显像 ,其中 18例进行了重复检... 目的 :分析与探讨放射性核素骨髓显像在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 6 1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 (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贫血、白血病等多种血液病患者 ,按核医学常规方法进行骨髓显像 ,其中 18例进行了重复检查。结果 :5 4例不同血液病出现有意义的阳性影像表现 :2 1例再障患者多数病例全身骨髓活性明显受到抑制 ,其中 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外周骨髓扩张情况 ;10例MM患者早期骨髓显像往往无阳性发现 ,但 5例患者出现外周骨髓扩张 ;各类贫血骨髓显像主要表现为中央骨髓正常或增生 ;MDS、白血病两者的全身骨髓显像均出现外周骨髓扩张的表现 ,区别为中央骨髓活性不同。结论 :核素骨髓显像能全面反映血液病患者的全身骨髓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放射性核素骨髓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33
2
作者 韩娜 李勇华 +5 位作者 高飏 段锋祺 欧阳玲 张鹏 蒋祖军 肖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0-444,448,共6页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V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5例应用VCD方案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的MM患者资料。结果患者应用VCD中位疗程为4(2~8)个。治疗的...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V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5例应用VCD方案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的MM患者资料。结果患者应用VCD中位疗程为4(2~8)个。治疗的总体缓解率(ORR)为85.5%(45/55),其中完全缓解及接近完全缓解(CR/nCR)率为27.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23.6%,部分缓解(PR)率34.6%;合并肾功能不全的10例患者总有效率80.0%,45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中位随访13.5(1~61)个月,预计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27(1~61)个月,中位缓解持续(DOR)时间18(1~50)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49(1~64)个月。单因素分析中,ISS分期Ⅲ期、难治复发、疗效未达VGPR及肾功能异常是影响PFS的不良因素;ISS分期Ⅲ期及肾功能异常是影响OS的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中,ISS分期Ⅲ期及疗效未达VGPR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ISS分期Ⅲ期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安全性分析显示VCD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统计其不良反应,最常见的3/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感染(20.0%)、周围神经病变(5.5%)、高血压(5.5%)。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10.9%)、中性粒细胞减少(9.0%)和贫血(5.5%)。共有2例(3.6%)患者因严重的神经毒性更换治疗方案,2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3.6%)。结论 VCD方案在初治/复发难治患者中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以接受,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VCD方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庞妍 李力 +1 位作者 邝丽萍 肖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518-1522,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的B细胞疾病,以恶性浆细胞(PC)在骨髓中大量增殖,产生溶骨性破坏及过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主要表现。MM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中存在浆细胞浸润,血、尿中存在一定量的单克隆蛋白以及瘤细胞浸润或单克隆蛋白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的B细胞疾病,以恶性浆细胞(PC)在骨髓中大量增殖,产生溶骨性破坏及过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主要表现。MM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中存在浆细胞浸润,血、尿中存在一定量的单克隆蛋白以及瘤细胞浸润或单克隆蛋白引起的器官损害(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骨质破坏等)。本文就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对MM诊断和预后意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分型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遗传学异常及分辨IGH重排亚型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力 邝丽萍 +2 位作者 庞妍 伍九龙 肖芷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IGH重排等位点异常及分辨IGH重排亚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9例初诊MM患者及10例其他疾病伴幼稚浆细胞增生患者骨髓细胞,用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IGH重排等位点异常及分辨IGH重排亚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9例初诊MM患者及10例其他疾病伴幼稚浆细胞增生患者骨髓细胞,用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其细胞遗传学异常,并对IGH重排阳性患者进行三种IGH重排亚型检测。结果:29例初诊MM患者中,17例通过FISH检出1种及以上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58.6%),核型分析只检出3例异常(10.3%)。11例IGH重排阳性患者中有3例IGH/FGFR3阳性,5例IGH/CCND1阳性,无IGH/MAF阳性。结论:FISH技术在MM遗传学检测方面优于核型分析技术,IGH重排阳性患者有必要进行IGH重排亚型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珠分选和MLPA技术联合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遗传学异常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雷鸣 马莉 +4 位作者 邝丽萍 庞妍 伍九龙 肖芷芳 李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磁珠分选和多重探针连接依赖性扩增(MLPA)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可靠性。方法收集29例初诊MM患者的骨髓细胞,用CD138磁珠进行分选,设计MLPA探针检测分选前后标本TP53和RB1的表达情况,并与FISH检测...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磁珠分选和多重探针连接依赖性扩增(MLPA)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可靠性。方法收集29例初诊MM患者的骨髓细胞,用CD138磁珠进行分选,设计MLPA探针检测分选前后标本TP53和RB1的表达情况,并与FISH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LPA检测成功率100%,与FISH结果吻合度达99.1%,分选后MLPA和FISH阳性率均有显著性提高。结论 MLPA适合临床MM分子遗传学异常检测,标本应在检测前进行磁珠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多重连接依赖性扩增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磁珠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获得性肺炎绿脓杆菌对13种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肖扬 李颂文 +1 位作者 刘刃 宋朝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研究院内获得性肺炎痰标本中,绿脓杆菌对目前常用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和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首选治疗药物。方法标本获得纯培养后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到种,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 目的研究院内获得性肺炎痰标本中,绿脓杆菌对目前常用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和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首选治疗药物。方法标本获得纯培养后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到种,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法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的102株绿脓杆菌对13种常用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为42.9%,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率在12.5%以下,对氨基糖甙类耐药率在34.6%以下,对氟奎喏酮类及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分别在28.9%及33、7%以上,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甙类及头孢三代类与氨基糖甙类交叉耐药率分别为1.9%与7.8%;102株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67.6%,产酶菌株对亚培氨南、哌拉西林及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在20.1%以下,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在45.9%以上。产酶菌比非产霉菌的耐药率平均高31.6%。结论经验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绿脓杆菌感染,β-内酰胺酶类+氨基糖甙类为较优化的组合;对产酶菌应首选亚培胺南或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对非产酶菌仍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绿脓杆菌 医院内感染 抗生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困难及处理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肖扬 肖浩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共5页
自1965年Thomas完成世界上第一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造血干细胞抑制(HSCT)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治愈部分恶性/非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手段,对需要移植而又缺乏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MSD)的患者来说,... 自1965年Thomas完成世界上第一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造血干细胞抑制(HSCT)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治愈部分恶性/非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手段,对需要移植而又缺乏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MSD)的患者来说,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不失为主要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血缘供者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 恶性血液病 Thomas 细胞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酶CYP2C19介导的沙利度胺体外抗血管生成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勇华 侯健 +1 位作者 姜华 黄红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人肝细胞微粒体代谢系统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沙利度胺体外抗血管生成的影响及细胞色素酶CYP2C19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沙利度胺原药或与人肝细胞微粒体在体外共孵育后用MTT法检测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vein ... 本研究探讨人肝细胞微粒体代谢系统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沙利度胺体外抗血管生成的影响及细胞色素酶CYP2C19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沙利度胺原药或与人肝细胞微粒体在体外共孵育后用MTT法检测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CVEC)增殖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UVCEC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以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hUCVEC细胞迁移力,以体外小管形成实验检测hUCVEC分化。结果表明:沙利度胺原药对hUCVEC活力无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凋亡比例也无明显增加,轻度影响细胞迁移,无抗小管形成作用;当与人肝细胞微粒体共孵育后hUCVEC增殖活力明显受抑。100μg/ml沙利度胺与肝细胞微粒体共孵育后hUCVEC增殖活力的抑制率达(11.7±3.9)%,凋亡细胞增加达27.2%,明显下调细胞迁移力并抑制体外小管形成。在共孵育体系中加入CYP2C19特异性抑制剂奥美拉唑,可减弱沙利度胺抑制hUCVEC增殖活力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减低细胞迁移力和部分逆转抗小管形成的作用。结论:沙利度胺的体外抗血管生成作用依赖于人细胞微粒体的作用,细胞色素酶系中的CYP2C19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沙利度胺 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细胞因子支持下高剂量、多循环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16例 被引量:5
9
作者 肖扬 高阳 +4 位作者 李颂文 陈怀宇 宋朝阳 陈今友 梁华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166-1168,共3页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及细胞因子支持下高剂量、多循环化疗对中高度恶性淋巴瘤 (ML)的疗效。方法 :16例ML以 1 5倍常规化疗剂量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后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病人分别于第2 8天、5 6天接受 2倍及 2 5倍大...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及细胞因子支持下高剂量、多循环化疗对中高度恶性淋巴瘤 (ML)的疗效。方法 :16例ML以 1 5倍常规化疗剂量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后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病人分别于第2 8天、5 6天接受 2倍及 2 5倍大剂量化疗后应用G CSF及回输造血干细胞。结果 :治疗组 16例中可评价病例 15例 ,其中完全缓解 10例 ( 66 67% ) ,部分缓解 3例 ( 2 0 % ) ,稳定 2例 ( 13 33% ) ;无病生存 7例 ( 9~ 38个月 ,中位生存期 2 6个月 ) ,疗效高于常规化疗组 ,且免疫损伤少 ,造血恢复快 ,并发症少。结论 :对中高度恶性的ML ,在造血干细胞 /细胞因子的支持下 ,采用常规 2~ 3倍剂量、3次循环的强化治疗 ,可提高治疗周期内平均剂量强度 ,疗效高于常规化疗 ,且该方案可在普通病房实施 ,治疗风险与费用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 细胞因子 治疗 高剂量化疗 多循环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扬 李颂文 +1 位作者 宋朝阳 陈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3-285,共3页
评价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疗效。方法在免疫抑制剂(IS)的基础上加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HPGF)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20例。结果近期有效率达75%、88.9%。结论提示HPGF联合IS治... 评价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疗效。方法在免疫抑制剂(IS)的基础上加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HPGF)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20例。结果近期有效率达75%、88.9%。结论提示HPGF联合IS治疗SAA具有调节免疫,刺激造血双重功效,可迅速提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加快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减低感染发生率,提高疗效,二者联合是治疗SAA安全、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细胞 生长因子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青 冯茹 +5 位作者 刘启发 刘晓力 徐冰 郑维扬 孟凡义 周淑芸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34-936,共3页
目的分析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预后因素,为难治性AML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接受了2个标准DA方案诱导治疗的48例复发性难治性AML患者,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对标准诱导治疗的反应,遗传学异常、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 目的分析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预后因素,为难治性AML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接受了2个标准DA方案诱导治疗的48例复发性难治性AML患者,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对标准诱导治疗的反应,遗传学异常、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外周血情况、髓外浸润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等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经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在标准诱导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缓解期大于6个月、有较好预后的细胞遗传学异常、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小于50%、无严重贫血、无肝脾肿大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血清LDH小于360 U/L者预后较好;而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以及淋巴结肿大对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结论对于有较好预后因素的AML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争取较长的持续缓解期;对于预后差的病例应尽快予以异基因骨髓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治疗 骨髓移植 阿糖胞苷 米托蒽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Ir源辐射事故中受照人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祖军 肖扬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4-187,共4页
对在华南地区某次192Ir源人为辐射事故中受照的5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发现,受照的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8例发生染色体畸变,临床诊断为1例亚急性轻(中)度放射病,1例先兆流产。结果表明人为辐射事故危害性极大,... 对在华南地区某次192Ir源人为辐射事故中受照的5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发现,受照的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8例发生染色体畸变,临床诊断为1例亚急性轻(中)度放射病,1例先兆流产。结果表明人为辐射事故危害性极大,受照人员临床表现多样,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事故 ^192IR 临床表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妊娠期间受^(192)Ir源辐射事故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祖军 肖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182,共1页
关键词 妊娠 辐射损伤 铱放射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下细胞凋亡与端粒酶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红波 肖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777-3779,共3页
低剂量辐射(LDR)系指剂量在0.2y以内的低传能线密度(LET)照射,或剂量在0.5y内,剂量率在0.05Gy/min以内的高LET照射。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0.1y以内的LDR可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增强效应及适应性反应,LDR能够提高免疫器官内抑... 低剂量辐射(LDR)系指剂量在0.2y以内的低传能线密度(LET)照射,或剂量在0.5y内,剂量率在0.05Gy/min以内的高LET照射。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0.1y以内的LDR可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增强效应及适应性反应,LDR能够提高免疫器官内抑凋亡基因蛋白分子的表达,降低促凋亡基因蛋白分子的表达,促进免疫细胞的成熟、分化和细胞内的信号传递,最终导致免疫细胞凋亡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凋亡 低剂量辐射 端粒酶活性 蛋白分子 免疫器官 传能线密度 适应性反应 抑凋亡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带状疱疹发生率的分析
15
作者 蒋祖军 肖浩文 +1 位作者 庞妍 肖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带状疱疹(HZ)发生率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接受HSCT的96例患者发生HZ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发生了HZ,移植后1年的累计发生率为7.3%,中...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带状疱疹(HZ)发生率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接受HSCT的96例患者发生HZ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发生了HZ,移植后1年的累计发生率为7.3%,中位发病时间为术后70(50~290)d,中位持续时间为15(7~180)d。不同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严重程度、不同的GVHD治疗强度、是否进行规律的阿昔洛韦预防,HZ发生率存在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Z发生对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无影响(P=0.87)。结论 HZ是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GVHD、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及不进行有效地阿昔洛韦预防影响HZ的发生,移植后HZ的发生对患者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兄弟俩同患尼曼匹克氏病1例
16
作者 李颂文 肖 杨 肖芷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505-505,共1页
患儿,男,9岁,因智力低下4年,反复抽搐半年入院.患儿足月顺产,产后无缺氧及抢救病史,生后10 d因黄疸明显(原因不明)住院半月,黄疸消失后出院.之后患者智力等方面发育均正常,能行走、讲话,至5岁起发现患儿智力、记忆力较差,在当地医院诊断... 患儿,男,9岁,因智力低下4年,反复抽搐半年入院.患儿足月顺产,产后无缺氧及抢救病史,生后10 d因黄疸明显(原因不明)住院半月,黄疸消失后出院.之后患者智力等方面发育均正常,能行走、讲话,至5岁起发现患儿智力、记忆力较差,在当地医院诊断"轻度弱智",未做特殊检查及治疗.患儿半年前无诱因出现抽搐,以后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四肢屈曲、抽搐,双目斜视,伴有一侧面肌抽动,牙关紧闭,神志不清,无口吐白沫,持续约1 min至10余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抢救 病例报告 尼曼区克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甲型流感疫苗后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7
作者 何丽 李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97-4597,共1页
患者女,23岁。因全身瘀点、淤斑2d就诊。入院时查体:体温正常,全身皮肤可见大量瘀点、淤斑,以双下肢明显,左上臂局部注射部位可见直径约5cm血肿,口腔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异常,心肺未闻及明显异常,腹软,无... 患者女,23岁。因全身瘀点、淤斑2d就诊。入院时查体:体温正常,全身皮肤可见大量瘀点、淤斑,以双下肢明显,左上臂局部注射部位可见直径约5cm血肿,口腔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异常,心肺未闻及明显异常,腹软,无明显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注射部位 流感疫苗 并发 甲型 浅表淋巴结 体温正常 口腔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脲在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18
作者 肖扬 张俊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06-106,共1页
羟基脲在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肖扬,张俊德现通讯处:广州市流花路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510000珠江医院血液病科高白细胞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粒细胞性及慢性粒细胞性急性变的患者早期死亡率高,CR率低。我... 羟基脲在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肖扬,张俊德现通讯处:广州市流花路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510000珠江医院血液病科高白细胞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粒细胞性及慢性粒细胞性急性变的患者早期死亡率高,CR率低。我们应用羟基脲对此类患者进行化疗前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高白细胞性 羟基脲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通过ERK信号通路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VCAM-1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紫媛 肖扬 +1 位作者 李力 王耀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8-1571,共4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TNF-α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表达的影响及与ERK信号通路的关系。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人...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TNF-α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表达的影响及与ERK信号通路的关系。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人BMMSC,并对其进行表面抗原表达及诱导分化鉴定。用不同浓度的TNF-α刺激BMMSC,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VCAM-1表达及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对BMMSC VCAM-1表达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ERK通路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BMMSC表达CD29、CD69、CD44、CD105,不表达CD34、CD45;BMMSC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BMMSC膜上的VCAM-1表达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经U0126预处理后TNF-α刺激的BMMSC膜上的VCAM-1表达减少;TNF-α增加BMMSC ERK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U0126抑制TNF-α对ERK活性的作用。结论:TNF-α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刺激MSC表达VCA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黏附分子 ER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颂文 肖扬 赖日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74-874,共1页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毒菌 马尔尼菲青霉病 罕见深部真菌病 诊断 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