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患者走失防范措施的实施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习 谢红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5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防范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走失的方法。方法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走失的防范措施,即对患者进行走失危险因素评估、高危情况告知、防走失知识宣教及防走失护理措施落实,观察实施1年后患者走失发生率。结果实施走失防范措施后,高危... 目的探讨防范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走失的方法。方法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走失的防范措施,即对患者进行走失危险因素评估、高危情况告知、防走失知识宣教及防走失护理措施落实,观察实施1年后患者走失发生率。结果实施走失防范措施后,高危患者的走失发生率由11.11%降至零,与实施防范措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走失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走失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走失 预防 危险因素评估 健康教育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离退休干部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虞容豪 熊美华 黄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926-927,共2页
目的 :了解广州市离退休干部脑血管病 (CVD)的流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市 2 0 0 5名离退休干部CVD的流行情况进行现患调查 ,以 1∶1病例对照研究探讨CVD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现该人群CVD患病率为 783 0 4/10万 ;CVD的危险因... 目的 :了解广州市离退休干部脑血管病 (CVD)的流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市 2 0 0 5名离退休干部CVD的流行情况进行现患调查 ,以 1∶1病例对照研究探讨CVD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现该人群CVD患病率为 783 0 4/10万 ;CVD的危险因素按比数比大小分别为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A型行为、CVD家族史、吸烟及高尿酸血症。结论 :本调查人群CVD流行情况较当地一般人群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休干部 脑血管病 流行病学调查 危险因素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梅毒临床及神经电生理4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忠民 刘雁 +1 位作者 高曲文 彭凯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63-3364,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梅毒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结果:(1)脊髓痨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腰腿神经痛,共济失调步态,Romberg征阳性、下肢深感觉障碍、肌张力减低、跟膝反... 目的:探讨脊髓梅毒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结果:(1)脊髓痨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腰腿神经痛,共济失调步态,Romberg征阳性、下肢深感觉障碍、肌张力减低、跟膝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二便障碍;或脊髓梅毒表现为急性脊髓炎。(2)体感诱发电位均表现为下肢中枢传导速度延长;双下肢波形分化欠佳不良、波幅降低,L3、T11及皮层电位P40潜伏期延长。结论:梅毒可导致急性脊髓炎。对于中年腰腿痛、共济失调的患者应常规做梅毒血清学检查,以防止误诊。脊髓痨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提示腰段脊髓以上中枢神经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炎 脊髓痨 梅毒 神经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下肢顽固性痛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红军 彭凯润 胡三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68-1970,共3页
目的评估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下肢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下肢顽固性痛患者24例,在X线引导穿刺腰2椎体前缘的下1/3处,经造影剂和局麻药测试安全有效后,使用7%苯酚进行腰2交感神经节区域化学切除手术。观察患者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 目的评估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下肢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下肢顽固性痛患者24例,在X线引导穿刺腰2椎体前缘的下1/3处,经造影剂和局麻药测试安全有效后,使用7%苯酚进行腰2交感神经节区域化学切除手术。观察患者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患者口服镇痛的效果作为对照,将术前口服镇痛药效果与术后效果进行自身比较。结果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明显减轻,镇痛效果明确,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镇痛药(P<0.05)。结论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于下肢顽固性痛具有明确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 疼痛 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交感-感觉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DiI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移植后产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春松 邹海强 +3 位作者 李晓波 闫晓明 关云谦 张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3-430,共8页
目的观察荧光染料(CM-Di I)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后,是否会脱落造成周围细胞被污染,标记细胞经静脉移植入脑梗死大鼠后是否会造成宿主脑内神经元被误染色;以及是否可以鉴定人BMMSC产生脑... 目的观察荧光染料(CM-Di I)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后,是否会脱落造成周围细胞被污染,标记细胞经静脉移植入脑梗死大鼠后是否会造成宿主脑内神经元被误染色;以及是否可以鉴定人BMMSC产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方法应用不同浓度CM-Di I分别标记培养的人BMMSC,观察标记效率。将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的人胚肾293T细胞和CM-Di I标记的人BM-MSC细胞共培养,7 d之后观察CM-Di I的红色荧光和293T细胞是否双标记。将CM-Di I标记的人BM-MSC经静脉移植入脑梗死大鼠体内,观察植入细胞的红色荧光是否会沾染宿主细胞以及和BDNF免疫荧光的双标记。结果不同浓度CM-Di I(1 000、200、100、20 nmol/L)均可成功标记人BM-MSC,其中1 000、200 nmol/L浓度标记24 h后观察标记效率均达到98%以上,比100、20 nmol/L标记的效率明显升高(P<0.01)。CM-Di I标记后的人BM-MSC与GFP标记的293T细胞共培养,7 d之内没有发现红色荧光沾染绿色的293T细胞。移植后第3天,静脉植入脑梗死大鼠的标记细胞的红色荧光没有沾染宿主脑内神经元,而且可以和BDNF的绿色荧光形成双标记。结论 CM-Di I可以高效地标记人BM-MSC。采用200 nmol/L浓度标记的人BM-MSC细胞在体外培养和移植入脑梗死大鼠后都未发现对周围细胞造成污染,植入细胞的CM-Di I荧光可以鉴定产生BDNF的人BM-M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CM-DiI 移植 脑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红军 胡三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1,共3页
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 ,发现神经的不规则电活动具有确定性混沌特性。混沌广泛地存在于神经系统 ,神经元的混沌电活动对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必不可少 ,脑电的混沌活动特性与大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在大脑正常状态下脑电混沌活动的维数... 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 ,发现神经的不规则电活动具有确定性混沌特性。混沌广泛地存在于神经系统 ,神经元的混沌电活动对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必不可少 ,脑电的混沌活动特性与大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在大脑正常状态下脑电混沌活动的维数、李雅普指数、复杂度等指标较高 ;而在脑功能受损的病理状态下 ,上述混沌指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神经系统 作用 神经元电活动 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对大鼠受损背根节神经元放电和交感-感觉耦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红军 彭凯润 +1 位作者 胡三觉 段建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38-1641,共4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慢性压迫背根节(DRG)神经元(慢性神经痛模型)的自发放电和交感-感觉耦联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纤维记录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方法,在受损DRG上加BTXA,观察BTXA对DRG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电刺激腰交感神经干,观察...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慢性压迫背根节(DRG)神经元(慢性神经痛模型)的自发放电和交感-感觉耦联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纤维记录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方法,在受损DRG上加BTXA,观察BTXA对DRG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电刺激腰交感神经干,观察交感刺激对受损DRG神经元放电的调节作用,静脉注射BTXA后,再观察交感刺激对受损DRG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慢性压迫DRG神经元有丰富的自发放电,47个受损DRG神经元放电对无钙人工脑脊液有显著的兴奋反应,但BTXA对这些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无影响。64%的受损DRG神经元对腰交感神经干电刺激有反应,交感刺激对受损DRG的这种作用可被静脉注射BTXA所阻断。结论BTXA对慢性压迫DR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无影响。在慢性压迫DRG神经元上存在交感-感觉耦联现象,BTXA可以阻断这种交感-感觉耦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节 A型肉毒毒素 自发放电 交感-感觉耦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和周期的交感神经刺激对大鼠受损背根节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红军 胡三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81-1183,1187,共4页
目的研究受损背根节(DRG)神经元对不同时间序列的交感神经刺激反应.方法采用单纤维记录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方法,在DRG慢性压迫模型上,电刺激腰交感神经干,比较受损DRG神经元对周期和混沌的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结果慢性压迫DRG中存在交感-... 目的研究受损背根节(DRG)神经元对不同时间序列的交感神经刺激反应.方法采用单纤维记录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方法,在DRG慢性压迫模型上,电刺激腰交感神经干,比较受损DRG神经元对周期和混沌的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结果慢性压迫DRG中存在交感-感觉耦联现象.受损DRG神经元对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随刺激频率(在5~20Hz范围内)的增加而增大(p<0.01).将刺激平均频率和刺激强度相同而刺激时间序列不同的交感神经刺激引起受损DRG神经元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混沌的交感神经刺激引起的反应比周期的交感神经刺激引起的反应大(P<0.01).结论除刺激频率外,交感神经刺激的时间序列是影响受损DRG神经元反应的重要因素,混沌刺激引起的效应比周期刺激效应强,突触前神经元的混沌放电比周期放电可引起更大的突触后效应,神经元的混沌放电可能是神经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刺激反应 大鼠 背根节受损 神经元 自发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基因对人类胚胎纹状体来源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9
作者 赵春松 邹海强 +4 位作者 闫晓明 陈凌 王佳茵 关云谦 张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目的探讨Bmi-1基因对人类胚胎纹状体来源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凋亡的影响。方法提取16~18周自然流产胚胎脑组织纹状体的NSC,体外培养至3~5代,用慢病毒载体对其进行Bmi-1基因的RNA干扰和过表达回复。观察Bmi-1基因对体外NS... 目的探讨Bmi-1基因对人类胚胎纹状体来源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凋亡的影响。方法提取16~18周自然流产胚胎脑组织纹状体的NSC,体外培养至3~5代,用慢病毒载体对其进行Bmi-1基因的RNA干扰和过表达回复。观察Bmi-1基因对体外NSC凋亡的影响。结果在感染后2 h和3 d两个时间点,Bmi-1基因的RNA干扰显著增加了体外培养的NSC的凋亡率。结论 Bmi-1基因对于体外培养的NSC具有抑制其凋亡的作用,在分析该基因对NSC增生、自我更新等生物学属性的影响时,应当将Bmi-1基因的抗凋亡作用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凋亡 BMI-1 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大鼠慢性压迫背根节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10
作者 杨红军 胡三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68-1570,共3页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ACh)对大鼠慢性压迫背根节(DRG)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纤维记录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方法,在DRG慢性压迫模型上观察ACh对受损DRG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受损DRG神经元有丰富的自发放电,77.9%有自发放电的受损DR...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ACh)对大鼠慢性压迫背根节(DRG)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纤维记录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方法,在DRG慢性压迫模型上观察ACh对受损DRG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受损DRG神经元有丰富的自发放电,77.9%有自发放电的受损DRG神经元对ACh有反应,其中反应类型有单纯兴奋和先兴奋后抑制两种形式,而且反应的幅度随ACh浓度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结论在慢性压迫DRG神经元有大量的自发放电,ACh可明显影响受损DR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背根节 神经元 自发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抑制的作用
11
作者 杨红军 胡三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16-718,723,共4页
目的探索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的抑制作用.方法在青霉素诱发的大鼠癫痫模型上,记录大鼠癫痫活动时肌电、脑电以及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电刺激迷走神经,以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结果在动物行为、肌电和脑电、单个神经元等... 目的探索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的抑制作用.方法在青霉素诱发的大鼠癫痫模型上,记录大鼠癫痫活动时肌电、脑电以及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电刺激迷走神经,以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结果在动物行为、肌电和脑电、单个神经元等不同水平观察到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活动的抑制作用.在5~20Hz范围内,随迷走神经刺激频率的增高,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程度逐渐增大.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以抑制大鼠癫痫活动,其抑制作用与刺激参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迷走神经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及受体在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葛颂 刘雁 +1 位作者 宋雪珠 李又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26-629,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及其受体(NgR)在脑梗死大鼠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将80只SD大鼠制成易脑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各40只),脑梗死组大鼠施行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术,用免疫组...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及其受体(NgR)在脑梗死大鼠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将80只SD大鼠制成易脑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各40只),脑梗死组大鼠施行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术,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术后第1、2、4和8周脑梗死灶周围Nogo-A及NgR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脑梗死组Nogo-A和NgR含量在病灶周围先呈逐渐上升趋势,第4周达到高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Nogo-A在第8周降低,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NgR略微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荧光定量RT-PCR显示脑梗死组Nogo-A与NgRmRNA表达均先上升,在第4周达到高峰,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第8周Nogo-A mRNA表达下降仍高于对照组(P<0.01);NgR mRNA表达在第8周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损伤可使梗死灶周围组织中Nogo-A及NgR表达增加,可能与脑梗死后神经再生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恼梗塞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再生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ogo—A N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在CCD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及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淑芬 杨红军 +1 位作者 邓兵梅 武肖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TNF-α和NF-κB在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疼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CCD大鼠模型,采用von Frey纤维丝监测机械痛阈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和NF-κB在DRG中... 目的:探讨TNF-α和NF-κB在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CD)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疼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CCD大鼠模型,采用von Frey纤维丝监测机械痛阈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和NF-κB在DRG中的表达变化趋势,分析其与疼痛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研究TNF-α在DRG中的表达位置。结果:CCD组的50%机械缩足阈值在术后1 d即开始明显下降(P〈0.01),7~14 d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上升,直至术后35 d仍明显低于术前及sham组(P〈0.01)。而DRG上的TNF-α及NF-κB于造模后各时点均显著增多(P〈0.01),且TNF-α的表达趋势与50%机械缩足阈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DRG慢性压迫可促进其上的TNF-α和NF-κB的合成和分泌,进而诱发机械痛觉过敏。因此,TNF-α/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CCD模型疼痛形成的重要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 背根神经节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抑郁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马敬红 邹海强 +2 位作者 孙菲 安静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患病率,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2011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帕金森病专科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445例,详细记录其起病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患病率,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2011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帕金森病专科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445例,详细记录其起病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价PD患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PD患者HAMD量表平均分值为7.42±6.44。其中无抑郁症状者占61.2%,轻度抑郁症状者占30.2%,中度抑郁症状者占6.5%,重度抑郁症状者占2.1%。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的患者其SF-36生理机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力评分、精神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健康变化评分均低于无抑郁症状的PD患者(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UPDRS总分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结论 PD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以轻度为主。抑郁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病情越重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皮层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肖娜 彭海燕 +2 位作者 黄永君 邓兵梅 刘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本课题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的方法 ,了解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及对照组(30例),在起病72h之内,试验组给予人尿激肽原... 目的本课题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的方法 ,了解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及对照组(30例),在起病72h之内,试验组给予人尿激肽原酶(0.15PNA单位)静脉滴入,在使用药物治疗(14±3)d前后,进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中枢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及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波幅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皮层MEP引出率、波幅及CMCT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皮层MEP引出率、波幅与对照组比较仍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下肢皮层MEP引出率的增高程度(14.7%)明显高于对照组(6.7%)P<0.05);试验组上肢CMCT(7.6±2.28)ms较对照组(9.0±2.80)ms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下肢MEP波幅[2.5(1.3,5.7)]mv较对照组下肢[1.9(0.7,5.3)]mv明显增高(P<0.05)。结论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枢运动传导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急性脑梗死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评估电子记录模板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习 谢红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2-33,共2页
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以"医惠护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在护理电子病历模块中创建疼痛评估记录模板,以此录入、打印疼痛评估记录单,在规范疼痛评估的同时,为临床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工作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了疼痛评... 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以"医惠护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在护理电子病历模块中创建疼痛评估记录模板,以此录入、打印疼痛评估记录单,在规范疼痛评估的同时,为临床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工作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了疼痛评估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评估 电子记录模板 信息化管理 疼痛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假性低血糖4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虞容豪 刘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962-962,共1页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假性低血糖 葡萄糖氧化酶法 标本 血糖测定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的抑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春松 邹海强 +4 位作者 闫晓明 关云谦 陈凌 王佳茵 张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44-352,共9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对男性健康青年人(25~35岁)、健康中年人(50~60岁)、以及中年帕金森病( Parkinson’ s disease,PD)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对男性健康青年人(25~35岁)、健康中年人(50~60岁)、以及中年帕金森病( Parkinson’ s disease,PD)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增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引发 UC-MSC 发挥抑制作用所需要的细胞因子。方法用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作用后的 UC-MSC 和 PBMC 共培养,观察 PBMC 增生受抑制的情况。结果不仅健康青年人的 PBMC 增生被 UC-MSC 抑制,健康中年人和中年 PD 患者的淋巴细胞也受到抑制,PD 患者 PBMC 受抑制程度比青年人小,但和同年龄组健康中年人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UC-MSC 必须经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IL-1β中的一种与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联合刺激后才可以发挥抑制作用,“IFN-γ+IL-1α”和“IFN-γ+IL-1β”组合刺激 UC-MSC 后对 PBMC 的抑制作用相比“IFN-γ+TNFα”更强。结论 UC-MSC 对 PBMC 的抑制作用不是自发的,而需要炎性反应因子的刺激,这就提示经过体外炎性反应因子处理的 UC-MSC 可能更适合移植后抗炎性反应治疗的需要;UC-MSC 可以体外抑制 PD 患者 PBMC 增生,至少对于中年患者,帕金森病并没有影响 PBMC 增生对 UC-MSC 抑制作用的反应性,这就为临床实验治疗 PD 提供了一项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帕金森病 炎性反应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事件相关电位刺激发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邹海强 杨文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39-41,共3页
本文报告了一种多媒体事件相关电位刺激发生系统的设计及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方便有效地完成多媒体刺激序列的编排和管理,可实现高精度同步触发外接诱发电位仪的功能,能自动记录视、听觉单模式事件相关电位和复合模式... 本文报告了一种多媒体事件相关电位刺激发生系统的设计及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方便有效地完成多媒体刺激序列的编排和管理,可实现高精度同步触发外接诱发电位仪的功能,能自动记录视、听觉单模式事件相关电位和复合模式事件相关电位,有助于复杂认知模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复合模式 事件相关电位 P3 CE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媒体微机实现诱发电位仪视听复合模式刺激的同步触发
20
作者 邹海强 杨文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和方法复合模式事件相关电位(CERP)是人在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感觉刺激时,由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与单一模式事件相关电位(SERP)相比,CERP更准确地反映了真实情况下人的认知加工,便于利用更复杂的知觉模型进行... 目的和方法复合模式事件相关电位(CERP)是人在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感觉刺激时,由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与单一模式事件相关电位(SERP)相比,CERP更准确地反映了真实情况下人的认知加工,便于利用更复杂的知觉模型进行ERP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实现了SERP和CERP的记录。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视听觉多模式刺激事件相关电位的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解决了刺激呈现时间的精确控制和外接诱发电位仪的同步触发等关键性问题;记录出了经典的视、听觉SERP和CERP,且SERP的结果与既往文献报告相符,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复合模式 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