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廖秋林 李莲花 +1 位作者 周本成 陈敬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对12例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行光镜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病理学观察。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进行性肿大,经免疫组化证实均为弥漫性非霍奇...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对12例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行光镜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病理学观察。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进行性肿大,经免疫组化证实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10例为B细胞性,2例为T细胞性。结论中老年人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首先要想到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及时正确的病理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病的确诊依赖病理学诊断,而免疫组化染色对于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病理分析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Vision 主要临床表现 免疫组化染色 形态学特征 病理学观察 病理学诊断 免疫表型 平均年龄 B细胞性 T细胞性 中老年人 判断预后 临床治疗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弥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晓东 田野 +3 位作者 陈炳旭 廖秋林 赖日权 周本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 (S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SPT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2例患者均有腹部包块及腹痛症状。组织学 :单形性肿瘤细胞构成实性及假乳头状结构 ,常伴有出血、囊性...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 -假乳头状瘤 (S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SPT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2例患者均有腹部包块及腹痛症状。组织学 :单形性肿瘤细胞构成实性及假乳头状结构 ,常伴有出血、囊性变 ,间质不同程度硬化。免疫表型 :Vim(+)、NSE(+)、α1 AT(+)、ER(+)、PR(+) ;α ACT灶性 (+) ;上皮性标志(- )、Syn(- )、CgA (- )、CD6 8(- )。 结论 胰腺SPT是较少见的、预后较好的交界性肿瘤 ,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临床症状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文静 张江宇 +2 位作者 赖日权 张佳立 吴坤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组织学观察,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CD34、bcl-2、CD99、vimentin、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K... 目的探讨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组织学观察,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CD34、bcl-2、CD99、vimentin、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Ki-67染色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62岁。发现右侧外阴肿物4年余。眼观:肿瘤呈结节状,大小6 cm×5 cm×3 cm,切面灰白、实性,质韧。镜检:肿瘤由交替性分布的富于细胞和稀疏细胞区组成,梭形细胞呈束状、旋涡状或不规则状排列,部分与胶原纤维混杂,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上皮样细胞有的围绕血管周围。细胞间细条索状、粗绳索样或疤痕样胶原纤维不规则性或石棉样的胶原物质沉积。瘤细胞CD34、bcl-2、CD99、vimentin均为阳性,CKpan、HMB-45、α-SMA、CD117、S-100蛋白、ER、PR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1%。结论外阴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罕见,应与该部位相似形态的病变和血管外皮瘤样的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外阴肿瘤 梭形细胞型肿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及非典型中枢神经细胞瘤1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崔华娟 王卓才 +2 位作者 陈敬文 彭大云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及非典型中枢神经细胞瘤(atypical central neurocytoma,ACN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N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以及电镜特点,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及非典型中枢神经细胞瘤(atypical central neurocytoma,ACN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N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以及电镜特点,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12例患者大部分表现为头晕、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少量伴神经功能障碍。组织学均表现为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圆形,胞质少而略透明,其中散在无细胞区的神经毡样结构,间质血管呈纤细分支状,少数病例出现钙化。8例瘤细胞异型性小,未见坏死,核分裂象<2个/10 HPF,4例瘤细胞有异型,核分裂多见,>5个/10 HPF,其中2例见坏死。免疫表型:12例Syn弥漫阳性,NeuN则阳性强度不等。5例GFAP灶阳性,8例Ki-67增殖指数<2%,4例Ki-67增殖指数>8%。电镜观察瘤细胞胞质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细胞间见突触结构。12例患者随访2个月~7年,其中2例复发,1例死于并发症,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 CNC预后较好,组织学上易误诊为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特别是ACNC易误诊为WHOⅢ级以上的肿瘤。免疫组化标记和电镜观察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非典型 预后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1 位作者 彭大云 杨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6-409,414,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结外RDD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结外RDD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1~57岁(平均41岁),4例位...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结外RDD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结外RDD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1~57岁(平均41岁),4例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胫骨、甲状软骨和皮下组织各1例,均为结外单发病变。组织学改变:病变组织在低倍镜下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结节样结构,结节内"明暗"相间。高倍镜下"暗区"为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明区"是散在、成簇或片状分布的组织细胞。后者体积大,胞质丰富,泡状核,可见小核仁。部分组织细胞胞质内见吞噬完整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伸入"现象)。免疫表型: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均阳性,CD1a阴性。结论结外RDD少见,因组织细胞吞噬现象不明显且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结节状分布的结构特点以及低倍镜下明暗相间的组织学特征是诊断RDD的重要线索。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淋巴结外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肉瘤8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晓东 冯晓冬 +1 位作者 赖日权 田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上皮样肉瘤 临床病理观察 ES 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恶性肿瘤 复习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及与其它小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2 位作者 陈晓东 王卓才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0-642,共3页
目的观察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与其他小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ONB及其他鼻腔、鼻窦的小圆形细胞肿瘤14例,其中5例小细胞癌,1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4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 目的观察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与其他小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ONB及其他鼻腔、鼻窦的小圆形细胞肿瘤14例,其中5例小细胞癌,1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4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低分化滑膜肉瘤,1例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例ONB形态学特征:瘤细胞大小较一致,高密度小细胞,少许纤维状胞质,核圆形深染,瘤细胞排列成分叶状,或弥漫状分布,间质为丰富的纤维血管,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Flexner菊形团和神经丝分化。2例为低级别肿瘤,1例为高级别肿瘤。免疫表型:3例NSE弥漫阳性表达,S-100蛋白特征性表达肿瘤周边的支持细胞为主要特征,2例灶性NF、Syn、CgA表达,Ki-67瘤细胞表达率高,而desmin、myogenin、HMB45、bcl-2、CK19、CD99、CD45、CD45RO均阴性。随访3例,1例2.5年无瘤生存,1例2年内复发,1例9年后多处转移,死亡。结论ONB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恶性神经外胚叶肿瘤,诊断时应与其他的小圆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小细胞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胡维维 崔华娟 +1 位作者 石海燕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8-680,共3页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C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CCS,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FISH技术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11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直径为1.5~6.8 cm,其中...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C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CCS,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FISH技术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11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直径为1.5~6.8 cm,其中〉5 cm者3例,〈5 cm者8例。肿瘤呈分叶结节状,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镜检:瘤细胞多角形、梭形,形态相对一致,胞质丰富、嗜酸或透明,偶见黑色素。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少见。瘤组织被纤维间隔分隔成巢状、腺泡状或束状,常见散在花环状的多核巨细胞。免疫表型:S-100蛋白阳性率为100%、HMB-45阳性率为90.9%。FISH检测7例CCS,结果显示大部分细胞红绿信号分离,EWSR1均出现基因易位。1例电镜下见不同发育阶段的黑色素小体和数量不等的胞质内糖原。结论 CCS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肌腱腱膜相关的易复发和转移性恶性肿瘤。掌握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 临床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2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宴 赖日权 +4 位作者 郜红艺 张江宇 王毅 饶金 康小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of lung,CCA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其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CAM的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of lung,CCA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其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CAM的20例患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病理学分型、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结果 20例患儿术前诊断主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术前误诊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准确率为80.0%,依照Stocker组织病理学分型,20例CCAM中,Ⅰ型14例,Ⅱ型5例,Ⅳ型1例。结论 CCAM是一种少见的肺先天性畸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是发现该病的有效手段,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畸形 囊性腺瘤样 先天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武彤彤 胡维维 +1 位作者 杨清绪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nFH)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例AnFH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AnFH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7~60岁,中位年龄23.5岁;病变位于下肢4...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nFH)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例AnFH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AnFH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7~60岁,中位年龄23.5岁;病变位于下肢4例,上肢1例,背部1例。肿瘤直径0.8~3.5 cm,切面灰白色、灰红棕色,5例见小囊腔,囊内含血性,呈血肿样或血管瘤样。镜下见细胞样细胞和肌样细胞呈结节状增生,瘤细胞大小相对一致,核椭圆,空泡状,分化好;假血管瘤样腔隙,囊腔内充满红细胞,但囊壁缺乏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外围被致密纤维组织包绕,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偶见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免疫表型:vimentin阳性,5例desmin、CD99和CD68阳性,2例EMA阳性,而CK、S-100蛋白、CD34、Myogenin、HMB-45、CD21、CD23和CD35均阴性。4例随访6个月~4年,仅1例复发,未发生转移,患者均健在。结论AnFH为较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理诊断时若形态缺乏扩张的假血管样腔隙时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如动脉瘤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淋巴结转移性癌、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等。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为其它类似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组织细胞瘤 血管瘤样 病理学 外科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p53蛋白及PCNA表达与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日权 周民伟 +4 位作者 安建成 罗祝泉 季卉 田野 邹国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6-118,I012,共3页
目的:研究横纹肌肉瘤(RMS)中bcl-2、p53、PC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随访41例)横纹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bcl-2、p53基因蛋白和PCNA,发现bcl-2、p53... 目的:研究横纹肌肉瘤(RMS)中bcl-2、p53、PC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随访41例)横纹肌肉瘤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bcl-2、p53基因蛋白和PCNA,发现bcl-2、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72%、70%,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不同组织类型的RMS无关(P>0.05)。但与分化程度有关,p53、PCNA在低分化RMS阳性率分别为85%、95%,显著高于高分化RMS42.8%和14.3%(P<0.05),随访存活1年以内的p53、PCNA阳性率均为86.7%,亦明显高于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阳性率33.3%和41.7%(P<0.05)。而bcl-2在低分化RMS阳性20%显著低于高分化71.4%(P<0.05),随访存活1年以内的阳性率13.4%明显低于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41.4%(P<0.05)。p53与bcl-2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53阳性率越高,而bcl-2阳性率越低。结论:PCNA、p53、bcl-2蛋白表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RMS的生物学特性,p53、bcl-2可作为肿瘤预后显著相关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P53基因 bcl-2adld PCNA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和儿童软组织中间型肿瘤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9
12
作者 赖日权 王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82-1286,共5页
婴幼儿和儿童软组织中间型肿瘤的主要特征:(1)病变主要涉及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如婴儿纤维瘤病、脂肪纤维瘤病、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和婴儿纤维肉瘤),更原始的间叶细胞(如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肌纤维瘤病[原来... 婴幼儿和儿童软组织中间型肿瘤的主要特征:(1)病变主要涉及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如婴儿纤维瘤病、脂肪纤维瘤病、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和婴儿纤维肉瘤),更原始的间叶细胞(如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肌纤维瘤病[原来归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而WHO(2013版)软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归入血管周细胞肿瘤中],以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如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瘤、Kaposi型血管内皮瘤);(2)其生物学行为属中间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中间型 婴幼儿 儿童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与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饶金 叶倩 +4 位作者 张江宇 郜红艺 吴坤河 李辉斌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80-783,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差异。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8例宫颈内膜样腺癌和76例宫体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 目的探讨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差异。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8例宫颈内膜样腺癌和76例宫体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在组织学形态上相似。两组标本的免疫标记物阳性率分别为vimentin(0,95.45%)、CEA(100%,45.45%)、p53(12.50%,31.82%)、ER(0,54.54%)、PR(0,60.61%)、Ki-67(75.0%,12.12%)、HPV16/18(100%,3.03%)、p16(100%,46.97%)、Cam5.2(12.50%,62.12%)。两者相比,vimentin、CEA、ER、PR、p16、Ki-67、HPV16/18、PAS、Cam5.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5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标记物vimentin、CEA、ER、PR、p16、Ki-67、HPV16/18、PAS、Cam5.2检测是鉴别宫颈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方法,p53可作为辅助鉴别的免疫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样腺癌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Still病的淋巴结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晓东 王蔚 +3 位作者 陈炳旭 赖日权 张伟 陈敬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Still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淋巴结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例AOS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活检的淋巴结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1)临床特点:高热、皮疹和关节痛,伴肝、脾及淋巴... 目的探讨成人Still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淋巴结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例AOS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活检的淋巴结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1)临床特点:高热、皮疹和关节痛,伴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血WBC≥15×109/L,N≥0.8,SF>1 200 ng/ml。(2)AOSD肿大淋巴结呈高度增生改变。淋巴结结构部分保存,副皮质区免疫母细胞和(或)Langerhans细胞弥漫增生,同时伴有组织细胞、小淋巴细胞及炎细胞的混杂性增生,增生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染色:增生的免疫母细胞T、B淋巴细胞标记混合阳性,Langerhans细胞S-100蛋白、CD1α和vimentin阳性,组织细胞表达CD68,活化的淋巴细胞CD30阳性。结论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对AOSD的诊断至关重要。肿大淋巴结过度的免疫反应表现对诊断也有重要提示意义和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ll病 成年型 淋巴结 病理诊断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2例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1 位作者 王伟民 杜渭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2例分别被误诊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及生乳头状汗腺瘤的ELST的临床资料,重新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例均...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2例分别被误诊为脉络丛乳头状瘤及生乳头状汗腺瘤的ELST的临床资料,重新切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例均为男性,以进展性耳聋,外耳道流血或流脓为主要症状。影像学提示颞骨岩部囊实性占位并周围骨质破坏。病理形态特征:肿瘤呈弥漫囊性乳头状结构,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或高柱状上皮细胞,轴心为纤维血管组织;部分区域乳头间纤维间质中见腺体结构并囊性扩张,腺腔内可见均质红染的胶样物质。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及胆固醇结晶。免疫组化结果示2例病变肿瘤细胞均表达CK、EMA、CK7、CK19、NSE、CD56和vimentin;其中1例S-100阳性;而GFAP、TTF-1、CEA、TG、Galectin-3、CD10、Syn及Cg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结论 ELST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均易与其他肿瘤混淆。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同时需结合患者特殊发病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乳头状瘤 汗腺瘤 误诊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维维 赖日权 +3 位作者 张江宇 李广民 黄小军 徐园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epithelioid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E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EMPNS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和EnVision法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9例EMPNST,女性... 目的探讨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epithelioid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E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EMPNS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和EnVision法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9例EMPNST,女性4例;年龄20~67岁,中位年龄37.5岁;病变主要位于四肢,上肢3例,下肢4例,右季肋部和咽隐窝各1例;〉5cm7例,其中1例〉10cm;〈5cm2例,平均6.2cm,无包膜。深在型8例,浅在型1例,组织学,纯上皮样型5例,其中2例见节细胞样或横纹肌样瘤样区域,4例混合型伴有梭形细胞区。免疫表型S-100蛋白及NSE9例均呈阳性反应,纯上皮样型5例S-100蛋白呈强阳性,4例混合型呈灶性阳性,8例PGP9.5阳性,7例MBP阳性,5例EMA灶性或弱阳性,4例vimentin阳性,3例CD57灶性阳性,而HMB45、desmin、CD34、CK阴性。结论EMPNST是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形态学上缺乏特征性,易与其他软组织上皮样肿瘤混淆。S-100蛋白及PGP9.5阳性是诊断EMPNST有价值的指标,但缺乏特异性,因此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的结果,综合判断以免引起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肿瘤 神经鞘瘤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索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炳旭 周本成 +3 位作者 罗祝泉 赖日权 张伟 阮红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846-847,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临床资料 ,运用HE ,糖原染色(PAS) ,alcianblu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 17例脊索瘤的病理切片。其中经典型脊索瘤 11例 ,软骨样脊索瘤 6例。结果 :所有脊索...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临床资料 ,运用HE ,糖原染色(PAS) ,alcianblu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 17例脊索瘤的病理切片。其中经典型脊索瘤 11例 ,软骨样脊索瘤 6例。结果 :所有脊索瘤都发生在中轴骨骼 ,均含有空泡细胞。瘤细胞胞浆和细胞外基质PAS ,alcianblue着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肿瘤联合表达上皮性标记和S 10 0蛋白。超微结构见瘤细胞胞浆空泡、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复合体和细胞间桥粒样连接。结论 :根据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超微结构特征 ,结合临床和放射影像学资料 ,可以确诊脊索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组织学分类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2 位作者 王卓才 彭大云 陈敬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7-760,共4页
目的提高对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ossifying fibromyxoid tumor,OFT)的认识。方法对4例OFT采用光镜观察及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对其良恶性进行讨论。结果 4例OFT均为中年男性,平均年龄43.5岁。临床表现为四肢皮... 目的提高对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ossifying fibromyxoid tumor,OFT)的认识。方法对4例OFT采用光镜观察及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对其良恶性进行讨论。结果 4例OFT均为中年男性,平均年龄43.5岁。临床表现为四肢皮下缓慢生长的肿块。3例肿瘤镜下境界清楚,有一层厚的纤维性假包膜围绕,包膜内可见一层薄的不连续性骨壳,由成熟的化生性板层骨组成;肿瘤实质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小叶组成,小叶内瘤细胞呈特征性巢状、条索状或纤细网格状排列,肿瘤间质呈黏液样。瘤细胞呈上皮样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细胞境界较清楚,胞质淡染或嗜酸性。3例核染色质细致,核分裂象偶见(<2个/50 HPF);1例表面仅见无骨壳的纤维性包膜,肿瘤中心见不规则骨样基质,细胞密度增高,胞核有异型,核分裂>2个/50 HP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4/4),多数表达S-100蛋白(3/4),部分表达desmin、CD56及CKpan。3例典型OFT随访12~38个月未复发,1例非典型/恶性OFT术后18个月复发。结论 OFT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软组织肿瘤,具有一定的组织形态学特征,需与神经鞘膜瘤、皮肤混合瘤及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性纤维黏液样瘤 软组织 恶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硬化14例临床病理分型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蔚 陈晓东 +3 位作者 王伟 赖续文 陈敬文 曹慧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7-300,305,共5页
目的探讨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的组织学特点、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因HS所致的慢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观察其海马组织形态学,并对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年... 目的探讨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的组织学特点、病理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因HS所致的慢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观察其海马组织形态学,并对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年龄5~42岁(平均20岁),男性9例,女性5例,临床均以慢性颞叶癫痫为主要表现。MRI示12例病变累及单侧海马、2例双侧受累。组织学主要表现为海马CA1-CA4区选择性锥体神经元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同时伴齿状回颗粒细胞数量和分布的异常。根据神经元丢失区域及程度的不同,14例分为经典1a型4例(CA1区神经元严重丢失,除CA2区外其他各区中度丢失)和经典1b型8例(各区神经元均严重丢失),非典变异型2型(仅CA1区神经元严重丢失)和3型(神经元丢失以CA4区为主)各1例,1b型最为多见。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元核抗原NeuN可清晰显示海马各区神经元的分布及丢失情况。13例获随访,结果表明经典型患者预后好。结论 HS病理形态学改变简单,规范的取材及熟悉海马正常的组织学形态是HS正确诊断及分型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诊断及分型可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硬化 癫痫 分型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上皮-间叶性分化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赖日权 陈晓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8-351,共4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双向分化 上皮-间叶性分化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