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加加 林仲秋 +5 位作者 董凤英 冯国飞 段跃兴 孙宁宁 全馨雪 谢志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长期居住广州的军队离退休老年人进行健康普查,选取6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532例,分为单纯高血压(高血压组,n=414),高血压合并OH(...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长期居住广州的军队离退休老年人进行健康普查,选取6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532例,分为单纯高血压(高血压组,n=414),高血压合并OH(H+OH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65~79岁、≥80岁)、血压等级(高血压1~3级)、合并疾病等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O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合并OH的发生率为22.2%(118例/532例)。H+OH组中65~79岁、≥80岁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7%、2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和高血压3级患者OH的发生率分别为12.6%、23.3%和25.2%,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位收缩压、立位即刻血压、卧位心率、立位2 min心率、慢性心功能不全为高血压合并OH发病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加OH发病率增高,高血压合并OH与年龄、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低血压 直立性 老年人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潘春梅 向定成 +3 位作者 朱爱辛 顾晓龙 龚志华 文艳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PCI的患者,术中用肝素(肝素组,n=18)或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比伐卢定组,n=18)抗凝。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0min、用药结束、...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择期行PCI的患者,术中用肝素(肝素组,n=18)或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比伐卢定组,n=18)抗凝。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0min、用药结束、用药结束后30min、用药结束后2h静脉采血,检测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肝素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升高,用药后10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时间点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伐卢定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用药后10min及用药结束与用药前比较均降低(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结束后30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作为抗凝剂应用于PCI术中可以短时间内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暂时性抗血小板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卢定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选择素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与PLTL结合教学法在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黎蔚华 石英 +1 位作者 何燕娴 陈进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法(peer-led team learning,PLTL)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法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专项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培训前期选取典型病例和设计相关问...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法(peer-led team learning,PLTL)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法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专项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培训前期选取典型病例和设计相关问题,并提前下发给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组建以"同伴骨干"为中心的研讨小组,围绕病例和问题开展多次研讨和操作技能培训。以培训前后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作为近期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以培训前1周内及培训后6个月全院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检查结果作为长期效果评价指标。结果培训后,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静脉留置针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6个月,全院输液工具选择合格率、穿刺成功率及冲封管方法正确率均高于培训前(P<0.05),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培训前(P<0.05)。结论 PBL与PLTL结合教学法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培训效果,提升静脉输液治疗小教员的综合能力及医院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法 静脉输液 小教员 护理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危险分群管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黎蔚华 冯国飞 +4 位作者 谢志泉 袁慧 林仲秋 刘伟 吴飞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0期19-21,25,共4页
目的将三级危险分群管理应用于高血压疾病的社区管理,以探讨危险分群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控作用。方法将社区老年人分为全人群、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三级人群,对不同人群实施相应的高血压防控措施,分别在项目实施前(2003年)、中(2006年)... 目的将三级危险分群管理应用于高血压疾病的社区管理,以探讨危险分群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控作用。方法将社区老年人分为全人群、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三级人群,对不同人群实施相应的高血压防控措施,分别在项目实施前(2003年)、中(2006年)、后期(2010年)进行调查。结果自2003年至2010年,社区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从53.0%增高至68.8%,各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三级危险分群管理中期和后期,社区老年人的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均高于管理前期(P<0.01);管理中期高血压控制率高于管理前期(P<0.05),但管理后期高血压控制率反而略有下降。结论面对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的现状,高血压防控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而三级危险分群管理能将家庭、社区和医院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高血压防控工作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高血压 三级危险 分群管理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发生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黎蔚华 刘伟 +4 位作者 李敏 袁慧 吴飞梅 汪丽丽 谢志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了解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进行体检的646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 目的了解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进行体检的646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其分为中年组、老年组(包括低龄老年、高龄老年),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了解MBPS的发生率及幅度。结果 646例患者中,共有117例(18.1%)发生MBPS,幅度为(22.39±13.59)mmHg;老年组患者MBPS的发生率和幅度均高于中年组(χ2/t=8.761/2.348,均P<0.05),低龄老年与高龄老年患者MBPS的发生率和幅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BPS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与非MBP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MBPS发生存在影响,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的重视,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高血压 血压晨峰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直立性低血压49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潘春梅 沈丹彤 +1 位作者 林仲秋 谢志泉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1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老年直立性低血压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100 m L,对照组48例静脉滴注葡萄糖水(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均每天1次,疗程14 d,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老年直立性低血压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100 m L,对照组48例静脉滴注葡萄糖水(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均每天1次,疗程14 d,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压差值变化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立、卧位血压差值缩小(P<0.05),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浆P选择素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评分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立、卧位血压差值显著缩小(P<0.0 5),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浆P选择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缩小老年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立、卧位血压差值,抑制血小板活性,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低血压 直立性 老年 血压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和低氧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沈丹彤 傅向阳 黄巧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衰老及低氧对体外培养的PASMCs形态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为年轻常氧组、老年常氧组、年轻低氧组、老年低氧组,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查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低氧状态与常氧条件下培养的PASMCs形态上有明... 目的:探讨衰老及低氧对体外培养的PASMCs形态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为年轻常氧组、老年常氧组、年轻低氧组、老年低氧组,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查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低氧状态与常氧条件下培养的PASMCs形态上有明显差别,且胞浆内F-actin分布及排列均有明显差别;老年组PASMCs的SM-α-actin含量减少比年轻组明显;低氧组PASMCs的SM-α-actin含量比常氧组减少明显。结论:衰老及低氧使PASMCs形态发生变化,均能直接刺激PASMCs的转化;衰老的平滑肌细胞受低氧刺激,SM-α-actin变化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细胞 衰老 缺氧 SM-α-ac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压、脉压指数与老年人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国飞 谢志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64-3565,共2页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老年人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976例6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人群集中体检,测量血压,计算脉压、脉压指数,按脉压(≤60mmHg、61~80mmHg、81~100mmHg、>100mmHg分为4个水平)及脉压指数(<0.4、0.41~0.5、0...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老年人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976例6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人群集中体检,测量血压,计算脉压、脉压指数,按脉压(≤60mmHg、61~80mmHg、81~100mmHg、>100mmHg分为4个水平)及脉压指数(<0.4、0.41~0.5、0.51~0.6、>0.60分为4个小组),分析不同脉压、脉压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的发病率与脉压、脉压指数有关(P<0.05)。结论:脉压及脉压指数与老年人冠心病密切相关,且随着脉压及脉压指数的升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脉压 脉压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合并心包、胸膜腔转移1例
9
作者 蔡艳军 谢志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84-1584,共1页
患者男,84岁,因"反复胸闷伴胃纳降低5个月余,加重伴气促2周"入院。患者于5个多月前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悸,活动量逐渐下降,伴有胃纳逐渐下降,曾在外院住院,当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心包积液,建议患者行心包穿刺,但患者拒绝,完善腹部CT示... 患者男,84岁,因"反复胸闷伴胃纳降低5个月余,加重伴气促2周"入院。患者于5个多月前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悸,活动量逐渐下降,伴有胃纳逐渐下降,曾在外院住院,当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心包积液,建议患者行心包穿刺,但患者拒绝,完善腹部CT示肝内多发小囊肿或退变结节;双肾多发囊肿,肝S6段低密度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患者 乳头状 甲状腺 胸膜腔 老年 转移 心脏彩超检查 多发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例高龄老年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血栓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邵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07,共1页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rtheter,PICC),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血管定位准确,留管时间长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对高龄患者进行操作时要规范...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rtheter,PICC),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血管定位准确,留管时间长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对高龄患者进行操作时要规范,尽量减少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年患者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血栓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关梦珊 丘玉平 +2 位作者 董凤英 李莹 谢志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143-3145,共3页
近年来,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心脏保护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细胞能够释放外泌体,其触发分泌依赖于细胞外刺激,如今外泌体的活性成分正在被广泛地研究。既往研究证实,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具有与干细胞相似的心脏保护功能... 近年来,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心脏保护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干细胞能够释放外泌体,其触发分泌依赖于细胞外刺激,如今外泌体的活性成分正在被广泛地研究。既往研究证实,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具有与干细胞相似的心脏保护功能,能促进血管生成,减少细胞凋亡,减少应激带来的损伤。与干细胞相比,外泌体更稳定,较少引起受体细胞的突变以及免疫排斥反应,有望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外泌体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