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康复前后腰围与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雷洪强 徐琳 +2 位作者 邱健 马骏 招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心血管疾病的中青年患者中心脏康复前后的肥胖指数腰围(WC)的不同作用,明确WC在这些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作用以及观察器官损害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和随访147名住院患者并进行心脏康复程序,为期约4~5周。采集心脏康复程... 目的通过比较心血管疾病的中青年患者中心脏康复前后的肥胖指数腰围(WC)的不同作用,明确WC在这些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作用以及观察器官损害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和随访147名住院患者并进行心脏康复程序,为期约4~5周。采集心脏康复程序进行前后的基本医学信息、空腹抽血检验和超声心动图等内容。结果根据WC标准分组的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与进行心脏康复程序前后的WC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和进行心脏康复程序前后的WC负相关。在进行心脏康复程序之前,空腹血糖和血清尿酸与WC正相关,但是在进行心脏康复程序之后则没有这种关联性。结论 WC能够准确地评估积极进行心脏康复程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器官损害,尤其是在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心血管疾病 心脏康复程序 心脏结构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脉搏波速度的应用及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新元 向定成 王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6-157,共2页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动脉弹性减退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动脉弹性的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因此检测动脉弹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疾病;在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前进行危险度...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动脉弹性减退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动脉弹性的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因此检测动脉弹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疾病;在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前进行危险度分层,有助于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及合理的用药。脉搏波速度(PWV)测量是目前评估动脉血管弹性的经典指标。被公认为最简单、无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脉搏波速度 预测价值 动脉弹性 动脉血管疾病 危险度分层 心血管事件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相关基因多态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雯辉 张园 邱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0-1712,共3页
尿酸(uricacid)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以游离尿酸盐的形式溶于血液。体内尿酸排泄减少和(或)生成增加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主要病因。其中,尿酸合成增多的机制仅能解释发生的小部分原因,更大程度上... 尿酸(uricacid)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以游离尿酸盐的形式溶于血液。体内尿酸排泄减少和(或)生成增加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主要病因。其中,尿酸合成增多的机制仅能解释发生的小部分原因,更大程度上是肾脏尿酸的排泄障碍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盐 心血管疾病 基因多态性 尿酸排泄减少 高尿酸血症 嘌呤代谢 排泄障碍 外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激素的心血管效益及他汀类药物对性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伟宏 向定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5-997,共3页
目前从多个临床试验及指南中证实,他汀类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降脂地位已得到公认。降低血浆胆固醇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而性激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近的临床试验提示极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 目前从多个临床试验及指南中证实,他汀类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降脂地位已得到公认。降低血浆胆固醇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而性激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近的临床试验提示极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目标值呈越来越低的趋势(从100mg/dL到70mg/dL).但过分降低LDL-C对以胆固醇为主要来源的性激素是否有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药物 性激素 血浆胆固醇 效益 低密度脂蛋白 临床试验 LD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AHA科学声明》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顾晓龙 邱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2期112-115,共4页
糖尿病是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病死亡原因中约65%患者有糖尿病。STENO-2研究显示,在强化降糖的同时,综合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青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过去的10年里,已有多个... 糖尿病是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病死亡原因中约65%患者有糖尿病。STENO-2研究显示,在强化降糖的同时,综合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青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过去的10年里,已有多个专业机构发布青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指南,包括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儿科学会等权威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患者^(201)Tl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再分布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谢振宏 向定成 +3 位作者 张金赫 尹吉林 龚志华 何建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在201Tl(铊)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中的反向再分布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201Tl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最后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痉挛组(n=30)、冠心病组(n=30)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在201Tl(铊)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中的反向再分布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201Tl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最后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痉挛组(n=30)、冠心病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在201Tl心肌灌注显像心肌负荷试验前、负荷试验后即刻(负荷显像)及负荷后3h(再分布显像)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并比较各组间及不同时点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以及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的动态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负荷试验前,冠状动脉痉挛组内皮素-1水平[(163.53±8.58)pg/ml]高于对照组[(116.15±6.65)pg/ml,P<0.01]及冠心病组[(137.73±8.32)pg/ml,P<0.01],一氧化氮水平[(60.32±8.20)μmol/L]低于对照组[(70.10±6.90)μmol/L,P<0.05]亦略低于冠心病组[(62.64±7.45)μmol/L,P=0.238],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2.75±0.39)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18,P<0.01)及冠心病组(2.22±0.31,P<0.05)。负荷试验后即刻,冠状动脉痉挛组较对照组内皮素-1水平降低[(151±9.15)pg/ml,P<0.01]、一氧化氮水平升高[(63.78±8.30)μmol/L,P<0.01]、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降低(1.40±0.12,P<0.01);负荷后3h,冠状动脉痉挛组内皮素-1恢复至负荷前水平,一氧化氮降低且低于负荷前水平,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升高且高于负荷前水平,从而有利于血管收缩;对照组在负荷后即刻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较负荷前水平轻度降低,3h后回到负荷前水平;而冠心病组在负荷试验中的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反向再分布可能与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病变血管在静息状态下痉挛及负荷时扩张、从而导致心肌血流灌注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201TL 心肌灌注显像 反向再分布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园 邱健 +3 位作者 洪长江 顾晓龙 冼江 张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63-466,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厄贝沙坦(Irbesarta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产生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UVEC,采用改良后一期凝血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RT-PCR测各组细胞TF促凝血活性、含量...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厄贝沙坦(Irbesarta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产生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UVEC,采用改良后一期凝血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RT-PCR测各组细胞TF促凝血活性、含量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3种浓度的AngⅡ组HUVEC TF促凝血活性、含量和TF mRNA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ngⅡ的浓度越高,HUVEC TF促凝血活性和含量越明显;②3种浓度厄贝沙坦+AngⅡ组与对照组相比,TF促凝血活性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TF mRNA未见表达;HUVEC TF促凝血活性、含量和TF mRNA表达显著降低,与单独AngⅡ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厄贝沙坦浓度的升高,HUVEC TF促凝血活性和含量进一步降低。结论:AngⅡ可诱导内皮细胞产生TF,影响内皮细胞抗血栓特性,厄贝沙坦通过抑制TF的产生,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提高抗血栓功能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 组织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表雄酮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阮云军 吴赛珠 +4 位作者 王辉清 银孟卓 赖文岩 邱健 董凤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36-838,共3页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DHEA)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mRNA达的影响。方法贴块法培养雄性Wistar大鼠胸主动脉VSMC,实验分A组(对照组)、B组(50μmol/L H_2O_2处理6h)、C组(50μmol/L H_2O_2+1nmol/L...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DHEA)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mRNA达的影响。方法贴块法培养雄性Wistar大鼠胸主动脉VSMC,实验分A组(对照组)、B组(50μmol/L H_2O_2处理6h)、C组(50μmol/L H_2O_2+1nmol/L DHEA处理6h)和D组(50μmol/L H_2O_2+10nmol/L DHEA处理6h)。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CP-1的mRNA表达;比色法检测细胞丙二醛(MDA)含量。结果B组VSMC的MCP-1 mRNA表达及细胞MDA的含量显著高于A组;与B组比较,C组和D组VSMC的MCP-1 mRNA表达及细胞MD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D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DHEA能显著抑制H_2O_2引起VSMC的MCP-1 mRNA表达的上调,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对VSMC的损伤,这部分是通过DHEA的直接抗氧化作用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脱氢表雄酮 氧化性应激 平滑 血管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RNA 信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松弛素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傅锐斌 邱健 +4 位作者 向定成 马骏 何建新 洪长江 张金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06-1609,共4页
目的观察猪松弛素(pRLX)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s)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这种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pRLX作用下HMVEC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原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cNOS)蛋白表达;Griess法... 目的观察猪松弛素(pRLX)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s)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这种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pRLX作用下HMVEC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原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cNOS)蛋白表达;Griess法检测不同浓度pRLX分别在不同的作用时间下对HMVECs NO产量的影响;Griess法检测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单甲基精氨酸和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对pRLX刺激HMVECs产生NO效应的影响。结果pRLX促进HMVECs iNOS蛋白表达,但对cNOS表达影响不显著;pRLX呈浓度依赖性促进HMVECs NO产量,但24 h至96 h范围内各pRLX作用时间组之间NO产量无显著差异;氨基胍、L-单甲基精氨酸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均能阻断pRLX促进HMVECs产生NO的效应。结论pRLX促进HMVECs iNOS表达和N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松弛素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介入封堵瓦氏窦瘤破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琰 何建新 +4 位作者 阮云军 邱健 戴波 黎丝 李叶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51-2853,共3页
目的:探讨瓦氏窦瘤破裂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例瓦氏窦瘤破裂患者,经心脏彩超及造影明确诊断。建立动静脉轨道后选择形状、大小合适的封堵器给予封堵,1~2个月后观察心脏彩超的变化结果:3例瓦氏窭瘤破口直径6~12mm,主动... 目的:探讨瓦氏窦瘤破裂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例瓦氏窦瘤破裂患者,经心脏彩超及造影明确诊断。建立动静脉轨道后选择形状、大小合适的封堵器给予封堵,1~2个月后观察心脏彩超的变化结果:3例瓦氏窭瘤破口直径6~12mm,主动脉造影证实均封堵成功,术后未发现并发症术后1~2个月心脏彩超显示扩大心脏较前缩小,收缩功能较前改善,封堵嚣未脱离,心内未见残余漏、血栓形成结论:介入封堵治疗瓦氏窦瘤破裂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窦瘤 介入封堵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2
11
作者 蔡泽坤 徐琳 +4 位作者 马骏 邱健 李国英 黄晓民 许业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变化,探讨以社区为主的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AMI患者的心功能影响。方法:根据是否愿意参加心脏康复,将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 目的: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变化,探讨以社区为主的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AMI患者的心功能影响。方法:根据是否愿意参加心脏康复,将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康复组参与12周的心脏康复程序,进行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在研究开始前、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检查,获得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纵向、径向、周向及面积应变值(LS、RS、CS、AS)。结果:经过12周的康复程序后,康复组的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整体圆周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面积应变(global area strain,GAS)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根据左室心肌节段分区法,两组间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各有150节段,左回旋支供血区域各有125节段,右冠脉供血区域各有125节段。经过12周的康复程序后,康复组不同冠脉供血区域的LS、RS、CS、AS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改善经PCI术后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 冠心病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压变异性的评分系统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12
作者 朱威 徐琳 +5 位作者 邱健 马骏 郭琰 招慧 雷洪强 蔡泽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血压变异性的评分系统(BPVSS)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6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5例;比较各BPV指标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 目的:探讨基于血压变异性的评分系统(BPVSS)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6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5例;比较各BPV指标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右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_L/R)和左/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_L/R)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按3.9对BPVSS进行量化分组,BPVSS≥3.9为对照组(43例),BPVSS〈3.9为观察组(52例),并分析两组之间IVSd、LVPWd、baPWV、IMT及颈动脉斑块所占比的差异。结果 BPVSS和传统的BPV指标一样与IMT_L/R具有负相关性(r=-0.278/-0.324,P〈0.05);与IVSd、LVPWd、baPWV_L/R具有负相关性(r=-0.241,r=-0.223,r=-0.468/-0.373,P均〈0.05);观察组的IVSd、LVPWd、baPWV_L/R、IMT_L/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307,t=2.516,t=3.250/2.790,t=2.372/3.425,P均〈0.05);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所占比也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7.833,P〈0.001。结论 BPVSS能够全面的反映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BPV越大,该评分越低,其心脏和血管靶器官损害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评分指标 高血压 靶器官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入路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肖华 杨洁莲 +2 位作者 彭丹丹 李锐 向定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入路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影响,评估使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69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预置血管缝合器后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入路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影响,评估使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69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预置血管缝合器后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为治疗组;对照组为2007年6月-2010年4月收治的86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股动脉切开术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组根据移植物外径,20~24 F预置2把ProGlide;对照组缝合动脉切口时取出鞘管并将线结下滑收紧。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局部血管并发症、术后至出院时间、术后3个月手术部位血管直径变化率。结果治疗组68处股动脉穿刺口均使用2套Perclose ProGlide^(TM)血管缝合器,技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的86处股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8.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治疗组分别为(85.42±20.65)min和(5.21±1.98)d,对照组分别为(145.28±32.68)min和(8.47±2.1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发生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治疗组下肢制动时间及3个月后血管直径变化率分别为(8.46±1.79)h和(0.98±0.24)mm,对照组为分别为(8.65±1.59)h和(0.95±0.32)m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安全高效,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是替代股动脉切开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股动脉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休克大鼠心功能及p38MAPK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娜 向定成 +1 位作者 罗国新 苏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20-162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休克大鼠心功能及心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5组: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脓毒症组(C组),小剂量UTI组(D组)和大剂量UTI组(E组),8只/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休克大鼠心功能及心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5组: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脓毒症组(C组),小剂量UTI组(D组)和大剂量UTI组(E组),8只/组。盲肠结扎穿刺术复制脓毒症模型,24h后行心脏彩超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EF)及短轴缩短率(FS),并分离左心室心肌,免疫印迹法检测p-p38MAPK、p38 MAPK表达。结果造模24 h后,A、B、C、D和E组大鼠左室EF值(%)分别为77.13±3.76,76.88±3.64,56.13±4.16,55.00±3.12,66.50±3.46,FS(%)分别为43.50±3.70,44.00±3.38,28.13±1.81,26.13±2.70,38.00±2.07。与B组相比,C、D和E组的EF和FS均显著降低(P=0.000,0.000和0.002),但E组下降程度显著低于C和D组(P=0.000和0.000),D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541和0.166);各组大鼠心肌P-p38/p38MAK相对表达率比值分别为0.34±0.15,0.28±0.15,0.79±0.12,0.75±0.12,0.29±0.07。与B组比较,C组、D组p-p38/p38MAPK比值明显升高(P=0.001),C组与D组升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682),E组较C组显著下降(P=0.001),与B组比无显著差异(P=0.972)。结论大剂量UTI对脓毒症休克大鼠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p38MAPK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功能 心脏彩超 乌司他丁 蛋白激酶p38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检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肖华 洪长江 +3 位作者 邱健 阮云军 李锐 顾晓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27-4329,共3页
目的:探讨床旁检验(PO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15例临床胸痛拟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OCT(POCT组)及送检验科(检验科组)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对所有患者行急诊或择期... 目的:探讨床旁检验(PO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15例临床胸痛拟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OCT(POCT组)及送检验科(检验科组)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对所有患者行急诊或择期冠脉介入术,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时间、检验值及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床边行POCT检验可显著缩短检验时间[(25±3.23)minvs(128±25.47)min]。Myo、cTnI、CK-MB检验结果在两种检验方法中差异无显著性。在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病的病例中,POCT组和检验科组之间检测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Myo(99.0%vs98.1%)、cTnI(95.2%vs96.2%)、CK-MB(90.5%vs92.4%)。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中,Myo有2例在两组中升高,包含cTnI1例升高。结论:在胸痛患者中行POCT检测cTnI、Myo、CK-MB有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分层,使得早期介入治疗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床旁检验 肌钙蛋白Ⅰ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潘春梅 向定成 +3 位作者 朱爱辛 顾晓龙 龚志华 文艳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PCI的患者,术中用肝素(肝素组,n=18)或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比伐卢定组,n=18)抗凝。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0min、用药结束、...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PCI的患者,术中用肝素(肝素组,n=18)或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比伐卢定组,n=18)抗凝。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0min、用药结束、用药结束后30min、用药结束后2h静脉采血,检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肝素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升高,用药后10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时间点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伐卢定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用药后10min及用药结束与用药前比较均降低(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结束后30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作为抗凝剂应用于PCI术中可以短时间内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暂时性抗血小板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卢定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选择素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妮 向定成 +4 位作者 张金霞 肖华 龙浏城 吴源锋 龙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吸烟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致病风险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1:1匹配),入选我院2010-01-14至2016-01-27连续收治的2 026例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和2 026例按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吸烟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致病风险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1:1匹配),入选我院2010-01-14至2016-01-27连续收治的2 026例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和2 026例按性别、年龄(±2岁)匹配的同期入院行健康体检或择期外科手术的对照人群,进行吸烟与STEMI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吸烟是男性STEMI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与年龄呈负相关:吸烟患STEMI的青年男性(≤45岁)调整比值比(OR)=7.000[95%可信区间(CI):4.235~11.570],中年男性(46~59岁)调整OR=5.296(95%CI:3.904~7.185),老年男性(≥60岁)调整OR=4.686(95%CI:2.860~4.751)。结论:吸烟是STEMI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其相对致病风险度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对青年男性的相对致病风险最高且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吸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蔡泽坤 徐琳 邱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8,共4页
简要介绍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及其开发状况,包括可穿戴技术。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远程心电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心率,计算心率恢复,可评定自主神经功能;通过计算心率-收缩压双乘积,可推测康复过程患者的乳酸无氧阈,确定有氧运动强度... 简要介绍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及其开发状况,包括可穿戴技术。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远程心电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心率,计算心率恢复,可评定自主神经功能;通过计算心率-收缩压双乘积,可推测康复过程患者的乳酸无氧阈,确定有氧运动强度。最后探讨患者康复发生意外的法律责任问题和与物联网结合等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心电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心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25
19
作者 彭娜 向定成 +1 位作者 苏磊 张亚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4-946,共3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每组8只。采取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24h后动脉采血及分离左心...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每组8只。采取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24h后动脉采血及分离左心室心肌,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Ⅰ)、心肌匀浆上清液中TNF-α、ET-1浓度,并分别观察心肌显微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cTnⅠ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心肌出现典型变性及超微结构损伤;心肌TNF-α、ET-1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cTnⅠ与心肌TNF-α、ET-1水平正相关(γ值分别为0.967和0.958,P<0.001)。结论: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TNF-α、ET-1水平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损伤 内皮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浓度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邹育海 肖飞 +2 位作者 叶丽丽 郑兴 邱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46-21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入长海医院就诊行经皮冠状动脉诊疗术患者72例,检测研究对象术前NGAL浓度。依单一血管狭窄程度评分、血... 目的:探讨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入长海医院就诊行经皮冠状动脉诊疗术患者72例,检测研究对象术前NGAL浓度。依单一血管狭窄程度评分、血管评分、狭窄计分分组评估冠脉狭窄程度与NGAL浓度的关系。结果:(1)与冠脉正常组相比,NGAL术前浓度在不同血管评分组间水平比较如下,血管评分分组显示,只有三支病变组NGAL水平显著升高。以狭窄评分分组提示≥4分组NGAL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4分组升高无显著差异。单一血管评分分组显示,≥75%无心梗组和心梗组NGAL水平显著升高,<75%组NGAL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但未达显著差异。(2)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NGAL浓度与单一血管评分、血管评分、狭窄评分显正相关,经身高、年龄、血脂等因素较正后仍显正相关(单一血管评分、血管评分、狭窄评分P值分别为0.025,0.037,0.039)。结论:NGAL浓度在冠脉狭窄程度达75%以上时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GAL可以作为狭窄程度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NG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