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宏伟 程飚 +3 位作者 余文林 唐建兵 王捷 廖元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这两种受体在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观察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An...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这两种受体在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观察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AngⅡ受体AT1和AT2的表达,并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探讨AngⅡ受体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中的作用。结果在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可见AT1和AT2受体表达,阳性染色信号较强。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显示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T1和AT2受体密度分别为10·69±2·15和4·9±1·05fmol/106个细胞。在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AngⅡ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AT1受体阻断剂Valsartan明显抑制该作用,而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则明显增强该作用。结论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表达AT1和AT2受体,AngⅡ通过激活AT1和AT2受体对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产生相反的作用,AngⅡ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可能影响瘢痕的形成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紧张素 1型 受体 血管紧张素 2型 瘢痕 肥大性 成纤维细胞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余文林 张斌 +2 位作者 李勤 彭丽霞 吴艳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67-569,共3页
目的:观察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方法:56例婴幼儿血管瘤,应用聚桂醇注射液0.4~4.0mL向瘤体内局部多点均匀注射,每4周治疗1次,由家长和医师根据瘤体颜色、肿胀程度及生长情况共同评估治疗效果.疗效分为治愈... 目的:观察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方法:56例婴幼儿血管瘤,应用聚桂醇注射液0.4~4.0mL向瘤体内局部多点均匀注射,每4周治疗1次,由家长和医师根据瘤体颜色、肿胀程度及生长情况共同评估治疗效果.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同时记录并发症。结果:平均注射3.5次(1~5次),痊愈40例(71.4%),显效8例(14.3%),有效7例(12.5%),无效1例(1.8%),有效率85.7%,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 血管瘤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耳廓形态学分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3
3
作者 吴胜林 齐向东 +2 位作者 赵卉 秦建增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初步了解东莞地区新生儿耳廓畸形的形态学分型及其发生率,获得新生儿耳廓测量数据。方法用人体测量仪对东莞厚街医院出生一周以内的321例新生儿两耳耳廓的长、宽等指标进行测量,并拍摄照片。根据耳廓畸形诊断标准,判断形态学分型,... 目的初步了解东莞地区新生儿耳廓畸形的形态学分型及其发生率,获得新生儿耳廓测量数据。方法用人体测量仪对东莞厚街医院出生一周以内的321例新生儿两耳耳廓的长、宽等指标进行测量,并拍摄照片。根据耳廓畸形诊断标准,判断形态学分型,得到各类型的发生率,两耳和性别间差异及耳廓测量数据。结果 321例新生儿中存在8种耳廓畸形的形态学分型,分别是招风耳、杯状耳、垂耳、Stahl’s耳、环缩耳、Conchal Crus、耳轮畸形和复合畸形,其中招风耳发生率为3.74%,杯状耳2.18%,垂耳5.61%,Stahl’s耳2.49%,环缩耳13.40%,Conchal Crus6.07%,耳轮畸形5.92%,复合畸形4.05%。右耳Conchal Crus发生率较高,女婴耳轮畸形发生率较高。结论新生儿耳廓畸形发生率较高,国内外耳廓畸形分型诊断存在差异,需要开展多中心合作研究来确定中国新生儿耳廓畸形定量化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 测量 耳廓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的创面修复156例 被引量:28
4
作者 余文林 张斌 李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创面修复。方法:总结156例糖尿病足创面,在全面正规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创面特征、血供特点、组织坏死程度,采用分期"蚕食性"清创方法,结合负压吸引、新型敷料、植皮及皮瓣修复治疗。结果: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创面修复。方法:总结156例糖尿病足创面,在全面正规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创面特征、血供特点、组织坏死程度,采用分期"蚕食性"清创方法,结合负压吸引、新型敷料、植皮及皮瓣修复治疗。结果:156例中2例死亡,4例失访,余150例痊愈,治疗周期平均56 d。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修复要兼顾全身治疗和局部处理,创面宜分期、渐进性清创,逐步改善创面微环境,创面覆盖宜采用皮片移植,慎用皮瓣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慢性创面 清创 负压吸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睑解剖结构及其在上睑下垂矫正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建兵 程飚 +4 位作者 李勤 余文林 吴燕虹 曾东 齐向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熟悉上睑解剖结构,进一步提高上睑下垂的矫治疗效。方法近3年共治疗132例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大部分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或者折叠的手术方式,术中精细解剖上睑提肌肌瓣,注意勿损伤动脉弓、泪腺等结构,Whitnall韧带视情况予以切断。再... 目的熟悉上睑解剖结构,进一步提高上睑下垂的矫治疗效。方法近3年共治疗132例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大部分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或者折叠的手术方式,术中精细解剖上睑提肌肌瓣,注意勿损伤动脉弓、泪腺等结构,Whitnall韧带视情况予以切断。再按照上睑下垂的程度进行肌瓣缩短或者折叠。结果大部分病例术后矫正效果满意,3例患者矫正不足,1例患者矫正过高,2例患者重睑线不完全对称,经过进一步处理效果满意。结论按照解剖结构精细分离上睑提肌肌瓣,按照上睑下垂程度估测上睑提肌缩短的距离是成功进行上睑下垂矫正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上睑提肌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袁伟伟 罗锦辉 +3 位作者 刘春利 赖晃文 杨传红 陈炳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形成的机理。方法新西兰兔侧胸腹部皮下分别埋置硅胶膜+滑石粉,滑石粉,硅胶膜,术后不同时期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滑石粉的存在造成组织慢性异物肉芽肿反应,纤维母细胞大量增生,功能活跃,生成大量胶... 目的研究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形成的机理。方法新西兰兔侧胸腹部皮下分别埋置硅胶膜+滑石粉,滑石粉,硅胶膜,术后不同时期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滑石粉的存在造成组织慢性异物肉芽肿反应,纤维母细胞大量增生,功能活跃,生成大量胶原纤维。而硅胶膜对纤维母细胞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滑石粉是隆乳后纤维包膜挛缩的重要原因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术 纤维包膜挛缩 滑石粉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皱襞小切口修剪法根治腋臭 被引量:13
7
作者 余文林 曾东 +1 位作者 程飚 李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93-694,共2页
目的 探讨腋皱襞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法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 腋皱襞小切口入路,彻底剪除大汗腺腺体,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结果 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65 min。所有患者术区皮肤无坏死,无血肿及感染。12例切口瘢痕增生;5例因切缘血运... 目的 探讨腋皱襞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法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 腋皱襞小切口入路,彻底剪除大汗腺腺体,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结果 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65 min。所有患者术区皮肤无坏死,无血肿及感染。12例切口瘢痕增生;5例因切缘血运不佳而延期愈合。205例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5月,199例异味完全消除(10 cm内闻不到异味),6例明显改善(10 cm内可闻到轻度异味)。结论 腋皱襞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治疗腋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汗腺 腋臭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医疗在慢性创面治疗和护理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8
8
作者 程飚 陈葵 刘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46,共3页
物联网(interned of things)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物品的远程感知和控制,医学物联网就是将多种传感器嵌入至医疗设备中,
关键词 远程医疗 护理领域 慢性创面 应用 治疗 医疗设备 互联网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Q激光治愈太田痣后复发病例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翁伟丽 李勤 余文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研究调Q激光治愈太田痣后复发情况,了解复发可能存在的原因。方法:对经治愈的1510例太田痣患者进行随访,对24例复发的太田痣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太田痣复发患者中,女性居多,均为育龄期妇女,大部分复发前有妊娠史,另一部分患... 目的:研究调Q激光治愈太田痣后复发情况,了解复发可能存在的原因。方法:对经治愈的1510例太田痣患者进行随访,对24例复发的太田痣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太田痣复发患者中,女性居多,均为育龄期妇女,大部分复发前有妊娠史,另一部分患者复发前有过度日晒史。男性患者中,复发前有过度日晒病史。女性患者复发率较男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型太田痣复发率最高,各型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次就诊并开始治疗的年龄大多数在青少年时期,治愈后平均经过6.5年出现复发。复发患者再次治疗仍有效。结论:复发是太田痣激光治疗后的一个并发症,其发生与性激素、日晒及治疗次数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田痣 调Q激光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阻滞剂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升红 万婷 +5 位作者 刘宏伟 程飚 肖丽玲 谢光辉 卢金强 肖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其2型受体(AT2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创面愈合率、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部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Ang Ⅱ及AT2R影响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 mm,在... 目的: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其2型受体(AT2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创面愈合率、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部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Ang Ⅱ及AT2R影响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 mm,在创面模型建立同时腹腔注射给予特异性AT2R阻断剂PD123319(每天10 mg/kg),于创面形成后第3、5、7、9、11、13和15天切取创面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PD123319对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愈合率、上皮爬行和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PD123319对创面内与创伤愈合密切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在创面形成后第5天和第7天的愈合率分别为(63.55±2.57)%和(80.78±4.65)%。PD123319处理组在创面形成后第5天和第7天分别为(79.89±4.56)%和(88.98±3.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对照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22±0.15)mm和(1.93±0.17)mm,PD123319处理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65±0.12)mm和(2.36±0.18)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面积分别为(9.37±0.53)mm2和(7.15±0.42)mm2,PD123319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分别为(11.51±0.98)mm2和(9.32±0.67)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PD123319处理组创面局部EGF、VEGF和bF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2R阻滞剂PD123319能够促进创面愈合。PD123319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与其促进创面内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及EGF、VEGF、bFGF等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 血管紧张素 2型 创面愈合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耳廓畸形的无创矫正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婕 齐向东 陈建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89-249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耳模对先天性外耳廓畸形进行无创矫正治疗的现状,以及对其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的33例单侧或双侧先天性外耳廓畸形的新生儿采用非... 目的探讨应用耳模对先天性外耳廓畸形进行无创矫正治疗的现状,以及对其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的33例单侧或双侧先天性外耳廓畸形的新生儿采用非手术矫正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使用VAS评分量表调查家长的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共有33例患者(53只患耳)接受耳畸形矫正系统的无创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63.5±41.3)d,平均治疗时间为(41.6±15.4)d,父母的平均满意度为(3.76±0.93)分(总分:5分)。对比治疗前后耳形态数据,除颅耳角外,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本次的研究中,非手术矫正治疗的治愈率良好,治疗满意度随就诊年龄增长而降低。耳模矫正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局部耳廓皮肤破损。年龄造成的耳软骨硬化和弹性降低在佩戴模具时带来更大的压力,以及增加的佩戴时间均导致了并发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畸形 无创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皮肤损伤修复和再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宏伟 程飚 付小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1-195,共5页
随着对皮肤生物学功能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皮肤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和激素、神经递质敏感性器官。皮肤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包括局部产生神经-内分泌介导子(neuro-endocrine mediators),与相应的特异性受体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产生作用。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创伤愈合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及相关启示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葵 吴雷 +5 位作者 刘亦舒 邹吉平 万雨 黄英子 李秀 程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849-3852,共4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的形成原因、好发部位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为难愈合创面的防治以及研究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因创面问题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以皮肤组织缺损经... 目的:回顾性调查难愈合创面住院患者的形成原因、好发部位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为难愈合创面的防治以及研究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因创面问题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以皮肤组织缺损经2个月治疗未愈合为判定标准,筛选出难愈合创面患者120例,回顾性调查患者创面形成原因、年龄、创面发生部位、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我科共收治住院患者2136例,其中难愈性创面患者120例,占5.6%。创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代谢性疾病(43.3%),其次为创伤感染类(20%)和肿瘤类(20.0%)(χ2=62.917, P <0.01)。创面难愈患者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其次为60~80岁(χ2=29.562, P <0.01)。难愈合创面好发部位为四肢(61.6%),又以足部最为多见(占38.3%)(χ2=17.546, P=0.002)。目前我科全部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41±8.98) d,慢性创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3.21±28.27) d]较同期所有住院患者明显延长(t=-9.968, P<0.05)。结论:代谢类疾病的中老年患者成为难愈性创面主要人群,难愈创面常发生在四肢,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造成住院时间拖延,给患者家属、社会均带来极大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合创面 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咪喹莫特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桃花 苑凯华 +1 位作者 苗勇 胡志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64-1966,共3页
目的:对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咪喹莫特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15例受试者,每例设计4个区,同一解剖部位的鲜红斑痣上设计3个区:A区为空白对照区;B区为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区,C区为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区。对侧正常皮肤... 目的:对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咪喹莫特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15例受试者,每例设计4个区,同一解剖部位的鲜红斑痣上设计3个区:A区为空白对照区;B区为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区,C区为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区。对侧正常皮肤为D区。治疗后2个月随访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色度值评估中,红型鲜红斑痣9名患者B区和C区的褪色率间存在显著差异,1名患者无效;紫型鲜红斑痣B区和C区的褪色率不存在显著差异,1名患者无效。医生主观评估中,红型鲜红斑痣B区和C区的平均评分分别为(1.9±1.5)分,(1.5±0.8)分;紫型鲜红斑痣B区和C区的平均评分分别为(1.3±0.9)分,C区为(1.3±0.8)分。结论:联合疗法疗效优于单纯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具有与单纯的脉冲染料激光疗法相当的短期安全性,具有较为理想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染料激光 鲜红斑痣 咪喹莫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学─新兴医学学科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光成 严金海 刘春利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10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组织工程学 新兴医学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前突畸形三维解剖测量与诊断标准的初步建立
16
作者 褚晶晶 齐向东 +4 位作者 秦建增 黄世清 叶庆伟 张宗富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并建立颌骨前突畸形三维解剖测量方法与诊断标准。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建立颌骨前突畸形的三维解剖测量方法;对14例志愿者二维X线头影测量与计算机辅助三维解剖测量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①建立了正中矢状面上鼻根点与上齿槽座... 目的探讨并建立颌骨前突畸形三维解剖测量方法与诊断标准。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建立颌骨前突畸形的三维解剖测量方法;对14例志愿者二维X线头影测量与计算机辅助三维解剖测量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①建立了正中矢状面上鼻根点与上齿槽座点连线(NA)、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连线(NB)与眼耳平面(FH)的α角、β角来反映上颌骨、下颌骨对于颅部位置关系;并建立正常诊断范围:α:88°-93°;β:87°~90°。②统计结果提示二维测量与三维测量对正常颌骨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异常颁骨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计算机辅助颌骨前突畸形的三维解剖测量方法是可行的,体现三维解剖的空间立体关系,提高诊断的准确度,为颌骨畸形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颌骨前突畸形 三维测量解剖 数字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克隆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布霖 吴燕虹 +2 位作者 王玉芝 郭晓瑞 李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克隆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ECFCs-CM)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s)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内皮克隆形成细胞(ECFCs)并鉴定;采用抗体芯片检测ECFCs-CM中细胞因子表达谱;将ECFCs-CM作用于HDFs,EBM-2作为对照,采... 目的:探讨内皮克隆形成细胞条件培养基(ECFCs-CM)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s)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从人脐带血中分离内皮克隆形成细胞(ECFCs)并鉴定;采用抗体芯片检测ECFCs-CM中细胞因子表达谱;将ECFCs-CM作用于HDFs,EBM-2作为对照,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凋亡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细胞符合ECFCs的特征;ECFCs-CM相对高表达PDGF-BB、EGF等细胞因子;实验组HDFs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且在血清饥饿环境下实验组HDFs凋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ECFCs-CM可促进HDFs增殖和迁移,并可抑制其在血清饥饿环境下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内皮克隆形成细胞 条件培养基 成纤维细胞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脱毛动物模型的建立
18
作者 曾东 余文林 +3 位作者 毕媛 杨传红 赖晃文 胡志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7-700,共4页
目的采用黑毛西藏小型香猪为动物模型,探讨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术后的毛囊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对12只黑毛白皮西藏小型香猪用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术前、术后即刻、1h及1、3、5、10、15、30、60d分别取材,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皮... 目的采用黑毛西藏小型香猪为动物模型,探讨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术后的毛囊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对12只黑毛白皮西藏小型香猪用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术前、术后即刻、1h及1、3、5、10、15、30、60d分别取材,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皮肤标本。结果激光治疗术后毛囊中毛干凝固坏死、碳化及脱落,部分外根鞘及毛球细胞变性坏死;术后1h毛囊外根鞘、毛球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碎裂或核溶解等凋亡表现,胞浆空泡化明显,以术后1、3d达到高峰,并伴有毛乳头血管内皮变性、真皮组织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术后5d毛囊的损伤性炎症减轻,术后10、15d表皮、真皮及毛囊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0d毛囊数目减少,残余毛囊结构正常。结论翠绿宝石激光对毛囊有选择性损伤作用,通过直接热凝固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造成毛囊不可逆的损伤,达到永久性脱毛的目的。黑毛西藏小型香猪可作为临床激光脱毛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脱毛 动物模型 毛囊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