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住院患儿血清抗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玉玲 李林海 +5 位作者 石凌波 张亚松 徐德兴 万根平 顾晓琼 张小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1-551,共1页
非典型肺炎即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曾蔓延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造成感染患者达7 000多例, 死亡500多人, 某些地区病死率高达15%[1].但感染人群中儿童很少被感染, 此现象是否与儿童体内存在抗SARS病毒的抗体有关?特此, 我们检测了... 非典型肺炎即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曾蔓延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造成感染患者达7 000多例, 死亡500多人, 某些地区病死率高达15%[1].但感染人群中儿童很少被感染, 此现象是否与儿童体内存在抗SARS病毒的抗体有关?特此, 我们检测了广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 066例患儿血清抗SARS病毒的抗体, 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SARS病毒抗体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CD14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薇 谢闻悦 +3 位作者 张卫云 张璇 张玉新 高贵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的表达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住院患者140例,其中ICU急重症疾病组101例,其他疾病组39例,以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的表达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09年4月的住院患者140例,其中ICU急重症疾病组101例,其他疾病组39例,以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率,并测定急重症疾病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CRP与HLA-DR/CD14表达率的关系。在急重症疾病组中选择15例患者,分别于急诊入院后的第1、4、8、12、16、20天取外周血,动态观察HLA-DR/CD14表达率的变化及其与病程发展、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急重症疾病组HLA-DR/CD14表达率(38.64%±14.15%)显著低于其他疾病组(56.04%±21.01%,P<0.05)及正常对照组(76.33%±7.82%,P<0.01),且其他疾病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急重症疾病组HLA-DR/CD14表达率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704,P<0.01)。对急重症疾病组15例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显示:其中6例死亡患者HLA-DR/CD14表达率随病程进展呈持续下降状态,始终未能纠正,直至死亡;另外9例存活患者随病程好转,HLA-DR/CD14表达率逐渐上升至正常水平,临床症状也随之明显改善直至治愈。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率与感染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急重症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免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抗原 CDL4 HLA-DR抗原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1233例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参数参考值调查报告 被引量:24
3
作者 孙朝晖 潘芳 +2 位作者 符玉文 朱爱辛 林龙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1051-1052,共2页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参数参考值范围。方法 :用美国库尔特公司JT IR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各个组别健康人静脉血参数进行测定。结果 :与北京协作组比较 ,WBC稍偏高、MPV偏低 ,女性RBC、Hb值偏高 ,其余数值大致相仿 :与兰州地...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参数参考值范围。方法 :用美国库尔特公司JT IR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各个组别健康人静脉血参数进行测定。结果 :与北京协作组比较 ,WBC稍偏高、MPV偏低 ,女性RBC、Hb值偏高 ,其余数值大致相仿 :与兰州地区相比较 ,WBC、PLT偏高 ,MPV偏低 ;与青岛地区比较 ,PDW偏低 ,MPV偏高。结论 :各参数值与文献报道大致相同 ,但个别数据有差异 ,所以有必要在各个地区建立自己的健康人静脉血各参数参考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健康人 血细胞参数 参考值 血细胞 静脉 血液 血细胞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3
4
作者 廖扬 石玉玲 +1 位作者 曾兰兰 曾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69-1170,共2页
目的:检测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为PC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定量固相免疫测定119例患者的PCT浓度,其中87例细菌感染患者、5例脓毒症患者、27例病毒感染患者和30例正常体检者,... 目的:检测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为PC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定量固相免疫测定119例患者的PCT浓度,其中87例细菌感染患者、5例脓毒症患者、27例病毒感染患者和30例正常体检者,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以此分析PCT和CRP感染指标在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中的浓度变化。结果:细菌感染组、脓毒症组、病毒感染组和健康组的PCT水平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组(P<0.01);脓毒症组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组(P<0.01);但病毒感染组与健康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定量检测对于细菌性感染是一个敏感的新指标,比CRP体现出更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而在病毒感染的患者中,PCT结果始终处于比较低的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流变学检测中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对血浆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朝晖 李林海 +2 位作者 石玉玲 张卫云 符玉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2798-2800,共3页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梯度变化对血液流变学中血浆黏度的影响和二者间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正常人血浆,利用Fib干粉配制成浓度梯度为0.5g/L左右的21份待测血浆,分别测量各份血浆的Fib浓度和血浆黏度各3次,取平均值;利用回归...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梯度变化对血液流变学中血浆黏度的影响和二者间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正常人血浆,利用Fib干粉配制成浓度梯度为0.5g/L左右的21份待测血浆,分别测量各份血浆的Fib浓度和血浆黏度各3次,取平均值;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随着Fib浓度梯度的增加,血浆黏度也与之成正相关性变化。Fib浓度对血浆黏度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Fib浓度≤6.52g/L时,回归直线为y=0.141x+0.688;第二阶段,在Fib浓度>6.52g/L而又≤9.88g/L时,回归直线为y=0.276x-0.098,其回归系数大于第一段的回归系数;在第三阶段,Fib浓度>9.88g/L时,所成回归直线为y=0.314x-0.274,其回归系数要高于第二段直线的回归系数。结论: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区别不同Fib浓度与其他一些因素对血液流变学中血浆黏度以及相关指标造成的影响,以便我们排除一些对结果有影响的因素,指导我们对血液流变学中的一些结果做出正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纤维蛋白原 血浆黏度 梯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与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露霞 郑英俊 +4 位作者 郭振辉 李理 王晓雅 李建勋 卓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对照分析ICU、内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血标本和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分两组:同一患者、同期从痰标本和血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为A组;同一患者仅痰标本分离鲍曼不动... 目的对照分析ICU、内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血标本和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分两组:同一患者、同期从痰标本和血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为A组;同一患者仅痰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而血标本未分离出该菌患者为B组。收集患者临床信息,检测菌株体外药敏,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2015年6-12月入选A组患者14例,获得非重复菌株28株;入选B组患者28例,获得非重复菌株28株。两组分离的56株鲍曼不动杆菌全部为多重耐药株,除对替加环素高度敏感外,对碳青霉烯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都在80%以上,两组分离株的药敏谱无统计学差异。A组同一患者两种标本获得的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株经PFGE证实均为同源株,28株菌共有6个克隆型。B组28株菌按PFGE分为9个克隆型,其中有5个克隆与A组的克隆型相同。MLST分析,A组菌株共分为9个ST型(ST 195、ST 208、ST 229、ST 369、ST 373、ST 457、ST 836和2个新ST型ST N2、ST N5);B组菌株共分为8个ST型(ST 195、ST 208、ST 381以及5个新ST型ST N1、ST N2、ST N3、ST N4、ST N5)。两组主要ST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e BURST分析,ST 195、ST 208、ST 457、ST 369、ST N1、ST N2、ST N51均属于CC92流行株。结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ICU患者血与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在药敏谱、基因分型上高度相似,病房存在CC92流行株的传播。VAP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菌株基因型无直接关系。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对防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血流感染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潘春梅 向定成 +3 位作者 朱爱辛 顾晓龙 龚志华 文艳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PCI的患者,术中用肝素(肝素组,n=18)或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比伐卢定组,n=18)抗凝。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0min、用药结束、...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PCI的患者,术中用肝素(肝素组,n=18)或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比伐卢定组,n=18)抗凝。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0min、用药结束、用药结束后30min、用药结束后2h静脉采血,检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肝素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升高,用药后10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时间点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伐卢定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用药后10min及用药结束与用药前比较均降低(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结束后30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作为抗凝剂应用于PCI术中可以短时间内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暂时性抗血小板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卢定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选择素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2501例调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静娜 陈丽丹 +4 位作者 张卫云 杨永泉 唐荣芝 孙朝晖 李林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2013年和2014年女性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对该地区宫颈癌的预防和疫苗的开发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荧光PCR分型定性检测方法,对2501例来院就诊的女性患者或体检者宫颈分泌物中的13种高危型HPV特异性DNA核酸片段进行检测。结...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2013年和2014年女性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对该地区宫颈癌的预防和疫苗的开发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荧光PCR分型定性检测方法,对2501例来院就诊的女性患者或体检者宫颈分泌物中的13种高危型HPV特异性DNA核酸片段进行检测。结果 2013年和2014年高危型HPV总感染率分别为14.85%(146/983)、14.56%(221/1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P=0.839)。各年内各年龄段感染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916,P=0.572;χ2=6.494,P=0.165)。2013年和2014年HPV亚型的总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72,P=0.452),2013年各亚型感染频次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2、16、58、56、39、51、68、59、31、35、18、33、45型,而2014年为HPV52、16、58、68、18、51、56、39、31、33、59、35、45型。结论广州地区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各年龄段女性均应定期进行高危型HPV筛查,以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开发新的多价疫苗或通用疫苗预防HPV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 广州地区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清的IFA检测 被引量:5
9
作者 石玉玲 李林海 +3 位作者 徐德兴 祝庆余 司炳银 于曼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I001-I002,共2页
目的 :证实新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与SARS患者的关糸。方法 :应用IFA诊断试剂做免疫荧光染色 ,检测 2 0 0 3 0 2 0 4~ 0 4 13期间 ,广东地区 3所医院临床诊断为SARS的 72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 ,以及直接参加救治SARS患者但末发生感染的 1... 目的 :证实新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与SARS患者的关糸。方法 :应用IFA诊断试剂做免疫荧光染色 ,检测 2 0 0 3 0 2 0 4~ 0 4 13期间 ,广东地区 3所医院临床诊断为SARS的 72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 ,以及直接参加救治SARS患者但末发生感染的 10 9名医护人员的血清标本 ,并以疾病流行期间 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72例SARS患者中 ,6 2例血清特异性IgG呈阳性 ;而 10 9例密切接触但末发生感染的医护人员及 70例SARS流行期间健康体检者 ,血清特异性IgG和IgM均呈阴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 冠状病毒 免疫荧光染色 广东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_1对脓毒症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锐军 孟繁甦 +1 位作者 李薇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T辅助细胞(Th)极化趋势的影响及对脓毒症免疫调理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在广州军区总医院ICU就诊的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经典SSC治疗,治...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T辅助细胞(Th)极化趋势的影响及对脓毒症免疫调理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在广州军区总医院ICU就诊的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经典SSC治疗,治疗组在SSC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并将对照组按照治疗28d时的生存状态进一步分为死亡亚组和存活亚组。于第1天(给药前)和第10天留取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亚群,半定量分析其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情况。同期选取1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组第10天时CD4+T细胞内IFN-γ和IL-4阳性表达率与给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而IFN-γ/IL-4比值与给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第10天时CD4+T细胞内IFN-γ和IL-4阳性表达率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患者中,IFN-γ阳性率在存活亚组呈低水平,且在治疗前后呈下降趋势;在死亡亚组呈高水平,在治疗前后亦呈下降趋势。IL-4阳性率在存活亚组呈下降趋势,在死亡亚组呈上升趋势。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IFN-γ、IL-4比例失衡,调整机体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Ⅱ型 脓毒症 免疫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曲霉感染25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虹 袁伟峰 +2 位作者 王露霞 李理 黄文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曲霉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痰培养2次以上曲霉阳性,且涂片见菌丝的25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平均年龄77岁,FEV1%平均值为44.5%。稳定期吸入糖皮质...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曲霉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痰培养2次以上曲霉阳性,且涂片见菌丝的25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平均年龄77岁,FEV1%平均值为44.5%。稳定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3例,口服糖皮质激素2例,5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痰培养烟曲霉24例、黄曲霉1例,胸水培养烟曲霉1例。18例患者行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8例阳性。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最常见,为25例。予以机械通气患者12例(48.0%),抗真菌治疗21例,治愈13例,死亡12例,病死率48.0%。结论COPD患者是曲霉感染的高危人群,对于反复痰检阳性,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及时抗真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曲霉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心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25
12
作者 彭娜 向定成 +1 位作者 苏磊 张亚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4-946,共3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每组8只。采取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24h后动脉采血及分离左心...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每组8只。采取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24h后动脉采血及分离左心室心肌,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Ⅰ)、心肌匀浆上清液中TNF-α、ET-1浓度,并分别观察心肌显微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cTnⅠ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心肌出现典型变性及超微结构损伤;心肌TNF-α、ET-1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cTnⅠ与心肌TNF-α、ET-1水平正相关(γ值分别为0.967和0.958,P<0.001)。结论: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TNF-α、ET-1水平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损伤 内皮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思 陈丽丹 +4 位作者 李林海 杨永泉 黄晓燕 张莹莹 石玉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728-3731,共4页
目的:研究本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性以及菌株间的同源性。方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检测耐药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 目的:研究本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性以及菌株间的同源性。方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检测耐药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2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喏酮类、呋喃妥因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经PCR检测后25株携带KPC基因,1株携带IMP基因,未检测出VIM、NDM-1、OXA-48基因;PFGE电泳结果显示,26株肺炎克雷伯菌分为4型。其中Ⅰ、Ⅱ为主要流行克隆型。结论:本院存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的传播,携带的耐药基因以KPC-2为主,主要以ICU与MICU的2株耐药株流行,而且耐药菌株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尼罗河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林海 陈丽丹 +2 位作者 廖杨 陈建芸 石玉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288-3291,共4页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快速检测西尼罗河病毒(WNV)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西尼罗河病毒囊膜蛋白(E)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WNV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稳定性。对保存的54例WNV...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快速检测西尼罗河病毒(WNV)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西尼罗河病毒囊膜蛋白(E)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WNV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稳定性。对保存的54例WNV感染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WNV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对日本脑炎病毒(JE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LEV)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00pg。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实时荧光定量PCR效率为100%。对54例WNV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准确率高达98.1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WN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可作为临床诊断WNV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尼罗河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特异性 临床诊断 日本脑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复检规则的建立和临床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杭建峰 孙朝晖 +1 位作者 符玉文 马丽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7-841,共5页
目的: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的复检规则,并进行临床评价。方法:用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随机检测到我院就诊的患者标本3826份,结合显微镜检查,观察血细胞形态并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参... 目的: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的复检规则,并进行临床评价。方法:用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随机检测到我院就诊的患者标本3826份,结合显微镜检查,观察血细胞形态并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参照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ISLH)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和国内XE-2100血液分析仪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推荐的23条复检规则,制定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复检规则。结果:本套规则的阳性预测值为91.24%,阴性预测值为98.67%,假阴性率为3.64%,该规则的复检率为28.04%。结论:自定义Sysmex XN-3000的复检规则能有效地筛选异常标本,提高工作效率,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 复检规则 显微镜检查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薇 谢闻悦 +2 位作者 陈永强 刘俊 张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PP65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本院56例住院患者外周血HCMV-PP65抗原进行检测,其中器官移植组35例(肾移植患者13例,肝移植患者14例,骨髓移植患者8例),其他疾病组21例。设本院健康...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PP65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本院56例住院患者外周血HCMV-PP65抗原进行检测,其中器官移植组35例(肾移植患者13例,肝移植患者14例,骨髓移植患者8例),其他疾病组21例。设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56例标本中有25例检出HCMV-PP65抗原阳性,阳性率为45%。25例抗原阳性患者中,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外周血中的H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的HCMV-PP65抗原阳性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对照组无一例阳性。结论:HCMV-PP65抗原检测具有简便、敏感的特点,其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可以作为监测HCMV活动性感染的指标,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PP65抗原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纸片扩散法与梯度浓度法测定不动杆菌属的耐药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露霞 石凌波 +2 位作者 徐德兴 曾丽英 罗春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动杆菌属耐药性变化趋势和抗生素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对耐药株是否有抑酶增效作用。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与梯度浓度MIC法(Etest法)对分离的60株不动杆菌进行药敏测试与分析。结果头孢哌酮、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和哌拉... 目的探讨不动杆菌属耐药性变化趋势和抗生素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对耐药株是否有抑酶增效作用。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与梯度浓度MIC法(Etest法)对分离的60株不动杆菌进行药敏测试与分析。结果头孢哌酮、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在55.0%以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对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比不加酶抑制剂的单纯抗生素强(P<0.001);加酶抑制剂舒巴坦的抗生素(2种)对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加克拉维酸(2种)和三唑巴坦(1种)的抗生素,平均秩次分别为7.38、6.43、5.57、5.47和5.50。舒巴坦与头孢哌酮复合剂的MIC90值降低到头孢哌酮的MIC90值的1/21,MIC50值降低到1/170;舒巴坦使头孢哌酮、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由均为75.0%下降到5.0%和24.0%。结论不动杆菌属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普遍耐药;舒巴坦与头孢哌酮的复合剂对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明显增高,可作为不动杆菌属所致院内感染防治的首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属 耐药性 耐药机制 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棋盘法测定汉防己甲素与伊曲康唑的体外联合抗烟曲霉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锐 刁文琦 +5 位作者 宋延君 李水秀 吕霞琳 王露霞 刘维达 张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伊曲康唑抗烟曲霉活性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M38-A2方案,采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以21株烟曲霉临床株为研究对象,测定汉防己甲素联合伊曲康唑对其的抗真菌活...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伊曲康唑抗烟曲霉活性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M38-A2方案,采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以21株烟曲霉临床株为研究对象,测定汉防己甲素联合伊曲康唑对其的抗真菌活性,以OD值测定法判读最低抑菌浓度,并以FICI法评价结果,同时以其中的AF46株为代表,用等效线图解法验证结果。结果汉防己甲素与伊曲康唑单独作用于上述烟曲霉临床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为256~512μg/mL、0.125~32μg/mL,联合用药时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降至8~64μg/mL、0.03~2μg/mL,且终点清晰,“拖尾现象”消失,FI—CI值为0.08~0.38,均表现为显著协同作用。AF46株的等效曲线呈凹形,也表明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伊曲康唑抗烟曲霉活性有显著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伊曲康唑 烟曲霉 增效作用 棋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OC曲线评价血清甘露聚糖抗原检测法对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露霞 石凌波 +4 位作者 成德 刘海英 谢闻悦 黄晓燕 赖续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6-64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甘露聚糖抗原检测法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酶联免疫法检测47例经临床确诊为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患者(A组)、23例确诊为细菌感染且无念珠菌感染的患者(B组)、103例痰培养阳性,但经临床确诊非真菌感染,为... 目的探讨血清甘露聚糖抗原检测法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酶联免疫法检测47例经临床确诊为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患者(A组)、23例确诊为细菌感染且无念珠菌感染的患者(B组)、103例痰培养阳性,但经临床确诊非真菌感染,为真菌寄生的患者(C组)及30例健康人(D组)血清中的甘露聚糖抗原含量。结果当采用试剂盒推荐的分界值(≥0.50ng/ml)时,其诊断灵敏度为66.0%,特异性为91.7%;本试验ROC曲线显示:当分界值≥0.34ng/ml时,其诊断灵敏度为72.3%,特异性为87.8%,曲线下面积为0.837,B、C组与D组中假阳性率分别为26.1%(6/23)、12.6%(13/103)、0.0%(0/30)。结论血清甘露聚糖抗原作为预测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指标对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 念珠菌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ST22克隆毒力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詹铀超 陈凯锐 +3 位作者 江雁琼 张艳玲 刘正祥 袁文常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46-1150,共5页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T22克隆临床分离株的毒力及耐药特征,为防控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经鉴定为ST22克隆的1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1株病房空气中分离到ST22菌株,应用SCCmec分型、spa分型等分子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分...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T22克隆临床分离株的毒力及耐药特征,为防控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经鉴定为ST22克隆的1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1株病房空气中分离到ST22菌株,应用SCCmec分型、spa分型等分子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检测pvl等18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检测erm基因的携带率,检测菌株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四环素等13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菌株的耐药情况。结果 104株ST22菌株中,76株为CA-SA,28株为HA-SA;其中6株为MRSA,98株为MSSA。6株MRSA均为ST22-MRSA-IV-t309。98株MSSA分为12种spa型,主要型别为t309型(87.8%,86/98)。ST22克隆的pvl毒力基因检出率为79.8%(83/104),ST22主要携带有seg,sei,sem,sen及seo 5种肠毒素基因,75%(78/104)的ST22菌株携带有这5种基因。药敏结果显示ST22主要对青霉素耐药,对红霉素也有较高的耐药率,erm耐药基因检出率较低。结论乌鲁木齐地区流行的ST22克隆能够引起社区及医院内感染,携带有较多的致病基因,并且有MRSA菌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子分型 毒力基因 杀白细胞毒素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