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酰胆碱试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时的心电图改变 被引量:15
1
作者 向定成 龚志华 +4 位作者 何建新 洪长江 马骏 邱健 冯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发生时的心电图变化规律。方法:64名因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排除具有缺血意义的病变后进行乙酰胆碱试验,术中进行包括胸前V1,3,5在内的9导联心电图记录,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心电图ST段、T波变化及各种心...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发生时的心电图变化规律。方法:64名因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排除具有缺血意义的病变后进行乙酰胆碱试验,术中进行包括胸前V1,3,5在内的9导联心电图记录,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心电图ST段、T波变化及各种心律失常情况。结果:乙酰胆碱试验阳性组(n=46)中ST段抬高者为19.60%,阴性组(n=18)无ST段抬高(P<0.05);ST段压低者分别为39.1%及11.1%(P<0.05);出现T波高尖者分别为82.6%和16.7%(P<0.001),阳性者ST段变化幅度与冠状动脉痉挛发生时的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2,P=0.042),其中ST段抬高患者的冠状动脉痉挛时狭窄程度均在99% 以上;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短暂性冠状动脉痉挛不一定伴有ST段抬高,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痉挛程度有关,而T波高尖町能比缺血性ST段改变更敏感。试验中的心律失常可能与乙酰胆碱的药理作用有关而与冠状动脉痉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乙酰胆碱 心律失常 心电图 变异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全亮 张园 +3 位作者 刘韵 李锐 傅锐斌 邱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86-179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测量血压、身高及体质量。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血清尿酸等指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血清尿酸与冠心病的传...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测量血压、身高及体质量。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血清尿酸等指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血清尿酸与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患者群中尿酸的平均值为6.3 mg/d L,男性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血清尿酸与体质量指数(r=0.137,P<0.001)、收缩压(r=0.053,P=0.025)和甘油三酯(r=0.188,P<0.001)有正相关关联,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46,P<0.001)和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r=-0.340,P<0.001)有负相关关联,血清尿酸在男性、吸烟、饮酒、慢性CAD的患者中较高,运动时间>30 min的体内尿酸水平要比没有运动或运动时间<30 min的低。结论:血清尿酸的升高和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男性、吸烟、慢性CAD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尿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牙周病和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附662例报告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高中 徐琳 +5 位作者 权正良 寇植 蔡乐农 苏联珍 李秀燕 种永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52-1654,共3页
目的通过体检及问卷调查,初步探讨老年人牙周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3-2005年西安市新城区和阎良区离退休老干部662名,其中男589名、女73名,平均年龄(72.5±8.9)岁,分为冠心病组357例(病例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141例... 目的通过体检及问卷调查,初步探讨老年人牙周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3-2005年西安市新城区和阎良区离退休老干部662名,其中男589名、女73名,平均年龄(72.5±8.9)岁,分为冠心病组357例(病例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1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4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82例和非冠心病组305例(对照组),均设计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牙周指数(PI)及牙齿缺失数的差异。结果(1)冠心病组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脂饮食习惯、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后,PI仍与冠心病显著相关(P<0.01)。(2)AMI、UAP和SAP组的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和P<0.01);牙齿缺失数在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3)吸烟(OR=0.638,P<0.01)和心脑血管病家族史(OR=0.678,0.01<P<0.05)亦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牙周病与冠心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牙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国英 李叶阔 +3 位作者 徐明 罗国新 何建新 袁桂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132例PDA患者,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胸观察PDA形态,并测量各切面PDA内径,据此结果直...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封堵术术前及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132例PDA患者,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胸观察PDA形态,并测量各切面PDA内径,据此结果直接选择相应封堵器。经心导管PDA封堵术中应用TTE监测介入过程,确定封堵器牢固程度及有无残余分流。结果 TTE术前检查PDA直径为2~12 mm,平均(5.49±1.93)mm,选用PDA封堵器大小为4~22 mm,平均(10.43±2.91)mm。超声测量PDA直径与封堵器大小相关性良好(r=0.74,P<0.001)。手术成功率100%,封堵器牢固,无脱落,无分流。结论 TTE术前及术中直接指导PDA封堵术是一种可行、有效、便捷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经胸超声心动图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欢 徐琳 +4 位作者 魏向龙 缪绯 刘芃 张紫微 刘映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组)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28例。30例经冠...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组)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28例。3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PD-1蛋白及mRNA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S组、SA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ACS组与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1在冠心病患者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明显降低,这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D-1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水提液对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俞宙 何建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0-111,共2页
观察了冬虫夏草水提液对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细胞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探讨冬虫夏草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显示缺氧再给氧用心肌细胞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细胞膜脂质流... 观察了冬虫夏草水提液对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细胞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探讨冬虫夏草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显示缺氧再给氧用心肌细胞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细胞膜脂质流动性下降;缺氧再给氧加冬虫夏草组上述改变减轻,其中100μg/ml、1000μg/ml组上述指标与缺氧再给氧组及10μg/ml组比较,P均<0.01。实验表明冬虫夏草明显减轻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作用,且呈良好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脂质地氧化 冬虫夏草 心肌细胞 水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心肌肥大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肖星 徐琳 +7 位作者 陈定章 啜玉彩 唐发宽 徐云霞 李华 周晓东 王文清 朱妙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成纤维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FCGM)诱导心肌肥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获取新生大鼠成纤维细胞,用含10g/L胰岛素+转铁蛋白+硒化钠复合物(ITS)的无血清高糖DMEM培养,分别于第3、5、79、天收集FCGM,ELISA法检...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成纤维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FCGM)诱导心肌肥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获取新生大鼠成纤维细胞,用含10g/L胰岛素+转铁蛋白+硒化钠复合物(ITS)的无血清高糖DMEM培养,分别于第3、5、79、天收集FCGM,ELISA法检测其中内皮素-1(ET-1)的浓度。采用FCGM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检测其蛋白含量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并观察白屈菜季氨碱(che)、RSG对FCGM诱导心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 FCGM中含有ET-1,且培养3d时的浓度最高。FCGM可促进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而RSG和che可阻断FCGM促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并抑制心肌细胞PKC的活性。结论 FCGM诱导心肌肥大与其中的ET-1有关,RSG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与抑制ET-1和PKC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1 罗格列酮 蛋白激酶C 成纤维细胞 肌细胞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雷帕霉素靶向抑制mTOR对大鼠心瓣膜细胞钙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谭焱 王继业 +1 位作者 易仁亮 邱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向抑制m TOR对大鼠心瓣膜细胞钙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大鼠心瓣膜间质细胞后培养并鉴定;细胞共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钙化诱导组、雷帕霉素组、钙化诱导+雷帕霉素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向抑制m TOR对大鼠心瓣膜细胞钙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大鼠心瓣膜间质细胞后培养并鉴定;细胞共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钙化诱导组、雷帕霉素组、钙化诱导+雷帕霉素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茜素红S染色并观察钙沉积的变化,对细胞进行钙化结节计数;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骨形成蛋白-2(bmp-2),骨钙素(osteocalcin),骨调素(osteopontin),smad同源物1(smad1)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获得大鼠心瓣膜间质细胞;各组细胞凋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钙化诱导组细胞钙化结节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钙化诱导组细胞钙化结节计数(0.471±0.091)较正常对照组(0.104±0.023)多,钙化诱导+雷帕霉素组细胞钙化结节计数(0.237±0.039)明显少于钙化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诱导组细胞的骨形成蛋白-2,骨钙素、smad同源物1和骨调素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钙化诱导+雷帕霉素组的骨钙素、smad同源物1和骨调素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钙化诱导组(P<0.05),但3个实验组间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 TOR抑制剂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 TOR后下调其靶蛋白骨形成蛋白-2、骨钙素、smad同源物1和骨调素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大鼠心瓣膜细胞的钙化,即细胞钙化变缓很可能与m TOR通路被抑制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 雷帕霉素 心瓣膜细胞 细胞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冠脉血流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顾晓龙 邱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675-3677,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以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及CCU科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急诊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以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及CCU科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急诊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0~1级并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40例和对照组(PCI)40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7d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术后造影显示试验组95.0%的患者恢复TIMI3级血流,而对照组75.0%患者恢复TIMI3级血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IMI0~2级血流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再梗死、死亡、反复心肌缺血发作)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介入术后7d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8.0±6.6)%]较对照组[(52.4±8.2)%]明显提高(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并能改善此类患者的左室功能,且降低了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酪氨酸 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金霞 林仲秋 +4 位作者 李丹辉 张莹 陈竹君 周典华 周颖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49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99)和非冠心病组(n=50);并将99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有无MAU分为冠心病MAU亚组(n=26)和...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49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99)和非冠心病组(n=50);并将99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有无MAU分为冠心病MAU亚组(n=26)和冠心病非MAU亚组(n=73);比较各组间sRAGE的水平,并使用logstic回归进行分析,观察冠心病患者MAU与sRAGE的关系。结果:sRAGE各组间比较:冠心病组(732.6±133.2)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055.5±279.5),冠心病MAU亚组(655.3±121.4)明显低于冠心病非MAU亚组(760.1±1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U与sRAGE明显负相关(P=0.018,95%可信区间0.992~0.999)。结论:冠心病患者MAU水平与sRAGE明显负相关,sRAGE可能是预测冠心病患者风险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量白蛋白尿 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0
11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2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更为严峻。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溶栓治疗 专家 中国 心肌梗死患者 城乡地区 人民健康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运动试验在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董凤英 阮云军 +2 位作者 邱建 向定成 滕爱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82-383,共2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有胸痛或胸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 ,分析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运动试验阳性的高血压患者 ,比较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者静息... 目的 :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有胸痛或胸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 ,分析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运动试验阳性的高血压患者 ,比较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者静息血压、静息心电图ST T改变率、运动试验中ST段下移导联数、最大ST段下移幅度、运动时间、伴左心室肥厚比例等。结果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 70 0 %对5 5 0 % ) ,但高血压组的特异性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 ( 4 1 2 %对 71 9% ,P <0 0 5 ) ;运动试验阳性的高血压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者伴LVH分别为 2 8 6% ( 4例 )、70 % ( 7例 )。造影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 ,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运动时间短 (P <0 0 5 )。结论 :伴有胸痛或胸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 ,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部分患者大冠状动脉并无明显狭窄 ,故对合并LVH者、心电图运动试验中最大ST段下移幅度小、运动时间长的高血压患者 ,运动试验阳性不能作为冠心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高血压 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搏通对AMI恢复期心室晚电位及Ptfv_1的影响
13
作者 马骏 邱健 +2 位作者 吴兴泉 向定成 何建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研究开搏通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恢复期心室晚电位 (VLP)及心电图V1 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 )的影响。方法 :将 134名初发AMI患者分为服用开搏通组 (服药组 )及对照组 ,于AMI后 (2 1± 6 )d检测VLP及Ptfv1 。部分患者进行了... 目的 :研究开搏通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恢复期心室晚电位 (VLP)及心电图V1 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 )的影响。方法 :将 134名初发AMI患者分为服用开搏通组 (服药组 )及对照组 ,于AMI后 (2 1± 6 )d检测VLP及Ptfv1 。部分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 :开搏通组VL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VLP阳性率在梗塞血管再通者中 (TIMI≥ 3级 )明显低于未再通者 (服药组P <0 0 5 ,对照组P <0 0 1)。两组间Ptfv1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Ptfv1 在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0 %患者中阳性率明显增加 (服药组P <0 0 5 ,对照组P <0 0 1)。结论 :开搏通可减少AMI患者VLP发生率 ,因而有利于对严重心律失常的防治 ;开搏通对AMI恢复期Ptfv1 阳性发生率影响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开搏通 心室晚电位 心电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损伤的未来标志物?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浏城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6,共3页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的首要死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其主要致死疾病之一。AMI救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目前公认的最佳血清标志物肌钙蛋白也要在AMI后3.5小时才能检测到,为了进一步提高AMI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我们需要寻求更早的...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的首要死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其主要致死疾病之一。AMI救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目前公认的最佳血清标志物肌钙蛋白也要在AMI后3.5小时才能检测到,为了进一步提高AMI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我们需要寻求更早的诊断标志物。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是一种非编码RNA分子,调节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及凋亡,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最近研究也表明其在AMI后血浆中的浓度有显著变化,本文总结了最近的一些与AMI早期诊断有关的microRNA,并对microRNA作为新的AMI早期诊断标志物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微小核糖核酸 生物学标志物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冠心病的防治作用
15
作者 张泽威 向定成 《医药导报》 CAS 1998年第4期260-260,共1页
介绍低分子量肝素的药理特性及对冠心病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抗凝剂 冠心病 防治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患者血脂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向定成 张金霞 +6 位作者 阮云军 何喜民 龚志华 何建新 洪长江 邱健 马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血脂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因静息性胸痛住院、且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的患者64例,经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分为冠状动脉痉挛组(痉挛组,n=46例)和非痉挛组(对照组,n=18例),分别测定并比较两...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血脂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因静息性胸痛住院、且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的患者64例,经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分为冠状动脉痉挛组(痉挛组,n=46例)和非痉挛组(对照组,n=18例),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脂谱及血清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血脂水平,痉挛组接受至少6个月的钙拮抗剂、调脂治疗和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复查ET-1、No及血脂。结果:痉挛组患者的血清ET-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o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联合治疗6个月后,ET-1、LDL-C及TG水平均显著降低,NO及HDL-C均显著升高(P<0.05);胸痛发作频次由(6±3)次/月减少到(1±2)次/月(P<0.001)。痉挛组ET-1水平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r=-0.48,P<0.05)。NO水平与LDL-C呈显著负相关(r=-0.65,P<0.01),而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1)。结论:ET-1升高和NO储备降低是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LDL-C和HDL-C是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重要相关因素,联合治疗在改善血脂代谢的同时能逆转内皮细胞功能,并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乙酰胆碱试验血脂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比伐卢定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0
17
作者 向定成 顾晓龙 +12 位作者 潘春梅 宋耀明 耿召华 张邑 黄伟剑 周浩 肖方毅 唐良秋 范文茂 万槐斌 殷耀辉 胡蓉 刘增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评估国产比伐卢定应用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随机将接受择期PCI的患者分为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在PCI术中分别采用比伐卢定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主要疗... 目的:评估国产比伐卢定应用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随机将接受择期PCI的患者分为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在PCI术中分别采用比伐卢定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术中测定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手术成功率(靶病变术后狭窄程度小于20%并24 h内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及30天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轻度及重度出血。结果:共有218例患者入选,实际入组完成试验207例,比伐卢定组(n=105)和肝素组(n=102)。用药后5 min除肝素组2例需要追加剂量外,其余两组患者PCI术中均能维持ACT>225 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PCI手术成功率和30天无心脏事件生存率均分别为100%和98.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24 h内轻度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95%和6.86%(P<0.05)、30天内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和8.8%(P<0.05),肝素组有1例发生严重消化道出血。结论:国产比伐卢定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择期PCI术中抗凝治疗,疗效不劣于肝素且出血副作用低于肝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卢定 国产 肝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抗凝疗法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血管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董凤英 阮云军 +1 位作者 叶丽丽 邱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482-4484,共3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给阿托伐他汀联合低脂饮食或单纯低脂饮食治疗1年,观察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内皮...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给阿托伐他汀联合低脂饮食或单纯低脂饮食治疗1年,观察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内皮素-1(ET-1)、血管病性假血病因子(vWF)、NO、血脂、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TG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他汀组ET-1、vWF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NO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ET-1、vWF、NO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baPWV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他汀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与单纯低脂饮食治疗比较,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调脂、改善内皮功能,延缓动脉弹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 脉搏波传导速度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素在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傅锐斌 邱建 +3 位作者 向定成 马骏 洪长江 何建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904-1906,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作有关的因素。方法:第1次行PCI的患者213例,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血压及药物使用情况等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术后定期随访,检测血清肌酐(C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作有关的因素。方法:第1次行PCI的患者213例,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血压及药物使用情况等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术后定期随访,检测血清肌酐(C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液指标;取各个指标平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结果:术前病因、血清LDL-C、hs-CRP和Fib水平等因素对术后ACS发生的影响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2.5、1.90、7.53和4.03,这些变量对术后ACS是否发生的影响均有显著意义。结论:术前病因以及血清LDL-C、hs-CRP和血浆Fib水平等反映动脉炎症的指标是患者PCI术后ACS发生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C反应蛋白质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因素 PCI 术后 预测作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内皮素-1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曾菁 易绍东 +2 位作者 龚志华 文艳飞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冠脉)痉挛患者血浆内皮素-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及其与冠脉痉挛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00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冠脉痉挛组)和120例健康对照人群(健康人群组)进行血浆内皮素-1的DNA测序,比较其外显子-1+138位点(rs...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冠脉)痉挛患者血浆内皮素-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及其与冠脉痉挛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00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冠脉痉挛组)和120例健康对照人群(健康人群组)进行血浆内皮素-1的DNA测序,比较其外显子-1+138位点(rs10478694)、内含子-4第8002位点(rs2071942)及外显子-5第5665位点(rs5370)的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结果:冠脉痉挛组比健康人群组的外显子-1+138位点4腺嘌呤(A)/4A野生型(2.5%vs 8.0%)及4A/3A杂合型(20.8%vs 30.0%)的发生频率、内含子-4第8002位点鸟嘌呤(G)/A杂合型(33.4%vs 41.0%)及A/A突变型(3.3%vs 12.0%)的发生频率、外显子-5第5665位点G/胸腺嘧啶(T)杂合型(29.2%vs 46.0%)及T/T突变型(5.8%vs11.0%)发生频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痉挛组比健康人群组的外显子-1+138位点3A/3A突变型(76.7%vs 62.0%)的发生频率、内含子-4第8002位点G/G野生型发生频率(63.3%vs 47.0%)、外显子-5第5665位点G/G野生型的发生频率(65.0%vs 43.0%)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痉挛组比健康人群组3A-G-G单模样本的分布频率降低(0.47 vs 0.65,OR=0.475),而4A-A-T单模样本分布频率升高(0.05 vs 0.01,OR=4.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内皮素-1外显子-1+138位点、内含子-4第8002位点及外显子-5第5665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基因多态性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