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切除术中胆(肝)总管横断伤的处理(附5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5 位作者 彭林辉 蒲淼水 汪邵平 霍枫 曹鑫 陆树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806-807,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肝)总管横断伤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8年3月3362例胆囊切除术中5例胆(肝)总管横断伤的临床特征、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2例为肝总管横断,3例为胆总管横断伤。1例行胆肠内引流,4例行胆...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肝)总管横断伤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8年3月3362例胆囊切除术中5例胆(肝)总管横断伤的临床特征、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2例为肝总管横断,3例为胆总管横断伤。1例行胆肠内引流,4例行胆总管对端吻合术。术后均无胆漏并发症。1例用丝线对端吻合术后支撑管脱出,出现胆管狭窄、胆管炎2个月后改行胆肠内引流,随访15年,无腹痛、发热、黄疸发生;1例行胆肠内引流者拔除胆肠支架引流管后2个月内3次发生胆管炎,保守治疗,随访5年无腹痛、发热、黄疸发生;3例对端吻合者分别随访1、2、4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损伤胆管的类型及术者的经验,选择对端吻合或胆肠内引流处理胆(肝)总管横断伤可获得理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胆总管横断伤 肝总管横断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践及效果 被引量:65
2
作者 石英 杨辉 +1 位作者 展淑敏 任晓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2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病人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护理质...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病人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相关数据,与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级护理和一级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满意护士的人次数、病人感谢信中点名表扬护士的人次数明显增多。结论:实施医护合作型责任制护理模式,能有效地密切医、护、患关系,充分发挥高级责任护士的作用,促进初级责任护士的成长,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达到"病人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模式 医护合作 责任制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胆管造影及鼻胆管引流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 被引量:14
3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3 位作者 彭林辉 霍枫 陆树桐 何邹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ERC)及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2月,对16例LC术后胆漏及早应用ERC检查,...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ERC)及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2月,对16例LC术后胆漏及早应用ERC检查,了解胆漏的部位、程度、类型。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鼻胆管引流配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或剖腹探查。结果 ERC检查显示胆管损伤ⅠA型7例,ⅡA型6例,ⅢD型3例。11例行鼻胆管引流7~20 d,2例单纯腹腔引流7、11 d,胆漏愈合;3例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痊愈出院。16例随访3个月~3年,中位时间1年3个月,无腹痛、发热、黄疸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ERC及鼻胆管引流是LC术后胆漏的简便、准确、微创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胆管造影 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后胆漏 胆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与PLTL结合教学法在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黎蔚华 石英 +1 位作者 何燕娴 陈进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法(peer-led team learning,PLTL)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法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专项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培训前期选取典型病例和设计相关问...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法(peer-led team learning,PLTL)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法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专项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培训前期选取典型病例和设计相关问题,并提前下发给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组建以"同伴骨干"为中心的研讨小组,围绕病例和问题开展多次研讨和操作技能培训。以培训前后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作为近期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以培训前1周内及培训后6个月全院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检查结果作为长期效果评价指标。结果培训后,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静脉留置针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6个月,全院输液工具选择合格率、穿刺成功率及冲封管方法正确率均高于培训前(P<0.05),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培训前(P<0.05)。结论 PBL与PLTL结合教学法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培训效果,提升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的综合能力及医院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法 静脉输液 小教员 护理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右后叶囊肿开窗引流术35例报告 被引量:12
5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2 位作者 汪邵平 李鹏 吴治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16-517,共2页
目的:探讨肝右后叶肝囊肿的腹腔镜处理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5年12月对35例有症状的肝右后叶囊肿(21例主要位于Ⅵ段,14例主要位于第Ⅶ段)采用四孔法行囊肿开窗引流术。囊肿位于肝右后叶上段者采用肝上入路,胆囊牵引钳或三叶... 目的:探讨肝右后叶肝囊肿的腹腔镜处理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5年12月对35例有症状的肝右后叶囊肿(21例主要位于Ⅵ段,14例主要位于第Ⅶ段)采用四孔法行囊肿开窗引流术。囊肿位于肝右后叶上段者采用肝上入路,胆囊牵引钳或三叶钳推压肝脏使其向前向下,暴露肝后囊肿,囊肿开窗,修剪带蒂大网膜放入囊肿。囊肿位于肝右后叶下段者采用肝下入路,超声刀切开肝结肠韧带,右三角韧带及肝肾间疏松组织,胆囊牵引钳抬起肝脏,囊肿开窗,大网膜放入囊腔引流。结果:35例肝右后叶肝囊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无中转开腹手术。15例采用肝上入路,20例采用肝下入路。手术时间30~95min,平均46min。无手术并发症。35例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先天性肝囊肿。术后症状均消失。术后住院2~5d,平均3.8d。3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34个月,33例无复发,2例(为肝上入路病例)囊肿未完全消失,但较术前明显缩小,无明显症状,观察半年未见增大。结论:肝下及肝上入路囊肿开窗引流是腹腔镜下处理肝右叶肝囊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囊肿 开窗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的配合与监护 被引量:10
6
作者 石英 何洹 +2 位作者 易建华 展淑敏 霍枫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护理配合与监护要点。方法对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持续严密地进行心电和血压的监测,重点监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及时为医师提供启动和中止ECMO的时机;配合医师进... 目的探讨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护理配合与监护要点。方法对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持续严密地进行心电和血压的监测,重点监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及时为医师提供启动和中止ECMO的时机;配合医师进行ECMO的置管与运转以及各参数的监测与维护;做好拟献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等。结果 24例脑-心双死亡的器官捐献者,在脑死亡后等待心脏停跳的过程中全部应用ECMO,ECMO支持时间51~380min。成功获取肝脏24个、肾脏34个、心脏2个、角膜46个,器官热缺血时间全部为0。24个供肝全部有效地用于24位肝移植患者,受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痊愈出院。结论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应用ECMO,对捐献者的严密监测、ECMO系统的维护以及对拟捐献器官功能的保护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体外膜肺氧合 器官获取组织 脑-心双死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4 位作者 彭林辉 霍枫 曹昕 谭晓宇 何邹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处理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把导管放至脾动脉后造影,显示脾脏出血部位,然后把微导管放至出血(叶、段)血管,注入PVA、明胶海绵颗粒等栓塞剂进行止血。结果44例... 目的探讨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处理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把导管放至脾动脉后造影,显示脾脏出血部位,然后把微导管放至出血(叶、段)血管,注入PVA、明胶海绵颗粒等栓塞剂进行止血。结果44例脾动脉造影显示脾外伤(夏氏分级)Ⅱ级23例,Ⅲ级19例,Ⅳ级2例。44例均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脾叶动脉血管栓塞13例,脾段动脉血管栓塞31例;1次栓塞成功35例,再次栓塞成功9例。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手术病例,无死亡病例。术后1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恢复正常。44例随访0.5~1年,无再出血、严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脾动脉出血血管栓塞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出血的一种有效、简便、微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 脾动脉栓塞 选择性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胆管损伤的处理 被引量:9
8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1 位作者 李鹏 吴治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752-753,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及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胆囊床胆管(包括右肝管分支及迷走胆管)损伤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4年12月2032例LC中15例胆囊床胆管损伤的临床特征、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预防及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胆囊床胆管(包括右肝管分支及迷走胆管)损伤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4年12月2032例LC中15例胆囊床胆管损伤的临床特征、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5例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0例为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8例右肝管分支损伤,7例迷走胆管损伤。8例用钛夹夹闭损伤胆管,5例缝合损伤胆管,另2例由于裂口较大且靠近右肝管主干而行开腹胆管修补术。术后胆漏1例,引流5d后痊愈。随访半年~3年,平均23个月,症状消失,无黄疸及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预防胆囊床处胆管损伤的关键是紧贴胆囊壁剥离胆囊,术中及时发现并采用恰当的处理方法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胆囊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在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附2例报告) 被引量:11
9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95-596,共2页
本文报道2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射频治疗的经验。1例行肝血管瘤切除术中直视下行射频消融,手术切除标本见射频消融部位凝固性坏死。1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后血管瘤组织回声增强、血流消失。作者提出对有症状或生长... 本文报道2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射频治疗的经验。1例行肝血管瘤切除术中直视下行射频消融,手术切除标本见射频消融部位凝固性坏死。1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后血管瘤组织回声增强、血流消失。作者提出对有症状或生长速度较快的肝脏小的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效果好、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射频 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PICC穿刺点止血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辉 石英 任晓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5期459-460,共2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PICC置管后有效止血、避免上肢肿胀并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止血方法。方法将40例肝癌PICC置管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PICC常规方法:穿刺点处有渗液可在穿刺点上方覆盖一小方纱,如无渗液,直接使用透明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PICC置管后有效止血、避免上肢肿胀并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止血方法。方法将40例肝癌PICC置管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PICC常规方法:穿刺点处有渗液可在穿刺点上方覆盖一小方纱,如无渗液,直接使用透明贴膜无张力粘贴;实验组以三折纱布加正面局部加压、局部用药、患肢制动、48h换药。观察两组患者24h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两组24h穿刺点渗血情况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置管后穿刺点上方采用三折纱布加局部用药、正面局部、压加患肢制动、48h换药,能有效达到止血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止血 正面局部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的介入溶栓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英 李鹏 +3 位作者 张奇煜 罗滟 杨辉 展淑敏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0-901,共2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溶栓护理方法。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与心理护理;溶栓术后严密观察置管部位,保持肝动脉导管通畅,准确执行溶栓与抗凝治疗方案,预防潜在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溶栓的效果,做好康复指导及拔管...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溶栓护理方法。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与心理护理;溶栓术后严密观察置管部位,保持肝动脉导管通畅,准确执行溶栓与抗凝治疗方案,预防潜在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溶栓的效果,做好康复指导及拔管后的处理。结果 5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由于诊断及时,通过肝动脉介入置管溶栓术和有效的护理,肝动脉再通,痊愈出院。结论通过肝动脉置管进行持续的小剂量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溶栓术可以作为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介入溶栓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隐匿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2 位作者 汪邵平 李鹏 吴治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隐匿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下称隐匿性穿孔)的误诊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5年11月我院13例LC术中发现隐匿性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在术中确诊...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隐匿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下称隐匿性穿孔)的误诊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5年11月我院13例LC术中发现隐匿性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在术中确诊,术前全部误(漏)诊。3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穿孔大小0.4—0.5cm),在腹腔镜下修补;5例十二指肠穿孔(大小0.5—1cm)和5例胃穿孔(大小0.6—1cm)因粘连较重难以分离或穿孔大操作困难,中转开腹穿孔修补。无手术并发症。1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7个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无再发穿孔。结论对隐匿性穿孔的认识不够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术前胃镜检查可避免误诊。炎症轻、穿孔小者可腹腔镜下行穿孔修补、腹腔引流,但多数须中转开腹处理。术后规则的内科治疗可治愈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 隐匿性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腹腔巨大囊肿及术后下身水肿处理(附5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71-671,67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腹腔巨大囊肿及术后下身水肿的方法. 方法 5例腹腔巨大囊肿先行囊肿抽液(1 500~2 000 ml,平均1 800 ml)减压,2例巨大肝囊肿采用经皮穿刺抽液,3例下腹腔囊肿在脐缘小切口直视下抽液,使腹腔空间增大后行腹腔镜下囊肿切...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腹腔巨大囊肿及术后下身水肿的方法. 方法 5例腹腔巨大囊肿先行囊肿抽液(1 500~2 000 ml,平均1 800 ml)减压,2例巨大肝囊肿采用经皮穿刺抽液,3例下腹腔囊肿在脐缘小切口直视下抽液,使腹腔空间增大后行腹腔镜下囊肿切除(3例)或开窗引流(2例).对术后出现的下身水肿口服(2例)或静脉注射(3例)利尿剂. 结果 4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例多囊肝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1年,症状无复发.下身水肿均在5~7 d内基本消失. 结论先行囊肿抽液减压及术后应用小剂量利尿剂可使腹腔巨大囊肿能在腹腔镜下顺利处理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巨大囊肿 腹腔镜 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詹世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94-594,596,共2页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外伤性 脾脏破裂 脾脏出血 脾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胆囊结石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6例
15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2 位作者 霍枫 李鹏 吴治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2期924-925,共2页
目的探讨巨大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难点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结石最大径2.0~5.3cm(3.4±0.6)cm的巨大胆囊结石的临床特征、LC的难点及处理方法。结果54例顺利完成LC,手术... 目的探讨巨大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难点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结石最大径2.0~5.3cm(3.4±0.6)cm的巨大胆囊结石的临床特征、LC的难点及处理方法。结果54例顺利完成LC,手术时间30~130min,(94.3±40.7)min;2例(4%)由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转开腹。胆囊中至重度粘连者41例(73%)。胆囊白胆汁或无胆汁23例(41%)。胆囊床小胆管损伤2例(4%)、胆囊床肝组织损伤出血15例(27%),术中胆囊破溃19例(34%)。无大胆管损伤及大出血并发症。术后住院(3.6±1.5)d。随访6~12个月,平均11个月,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巨大胆囊结石LC的难点是由于胆囊长期的慢性炎症、机化所致的胆囊剥离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胆囊床的肝组织损伤和胆囊床小胆管损伤。仔细剥离和保留部分胆囊壁是恰当的处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巨大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肝移植术后早期血糖的监控与护理
16
作者 石英 王利 +2 位作者 潘向红 桑红琼 龚小雪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0期74-75,共2页
对 2例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稀释液 ,进行血糖的监控与护理 ,结合实验室空腹静脉血糖检测结果 ,调整胰岛素稀释液泵入速度 ,使血糖维持在 8~ 10mmol/L。结果病人切口一期愈合 ,未发生感染、... 对 2例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稀释液 ,进行血糖的监控与护理 ,结合实验室空腹静脉血糖检测结果 ,调整胰岛素稀释液泵入速度 ,使血糖维持在 8~ 10mmol/L。结果病人切口一期愈合 ,未发生感染、急性排斥反应等并发症 ,分别住院 30d和 4 5d ,顺利康复出院 ;随访 4个月和 5个月生活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微量注射泵 血糖 胰岛素 手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评分在评价肝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的应用
17
作者 赖添顺 郭振辉 +3 位作者 孙杰 唐柚青 霍枫 蔡敏捷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在评价行肝移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本院行肝移植手术的46例患者术前MELD评分,根据术前MELD分值分为A组(<10)、B组(10~20)及C组(>20)3组,并观察各组术前、术后第... 目的:探讨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在评价行肝移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本院行肝移植手术的46例患者术前MELD评分,根据术前MELD分值分为A组(<10)、B组(10~20)及C组(>20)3组,并观察各组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的营养指标(包括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及胆固醇)变化情况。结果:①肝移植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随MELD分值增高其营养不良程度越严重,其中转铁蛋白、胆固醇三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肝移植患者术后第1天,患者营养指标除C组前白蛋白、白蛋白较前增高(P<0.05)外,其他均较术前低,且随MELD分值增高降低程度越严重(P<0.05);③患者营养指标术后第3天较术后第1天有升高,而转铁蛋白则降低(P<0.05),且各组各指标均数大多随MELD分值升高逐渐降低,其中前白蛋白、胆固醇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随着其术前MELD分值升高而越差,可见MELD分值系统是评价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MELD 营养 前白蛋白 转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体外循环装置的材料涂层技术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涛 王瑞彬 霍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304-2310,2328,共8页
近几十年来,血液透析、心肺分流术、骨科、血管和重建手术等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直接与生物组织接触的人工材料的迅速发展。由于任何外物与血液接触都会导致血液产生各种应急反应,最终引发凝血,导致医疗器械的闭塞和栓塞,这极大限... 近几十年来,血液透析、心肺分流术、骨科、血管和重建手术等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直接与生物组织接触的人工材料的迅速发展。由于任何外物与血液接触都会导致血液产生各种应急反应,最终引发凝血,导致医疗器械的闭塞和栓塞,这极大限制了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因此,提高体外循环中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特别是血液相容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表面涂层技术是改善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本文主要综述了提高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三种主要途径:构建生物材料惰性表面、材料表面仿生化、负载生物活性物质。同时介绍了诸如白蛋白、聚氧化乙烯、聚己酸内酯-聚二甲硅氧烷-聚己酸内酯、聚2-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磷酰胆碱、糖胺多糖、肝素、水蛭素、双嘧达莫等多种表面涂层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并对未来提高体外循环系统血液相容性的新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体外循环 生物相容性 血液相容性 抗凝血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救性肝移植的选择与实施
19
作者 郑于剑 霍枫 季茹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74-76,共3页
外科治疗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包括肝切除和肝移植,但HCC切除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高达40 -70%[1]。对于复发性肝癌,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再次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癌射... 外科治疗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包括肝切除和肝移植,但HCC切除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高达40 -70%[1]。对于复发性肝癌,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再次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癌射频消融术等,但总体治疗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